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理想的故事5篇
“当存高远!”梦想是一个让人魂牵梦絮的至高境界。为了梦想,人们可以不顾一切,孜孜以求,甘洒血汗。梦想给人生铺砌了一条五彩斑斓的路途。一个没有目标的人就像一艘没有舵的船,永远漂流不定,只会到达失望、失败和丧气的海滩。成功者总是那些有目标的人,鲜花和荣誉从来不会降临到那些无头苍蝇一样在人生之旅中四处碰壁的人头上。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理想的故事,欢迎阅读!
关于理想的故事1:
国庆节前夕,北京残奥会胜利闭幕。看着那天夜晚“鸟巢”上空盛放的礼花,看着残疾人朋友在赛场上生龙活虎的表现,我想起了自己。
人的两只手都是有区别的,一般来说右手好像要比左手大一点,我的左手和右手的区别就更大一些。其实我很怕别人看到我的右手,它有些粗糙,手背上的血管凸起盘虬着,就像老人的手。我右手的几个关节处还磨出了一层厚厚的茧,健康人的手掌会磨起茧,而我的茧在手背上,因为我坐着的时候习惯把手握起来,支撑身体右侧的重量,时间长了就磨起茧了。我的左手就好多了,皮肤要白皙一些,淡青色的血管隐藏在皮下,像年轻人的手,我喜欢看我的左手。小时候,有一次我用两手又勾又弯,在墙上照出各种动物影子,比如兔子、老鹰、狐狸,还有小鹿和马。爸爸看了就对妈妈说我的手很大很漂亮,是一双弹钢琴的手。可那时候的孩子很少能拥有钢琴。过了很多年我才买了钢琴。我发现我的手弹钢琴真的很有优势,一只手不用费力就可以弹八度呢。
平时我要用双手做很多事情,首先是处理自己的生活,残疾女性——特别是脊髓病患者要想自理生活是非常困难的,要想与健康女性一样干净整洁就更不容易了。今天回想很多往事,我自己都不知道怎么克服了那么多的困难。我十岁的时候还是一个每天只能躺在床上的孩子,不能料理自己的生活,因为我连续几年做了三次大手术,脊椎完全失去了支撑能力,大小便也没有知觉,身上还有几块总也不能愈合的褥疮。父母上班时,我就躺在家里,妈妈回家我才能换尿布。我的脸色苍白没有一点活力,那是面对困苦最无可奈何的日子。我总是照镜子,和镜子里的自己说话,也举起镜子看看外面的情景,尽管那是很狭小的,固定不变的一片天空,对我也是一种安慰,毕竟我用自己的方法看见了外面,那块蔚蓝色也让我对生活有了无限的向往。
后来我挣扎着坐起来,忍着疼痛尽可能坐得时间长一点,我要求自己坐着洗脸刷牙,我把床的四周收拾干净。我的手给了我希望。有一次妈妈看我穿裤子很困难就说,要为我做一条穿起来“方便”的。我知道妈妈说的是什么意思,我脸上热烘烘的,眼泪就要涌出来,可我心里不愿意,我想的是要像别的孩子一样。我低着头不让妈妈看见我的眼泪,我把线裤绒裤和灯芯绒裤子套起来,费力地穿好。健康的孩子可能几下就做好的事情,我却要花很长时间。现在想来,孩子有很倔的性格也许是件好事情。
我能拥有今天的生活,真的很感谢我的双手,它们让我学会写字,在翻阅过一本本书之后,知识悄悄地改变了我的命运。十五岁在农村的时候,我曾经给很多乡亲针灸,治好了他们的病痛。我给那里的孩子们剪头发缝书包。我还会编麦秸莛辫子。有一年我和村里的姑娘们一起到黄楼店供销社卖草辫,我用卖草辫儿的钱买了一块花格布,又自己裁剪,做了一件平方领、紧袖口的衬衫。那在当时算是最时髦的衣服了。
再后来,我就能做更多的事了,一年又一年之后,我开始觉得很困难的事情已经成了我的习惯,成了日常最平凡的事,做那些事情的时候我甚至忘了自己的残疾。我有洗衣机,可有些衣服我还是用手洗,比如冬天的毛衣,夏天的衬衫。我喜欢收拾家,能够着的地方都要擦干净。前两年我还能拖地,有时会把整个屋子都拖一遍,虽然累得气喘吁吁,但是看着整齐干净的房间却很高兴,也许健康的人不会在意这些事,而对我却意味着真正的快乐——我的精神解放了。
我的左手和右手帮我创造着健康人想象不到的生活,我转着轮椅行走,只要是平坦的地方我都能去。我能收拾家,做饭洗碗、晾晒衣物、拉窗帘浇花,转动电动缝纫机做针线。我能给客人开门,也能给客人冲茶煮咖啡。我的双手让我有机会尝试和摸索原本不可能的一切,尽量像健康人一样生活。我的手更是我的工具,它帮我写字、打字、画画。我的手是友谊的桥梁,它们握过很多人的手,代我向人们传达着友爱。我握过老人的手、孩子的手、青年们的手,还有残疾人兄弟姐妹的手。很多和我握过手的人都说,海迪,你的手真有劲儿啊!其实这是锻炼的结果,还有我对人们发自内心的热情。熟悉的朋友都说我的手很像我父亲的手,和他握手总会感受到一种温暖和真诚。
说到左手和右手,我想起恩格斯说过的话,人脱离动物界,最初是从手开始的。人从直立行走开始,解放了自己的双手,让手从事劳动和创造,思维、语言、情感等等从此产生了,由此诞生了具有现代意义的人类。为了从事复杂的劳动和创造,人的两只手也产生了分工,因为这样可以更方便地处理各种事情,在进化的过程中,人的大脑也发生了变化,大脑的两个半球也形成了分工,各个部分具有了自己独立的职责,使得思维、语言和情感等等更加丰富、复杂,同时也使得手更加灵巧了。啊,原来决定人能不能成为一个人的,竟然是人的手!人的手也决定着人的未来,因为人的进化归根到底还是来自手的使用。
我想,一个人即使终生都在轮椅上生活,但只要有顽强的精神,不屈的意志和勤劳的手,就能克服重重困难,创造自己向往和理想的生活。
关于理想的故事2:
不做自己不喜欢的事,并不难,难的是能够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自由;“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还是自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依然是自由。
对呀!这才是我想要的生活呀!管他什么老板客户、前程薪水,我要的是开心,是自由!这样才不枉过一生!
真的有自由又快乐的人生吗?
自由就是你可以不做任何你不想做的事。但,作为对等,你想做的事也不能太多。你最好像孔子所推崇的颜回似的——“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你喜欢这种“自由”吗?假如你喜欢,很容易,只要你够“各色”,你无须考虑任何人的感受,凡是不高兴的事不喜欢的人,直接摆一张臭脸,扬长而去。别说他是你的老板上司客户,即便是天王老子联合国秘书长又怎么样?
很早以前看过一个美国电影,片名叫《真情假爱》,剧中有一个物质女郎,聪明、漂亮、性感地周旋于富人之间。有一天,邂逅电影中的男一号,男一号问她为什么要这样?是为了钱吗?她有一句著名的台词是这样说的:我并不爱钱,但我知道钱能带来独立和自由,我喜欢的是独立和自由的生活。
什么叫独立和自由的生活?说穿了,就是自主——自己决定自己的生活方式。你不喜欢住在破胡同里,好,你可以住别墅;你不喜欢你的婚姻,没关系,结束它就是;甚至,你想要挽救濒临灭绝的华南虎,没问题,去做吧。
对于一个人来说,不做自己不喜欢的事,并不难。难的是能够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并且不必考虑成本。
很多年前曾经听过一个笑话,说是一个富人到海边度假,感慨道:我努力赚钱,终于可以躺在这里无所事事。渔民听了,说:我一直躺在这里无所事事啊!这个笑话似乎是嘲笑富人不如渔民自由,但,难道人们赚钱就是为了无所事事吗?对于渔民来说,躺在海边晒太阳固然容易,但假如他想去阿尔卑斯山看雪呢?当然你可以和我抬杠,说为什么要去看雪,知足常乐才是幸福,平平淡淡才是真,你说的是另一回事,不是自主。自主是奢侈品,从来就不是属于每一个人的,就像奢侈的生活一样。
西方有句谚语,女人要吻过很多只青蛙,才会吻到王子。自主的生活也如同我们梦想中的王子,在得到他之前我们可能也要做一些不那么爱做的事,干一些不那么爱干的活儿,要经历好多青蛙,然后才会梦想成真。
关于理想的故事3:
我表姐大约非常不喜欢过节,因为小城的七大姑八大姨总会记性不好似的,一遍遍问她:你今年有30了吗?表姐把脸转向一边,很小声地说:32了……周围的聊天声麻将声立马消停,扑面而来的是:你都这么大了啊,怎么还不结婚?!一时间人神共愤,表姐简直想自绝于人民。
表姐是见过世面的,在日本待过两年,在欧洲待过4年。虽然不过是打工而已,但变得独立,衣着有品位,还有着对一切见怪不怪的包容心态。那些一直住在家里的年轻人,多半像依附在岩石上的牡蛎般,硬撬开了壳,也带着一股黏糊糊的不爽利。
表姐有一个LV的包,尽管她现在在家乡每月工资只有一千块,但那包是花了一万块买的,包含着煽情、励志、苦情的往事。
4年前,25岁的她去了英国,白天打工,晚上学英语,省吃俭用努力赚钱,一直嘱咐她妈妈不要再大冬天的生豆芽出去卖,以及给韩国服装厂打杂儿——主要是剪光衣服上的线头,每件两毛钱。表姐觉得那太辛苦,起早贪黑一个月也就挣自己打几天工的钱,宁愿自己多做一些。
表姐很少花钱,什么都不舍得给自己买,但有一次偶然和舍友去奢侈品店闲逛时,看上了Louis Vuitton家的一个900多欧元的包,长着她梦寐以求的模样。
第一次,自然是看看就放下了。后来又一个人去,那包还在,心里起了波澜。等到感恩节的时候,她已经去了不下10次。想想几年来什么也没给自己买过,就狠狠宠爱了自己一次,买了下来。拿到那只沉甸甸的包时,觉得它是一切美好事物的象征,并且——离幸福很近。
当她4年后终于回到朝思暮想的家乡时,略微有些失望。那只包也无人问起。小城镇没人认识LV,尽管那标识再明显不过;又或者相对于她在小城镇微薄的薪酬,理所当然地认为那是假的——她又没有大款男友或老公。表姐渐渐觉得索然寡味,这只包与她先前绮丽的梦想毫不相干。哪怕别人问问价钱,说声“好贵呀”,她也可以讲讲之前带着体温的奋斗故事。可是都没有人问。大家说的都是:你年纪好大了,赶紧找个靠谱的人嫁了吧。她说:不急,还是先找个工作吧。
兜兜转转,能接纳她的,只有工资一千元左右的地方。周围的女孩子,大多在超市、商场、饭馆或者电子厂、服装厂工作;外面回来的人,有关系的做了公务员或者去了事业单位,念师范的成了老师——这是小县城仅有的“高端”工作。为什么年轻人都喜欢蜗居在大城市?答案不言而喻。
跟我说起这些时,她恬淡地微笑。
后来某一天,表姐淡淡地跟我说:北京有没有寄卖二手名牌包的店?帮我把这个包卖了吧。
我知道,她很快要嫁人了。也许她想明白了:你剩,或者不剩下,青春总在那里,不来只去。
关于理想的故事4:
一个梦想是当一名作家的小男孩儿,十分喜欢写作,可是语文课成业却很糟糕,因为他觉得语法又复杂又枯燥,所以他讨厌冗长的、毫无生趣的写作训练。因此,语文老师并不看好他的作文。
不过小男孩儿从未改变过自己的梦想,他对语文课的态度也没有变,直到有一位叫弗里格的先生担任了他的语文老师。一天,弗里格先生发给学生们一张家庭作业表,上面列满了作文题,要大家任选一个感兴趣的话题写一篇作文。
小男孩儿发现这个老师好像很不一样,于是他开始选择题目,他看了几行作文的标题,都觉得没意思,一点写作的欲望也没有。忽然,他的目光停留在了“吃意大利通心粉的艺术”这个题目上,生动的记忆便从他脑海中倾泻出来:那是一个非常温馨的夜晚,窗外圆月高挂,皎洁的月光洒满了庭院,全家人围坐在餐桌旁,静静地等着姑姑端来意大利通心粉;虽然这是姑姑第一次做通心粉,味道怪怪的,可是全家人吃得很认真,还不停地赞美和鼓励姑姑,其乐融融,乐在其中,整个屋子里充满了银铃般的笑声。
男孩立即把它写下来,当然仍以他自己喜欢的方式在写,而将学校里学的那些作文技巧和语法规则统统抛在了脑后。几乎是一笔呵成,男孩儿觉得浑身舒畅,那是从来没有的写作经历,他也几乎忘了自己是在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作文交上去之后,男孩儿并不报期望会受到表扬,因为这种事从来都不会发生到自己身上。可出乎男孩的意料,他的文章竟被老师当范文在全班同学面前朗读,而同学们也都在认真地听着他的文章,教室里只有老师浑厚好听的声音在回荡。老师读完后,同学们不约而同地发出了赞叹的掌声。
后来,男孩长大了,在一家地方报当上了记者,由于写作和选材敏感超人被主编派驻白宫,后又受聘于《纽约时报》,成为著名的专栏作家。
他就是罗素贝克,两次普利策新闻奖的得主,后来又担任了普利策新闻奖的评委,他的理想真的实现了。
人生感悟: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美丽的梦想,可是总是出于某种原因,尤其是环境的压力,使我们改变了最初的想法,迷失了真正的自我。而罗素贝克,他坚定着自己的信念,坚守着自己最初的梦想,为了自己全心全意地做一件事,最终走向了成功。
看过“关于理想的故事”的人还看了:
4.关于梦想的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