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励志>成功学>成功案例>

隔代教育成功案例3个

小兰分享

  最有效的教育方法:不是告诉他们答案,而是向他们提问.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成功的案例,欢迎阅读!

  成功的案例1:

  刘女士(28岁):我和丈夫工作都很忙,孩子出生后请过几个保姆,不是文化程度特别低就是为人不可靠,很多事情我们只能亲力亲为,经济状况又不允许我做“全职妈妈”,真有点焦头烂额的感觉。刚好我母亲从小学教师的岗位上退休,我就请她来带孩子。有了她的帮助我安心很多,她抚养和教育孩子的经验都很丰富,孩子爱卫生、讲礼貌之类的好习惯都是她教的。她还经常给孩子讲故事,陪孩子读书,回答孩子希奇古怪的问题。现在孩子求知欲很强,知识面也挺广,说话做事有条理,比很多同龄人显得成熟。

  张爷爷(62岁):儿子和儿媳都是独生子女,本身的生活能力比较差,下班后经常下馆子,家务也是请钟点工做。孙子东东出生以后,他们一方面没有经验,另一方面也不够勤快,有些手忙脚乱,所以弄得东东常挨饿,还动不动生病。我和老伴看到这种情况,就主动请缨把东东接回来了。儿子儿媳下班后和周末也过来,跟着我们学带孩子。现在东东在我们这里一年多了,身体很好,个头也长了不少,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很亲。

  明明(6岁):幼儿园的小朋友都说我搭积木特别漂亮,老师也说我以后肯定能做建筑师,其实这都是外公教的。我外公是在英国留过学的建筑设计师,城里许多高楼都是他设计的。外公退休以后经常陪着我,除了搭积木,他还教我下国际象棋,现在我是小“棋士”,能下赢许多大孩子。外公还经常和我练习英语会话,教会我好多单词和句子,上个月就辅导我在市里的儿童英语演讲中得了奖。好多小朋友都羡慕我能跟外公一起住呢。

  黄先生(37岁):暑假时我把上一年级的儿子放到乡下老家,假期结束后发现他以前浪费的坏习惯没有了,不再是果汁喝一半就倒掉,米饭吃两口就不要。我感叹孩子懂事了,儿子却说是跟爷爷学的。我们现在工作压力大,又要交际应酬,回家后真没什么精力和孩子“周旋”,对他的一些坏习惯,常常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上一代人很多纯朴的个性,在现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非常难得,让孩子多跟老人接触,确实能让他学到一些良好的品性。我觉得适当的隔代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是有好处的。

  成功的案例2:

  我在网上看到邱育章怀念祖母的文章,非常感动,邱育章既是高分学生,又是现在大家公认的成功者。他15岁前一直是在祖母身边长大的,虽然他的祖母几乎不识字,但却是老人带孩子的成功案例,隔代教育的典范。文章很长,详细记录了他与祖母生活的点点滴滴,其中不乏家庭教育的真谛,下面节选部分内容, 敬爱的祖母离开我们已经有14年了,但我们仍无时无刻的怀念着她,想念着她。我甚至常常在梦乡中和祖母在一起。作为第三代的孙辈中,我是最幸运的一个了。因为我是一出生就和祖父母生活在一起,直到我上初中二年级才去石家庄和父母团聚。这15年中我是由祖父母一手带大的。(我的感受:思念之情跃然纸上。)

  和岩哥、鹭萍妹抢祖母

  我记得小时候祖父睡一单人床,而让出大双人床给祖母陪我,岩哥和鹭萍睡。五个人其乐溶溶的睡在一个房间里。三个小孩子和祖母挤在一起,只有两人能紧靠祖母左右,而另一人只能隔开。就为这,我们三小孩常抢着要祖母的身边位置。还理直气壮的争“这是我的祖母”。后来到我们三小孩较大时,双人床容不下四人,但我们谁也不想离开祖母的床。最后祖母想出一个绝妙的办法,在那古典大木床架子上再增加一块格板作小床作为我和岩哥轮流睡的空中阁楼。祖母真是一个天才建筑师,利用空间,分层布局,这可能是我4岁时就上的第一堂建筑课,并至今身受其益。所以我真正第一位建筑老师应该是亲爱的祖母。我后来以建筑设计为骄傲事业的缘头应该讲是从这儿开始的吧!(从生活中也可以启迪孩子的智慧。)

  祖母去永安后回来

  那时大伯一家在永安,有4个堂哥堂姐。所以祖母也常不辞劳苦的去永安小住一段时间,帮忙大伯家做饭菜带孩子等。我由于还太小,祖母当然不能把我带去添乱。但祖母不在龙岩时我会伤心的到处找祖母。我特别记得一次从幼儿园放学回家时,突然看到祖母从永安回来坐在厨房的椅子上,我是一下子扑到祖母的怀里,紧紧抱着祖母。第二天也不想去幼儿园,生怕她又离开似的。直到祖母讲下次要再外出,一定也带上我,我才听话的去幼儿园。(给孩子足够的爱心,必然得到孩子的爱。)

  去石家庄见父母

  我6岁时,由祖母带队,加上大伯母,锋哥和小燕,我们一共5人进行了一次横跨大半中国的远征。主要是祖母带领我去石家庄见我仅一面之交的父母。我妈生下我不到满月,她就急忙赶回去上班。而我爸在我3岁时第一次回岩见我后,又过三年了。所以,这是我和父母的第二次握手。那次远征,我们还去了北京、上海、杭州等地,年近60岁的祖母带着我们三小孩是多么的不容易呀。(带孩子长途旅行很累,却给孩子开阔的视野。)

  去龙门姨婆家做客

  小时候,最高兴的事当然是过年了。同时开心的是祖母几乎每年春节期间都会带我和岩哥去亲戚家做客。我记得去得最多的祖母的亲妹妹家。不到龙门塔的一个村子里,算是较近。我们徒步走在田间的小路上,处处鸟语花香,别提多开心了。到了亲戚家,祖母特别教我们礼数和规矩。在这之中,我们不仅学到了纯真的待人接物的礼仪,也开始了为人处事的学习和锻炼。这对于我们以后的社会交往起到了极好的帮助。那时大家的生活条件还都较紧,祖母在参加各种宴会时总是不舍得自己多吃。而是尽量打包回家。如洋鱼食锦作为龙岩宴会的招牌大菜,祖母总是把她那份打包回家,让家里其它没去的人一起分享美食。(接人待物的培养是不可缺的。)

  6岁生病住院一个月

  我在幼儿园大班时,不幸大病一场而住院一个多月。是在龙岩县医院,离家较远。祖母每天起早摸黑的专门给我做病号饭。三餐来回送到病房,这样每天要走六趟来回很远的路。为了使我能吃到热菜热饭,祖母还特别做一个棉套来保温。大家能够想象我那时在病床上见到祖母迈进病房的那一刻,我是多么的欢喜呀,仿佛病一下子就好了似的。而祖父则是一直陪我住院,还拿他的派克笔让我画画。我记得当时画了许多类似漫画的想象画,主要是八路军大刀砍向日本鬼子的情景。每当祖母送饭来,我就先把刚画好的画给她看。祖母看到我把日本鬼子画成戴眼镜的猪头司令特别开心,还笑出了眼泪。我现在想,我那时太小,不懂得怎么体谅老人的辛苦。但可能在潜意识里,把画给祖母看,并看到祖母因此而喜悦,这正是我开始想报答祖父母的一次努力吧。(赏识孩子,给孩子的鼓励是巨大的。)

  祖母的多才多艺

  虽然祖母由于过去农村家庭重男轻女的原因,没能成为“知识份子”。但祖母身上有多种天生的才气。她自己就常很自信的多次讲:“我如果有读书,一定也会成为科学家或艺术家的。”我们大家也完全相信这一点。祖母从小就极其聪慧好学,除了无师自通的女红剪纸服装裁剪和厨艺家政是全家几代人永远的状元外,祖母还常常会因地制宜的发明创造一些新办法来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除前面提到大床夹层空间利用外,还有自家的炉灶改造和冲凉棚搭建等,都是祖母亲手做好。一次在常德义叔叔家里小住时,遇到大雨阳台积水。祖母当时立即看出是原设计排水不当,她亲自另外接了一根有足够外挑长度的管子,立即解决了问题。这是我已经在大学时读建筑后,一次寒假回龙岩老厝时,祖母亲自告诉我的。这同时就是给我上一堂最生动最基本的建筑设计课。(生活中有很多知识,甚至可以影响孩子的职业选择。)

  菜市场卖菜

  小时候家里院墙内有一个菜园。祖父母总是辛勤的种些瓜果蔬菜,以作为家里自己吃。但有些家里一时吃不完,或是祖母因为省吃俭用,有时还拿到市场去卖。我那时帮着挑水浇菜倒是很积极,但要到街上去卖菜一时还很不好意思似的。生怕碰到学校的同学们。但祖母告诉我劳动挣钱光荣。后来我也就很自豪的在课后或周日陪祖母去卖菜,主要是佛手瓜。我还特别记得一次是解放军采购员来要所有的佛手瓜,但砍价太多,祖母有些舍不得而没成交。后来我讲早些卖完而回家做别的事也值得。祖母就同意我去追回那炊事班长,一下子以“批发”优惠价卖给他。这样祖母就可以早些回家。而以往“零售”拖到近中午还未卖完,祖母又要急着回家做饭,到真是二头为难。所以这样干脆一次清货也好。这是我第几次在菜市场卖菜已经记不得了,但高年级时就较少了。后来家里的佛手瓜主要自己留着吃,很少拿出去卖了。 (带孩子从事劳动能学到很多,还培养孩子勤劳节俭的优良品质。)

  帮祖母读写家书

  由于祖母小时候没机会上学堂。每当有外出工作的子女们来信时,主要是由祖父读给祖母听,并由祖父统一回信。但祖母认为这样不够,结果坚持抽空学识字,后来居然一般的家信她也能看懂七八分了。实在不明白时,再去问祖父。偶尔有和祖父闹情绪时,这个任务就落到我这个小学生头上了。我记得祖母不满足于看得懂,还尝试学写字。她要把她自己的心里话亲自写给她在远方工作的子女们。可惜我当时不懂保存祖母的这些习作,可能真正的“御笔书函”也没寄出几封。但祖母这种努力学习的精神是深深的影响了我们在老厝长大的第三代孙辈们。(祖母爱学习一定会深刻影响孩子,身教重于言教。)

  祖母带我去洗被子

  小时候最开心的事情除了节日做客外,平时就是能跟着祖母去“干活”了。幼儿园时只是跟着,到小学时就已经能帮忙做事了。如帮祖母挑着衣被到河里去洗。那时龙溪河已被造纸厂污染,我们就去较远的隔后河洗,那水可是真干净呀。如遇上过年前,有些比较神圣的物品要洗,祖母还要带我们去“四口井”洗,那比隔后水更干净,分三个台池,最高处是饮用水,第二个是洗菜淘米,第三台才是洗衣物的,仍清彻见底。可惜后来“四口井”从龙岩城里消失了,但那清水映照出的祖母辛勤脸庞是永远的刻在我的心里。(男孩子也可以干家务,家务劳动也能培养勤劳勇敢的性格。)

  离开龙岩去石家庄

  我在龙岩读到初中一年级。后来我父母考虑我的前途需要,要把我接到石家庄去读书。我开始时很兴奋,因为终于可以到大城市同父母团聚了。但后来看到祖父母无语的表情,我就一下子心情复杂起来。祖母默默不语的帮我整理行李,还特意买一双新鞋子给我,让我更好的迈开人生的崭新一步。临走前几天,家里安静极了,大家心情都很矛盾。我至今仍清清楚楚的记得我上车时的心情,特别是汽车慢慢开动后,我看到祖父母的身影逐渐变小,他们仍向我挥手,我的眼泪一下子全涌了出来。我紧贴着汽车后尾玻璃窗,一动不动的对着祖父母默默在心里说:“公妈,我会很快回来看您们的。” (祖母显然是能控制好情绪的人,对孩子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寒暑假回龙岩

  我去了石家庄没多久,父母就调回永安工作了。这样当年寒假我们一家人就又回到了龙岩。我和祖父母又团聚在一起真是喜出望外,因为如还在石家庄,就不知要等到哪一年了。祖母又做了一大桌最丰盛的年夜大“丰蔬”。大家其乐溶溶。祖母并按老规矩把鸡鸭的大腿分给小孩子们吃。由于小孩子较多,不够分,祖母想办法把两条腿的鸡鸭切出四支腿来。原来是在翅膀处,给加切出另一小腿和一小翅膀。这样小孩子大家都有一个“腿”部,喻意将来能远走高飞、飞黄腾达。所以祖母总是以聪明才智,对每个孙儿都一样疼爱和公平。(生活中的创意给孩子带来的不仅是爱,还有智慧。)

  祖父过逝时的家事安排

  83年祖父的不幸仙逝,我从南京连夜赶回龙岩,是外地子孙中第一个赶到的。祖母虽然已处于极度的悲痛之中,但这么一个大家这么一件大事,仍需要一个掌舵人。祖母是坚强的承担起这一切事务的组织和安排。(坚强的性格给孩子作出了榜样。)

  结 尾

  我永远记得祖母对我说得最多的两句话是:“乖宝”和“天疼爱咱”。我是从一出生到少年离乡,祖母总是叫我“乖宝”的。所以后来我自己有了可爱的两个小孩,我也总是从一出生都叫 “宝贝”,叫到幼儿园,叫到小学,叫到现在高中还如此。我母亲还曾为此说过我:怎么小孩这么大了,还叫宝贝,是不是不合适?但可能是因为祖母这么叫我叫到大,所以我也自然习惯的这么叫我的小孩。有一点小小不同的是,我小时候真是个公认的老实“乖宝”。但太老实也不好,会没出息,容易被人骗。而现在我的两个小孩则很有时代性,是很有主见的新一代,不会太“乖”太老实的。但她(他)们诚实而有活力,知书达礼,不管将来长成多大,仍永远是我们父母心目中的心肝“宝贝的”。(非常专业的总结,长辈希望孩子是什么,孩子就是什么。)

  关于祖母常讲的“天疼爱咱”,一般是在家里或者我本人遭受了一些困难挫折时,祖母总是用这句话来鼓励我。我理解这是祖母用口语的方式讲出“天道酬勤”的信念。这也正是我从小到大的座右铭。不管我曾经有多么不顺利,曾经遭受过多少病魔的痛苦。但我始终记得祖母讲“天疼爱咱”。因为从小我们就在祖父母的教育下,已经养成的勤奋好学、不畏艰苦的好品质。所以我们坚信好人一定会有好报,努力一定会有收获。天是公平的,但同时又最疼爱祖父母和他们的子孙们的。(祖母常讲的话相当于家训,不仅会影孩子一生,还会传承下去,形成良好的家风,祖母的影响是深远的。)

  故事的主人翁简介

  邱育章,香港中厦建筑国际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1959年出生于福建龙岩

  1978年以高考总分第一名进入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建筑系

  1999年中国著名建筑师,入选

  2006年北京奥林匹克开幕式创意方案,创意奖

  成功的案例3:

  龚民,6岁上初中,9岁上高中,12岁被中科大录取,16岁保研

  父母:孩子出生不久便离异

  外公:退休物理教师

  外婆:退休数学教师

  他真可谓神童中的神童,没上过幼儿园和小学,5岁就学完了小学阶段全部的课程,从此一路大踏步学下来,比同龄人的学习进度快了整整6年。他没上过任何培训班和辅导班,却似乎有如神助,拥有过目不忘的记忆力和非凡的理解力。今年,和他一般大的孩子刚考上高中,而看上去还有点憨头憨脑的龚民,已经本科毕业被保送上了中国科技大学的研究生,还在考美国的精算师,几年后,准备出国念博士……

  他是学霸,也是顽童,爱读史,也爱打球,头顶着“神童”的光环,他依然快乐地成长。“我不是神童,只不过早期教育开发得好一些罢了。只要没有智力缺陷,每个孩子都可以像我一样。”

  (周注:龚民,6岁上初中,9岁上高中,12岁被中科大录取,16岁保研。为何对于这样人,要称为神童?说与众不同较为确切。且龚民,单亲、隔代,与当下众星捧月的亲子、早期教育,实在是不同。

  怎么与众不同?那就是——“我不是神童,只不过早期教育开发得好一些罢了。只要没有智力缺陷,每个孩子都可以像我一样。”

  每个孩子都可以与龚民一样,不知是多少家长、父母的心愿,并愿意为之努力。

  只不过早期教育开发得好一点?有多少家长、父母,接受并理解这一观点?可否弱弱地问一句,有多少家长、父母明白,怎样的早期教育算是好的?)

  5岁自学完了小学六年级课程

  大学以前没有在一所学校待过两年以上

  龚民的老家在湖北荆州市公安县,出生后不久父母离异,妈妈到广州打工,小龚民便由外公外婆抚养教育。两位老人都是快退休的中学教师,家里条件不好,没有能力让外孙去上幼儿园,外公龚仁胜便整天带着小龚民四处游玩,带他去上班,去买菜,去江边打水漂,去农村看蔬菜,甚至抱着他去炒股。“在生活中一点一滴地教授知识,是最好的早期教育。”龚仁胜说。

  (周注:当下的幼儿园,真不值得上。太多高价的早教班,幼儿园,理念基本是老外的,课程设置是乱七八遭的。还有一类就是小学化的。可以这样理解当下的早教班,幼儿园,他们的老师,他们的园长,是怎样的?

  问题是,不上幼儿园,孩子的父母、家人,是否有时间有能力教育好孩子?

  “在生活中一点一滴地教授知识,是最好的早期教育。”这一观点,能够接受吗?

  简单说,早期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兴趣,兴趣习惯?什么兴趣,什么习惯?根据脑与认知科学研究成果:读书第一,锻炼第二,艺术第三,之后便是情绪与动因、睡眠、营养等等。

  这便是天昌家人所言:至要莫如教子,至善莫如读书。

  龚民的外公是怎样做的?

  试着分析这段文字——

  外公龚仁胜便整天带着小龚民四处游玩,带他去上班,去买菜,去江边打水漂,去农村看蔬菜,甚至抱着他去炒股。“在生活中一点一滴地教授知识,是最好的早期教育。”

  这观点,对吗?

  不管对错,至少龚民成功了。

  根据脑与认知科学研究,“在生活中一点一滴地教授知识,是最好的早期教育。”这是对的,但不全面,这完整。

  早期教育的方法,外公是把握住了,那就是,在生活中一点一滴地教授。说白了,就是依照孩子的好奇心,在玩耍中,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在学习知识。这一点是老外擅长的。真得虚心向老外学习。

  早期教育的核心:培养兴趣,养成习惯。至要莫如教子,至善莫如读书。读书,得先识字。这些早期教育的案例,有一个显著的共同点,那就是2、3岁认识2、3千汉字。

  如果只是在生活中一点一滴地教授、学习汉字,途径与方法都显得单一。

  如何迅速突破识字关?

  第一诵读蒙学;第二朗读绘本;第三生活中识字。多条途径,会更容易让孩子在2、3岁完成2、3千的识字量。需要强调的是,不管诵读蒙学,还是朗读绘本,都应该是在游戏中,在玩耍中进行,这是早期教育的原则,游戏化。)

  没想到,小龚民的接受能力出奇地快,两岁便已认识几千个汉字,引起当地媒体的注意,还上过快乐大本营。5岁时他已经学会了小学六年级的全部课程。外公带着他四处求学想插班入读,当地学校却纷纷因为他年纪太小,嫌管理麻烦而拒收。直到《中国教育报》登了龚民的故事,山西运城的明海学校发现了他,向他伸出了橄榄枝,他才得以到山西入读初中,那时,他年仅6岁,坐在一群比他高出半身的同班同学中间,显得那样弱小。

  (周注:早期教育的巨大能量,就体现在此。

  及早及时地开展早期教育,会有与龚民一样的接受能力的。

  没上过幼儿园和小学,5岁就学完了小学阶段全部的课程,从此一路大踏步学下来,比同龄人的学习进度快了整整6年。惊奇还在后面,中学也是跨越式的。

  为何,能识字,能自主看书,就会有这样巨大的能量,神奇的魔力?根据脑与认知科学的理论,读书是最好的促进大脑神经元生长、发育与连结的方式,如果配合、锻炼、艺术、睡眠、营养等等方面,大脑的神经元越发达,人也就越聪明。不是说神童从小就神,而是家长无意识间做对了,及早及时地开展了早期教育,尤其是识字、读书。

  如何做到这一点,依旧是,及早及时让孩子突破识字关,2、3岁完成2、3千汉字的识字量,从而独立自主地阅读。

  下面试着解读龚民现象。

  第一,多大可以开展早期识字?0岁。家长自己得从孩子

  -2岁开始平整自己这块良田,戒掉电脑、手机、电视,尽可能读点书。

  第二,如何识字?外公是这样:在生活中一点一滴学习。建议,第一诵读蒙学,第二朗读绘本,第三才是生活中识字。

  第三,认识多少字?几千字,这是惊人的。多数后来成为少年大学生的,他们的相同点是:2、3岁认识2、3千汉字。

  有人说4千汉字是独立自主阅读的底线。有了这2、3千的识字量,边阅读边识字,在大量阅读中会不知不觉突破4千大关的。

  第四,识字的目的是什么?读书。

  说明,不是为了识字而识字,是为了读书而识字。有的家长、父母用识字卡片,这种方法叫孤立识字,效果不好,不好在于,为识字而识字。正确的识字,是为了读书而识字,在诵读蒙学中,在朗读绘本中,在天天与书打交道中,在生活中,在游戏中,在玩耍中,不知不觉地完成识字。

  第五,那么早就独立自主读书,有什么作用?通过独立自主阅读,是完全可以做到,5岁时他已经学会了小学六年级的全部课程。这是表面现象,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及早大量阅读,更好地促进大脑神经元的生长、发育与连结。

  通过读书、锻炼、艺术等等综合作用,大脑神经元越来越发达、密集。所谓大脑越用越聪明,现在要加一句,大脑越早锻炼越发达,错过了早期教育的最佳时期,就永远错过了。这才是少年大学生成功的关键。)

  只是现在多数家长,是按照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的思路去配合体制内的教育,基本是这个思路。却严重忽略了0-3岁的早期教育,还美其名曰,老外不都这样吗,小时候就是要玩耍的,却不知近10多年来,脑与认知科学的发展,促使更多发达国家,将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到早期教育当中。

  还有一个特别恐怖的事情,那就是当下的小学教育,包括早期、学前教育,是最变态,最浪费时间的。)

  随后的升学更是一路辗转颠簸。在山西读了两年,成绩优异的龚民想参加中考,却因户口问题被拦在了北京八中的门外,继而借由中科院超常儿童研究所主任的帮助,转去苏州中学读初三。9岁,为了能和妈妈离得近一些,外公又带他来到广州,80中接纳了他成为高一新生。两年后却又一次因为户口问题不能高考,转到佛山南海中学读高三。至此,小龚民甚至都没有在一所学校待过两年以上。

  这样的折腾,对于一个十来岁的孩子貌似有些残忍。可是龚民的成绩无论走到哪里都是名列前茅,“特别是数学、英语,在年级从没跌出过前三名。”2009年,12岁的龚民参加高考,一举获得639分,被中山大学算机系录取。但他最终被鼎鼎有名的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要去了。“那年他们一口气来了三个人,到南海中学去游说,甚至向省教育厅提出想要龚民去少年班培养。”龚仁胜回忆说,“少年班的孩子年龄都比较小,环境更适合龚民,所以就答应了。”

  如今的龚民,已经从合肥中科大的少年班本科毕业。尽管一路上学艰难辗转,遇到太多的阻力和困难,但在龚民眼中,“那些经历要是写成书一定太有意思了,大概八成人都没有我这样的故事。去过那么多城市,见过那么多人,各地的老师、同学都遇见过,各地的风俗也都了解过,视野开阔极了。”龚民颇为得意地说,“我现在是啥地方都去过,哪个城市都能待,吃住毫无压力,适应能力特别好。”他自己分析说,其实年龄越小就越不会排斥环境,觉得什么都有意思。现在长大了,有了特定的兴趣,兴趣之外就很难觉得什么有意思了。

  (周注:有了及时、及时、正确、科学的早期教育,就是为孩子奠定了一生的基础。读中学跳级,多次转学,这些都没有障碍龚民成长,反而成了一把利剑。诚如龚明自己说的:“我不是神童,只不过早期教育开发得好一些罢了。只要没有智力缺陷,每个孩子都可以像我一样。”

  2、3岁就认识2、3千汉字,从而独立自主读书的人,他的大脑神经元,一定比一般人发达、细密,这就是一生的本钱,等到读小学,甚至是读中学才开始去读课外书,且是少得可怜的,他们的大脑神经元,已经错过了最佳发育期。

  相关学科研究表明,0-3、4岁,是人的一生大脑神经元生长、发育速度最快的,几乎是成年人的3、4倍,之后一直保持高速生长、发育,直到10岁左右,开始下降,到20岁月左右,其生长、发育与成年人一样。)

  两岁可背圆周率小数点后200多位

  打电话不用翻通讯录

  说起自己的“神通本领”,龚民并不羞涩避讳,大大方方地说自己记忆力确实比较好,两岁时便可将圆周率背到小数点后200多位,“背它也没什么特别的意义,只是因为它是个固定的参考值,可以考考自己的记忆力。”

  说龚民能过目成诵真不是夸张。“我背文章背得极快,巅峰时期是9岁左右,背高中课文《离骚》,早读预习时看了一遍,合上书就背出来了。”除了课文,在日常生活中,手机号、门牌号、车牌号,龚民都能记得又快又牢,“我打电话时都不用翻通讯录,直接拨号出去的”。问他究竟有什么秘诀,龚民嘿嘿一笑:“因为我很善于发现内在规律。别看离骚又长又拗口,其实都是对仗的;手机号也可以通过联想变得更好记。”

  一上大一,12岁的龚民就考过了大学英语六级。“背单词也有规律,我通常用词根词缀法,背起来很容易。”

  神童之所以为神童,智力只是一方面,会学习,会掌握方法,才是王道。

  (周注:记忆力确实比较好,过目成诵,这本事从何而来,千万别以为这是神童才具备的。首先,龚民不是神童,只是早期教育开展得及时及时。

  记忆能力,过目成诵,如果在孩子小时,家长、父母有意培养、训练,都会加持,或者说将先天具备的能力激活。

  “神童之所以为神童,智力只是一方面,会学习,会掌握方法,才是王道。”这是有道理的。

  问题来了,怎样才能会学习,才是掌握方法了?

  还是拿识字来说事儿。

  目标:2、3岁认识2、3千汉字。

  途径:其一诵读蒙学,其二朗读绘本,其三生活中识字。

  宗旨:在游戏中学,在玩耍中学,所谓寓教于乐

  可是不读书的家长,会这样做,买一台所谓的这个机,那个机,打开就能听。或者上网,找到相关的网站,打开就能看,就能听。

  唯独不是家长,不是父母亲自读给孩子听。且多数家长,父母,根本不知道现在的电视、电脑、智能手机等等数字媒介,数码产品,对于孩子巨大的危害。

  家长、父母如何诵读蒙学,如何朗读绘本,以后会有博文介绍。还是建议家长、父母读一读这四本书《理解脑》、《朗读手册》、《输在起跑线上的哈佛男孩》和《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家庭教育

  在吃油条时学分数

  从麻将牌中学汉字

  谈起从小到大都被人称作“神童”的外孙,一手将他带大的外公龚仁胜在骄傲之余也非常笃定地说:“并不是因为孩子智商有多高,而是因为科学的早期教育。我们从孩子一出生就开始有意地教育和引导,所学的一切都从生活中来。而且,我们从来都把他当成同龄的朋友,从没觉得哪些知识是不适合他这个年龄段而不能教的。”

  并没有太多早教经验的龚仁胜,从龚民还是几个月的襁褓婴儿时就开始锻炼他伸展手指来数数,“从1数到5,再从5数回来,孩子1岁就会了。”从那时起,他发现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于是干脆打破常规和局限,在龚民1岁时就将萝卜、青菜放在他面前,并将对应的汉字给他认。“小孩很小时要用具体形象思维去刺激他,这样就记得牢。”

  (周注:外公没有太多的早教经验,也许正是这一点,才让外公不按常规出牌,才让所谓的专家们汗颜。

  ——我们从来都把他当成同龄的朋友,从没觉得哪些知识是不适合他这个年龄段而不能教的。

  我们从来都把他当成同龄的朋友,不要小看了这句话,实质是平等尊重。这是现在早期教育严重被忽视的。

  总以为,所有的知识,是有梯度的,老外习惯于分级阅读。其实呀,其实呀,把孩子当成同龄朋友,才是教育的真谛,尤其是当下的经典学习,更是体现了这一特点。

  只要孩子突破了识字关,就能够独立自主地阅读。

  ——并不是因为孩子智商有多高,而是因为科学的早期教育。

  千真万确,绝对真理!

  不同的家庭,相似的成功,都说明这一点,及早及时地开展科学的早期教育,基本奠定了孩子的一生!

  按照现行体制内的教育,幼儿园、小学、中学一路走来,绝对不可能有这些少年大学生们。科学的早期教育,按照脑与认知科学理解,就是及早及时地培养孩子读书、锻炼等等兴趣与习惯。

  至要莫如教子,至善莫如读书。培养兴趣,养成习惯,读书、锻炼是重点。)

  龚仁胜那时即将退休,比较清闲,每天却“早出晚归”地带着龚民去探索大千世界,早上8点就出去玩了,常常玩一整天到下午6时才回家。“吃油条的时候,我掰开两根,告诉他这就是二分之一,是一半的意思;吃橘子的时候我掰成几瓣,每吃掉一瓣就是几分之一。一两次后,他就懂得分数的概念了。”这是龚仁胜最得心应手的方式。孩子爱看花花绿绿的挂历,他就告诉龚民这是1号、2号、3号,数字、汉字、年月日的概念都是这么学来的。

  孩子爱去沙滩玩沙,龚仁胜就让他在沙地上胡写乱画,顺手教教写字,两岁的小龚民竟然就在长江边的沙滩上练成了双手写字。“我们在公共汽车上玩,也去码头墩子上打水漂,我抱着他和老朋友玩纸牌、下象棋、打麻将,让他从麻将牌中认识了不少汉字。其实我的教育就是这样,大人做什么,孩子就学着做什么。孩子都喜欢日常生活中细小的事情,只要顺着他的兴趣,碰上了就教,不要阻碍他。”

  (周注:一般都会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发现孩子的兴趣,将这些兴趣运用好,是真正的教育智慧。

  实则,这就是外公最伟大之处,在生活中一点一滴地教授,将学习放在孩子感兴趣的游戏、玩耍中,让龚民觉得学习本身就是一件特别好玩的事情,并乐此不疲。这才是本质。

  逐一解读:

  第一,孩子都喜欢日常生活中细小的事情,因为孩子的好奇心特别强。

  第二,顺着孩子的好奇与兴趣,引导教育。

  第三,将所有教育行为,全部溶入游戏当中,玩耍当中,引导孩子教育、学习,至关重要。

  且看——

  做法一:在龚民1岁时就将萝卜、青菜放在他面前,并将对应的汉字给他认。“小孩很小时要用具体形象思维去刺激他,这样就记得牢。”

  如果以诵读蒙学、朗读绘本为主,配合这样的生活识字,会更好。

  做法二:吃油条的时候,我掰开两根,告诉他这就是二分之一,是一半的意思;吃橘子的时候我掰成几瓣,每吃掉一瓣就是几分之一。一两次后,他就懂得分数的概念了。”

  孩子爱看花花绿绿的挂历,他就告诉龚民这是1号、2号、3号,数字、汉字、年月日的概念都是这么学来的。

  关于数学,需要强调一点。外公的方法特别好。就是通过生活来学习数学,而非去认识那特别理性、纯粹的数字,更不去写这些数字,做所谓的加减乘除。外公的做法,特别符合孩子的生理、心理特点。

  做法三:孩子爱去沙滩玩沙,龚仁胜就让他在沙地上胡写乱画,顺手教教写字,两岁的小龚民竟然就在长江边的沙滩上练成了双手写字。

  做法四:我们在公共汽车上玩,也去码头墩子上打水漂,抱着他和老朋友玩纸牌、下象棋、打麻将,让他从麻将牌中认识了不少汉字。

  这便是外公所言:“在生活中一点一滴地教授知识,是最好的早期教育。”

  在生活中一点一滴地教授知识,实质是将学习放在游戏、玩耍中,让龚民觉得学习本身就是一件特别好玩的事情,并乐此不疲。

  解读:

  龚明的成功与天昌的成功,有太多的不同。

  单亲,隔代,这似乎是早期教育的天敌,可龚民就是在外公的教育下成功了,且做到了极致。6岁上初中,9岁上高中,12岁被中科大录取,16岁保研。

  这背后又有什么讲究呢?

  早期教育,最最关键的是理念。理念正确,方法对路,是核心。当然,如果父母能够亲自开展科学的早期教育,亲自陪着孩子成长,那是最好不过的。

  1.

  再重播一次,中国式的早期教育的理念——

  至要莫如教子,至善莫如读书。培养兴趣,养成习惯,是重点。

  2.

  培养怎样的兴趣、养成怎样的习惯?

  根据脑与认知科学,读书第一,锻炼第二,艺术第三,之后便是情绪与动因、睡眠、营养等等。

  3.

  怎样快速突破识字关,从而独立自主阅读?

  第一诵读蒙学;第二朗读绘本;第三生活中识字。多条途径,多管齐下,会更容易让孩子在2、3岁完成2、3千的识字量。

  需要强调的是,不管诵读蒙学,还是朗读绘本,都应该是在游戏中,在玩耍中进行,这是早期教育的原则:游戏化。

    518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