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脑力开发>快速阅读>起源和发展>

速读和现代速读分别起源于哪里

祥聪分享

  有人说,快速阅读是舶来品,并不是一种适合我们国人的阅读方法。姑且不论快速阅读这种方法是否适合中国人,单从快速阅读的来源讲,速读绝不是舶来品,据我国史书记载,速读最早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下面小编为你整理快速阅读的起源,希望能帮到你。

  速读起源于中国

  史书记载,我国东汉时期的天文学家张衡就有“一览便知”的本领,东汉无神论思想家王充也能“耳闻成诵,过目不忘”,梁代的简文帝可以“读书十行俱下”,宋代刘克庄《后村集》中诗呤曰:“五更三点待漏,一目十行读书。”看来,诗人刘克庄也是具备快速阅读能力的高手。据《梁书》记载,编纂《昭明文选》的文学家萧统“读书数行并下,过目皆记”。《宋史·刘恕传》里说:“恕少颖悟,书过目即成诵。”清代的汪中,人称“因诵读经史百家,过目成诵,遂为通人。”(《清史稿·列传二百六十八·儒林二》)。

  除了史书对速读记忆有记载的以外,我国古代名著《三国演义》、《红楼梦》中,都有关于速读的生动描写,《三国演义》第60回,讲了我国古代速读高手张松的故事,故事大意是:杨修想要在张松面前吹嘘曹操的才华,对张松说《孟德新书》是曹操的作品,张松看完后大笑说:“此书吾蜀中三尺小童,亦能暗诵,何为‘新书’?杨修不信。张松立刻将《孟德新书》从头至尾背诵一遍,竟无一字差错。杨修大惊说:“公过目不忘,真天下奇才也!《红楼梦》第23回中同样也讲了一对快速阅读高手,就是红楼梦的男女主人公(林黛玉和贾宝玉),黛玉用不到一顿饭的功夫读完《会真记》的十六出,并能与宝玉一起用书中主人公的话对答,宝玉很感惊奇。黛玉笑道:“你说你会“‘过目成诵’,难道我就不能‘一目十行’了!”

  现代速读起源于美国

  20世纪初,美国社会生活节奏明显加快,快速阅读应运而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美国经济、科技、文化的飞速发展,快速阅读开始普及!

  1945年,一位即将成为中学教员的女大学生——爱维琳·伍德,向她的教授递呈了一份长达80页的文章,请他对此进行评论,令她万分吃惊的是,教授很快就看完了全部文章,并提出了很多中肯的意见。

  爱维琳·伍德由此下定决心做一番调查,调查这些自幼便具有快速阅读本领的人具有的共同点:

  ⑴看书时,眼睛由上而下看,而不是像别人从左到右看。

  ⑵他们同时理解“一组词”,而不是像别人“一个词一个词”的理解。

  ⑶他们很少回头看,他们从来不停下来回头重读一遍某个词、谋一句。

  12年之后,爱维琳·伍德将这些阅读特点进行总结、完善,这便是今日“快速阅读法”的雏形。1961年,爱维琳·伍德亲自给美国的12位参议员教授了“快速阅读法”。美国的前总统肯尼迪和卡特,也都接受过快速速读的训练。闻名全球的哈佛大学,开办了快速阅读训练班,这一学科就这样在美国蓬勃地发展起来了。

  可见,快速阅读最早还是起源于中国的,只是在国外被普及开来,并形成了系统的学习理论和方法,在国外发展近百年以后,传入我国,近年来,随着精英特速读等专业机构的加大宣传和普及,快速阅读在国内也大受追捧,目前已有数百万人参与了训练,而且成效明显,进步神速。

  科学原理

  1、传统的阅读是目光在每一个字间跳跃的点式阅读,大脑对信息的反应,受制于目光移动的速度。阅读时眼在字的停留时间为1/10秒—3/10秒,移在字间的跳跃仅占5%左右。而且从阅读到理解要经过视觉、语言、听觉三个中枢处理信息过程才能完成。

  2、快速阅读法是根本改变点式阅读为整行文字的线式阅读,这种方法使目光不在单字上停留,而是在整行的文字上停留,眼球接受文字信号的速度10倍以上,达到与大脑的思维速度同步。

  传统阅读模式图:眼睛——视觉中枢——语言中枢——听觉中枢——理解记忆

  快速阅读模式图:眼睛——视觉中枢——理解记忆

  科学依据

  1、大脑的巨大潜能,有可容纳50亿本书的信息量的能力。

  2、人的大脑由左右脑构成,左脑记字音字义,右脑记字形。眼脑直映式的快速阅读,正是发挥了视觉机能,减少眼停,缩短注视,避免回视,扩大视距的优势,同时发挥大脑的思维潜能,在传统使用左脑的同时,充分开发右脑的形象思维潜能,达到双脑并用,迅速处理阅读信息,从而产生阅读的高效。

  3、从心理学角度,人在调身、调息、调心,做到精神集中,稳定,可以扩大视觉感知单位,提高对语言符号反映的速度。


快速阅读起源相关文章:

1.速读起源

2.快速阅读的起源和国外的发展情况

3.现代速度到底起源于哪里

4.快速阅读的历史

5.快速阅读

    4025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