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励志>成功学>成功的秘决>

毛泽东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小兰分享

  毛泽东,一位杰出的伟人。他的思想将会超越时空、影响中国几千年,甚至影响世界。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毛泽东成功的秘诀是什么,欢迎阅读!

 

  他一生最大的目标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他最大的创造是把中国最优秀的传统文化《易经》作为坚实的根基,结合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他最艰辛的探索是中国式的社会主义, 他最伟大的作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毛泽东的奋斗成功,是每一位当代中国人,认真思考学习借鉴的。

  1893年12月26日,毛泽东出生于湖南昭山这个偏僻的小山村的一个农家小院里。从此,这个小山村注定要被世界所瞩目。因为正是这个毛泽东,改变了历史,改变了中国与世界,成了20世纪最伟大人物。那么毛泽东是怎么走向成功的呢?

  立志——成功的动因。“独坐池塘如虎踞,绿杨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那个虫儿敢做声。”这是毛泽东13岁时的一首咏物诗。诗言志。13岁时的毛泽东写诗以明志,诗中描绘了青蛙威武轩昂的形象,以蛙设喻,抒发毛泽东人小志大、藐视天下的气概和胆略,寓救国救民之志于咏蛙之中。东山高等学堂校长李元甫阅后大加赞赏,说:“我们学校取了一名建国才。”青年毛泽东更是把“改造中国与世界”作为其组建的“新民学会”的宗旨,这其间青年毛泽东以一首《沁园春·长沙》一纾胸怀:“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桔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青年毛泽东爱国、忧国、报国的情结溢于言表,“粪土当年万户侯”宣告了同旧世界的彻底决裂。其后把共产主义理想,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并为之毕生奋斗。

  一声“人民万岁”,一首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一声“人民万岁”,表达了毛泽东对人民群众的最高推祟,“六亿神州尽舜尧”成了毛泽东终身不渝的追求目标。这崇高的志向使毛泽东紧紧的同人民站在了一起,始终走在了时代的前列。

  一首《东方红》,“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呼儿咳呀,他是人民的大救星。毛泽东,爱人民,他是我们的带路人。为了建设新中国,呼儿咳呀,领导我们向前进。共产党,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哪里有了共产党,呼儿咳呀,哪里人民得解放。”

  一声“毛主席万岁”让人民和领袖达到了最高契合。由此,毛泽东如鱼得水,无往不胜。祟高的理想和远大抱负使毛泽东成为了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伟大人物。

  首先,中国最优秀的传统文化《易经》为毛泽东实现远大的志向奠定了深厚的学问基础。古人云“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毛泽东自青年时代起就立志要做大事,发誓要“翻天揭地、改造社会”。为此,他发奋读书,在学海中遨游,在书山上攀登。从书本中吮吸知识,也从书本中增长才干。他虽非出身书香门第,但酷爱读书。他自己也曾说过:“我一生最大的爱好是读书,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一日不读。”毛泽东受过6年的国学灌输和7年西学教育,还曾到长沙的湖南图书馆自学,“贪婪地读,拼命地读”,看了大量的书,“度过了他学习历史上最有价值的半年”。十多年寒窗之中,他熟读四书五经,尤其是《易经》。博览史书典籍,潜心研读世界名著及各种流行的新思潮,对中国近代的思想家、革命家热烈崇拜,对世界英雄豪杰异常敬仰。中国传统的典籍文化、口碑流传的民俗文化、植根地方的湖湘文化、康梁变法的改良文化和西方赫胥黎的进化论等等,都被他兼收并蓄。但在中西文化两大系中,他更为熟悉中国先秦的易、儒、法、道、墨,以及程朱理学。其中尤为重视《二十四史》,这部书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到明崇祯17年长达4000年历史,约4000万字,是一部史料极为丰富的历史巨著。毛泽东以顽强的毅力通读了这部巨著。有许多部分则反复阅读,看过数遍以上。《资治通鉴》是毛泽东颇感兴趣、百读不厌的另一部历史巨著。全书从东周到五代十国,记录15个朝代的兴衰成败,贯穿1362年历史,总计294卷。毛泽东一生阅读、圈点很多遍,并多次向人推荐。毛泽东对读书的态度是读而不死,不做书的奴隶,而让书为其所用。他的过人之处就在于能够驾驭和运用所学的知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批判地吸取西方文化的精华和辩证地融汇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把中国传统文化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神养料和思想土壤。这就是毛泽东不同于常人的地方。

  其次,对中国社会的深刻了解,有利于毛泽东准确地把握中国革命的特点。毛泽东家祖辈务农,自己从小参加农田劳动,13岁就几乎被当一个整劳力干活。17年的农村生活使他了解了农民的疾苦,熟悉了农村社会,培养了对农民深厚的感情,并决心站在劳苦大众一边,为广大农民谋利益。毛泽东的这个身世与经历在党的历届主要领导人中绝无仅有。这为他日后研究中国问题,善于把马列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须知中国是以农民为主体的国家,中国的社会主要由农民组成。在这样的国家里,进行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具有首要意义的是解决农民问题。诚如他后来指出的:所谓人民大众,最主要的部分是农民。所谓人民战争就是农民战争,忘记了农民就没有中国民主革命,也就没有一切革命。“马克思主义的书读得很多,但是要注意不要把‘农民’这两个字忘记了,这两个字忘记了,就是读一百万册马克思主义的书,也是没有用处的。”中国革命说到底是解放农民。毛泽东的理论说到底也基本上是组织农民、武装农民、宣传农民、解放农民的理论。毛泽东对中国社会的了解与研究加上他在家乡农村生活17年的特殊经历,使他对中国农民问题重要性的认识有最真切的直感,这为他实现理论认识上的飞跃并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打下了坚实基础。

  成功的秘密:善于总结经验,集中群众智慧。毛泽东是一位睿智的哲学家。他善于总结经验,集中群众的智慧与创造。1964年8月29日,毛泽东在会见尼泊尔教育代表团时,一位团员问:“您所以这样伟大的秘密是什么?您力量的源泉是什么?请告诉我们,以便让我们多少学得一点。”毛泽东回答,我没有什么伟大,就是从老百姓那里学了一点知识而已。虽然我们学了一点马克思主义,但是单有马克思主义还不行。要从中国的特点和事实来研究中国问题。他又说,力量的源泉是人民群众,不反映人民群众的要求,哪一个也不行。要在人民群众那里学得知识,制定政策,然后再去教育人民群众。一年之后,1965年7月26日,毛泽东会见刚从海外归来的原国民党代总统李宗仁和夫人。接见时,李的秘书程思远作陪。在谈话中,毛泽东主动向程先生发问:“你知道我靠什么吃饭吗?”程一时茫然。毛缓缓道:“我是靠总结经验吃饭的。以前我们人民解放军打每个战役后总要总结一次经验,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然后轻装上阵,乘胜前进,从胜利走向胜利,终于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毛泽东的两次谈话道出了他一生的成功秘密:善于总结经验,集中群众智慧。

  成功的独特条件:极高的领悟力。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中,学习马列主义理论,既不是最早的,也不是最多的。张国焘在谈到第一次见到毛泽东的印象时说,毛泽东对马列主义常识了解不多。喝过“洋墨水”的王明、博古认为,毛泽东是山沟里的马列主义,对马列主义理论修养不足。但是,毛泽东有着出众的才华和极高的领悟力。毛泽东的老师杨昌济称毛泽东“资质俊秀”、“殊为难得”,是农家出的“异材”。毛泽东的另一位老师黎锦熙在日记中写道:“得润之书,大有见地,非庸碌者。”加上毛泽东“性不好束缚”“好独辟蹊径”,善于独立思考,不迷信、不盲从的独特性格,这就决定了毛泽东学马列理论的突出特点,是学得刻苦而不死板,读得认真而不教条,没有丝毫学理主义习气。他在初次读了《共产党宣言》以后,知道人类有史以来就有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就初步得到认识问题的方法论。他说,“这些书上,并没有中国的湖南、湖北,也没有中国的蒋介石和陈独秀。我只取了它四个字‘阶级斗争’,老老实实地来开始研究实际的阶级斗争。”这里把《共产党宣言》等书的内容仅仅归结为阶级斗争四个字,虽然不太准确,但是,就阶级斗争是贯穿阶级社会的一根红线,就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是分析阶级社会的主要方法而言,毛泽东又确实抓住了认识中国问题的根本,并能从中悟出“认识问题的方法论”,这说明毛泽东书读得活,领悟力极强。这也是他优于和高于党的其他早期领导人的一个突出特点。

  毛泽东善于掌握“认识问题的方法论”这一特质,使他后来在学习和研究马列理论时,不是为理论而理论、为马列而马列,而是为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和策略问题去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总结革命的经验教训,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并作出科学的理论概括。斯大林说:“列宁的伟大,正在于他没有做马克思主义的俘虏,而善于抓住马克思主义的实质,并从这个实质出发,向前发展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学说。”毛泽东与列宁有着相同的基本品格。

  毛泽东的极高领悟力还突出地表现在他的军事谋略与军事智慧上。毛泽东从来没有进过军事院校。既不像刘伯承留洋国外学过军事,也没有像朱德、彭德怀进过讲武堂受过专业军事训练。但毛泽东无师自通,用兵如神。毛泽东是不背枪的统帅。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理论是毛泽东首先提出的,但他对笔杆子似乎情有独钟。长征途中,贺子珍为他特制了一个备有多层口袋的可以装好多笔墨纸砚的挎包。他开玩笑说,我要用文房四宝打败国民党的四大家族。一身戎装的赳赳武夫果然被一身便装的潇洒文人打败了。毛泽东本人,作为集哲学家、诗人、政治家和军事家于一身的伟大历史人物,似乎更看重的也是自己在军事上所取得的成就。1975年,毛泽东在会见联邦德国政治家赫尔穆特·施密特时,后者谈起他的成就和诗作。毛泽东回答说:“成就太小,我也不会写诗。但我懂得怎样打仗,怎样打胜仗。”毛泽东的自豪是有充分理由的,因为他在军事上取得的成就是如此辉煌,他的指挥艺术是如此出神入化,无论在中国历史上,还是在世界历史上都是极为罕见的。毛泽东的军事智慧也不是由一堆突发奇想的念头构成的,而是有了一整套的理论;他的雄才大略也丝毫不带有侥幸的色彩,而是基于他对敌我双方态势的全面、深刻的分析和洞见。

  成功的资本:强健的体魄。历史上有多少英雄豪杰,由于身体不支造成半途而废,甚至英年早逝而抱恨九泉。杜甫曾为诸葛亮慨叹:“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

  强健的体魄是担当大任的资本。为了实现远大的目标志向,毛泽东从青少年时代起就非常重视体格的锻炼,认为身体是“知识之载,道德之寓”。毛泽东还曾于1917年撰写了《体育之研究》一篇长达7000字的论文,由杨昌济推荐,发表在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杂志上。该文详尽阐述了身体对于学问与事业的重要性。他认为,一个有志向有抱负的人,就怕没有强健的身体。身体健康、精力充沛、有思想、有学问,什么事情不可以做呢?所以毛泽东一直没有放松过对身体的锻炼。他进行体育锻炼的第一种方法是冷水浴,此外还有风浴、雨浴、雪浴、太阳浴。但毛泽东一生最喜欢也十分擅长,并由童年保持到少年、青年、中年直到晚年的运动是游泳。郭沫若说“毛主席是少年游池塘,青年游湘江,老年游长江”。体育锻炼使毛泽东身高1.83米的伟岸身躯更加强壮,精力、体力愈加过人。毛泽东之所以能担当历史大任,做出惊天动地的伟业,除了他超群的才华、坚强的意志,还得益于他强健的体魄。强健的体魄是毛泽东的又一成功之道。

  

  

    447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