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励志>成功学>成功人士>

李光前橡胶大王的创业故事

若木分享

  摘录:1952年,李光前用他的大半财产设立了“李氏基金会”,积极捐助文教及社会公益事业。直到1967年李光前逝世之后,基金会依然遵照他“取诸社会,用诸社会”的意愿,捐款支持各项科技文教活动。

  橡胶大王李光前的创业故事:

  李光前生前是世界十大华人富商之一,尤其是他所创立的橡胶王国,对世界橡胶业有特别重要的影响。李光前为当代新马、以至整个东南亚地区杰出的华人企业家、教育家和慈善家。李光前曾被授予马来西亚大学法学博士学位。

  1962年,新加坡政府聘请他为新加坡大学首任校长。

  1967年6月2日,狮城新加坡沉浸在一片悲哀的气氛中,似乎失去了所有的神采,同时市民们全部出动,自发为一位老人送行。商界人士惊闻一代巨贾离世,教育界痛悼丧失了一个好的教育家,全世界的华人都为没有了一位领导者而落泪。新加坡共和国李光耀也在唁电中深表哀痛和惋惜。李光前生前引起了特别多的惊讶,声名远扬的华人实业家。这位一生热心于文化教育事业的橡胶大王的逝世,不仅是新加坡工商界的一大损失,也是新加坡华人社会的一大损失。

  1893年,李光前出生在福建省南安县梅山芙蓉乡,原名李玉昆。在他小时候,他的家境特别的贫寒,但是,难得可贵的是父亲对子女的教育非常重视,虽然经济困难,没有多少钱,但是仍要自己节衣缩食,也要供孩子读书。

  1903年秋天,李光前只有10岁,就跟随父亲从福建出洋,去新加坡谋求生计。开船不久,气温变得特别的低。当时船上多是福建人,而且还大多都是来自穷乡僻壤,去南洋谋生。因此,穿的都比较少衣,冻得直打哆嗦。

  陈嘉庚当时也在船上,他是著名的爱国华侨,当他看到大家被冻成那样,就吩咐仓库保管员:“你通知全船的人,凡是姓陈的,每人发一条毛毯。”船上旅客不管张三李四都报名说自己姓陈,实在是被冻坏了 ,于是,便先拿一条毛毯御寒再说。

  之后,陈嘉庚到各船舱巡视,看到大家都领到毛毯,就放心了。可是当陈嘉庚走到船舱的一个角落时,看到一个小孩子在那里直打哆嗦,觉得很奇怪,就问:“为什么没去领毛毯。”这个小孩子说:“我不姓陈,不敢冒领。”这个小孩子就是李光前,他这种诚实的举动,给陈嘉庚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

  李光前来到新加坡,就进入了当地英印学堂就读。他铭记父亲的教导,在接受英文教育的同时,还坚持去养正学堂学习中文。

  1909年,李光前由于学习勤奋、成绩出色,得到当地中华总商会主席吴寿珍资助回国,继续在暨南学堂学习。两年后,他考入北京清华学堂(预科),之后转到唐山路矿专门学堂。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时局非常的动荡,李光前的学业由此打断。他只好回到新加坡,不久又考上当地政府办的测量专科学校,同时攻读美国一所大学的函授工程课。3年后,因生活所迫,再次中断学业,开始谋生计。

  李光前精通中文、英文,经朋友介绍,他来到爱国华侨庄希泉创办的中华国货公司担任英文文书及涉外工作,由此便开始进入商界。

  当时民国初立,中国商务印书馆与中华书局分别出版了新型的“共和版”课本和“中华版”教科书,东南亚各地都有许多华侨学校,但采用的仍是清末的旧课本。李光前目光敏锐,感到机不可失,于是与国内出版社联系,买入大批新教科书转售给各侨校,为公司赢得了一笔可观的收入。

  1916年的一天,天正下着雨,李光前下班,在街边大摊档吃饭。这时,陈嘉庚也冒着雨来买食物。当陈嘉庚买完食物包好后,雨越下越大。陈嘉庚的汽车停在附近,他没带雨具,无法去驾车,正在着急,李光前认得陈嘉庚,忙递去一把雨伞,陈嘉庚性子比较急,拿了雨伞头也不回说:“明天到我的橡胶公司去取回吧。”

  第二天傍晚,李光前下班后,便到陈嘉庚办公室来取雨伞。陈嘉庚忙招呼他坐下,并感谢他借伞之情。两人在办公室内边喝茶边聊天,李光前才谈起他当年由厦门来新加坡的轮船上,陈嘉庚赠毛毯帮他御寒之事,至今感激不尽。陈嘉庚这才想起来,大笑起来。

  闲谈之中,陈嘉庚了解李光前熟悉中英文,正好自己的公司目前正处于发展阶段,于是他便请李光前到自己的橡胶公司内服务。

  李光前来到陈嘉庚的谦益公司,主要负责的是处理中、英文函件及对外联络工作,这一次“跳槽”成为他商业生涯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至此之后他便开始在商界崭露头角。

  李光前在工作期间,不耻下问,勤奋好学,很快的就掌握了橡胶生意的知识,而且还打通欧美市场。因为办事干练精明、业务熟练加上老成持重,他很快就荣升为谦益公司橡胶贸易部经理,甚得陈嘉庚器重。

142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