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励志>成功学>成功案例>

品牌管理成功案例3个

小兰分享

  现代品牌管理,就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一切品牌管理的好坏,都是人所创造、影响与决定的。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品牌管理成功案例,欢迎阅读!

  品牌管理成功案例1:

  中直社北京2012年12月26日电(李久慈撰文)大陆直销行业排名的前三名为安利、完美、无限极,这三家公司背景各有不同。安利公司为直销行业的老大,拿下第一乃实至名归毫不意外,但是另两家外资企业能脱颖而出则实属可贵。

  完美公司是马来西亚籍华人返乡创业成功的典范,尤其以白手起家经过将近二十年的努力,成为中国直销行业的巨头之一,充分体现了直销行业白手起家的特征,几位创办人自身就有三十年以上的直销资历,充分了解直销商开拓市场的各种需要。

  无限极品牌管理故事堪称直销业经典

  南方李锦记(现在的无限极)的成功较出人意料,因为这家企业毫无直销背景,母公司是以酱料驰名的百年家族事业「李锦记」。他们在1994年和广州第一军医大学合资成立了南方李锦记,生产「增健口服液」保健品,初期铺货到药房,销售业绩惨淡,几乎乏人问津。随后改为传销模式,刚好搭上中国传销崛起的顺风车。1997年聘请传智顾问公司担任总体经营顾问才完善了直销的复制模板。1998年大陆采取对于传销一刀切的政策大转向,加上解放军与商业脱钩的政策,李锦记集团买下了合资方的股份,独自面对转型后的艰苦困境。

  南方李锦记在2008年获得30亿元巨大业绩后,公司意外地「抛弃」了「南方李锦记」这块金字招牌,将公司名称、事业品牌、产品品牌统一为「无限极」。除此之外,公司形象、服务中心、专卖店、产品包装也随之更新,并开始进军国际市场。

  关于南方李锦记将公司名称与所有识别系统全面改为「无限极」,这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也是国内外直销企业不多见的创举。

  从2004年开始该公司内部就已针对南方李锦记(公司名)与无限极(品牌名)在品牌建设的优劣势,做深度的探讨与规划,当时我也恭逢其盛有所参与。经过了五年以上的淬炼与深度规划,南方李锦记全面改为无限极,不但消费者与经销商队伍没有流失,业绩也持续成长,跻身为中国直销行业前三名,堪称直销行业品牌管理的经典案例。

  直销品牌有赖所有直销人共同努力

  直销公司在做品牌管理时,其评估指标和一般消费品也是不同的,一般消费品的品牌管理主要是要找出产品在消费者心中的定位与价值,然而直销是一种口碑营销的模式,在传播的过程中更受到「人」的影响,而非广告。

  品牌也是代表直销企业的文化,这是消费者以及相关人群对企业精神或理念的认知,我们常常问:这是一家什么企业?记得李锦记集团最重要的理念是「思利及人」,我客观的从李惠森先生身上感受到这个精神的传承。

  品牌对于直销企业不是个空洞的名词,打造品牌要从经营者的以身作则,产品价值的真实体验,经销商的行为规范等多方面来积累。炒作的公司只重视「新人进」,而长青的公司则重视「老人留」,品牌管理和这些基本价值都有关。

  直销在社会大众心目中是个符号,也是个品牌,然而这个品牌则有赖所有直销人共同努力。大陆直销同业之间如何秉持竞争而不诋毁,学习而不抄袭,共同面向广大消费人群开展口碑营销,我认为还有很长的道路需要努力。

  品牌管理成功案例2:

  亚林国际台球集团前身是创建于1993年的济南亚林台球用品有限公司,位于山东省省会-济南市天桥区,是全球生产高品质台球桌的专业制造商。亚林国际自创建至今,坚持“以质量启动市场,以儒商风范感动客户,把实惠坚持到底”的经营理念。引进国际先进的制作流水线,并聘请国际资深台球品管专家,开展科研,不断改进生产工艺流程,提高产品质量档次,现已发展成为集生产、销售、贸易为一体的国际化企业。

  亚林国际拥有现代化生产基地10万多平米。产能达到2万台/年。能够生产国际标准比赛英式斯诺克台球桌、美式撞球桌、中式黑八台球桌、雕刻艺术台、俄式台、家庭娱乐用台球桌、以及客户特殊要求规格的台球桌并承接OEM、ODM等加工业务。所有产品均采用进口上等材料,经过严格、科学、系统的工艺处理,在创造外形美观的同时,也保证了桌球台的各项性能指标,坚固耐用;公司以立足中国本土市场,面向全球发展的经营战略,产品远销美国、法国、英国、日本、阿联酋等7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内畅销20多个省区,51个大中城市,形成了国际国内完整的营销网络。在国内外享有盛名,深受国内外客户的信赖和好评。

  经过近二十年的努力,亚林国际已经成为国际台球行业的知名 品牌。“亚林人”始终坚持走国际化道路,与世界台球界同仁团结拼搏,共享“台球事业”这道丰盛的大餐,以下是亚林国际全资子公司。

  品牌管理成功案例3:

  全世界各个角落的华人,大概都不会对一个穿着白色围裙的农妇影像感到陌生。这个印在红底标签上的黑白头像,与国人的香辣味觉紧紧相连。头像下方的“陶华碧”三个字,是这位妇女会写的全部汉字。

  1996年,陶华碧创办了贵阳南明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经过近20年的发展,这家企业将不足10元的辣椒酱锻造成登上美国奢侈品销售网站的国际品牌,而陶华碧也成为中国最大辣椒酱企业的掌门人。

  2013年,老干妈实现年销售收入37.2亿元,上缴税收5.1亿元。比业绩更为人热衷讨论的,是其不上市、不贷款、不融资和现款现货的经营原则。

  在老干妈“做事不过夜”的强硬作风之下,公司各项制度从未打破。或许也正是依赖其口碑营销、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不跨界投资的“老土”路径,老干妈才得以步步为营,称霸一方。

  纳税大户“绝缘”资本市场

  2013年,老干妈公司日均生产油辣椒200万瓶,实现年销售收入37.2亿元,直接带动上下游产业链3.2万余人就业。

  在老干妈公司的官网上,也清楚地罗列了从1998年到2006年8年间的所有产值。

  1998年,老干妈的产值还只有5014万元,到了1999年,产值就突破亿元,达到1.26亿元,2006年更是达到12.8亿元。如果以2013年37.2亿元的产值计算,老干妈15年间的产值更是增长了74倍。

  自老干妈1996年成立以来,“连续17年销售额都是增长”,公司总经理助理谢银邦说,2014年,年销售额的目标是突破40亿。

  与公司产值同步增长的,还有老干妈大跨步式的纳税额。

  老干妈1998年的纳税额还只有329万元,到了2006年纳税额就达到了1.6亿元,据老干妈公布的最新数据,其2013年上缴税收5.1亿元。15年里,纳税额增长了155倍。

  正是这样一个纳税大户,却在种种做法上与现代企业惯常的经营理念“格格不入”。不上市、不贷款、不融资这三个标签让老干妈在“资本为王”的市场大环境里,显得有些特立独行。

  陶华碧曾经提出“上市圈钱论”,引来议论纷纷。在她看来,“一上市,就可能倾家荡产。上市那是欺骗人家的钱,有钱你就拿,把钱圈了,喊他来入股,到时候把钱吸走了,我来还债,我才不干呢。”

  而老干妈坚决不上市的态度也让当地政府吃了闭门羹。据了解,老干妈曾多次拒绝地方政府的上市提议。

  贵阳市政府的官员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和她谈融资的事情比引进外资还要难,她心里拿不准的事谁也说不动。”曾负责广东、海南省老干妈总代理的花铁贸易公司副总经理林先生也告诉记者,“‘老干妈’这个人,非常相信自己的直觉。”

  而一些有意对老干妈投资的机构同样铩羽而归。据老干妈内部人士回忆,这些年来受到老干妈接待的投资机构只有两家,这两家机构都是先赴当地,然后直接由政府部门的人引见,但老干妈均回绝了其洽谈的要求。

  强硬源于现金流充足

  老干妈不贷款、不融资的底气,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公司数十亿元的现金流。

  从艰辛起家时向玻璃瓶厂几十元的零散采购,到如今超过千万元的日销售额,老干妈坚持现款现货的原则,就连收购农民的辣椒也不例外。陶华碧曾说,“我从不欠别人一分钱,别人也不能欠我一分钱”。因此,老干妈的公司账目也格外简单。

  而这也使得成为老干妈的省级代理门槛非常高。“要给总公司一两千万的保证金,证明你有这个实力做代理。”林先生告诉记者,“仅广东地区,每年的销售额都能达到3亿-5亿。”即使占全国1/10强的销售额,代理经销商仍然没有争取到账期的“特权”。

  而据业内专家向时代周报记者分析,这是由于老干妈不存在同业竞争者。这一点也得到林先生的肯定。他告诉记者,自己经销老干妈十几年,眼看其它品牌的起落,只有老干妈一枝独秀。“即使是现款现货,代理授权也很难拿。”

  不同于许多同品类厂家,老干妈不接受代理商的退货,这或许源于老干妈对产品质量的把控和自信。

  林先生告诉记者,经销商收到的超市退货很少是因为质量原因,“主要是并不影响产品质量的包装漏油”。而老干妈的退货率相比其它品牌也不高,“就3%左右。”林先生坦言,公司不接受退货的政策对经销商的影响也不大,因为老干妈的销量一直很好,“压货的情况很少。”

  老干妈这股坚定的自信,从其不打广告亦可见一斑。

  老干妈几乎不在营销推广上有所投入。陶华碧曾在接受采访时坦言,“我从来没有打过广告,靠消费者的口碑一个传一个,有华人的地方就有我们的产品。”

  而据林先生回忆,他所在的贸易公司成为老干妈广东地区的经销商时,也正值老干妈的起步时期。在总公司只靠口碑营销的态度下,急于占领市场的地方经销商会自己制作广告想办法投放,“但都是我们自费来做”,林先生告诉记者。久而久之,他们也放弃了广告推广,既因为这样增加成本,更重要的是,老干妈靠口碑就能获得销量的爆炸式增长。“1998年到2004年,感觉就像突然发酵了一样,销量猛增。”

  这样的成绩对于一两年才进行一次产品更新的老干妈来说,更显出一股强大的威力。占据老干妈辣椒酱销量前三的品种,常年不变。“公司对于推出新品是很谨慎的,其它品牌不断推出新产品抢占市场的方式,对于老干妈来说没必要。”林先生称。

  “有多大本事做多大的事”是陶华碧接受公开采访时多次提及的原则。老干妈至今不曾涉足其它行业。在陶看来,“我做本行,不跨行,就实实在在把它做好做大、做专做精。钱再来得快,也不能贪多。”

  每年花费3000万打假

  随着老干妈品牌影响越来越大,消费者已经将“老干妈”的品牌与品类认知紧紧联系在一起,也就在这个时候,与老干妈陷入商标纠纷的企业也越来越多。

  最轰动的例子是湖南华越公司的“刘湘球老干妈”。华越公司申请的“刘湘球老干妈及图”商标几乎在“老干妈”公司向国家商标局申请“陶华碧老干妈及图”商标的同时,双方均得到国家商标局的认可。一时间,多地货架上同时出现两位有着红底黄字瓶贴、身着白色围裙的“老干妈”。

  之后,经过一场旷日持久的拉锯,这场官司以老干妈胜诉告终,公司在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领取到了“陶华碧老干妈及图”商标注册证书。

  而在今年两会期间,陶华碧的秘书刘涛介绍,老干妈公司近年来每年都要安排两三千万用来“打假”的专项资金。

  此外,老干妈公司对商标保护也加强了措施。目前,该公司全部注册商标达114个,包括“老于妈”、“妈干老”等商标,这都是为了防止一些公司打擦边球,对老干妈品牌有所影响。

  经销商林先生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公司“打假”一直很积极,对于假货的投诉或报告,反应非常快。“有一次我们在市场上发现山寨货,打电话给总公司,对方第一时间让我们给工商和公安打电话要求查封。四个小时之后,李贵山(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就下了飞机到我们这里了。”

  如果注意观察,可以发现,陶华碧这几年提交的两会建议都和“打假”有关,而在其为数不多的受访中,她也乐于强调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你看到假冒的产品,就告诉我,我会付给你感谢费。”陶华碧在公开场合多次说道。

    507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