学习啦>知识大全>十万个为什么>

江西为什么叫江西

振华分享

  江西省,中国省级行政区,简称赣,别称赣鄱大地,是江南"鱼米之乡"。下面是学习啦小编带来的关于江西为什么叫江西的原因,欢迎阅读!

  江西为什么叫江西:地理位置

  唐代在地方行政机制上的重大变化,是“道”制的确立,由州(郡)、县两级制变为道、州、县三级制。

  “道”制渊源于西汉刺史制,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监察全国各郡,设十三刺史部,定期巡查,效果显著。唐统一全国后,疆域空前扩大,带来了政治统治的困难,唐太宗为了便于监督全国各州,于贞观元年(627年)依据自然地理形势和着意加强冲要地区军事力量的要求,分全国为关内道、河南道、河东道、河北道、山南道、陇右道、淮南道、江南道、剑南道、岭南道等10道。其中江南道属第8道,下辖51州,所统辖地区极其广大,长江以南,五岭以北,今贵州以东至海,均在其内。江西地区各州主要因自然地理形势归属江南道。10道划分后,唐太宗不时派黜陟使或观风俗使等分巡各道,观采民风,检查地方吏治。

  随着唐代政治、经济的发展以及军事形势的变化,10道划分不尽合理的问题,逐渐显露出来。

  “道”地广土阔,所辖各地情况差异很大,难于有效管理监察,加上巡察官员每年临时派出,给监察工作带来诸多不便、效力有限。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根据一方州县的多少、经济文化发展的程度以及对地方加强管理之需要,在10道的基础上析分为15道,即从原关内道分出京畿道,河南道分出都畿道,山南道分为山南东道、山南西道,江南道又分为江南东道、江南西道、黔中道。唐玄宗将道再划分后,“每道置采访使,检察非法,如汉刺史之职”,并确立每道治所,各使置印。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命诸道采访使考课官人善绩。三年一奏,永为常式”。

  原来临时派遣的监察大员,成了固定的地方检察官,也有固定的治所。人员与治所的固定,标志着道正逐步向实际的行政区转变。江南西道的治所确立在洪州(治今南昌市),简称江西道,“江西”由此得名。

  江南西道采访使管辖范围,据《新唐书•地理志》载包括宣、歙、池、洪、江、鄂、岳、饶、虔、吉、袁、信、抚、潭、衡、永、道、郴、邵等19州,相当于今江西全省及湖南、安徽、湖北的一部分。此外还有一个黔中采访使,辖治大致相当于今贵州省地域的黔、辰、锦、施、叙、奖、夷、播、思、费、南、溪、溱等13州。

  在《旧唐书•地理志》中,这13州都写在“江南西道”之后。比较新、旧《唐书》地理志的记载,二者各有短长,但《新唐书》更接近实际一些。二书的地理志总序中,都写明开元二十一年分15道之中有黔中道。旧志是排列出15道名称,新志则写为:“开元二十一年,又因十道分山南、江南为东、西道,增置黔中及京畿、都畿。”按各道内容的叙述,二者都是以贞观10道为纲。旧志在江南道之下,列出了“江南东道”“江南西道”二目,但无“黔中道”。

  而新志在江南道下,依次叙述诸州,又分别标明江东采访使、江西采访使、黔中采访使所辖范围,有了“黔中道”的内容和地位,然而与序言中所说的“分江南为东、西,增置黔中”不合,表现为分江南道为东、西、黔中3道。事实上,黔中道各州原本都是江南道的范围,所以二者都在“江南道”下写了江东、江西、黔中三部分。"

  但二者的总序中都没有说“江南道”一分为三,旧志的江南道内竞将黔中各州连缀于江西道之后。唐前期作为监察区划,道的划分多遵循山河形便的原则,唐后期道的性质转化为准行政区划以后,其划分就较为复杂了。但江西地区的“道”仍然是以山川走向来划分的。江南道大致调整为宣歙、江西、湖南3个观察使辖区,江西与湖南之间就以罗霄山脉为界,与今天湘赣边界完全一致。

  同时,江西与宣歙、鄂岳、浙东、福建、岭南东道等观察使(节度使)辖区之间也全部以自然地势的分水岭为界。和今天的赣皖、赣鄂、赣浙、赣闽、赣粤边界也毫无二致。

    635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