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心机为人处世之道(3)
因此说,进退之道确实是一种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懂得进退,方能出奇制胜。俗话说,退一步海阔天空,为了更好地前进而后退,不是胆小鬼的懦弱,而是聪明人的智慧。许多企业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在以退为进的同时也就从而降低了风险,搞活了企业,占领了市场,减少了积压,赢得了效益,使企业步入了一片新天地。因此,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应根据面临的市场形势,灵活运用进退策略,亦进则进,亦退则退,才是市场颓势下有效的应对之策。
有人认为:退一步,就是软弱无能、落后失败的表现。其实,不然,这是对“退”的一种误解。退,是为更好地进。在战争中,不就有许多以退为进,把敌人引诱进入埋伏圈后一举歼灭的战例吗?在学习上,解方程时,反着用一些运算定律,巧妙地退一步,常常会茅塞顿开。在下跳棋时,适当地退一步,或许可以长驱直入……在以上情况下,“退”比“进”更重要。
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光明的前景固然十分诱人,但是如何达到光明的目标,则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在这种竞争激烈的时代浪潮中,我们要学会适当地退一步。“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磨刀不误砍柴功”,都形象地说明了在某些时候“退”的必要。只要明白这些道理,那些被人视为“退后者”的,也必将是“后来者居上”。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像一只扑灯的蛾子,只是追求的目标比灯光更诱人。在“扑灯”这个过程中,谁能够没有阻碍地顺利前进?比如说:在战争中,敌人攻势凶猛;在学习上,数学难题解不出来;在娱乐时,跳棋跳不远……这种种情况,都将阻碍前进。当你遇到此类情况时,你将如何去做?是继续进行向前冲,或是干脆放弃?事实上,继续向前冲和放弃都是不可取的。因为毫无顾忌地向前冲,很可能会造成无谓的牺牲。放弃,则会使理想如肥皂泡似的消失。而在这个时候,我们就应该试着退一步。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人生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进退,当依时势而进退,当进则进,当退则退。人生有进退,欲进则先退,正如人走路的第一步是后脚先向后蹬。退而蓄势而待发,所以能壮大,渐进则有所归,亢进终有所伤。有了进退,自然会有得失。
与之相反,我们可以想一想:在万般无奈的笼罩下,你即便是有再大的本事也不能扭转乾坤,那种悲壮的、苍凉的、绝望的复杂心情都会一齐涌来,可以把一个人的意志彻底地摧垮。
所以,只知进不知退者最愚,人一旦到了这样的绝境是非常难以收场的,想要再做点什么也都有些来不及。那么,能不能在此之前就有一个妥善的处置呢?细说起来,在很多的情形之下,只要是计划周密,细致地安排一下还是可以解决的。
当然,我们也要掌握好‘进’与‘退’的时机,切实做到该‘进’时则进,该‘退’时则退,以达到预期的目的。当征途顺利的时候,应当是勇往直前;出现艰难险阻时,则要暂停或后退一步,以便调整继续前进。
实际上,‘进’与‘退’都只不过是一种表面的现象,就其内涵来看,它所要达到的目的是一样的,是为了向一个共同的大目标行进的。而且,没有进又哪来的退?没有退哪来的更深层次的进!
总而言之,只知进不知退是最愚笨的,进退之道是一个即通俗又玄妙的为人处世之道。
2.切忌把弓拉得太圆太满
大家都知道,如果把弓拉得太圆太满,就会折,这也可以说是“盛极则衰”吧,做人做事也是这样,如果在做人做事的时候,到了完全没有回转的地步,等于不给自己留有余地,不但自撤下台阶梯,万一预测或建议错误,就白白地把自己留在半空中,不上不下,不知如何是好。
因此,凡是话说得太满的人,一定表现出极端性格。凡是极端的人,等于基本上不愿妥协,损失掉灵活变通的机会。
世事如棋局局新,局面是会瞬息万变的,不把这种情况预计在自己的做人做事的过程中,很多时候就会令自己尴尬,同样也会令对手为难,不可不防。所以,在做人做事的过程中,切忌把弓拉得太圆太满。
换而言之,就是在待人处事中,万不可把事情做绝,要时时处处为自己留下可回旋的余地,就像行车走马一样,你一下子走到山穷水尽的地方,调头就不容易了。俗话说:“过头饭不吃,过头话不说”,就是这个道理。在办任何事的时候,多使一点“太极推手”的功夫,永远保持一些能够回旋应变的能力。
人生的不快常常是毫厘之得失,半步之短长。世上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生存原则和实际情况,用不着看中别人的议论和评价,也别去干预别人。时刻保持一颗容人之心,凡事给人留有余地。万事不饶人,怨恨别人,不原谅别人,只会使自己更难过,不会给别人带来不良的影响,只有加重自己的负担,使自己不快而已。因此我们就要宽容待人,给自己一点余地,给别人一个台阶,凡事太尽,则缘势必早尽。要学会异地而处,多想想自己的不足。知足知不足,有为有弗为。做事明辨是非,留有余地的人,才是一个明知的人。
对自己和对方都要留有余地,即使最强势的咄咄逼人风格的谈判高手,也会适当留有给自己或对方回旋的余地。万一把自己弄得下不了台,这种尴尬会在谈判双方的心理上导致微妙的变化,甚至影响胜负的天平。除非确信把对方逼到死角对自己有利,自己才能够完全控制对方挣扎的局面,否则一定要给对方留有余地。
每个人都说做事留有余地,但往往却不知这余地有没有限制,如果只是为了算计着明日的成就而留有余地的话,那么这一些余地不谈也罢。因为这一些根本就是一些人在为自己鼓涨腰包儿。而留有余地的话只是一种表现罢了。而我们平时所看到最多的恰恰是这样的一种人最多。而于是人多了自然就受到大众数人的赞成了,因为知道其中奥妙的人都知道,但谁也不想来破坏其中的奥妙。这正是“老少耗子——是一窝的。”
曾有一个人去应聘一家大型企业的城市营销主管,双方谈得很投机,并没有局限在特定的岗位上。由于多种原因,这个人未能获得这个岗位,双方在表示遗憾的时候,也表达了有机会再合作的意愿。一段时间之后,这家企业打电话询问这个人是否愿意出任企业的北方市场主管。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就是留有余地的好处。
即使是您跳槽离开一家不怎么样的企业,也不要将关系搞得太僵。您跳槽之后在奋斗,这家企业也在发展,或许双方就能够在更高的起点上合作,毕竟双方相互都很了解。
一枚硬币的两个面是不相同的,同样,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情是完全绝对的,任何事物都有两个相对的方面。换句话来说,也就是我们做人不要太绝对,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别人,都要留下些可回旋的余地。
在我国的三国时期,诸葛亮曾经七次生擒孟获,最后却又把他放回去了。有人会说,他很傻,抓一个人费了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最后却“放虎归山”!其实,如果我们换个角度来看,就不然了,诸葛亮这样做,不仅给自己留下了余地,也给孟获留下了一条退路,深谙用人之道的诸葛亮知道,想要一个人为国家心甘心愿地效力,就要让他心悦诚服地降伏。果然,在第八次擒住了孟获后,他终于甘心归降认输,诸葛亮此举也成为了一段传世佳话。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留有余地是一种积极的心态。佛家说:“心善如水。”刘墉曾在他的书中写道:“人们往往惊异于太阳的热力,而脚下的大地却有着更令人惊奇的热量。天没暖,大地先暖,所以很多花才会破冰绽放;人情不暖,内心先暖,所以我们能够在尘世做一剂清流。”一个心地善良的人往往能替别人考虑许多,因此也时常为他人留有余地,也许他会因为这样而失去些名利或财物,但与此同时,他却获得了对方的感恩,这是比金钱更珍贵的东西。
当然,我们还可以说,留有余地是幸福的另一种表现。就如苏格拉底所说,太过理智反而不是一件好事。生存于这个世界,所追求的不仅仅是人生的价值,美丽的容貌和巨大的财富,还有更重要的朋友、家人和爱人。如果一个人在处理身边的事情的时候过于理智,纵使他得到了他想要的,但他又失去了什么呢?后者的价值显然无法与前者相提并论。试着用感性一点的想法来对待身边的问题吧,这不会让你损失掉什么,相反地,你甚至可能会收获一份很大的幸福!
留有余地虽然只是一个小细节,但是却能决定成败。汪中求在《细节的魅力》中写道:“一心渴求伟大,伟大却了无踪迹,而甘于平淡,认真地做好每个细节,伟大却不期而至。这就是细节的魅力,是水到渠成后的惊喜!”
做人做事切忌不可把弓拉得太满,给自己和别人留有一丝余地,才能让自己在生活中进退自如……
留余,换句话来说,就是不要用尽。清人《两般秋雨庵随笔》卷五记了个“四不尽”,即“功不可立尽,官不可做尽,恩不可市尽,寇不可杀尽”。意思是说,功要立尽了,就会功高盖主,皇帝和功臣都会很不安,碰上老实的郭子仪还好,要遇到狼子野心的司马懿,那就免不了一场腥风血雨。而官至极品,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看似荣耀盖世,其实危机四伏,君臣猜忌,必有一番死斗。高到无官可封的年羹尧,没想到后来一天被降十八级,最后还是被赐死。寇不可杀尽,则有两层意思,一是穷寇勿追,逼得他走投无路,会和你拼命;二是“鸟尽弓藏”,敌寇杀完了,将军谋士们也就死期不远了。这些个“不尽”,固然都有道理,也有效果,同样也是些明哲保身的味道。
另外,与人交流的时候,也要注意留点余地。
例如,在交谈中,有些地方需要赞美对方时,应措词得当,注意分寸,赞美的目的在于使对方感觉到你真的对他(她)的钦佩,用空洞不切实际的溢美之词,反而会让对方有你缺乏诚意的感觉。如一名公关人员热情友好地接待了一位客人之后,得到了“你的接待真令人愉快,你的热情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的评价,显然比“你是一位全世界最热情的人”的赞誉会入耳得多。所以,即使是人们普遍乐意听的称赞也要适度,过分的讨好、谄媚则近于肉麻。尤其是对于自己的上级领导,在社交场合更不宜毕恭毕敬地说些奉承话。对晚辈或地位比较低的人,说话时也不能用轻视、冷淡的口吻。
想要使谈话很好地继续下去,可适度地选用一些幽默风趣的语言,或讲一些笑话。幽默的语言,既有趣可笑,又寓意深长,如能在谈话中适当加以运用,不仅能够活跃气氛,而且能够启人心智,吸引听众,达到与人更好地交流和沟通的目的。但凡事都要有个限度,使用幽默语言,讲笑话也要因人而异,要分时间、地点、场合,要有分寸。比如有的人喜欢嘲笑他人的生理缺陷和短处,特别是对男女之间的话题更是津津乐道。其实,这不但不能把自己的风趣和幽默表现出来,反而说明了自己的轻薄与无聊。要知道,优雅的举止风度是以友善和为他人着想这两项原则为基础。这种揭短的“幽默”伤人太深,不但不道德,于己也未必有益。所以一定要注意把握好分寸,说话办事要留有余地。
另外,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我们很难做到不求人,也很难不被人求,所以无论求别人办事,或是答应为别人办事,还是拒绝他人,都要注意把话说得留有余地。此外,表扬人,批评人,调解事端,解决冲突,应付尴尬局面,调息不满情绪,乃至布置任务,汇报工作等,都应当留有余地。只有留有余地,才能自如的进退。
3.好汉要吃眼前亏
只有那些敢吃眼前亏的人,才是真正的好汉。
以前有句古训曰:好汉不吃眼前亏。确实如此,如若面对凶恶的歹徒,“好汉要吃眼前亏”、“三十六计走为上”当然不错。
但是,如果一个人只为了一己私利、个人性命而不吃眼前亏,去违背道义,完全致真理于不顾,那根本也就没有理由称其为好汉了!
所以说,好汉要吃眼前亏。而且要善于吃眼前亏,敢于吃眼前亏。
敢于受跨下之辱的韩信,倘若与市井无赖以命相搏,显现出自己的才华,或可免受侮辱,但却可能会留下他人嫉妒而死的更残;“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刘胡兰倘若贪生怕死,泻漏共产党机密,或可暂且偷生,但她却决不会成为我们所钦佩的好汉;“过五关,斩六将”的关羽倘若贪恋操营富贵,不顾兄弟深情重义,或可锦玉一生,但决不可能成为人们所钦佩的大英雄。
敢于吃眼前亏的好汉并非面对生命危险不顾性命的一介莽夫。他们是在以眼前之亏等待支援的伏兵。
敢于吃眼前亏的好汉并非面对金钱利益不动声色的亿万富翁。他们是无视眼前之亏正视金钱取之有道的君子。
人生之路,何其漫漫?只有敢于始终坚持真理,坚守道义才是真正的好汗,只有敢吃亏的才是好汉。
吃“眼前亏”不吃以后更大的亏,好汉肯吃眼前亏是为了获得长远利益和更高的目标。
古人云:“好汉不吃眼前亏”,要想“混”好则必须“好汉要吃眼前亏”。
第二章 事事有“余”,做人做事如“弹簧” 2
“好汉要吃眼前亏”,因为如果不吃眼前的亏,以后可能会有更大的亏等着你“吃”。
换而言之,也就是说“好汉要吃眼前亏”的目的是以吃“眼前亏”来换取其它方面的利益,这就是“混”出个人样来的基础。但如果与此恰恰相反,因为不吃“眼前亏”而蒙受更大的损失或灾难,甚至把命都弄丢了,未来、理想还从何谈起?
所以,当你在现实社会中碰到对你不利的环境时,千万别逞血气之勇,也千万别认为“可杀不可辱”,而要宁可吃“眼前亏”。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世间一切生命,几乎都是先屈后伸,我们可以看到,草本植物在萌芽之前,不是都屈卷着身子?所有动物在胎腹中在蛋壳里不也都有是屈卷着身子?就连人在母腹中也都是屈卷着身体而生长的。可见,没有屈就不可能有伸,先屈后伸是生命的天性,更是冥冥不可抗拒之天道。
古人说‘小不忍则乱大谋’,如果面对亡命之徒顶在腰间的利刀枪口要你交出钱包,除了你不要命,否则最好的选择就是破财消灾吃点小亏以屈求全。如果一味强调‘伸’,有时连生命都会不保,还有什么资格和本钱来谈事业谈理想谈未来?试想,春秋时,越王勾践兵败被俘,倘若不忍辱求生,卧薪尝胆,甘心为奴‘身执干戈为吴王洗马’,甚至亲口尝粪,怎能博得吴王夫差的同情被释放回国,最后起兵杀死夫差报仇雪恨?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理想,为达到这些目标为了取得更大的利益,面对野蛮霸道,强权政治,甘受寂寞,甘受白眼,甚至甘愿被社会和亲人的误解,这些都是应该的,同时也是值得的,因为这并不丧失自己的人格,而是在更高层次地显示你的人格力量,更重要的是今天你甘愿忍受某些人不公平的对待,明天你将可能会受到更多人的尊重乃至敬仰,尽可能委屈自己是为了最大限度地使自己发展、伸长。
另外,再拿求人来说,人生在世不求人是不可能的,俗话说,‘求人三分矮’,你想求人首先就必须委屈自己,放下架子,如果你认为自己脸皮薄不肯‘屈’:那你可能永远也成不了事。脸皮的厚薄只是自己心理的一时感受,最后能办成事才应该是最后的目的,何况脸皮也是可以由薄变厚的。厚黑大师李宗吾说:“起初的脸皮像一张纸,由分而寸,由尺而丈,就厚如城墙了。”又说,“脸皮一厚,就是走到了山穷水尽当乞丐的时候,讨口饭,也比别人讨多点。”的确是这样,“人不要脸,鬼都害怕”。
一天,狮子建议9只野狗同它合作猎食。它们打了一整天的猎,一共逮了10只羚羊。
狮子说:“我们得去找个英明的人来给我们分配这顿美餐。”
一只野狗说:“一对一就很公平。”狮子很生气,立即把它打昏在地。
其他野狗都吓坏了,其中一只野狗鼓足勇气对狮子说:“不!不!我的兄弟说错了,如果我们给您9只羚羊,那您和羚羊加起来就是10只,而我们加上一只羚羊也是10只,这样我们就都是10只了。”
狮子满意了,说道:“你是怎么想出这个分配妙法的?”野狗答道:“当您冲向我的兄弟,把它打昏时,我就立刻增长了这点儿智慧。”
以这个故事为例,狗能够分到一只羚羊就是眼前亏,它若不吃,换来的可能是狮子的利爪。你认为哪个划算?
所以说:“好汉要吃眼前亏。”因为眼前亏不吃,可能要吃更大的亏!
人,不是神,不可能是万能地样样都行、事事皆通,就是会七十二变的孙悟空也难以逃出如来佛的五指山,人总有其局限性,何况幸运之神也不可能与你长相依。所以,一个人,顺利时应扬长避短,能伸能屈,有所为而有所不为;低潮、困难、逆境,失败,倒楣落难时应收起锋芒,委曲求全,韬光养晦,等待时机,用不变应万变,以图东山再起,千万不可急躁妄为。也就是说凡人欲成其事,只有先屈方能后伸,正如出手打人一样,你必须先向后弯屈手臂才能伸手打得出去。屈是为了伸,以屈求伸,以退为进,是一种很好的做人做事策略。
4.回避锋芒,该装傻时就要装傻
该装傻时就装傻,如果人类一旦进入了一个“完全理性”的社会,也就没有傻可装了,到那时候,你就是有屠龙的本领也是巧而无用了。好在人类不可能进入完全理性的社会,如果当一切的一切都以格式化的方式运转,不成了一部机器了吗?
《史记留侯世家》中有这样的记载:秦朝末年,张良在博浪沙谋杀秦始皇没有成功,便逃到下邳隐居。一天,他在镇东石桥上行走的时候,遇到位白发苍苍、胡须长长、手持拐杖、身穿褐色衣服的老人。老人的鞋子掉到桥下去了,便叫张良去帮他捡起来。张良觉得很惊讶,心想:你算老几呀?敢让我帮你捡鞋子?那个时候张良甚至想拔出拳头揍那位老人,但见他年老体衰,而自己却年轻力壮,便把自己的怒气克制住了,走到桥下面把鞋子给他捡了回来。
没想到这个老人不仅没有道谢,反而大咧咧地伸出脚来说:“替我把鞋穿上!”张良心底大怒:嘿,这糟老头子,我好心帮你把鞋捡回来了,你居然还得寸进尺,要让我帮你把鞋穿上,实在是太过分了!
在张良想破口大骂的时候,又转念一想,反正鞋子都捡起来了,干脆好人做到底。于是他又默不做声地替老人穿上了鞋。张良的恭敬从命,赢得了这位老人孺子可“教”的首肯。后来又经历了几次这样的考验,这位老人终于决定将自己用毕生心血注释而成的《太公兵法》送予张良。
张良得到了这本旷世奇书以后,便日夜诵读研究,使之后来成为满腹韬略、智谋超群的汉代开国名臣。张良克制自己的不快,为老人拾鞋、穿鞋,看上去好像很窝囊,其实,这并不是一个人软弱的表现。明知自己比老人身强力壮,处处礼让,这既表现为对老人的尊重,也表现为对自身品格的完善。张良正是在不断礼让的过程中,磨砺了意志,增长了智慧,最终成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真正的强者总是善于把自己的锋芒隐藏起来,掌握一种外圆内方,绵里藏针的待人处事技巧。让别人的攻击因为没有着力点而不能发挥作用,反之自己只需轻轻一击就可以令竞争对手受到重创。
假装不知,实际上清楚;假装不行动,实际上因不能行动,或将待机而动。
在如今的社会中,几乎一切都讲求协作,尤其是在企业和团队组织里面,很多事情都需要不同专长的人员一起合作才能达成目标。即使是罗纳尔多踢足球,如果协作不好的话,同样也会败在球技不如他的人手上。换而言之,也就是说锋芒的个性不但会损害别人的自尊,还可能会破坏单位的团结。因为锋芒毕露时间长了就会引起一些人的嫉妒,不愿意同他合作:“既然他这么能干,让他自己干去吧。”
当然,做人要回避锋芒并不是说完全不要显示自己的才华。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有时候不显示自己的才华是吃不上饭的。但千万要记住的是,你可以展示才华但不要“炫耀”;你可以表现得很聪明,但也不要把别人都看成是“傻子”。日本有一名撑高运动员曾经连续六年获得世界冠军,并且每年突破世界纪录。后来,有记者问他突破世界记录的秘诀,他的答案让所有的人都感到震惊而又折服:“其实,我第一年拿冠军的时候就能做到今天(第六年)的记录,我之所以能连续打破世界纪录,只是因为我懂得控制自己。”因此说,只有懂得适当地回避锋芒才是明智之举。
唐先生是某名牌大学毕业的,他有着过硬的管理才能和游刃有余的公关能力,但有一个缺点:争强好胜且易冲动。他毕业后分配到一个事业单位,他的领导是很爱才的,所以就把他的缺点都容忍了下了,年方28岁便被提拔为办公室主任。半年后,他像许多南下寻梦者一样,辞职南下“淘金”。
随后,他被珠海市一中型合资企业聘请,负责公司中的宣传工作,当时他自己也这样考虑:应该好好干出一番事业来。刚进企业,写出来的文件颇受老总喜欢,老总多次当众夸奖他。但半年后,跟他一起进来的两个同事都得到了提升,他的位置没有动,于是,他心里不免有了点不平衡,最后,他与人事部门的经理当面发生了一些冲突。
他是这样想的“我豁出去了,不成功,便走人。”冲撞之后,老总找他谈话,意味深长地说:“小唐,请给我一个认识和了解你的机会。”老总准备再考察他一年半载,就准备把他提升为公司的公关部经理。年中薪资调整,他的工资翻了将近一番。这一变化带来的成功和喜悦没能维持多久,唐先生又有了新的不平衡。因为跟他一起进来的同事又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要么升职要么跳槽,而他却依然在原地踏步走。
他觉得耐心和等待是不会有什么结果的,于是又变得任性孤傲。一次休息日公司通知他加班,他为了维护自己的“权益”而严词拒绝,给公司高层领导造成极坏的印象,老总终于没有耐心对他进行继续考验了。从此他被打入“冷宫”,他自己觉得无趣,所以又主动地辞职了。
纵使你才华横溢,也要一步步向上攀。如果你显露张狂的锋芒,企图一步登天,那么,你将摔得更加惨重。一个成熟的职业人应该懂得把握自己,懂得不断修整自己的做人处事技巧。
为人处世要懂心计学
1.利用别人的身份和地位来增加自己的筹码
2.把第一印象塑造得更美好一些
3.对症下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4.犯点错误也无妨——白璧微瑕比洁白无瑕更令人喜爱
5.单打独斗难成大气候——学会借助别人的力量
6.人们渴望获得赞美和尊重,就好像需要食物和水一样
7.以装疯卖傻之表象行聪明之道
8.人要懂得吃亏
9.为人处世,切忌因小失大
10.运用模糊法
11.有些时候,我们需要装糊涂
12.适当地装糊涂,好处无穷
13.关系再好,也要注意保持一定距离
14.先付出再求回报
15.以退为进
16.曲径通幽——以迂回的办法解决问题
17.密集宣传,可以让人记忆深刻
18.尊重对方的兴趣爱好——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攫机半句多
19.与其逞强,不如示弱
20.激发他人高尚的动机
21.激将法——请将不如激将
22.攻心为上——找到与对方沟通的钥匙
23.近因效应——你最近的表现很重要
24.超限效应——做事要把握好分寸
25.自己人效应——让对方把你当自己人
26.利用禁果效应有时能轻易达到目的
27.找到和对方的共同点,从而引起兴趣和关注
28.天下没有一次性人情,人要懂得感恩
29.诚信是人格的根本,人无信不立.
30.主动承认错误,更容易得到别人的谅解
31.交往要适度——一斗米养个恩人,一石米养个仇人
32.关键时拉别人一把
33.脸上有微笑的人更受欢迎
34.倾听——会说的不如会听的
35.言多必失——逢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
36.注意细节有益无害
37.尴尬时,以开玩笑的方式应对
38.说话委婉,容易被人接受
39.在“忍”中储存实力,为“伸”打下基础
40.处变不惊,临危不乱是最佳状态
41.擒贼先擒王,打蛇打七寸——做事要学会抓关键
42.鼓励是天堂,指责是地狱
43.避重就轻——先把重点放开
44.逆向思维——反其道而行之
45.重视人脉的作用——不怕不认识字,就怕不认识人
46.平时多烧香
47.帮助别人也就是帮助自己
48.求人时不轻言放弃
49.背后说人好话,效果就是不一样
50.为人处世不可太吝啬
51.喜怒不形于色
52.切忌感情用事——学会克制自己
53.巧妙恭维的计策
54.每个人都要学会拒绝
55.学会坚持,这是世间最朴素的成功哲学
56.先提出一个大要求,再说实际要求
57.利用人们的好奇心,保持一定的神秘感
58.生活中,多把别人当做你的老师
59.宁可欲扬先抑,也不要先扬后抑
60.懂得与他人合作者,能得到更多的好处
61.换位思考才能获得双赢
62.让对方看到对他有利的一面
63.先把最坏的结果说出来
64.与想要交往的人多制造一些见面的机会
65.身陷困境时,沉默比滔滔不绝地辩白更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