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励志>成功学>成功案例>

成功来自坚持的事例3个

小兰分享

  不要失去信心,只要坚持不懈,就终会有成果的。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成功来自坚持的事例,欢迎阅读!

  成功来自坚持的事例1:

  三十年前,贝特格在一家名叫麦森的陶瓷厂做清洁工,他的主要工作就是清理厂区内的陶瓷碎片和陶土,每天的工资是20马克。那时贝特格非常羡慕厂里的学徒,因为他们每天可以多领10马克,这10马克对贝特格来说十分重要,他的母亲患有哮喘病,每月需要10马克左右的医疗费,而他的工资仅够一家人的日常开销。

  当然,做学徒只是贝特格一厢情愿的想法,这根本不可能实现,首先,他没有足够的钱交学费。其次,他跟技师普塞套不上任何关系。普塞是意大利人,他对自己的知识产权看得特别重要,除了亲属或十分信任的人,他从不将核心技术传给任何人,包括厂家派来的工作人员。不过,贝特格并没有放弃希望,他利用一切机会悄悄地学习烧制陶瓷的方法,清洁工的身份帮了他的大忙,有时,普塞和他的徒弟在制作过程中会损坏一些陶器,并让贝特格前去打扫,他们并不避讳贝特格,毕竟他只是一个毫不起眼的清洁工,没有人注意他,也没有人怀疑他。贝特格非常珍惜这样的机会,他总是一边打扫卫生,一边偷偷学艺。贝特格有着很强的观察力,虽然没有师傅指导,但去的次数多了,他还是从中学到了不少东西。

  一转眼十多年过去了,贝特格的身份还是没有改变,他仍然是麦森陶瓷厂里的一名普通清洁工,不过,此时的他已经身怀绝技,能够烧制出十分精美的陶器了。一天,技师普塞和厂里的领导闹了矛盾,一气之下,他带着几个徒弟离开了麦森陶瓷厂,回到了意大利。当时,厂里没有别的技师,普塞这一走,工厂立刻陷入了瘫痪状态,厂里的领导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如果在短时间内找不到一个人代替普塞,那么他们的工厂将面临倒闭。

  就在大家感到绝望之时,贝特格站了出来,他对工厂老板说:“先生,能不能让我试试?”老板见是贝特格,他失望地摆着手说:“你一个清洁工能做什么呢?我现在需要的是一名技师。”贝特格没有辩驳,而是不慌不忙地从身边取出一件陶器,然后满怀信心地说:“先生,请您看看这个,它的质量能达到厂里的要求吗?”老板接过来一看,顿时惊得目瞪口呆,这件陶器的水准并不比普塞烧制的差,非常有特色。老板喜出望外,这简直就是雪中送炭,他立即转变了态度,和颜悦色地对贝特格说:“工艺不错!不知你有什么要求?”

  “我没有别的要求,只希望您能将我的工资提高到学徒的标准。”贝特格担心老板不答应,又补充说:“如果您觉得我的要求有些过分的话,我可以继续兼任清洁工的活,决不会影响工厂的运转。”老板听后哈哈地笑着说:“清洁工的工作你就不要做了,只要你能烧制出满意的产品,我会给你和普塞同样的工资。”

  在贝特格的努力下,麦森陶瓷厂不仅恢复了生产,还成了欧洲着名的陶器生产商,而贝特格也一跃成为德国的顶级技师,过上了体面、优越的生活。原来,只要坚持做正确的事情,再卑微的梦想也会开花。

  成功来自坚持的事例2:

  李智华,女,汉族,1984年生,肢体残疾,内蒙古自治区扎鲁特旗人,西安欧亚学院艺术设计系本科在读。一场大火失去了双臂,她没上过高中,通过顽强学习,考上了大专又专升本,现备考2008年书法系的硕士研究生。2005年4月初,国家教育部、中国残联、团中央、全国妇联联合发出通知,号召全国青少年向身残志坚的李智华学习。

  1984年2月14日,李智华出生在内蒙古扎鲁特旗伊和背乡赵家堡村的一户农家。爸爸是一个老实憨厚的农民,患有精神病的妈妈硬是由人按着才生下了她,她还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1984年5月23日,父亲李国林外出寻找疯癫的妻子,出生没几个月的李智华一觉醒来将煤油灯碰倒,瞬间炕席、被子相继燃烧起来……无情的大火改变了她的一生。经过抢救,李智华保住了生命,却永远失去了双手。

  家庭贫寒的李智华,又偏偏失去了双手。对于她个人而言,是顺从命运的安排还是与命运抗争,她选择了后者,她相信自己能够通过奋斗做到和常人一样。哥哥姐姐上学去,李智华总是悄悄地跟在后面,校园里的欢声笑语,让她感到一切是那么新奇。她渐渐地学会了用脚趾夹着铅笔写字,刚开始时铅笔头怎么也夹不紧,她就用绳子把铅笔和脚趾捆在一起,绳子松了,就使劲勒。为了能写好一个简单的“0”,她竟整整练了1天,脚被磨得又红又肿。内蒙古的冬天特别冷,由于不能穿袜子,智华的双脚长满了冻疮,但她却从不哼一声。1990年9月,赵家堡村小学开始招收一年级新生,李智华却因为残疾进不了教室,她便拿几块砖头垫在脚下,悄悄地站在窗外听课;没有课本,她牢牢记住黑板上的每一个字。有一次老师提了一个问题,班里的孩子们没有一个能回答上来,这时,却从窗外传来李智华清脆而准确的回答声。在老师的帮助下,李智华终于走进了课堂。

  1998年夏天,小智华如愿以偿考取了旗重点中学——鲁北一中,也就是在这时,妈妈的病情却加重了,于是小智华产生了一个想法:牺牲学业,照顾妈妈。鲁北一中的领导知道她的情况后,决定收她为函授生,每周派老师为小华授课。从此,她一边做家务照顾妈妈,一边坚持学习。2003年6月7日,她走进了普通高考的考场。8月15日,接到了西安欧亚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她终于用一双小脚叩开了高等学府的大门。

  许许多多的单位和个人都在关爱着她的学习生活。对于社会给予自己的资助,李智华也努力在力所能及范围内回报社会。2000年9月,她和姐姐在包头市学习,姐妹俩每天的生活费只有3元钱。当得知同学申怀宝面临失学时,她们每月向申家寄20元钱;2003年非典疫情爆发,哥哥给李智华邮寄来300元卖牛粪的钱,可李智华却把这笔钱给同学们购买成防护用品;2004年,她被中国逻辑与语言函授大学评为“十佳学习之星”,同年,她又在陕西省大学生书法大赛中一举夺冠;2005年4月初,国家教育部、中国残联、团中央、全国妇联联合发出通知,号召全国的青少年向身残志坚的李智华学习。

  2006年7月,大专毕业的李智华被一家单位聘用,单位发给她1000元的月工资。在得知13岁少女马依曼患白血病时,李智华将自己首月工资,全部打入医院账户,作为马依曼的治疗费用。多年来,李智华还一直给农民工子女做书画辅导。《隐形的翅膀》这部电影真实地反映了李智华奋斗的经历,李智华没有双手,如同没了翅膀,但她勇敢地面对人生,靠驾驭一双脚,照样在生活中飞翔。

  成功来自坚持的事例3:

  黄宇,男,汉族,1967年生,肢体残疾,中共党员,上海市徐汇区人,现上海“小雨亭”刻字工艺品商社经理,系上海市肢残人协会副主席。他先天性成骨不全,导致下肢严重残疾,没有进过一天校门,参加远程大学教育,取得了英语自考多项单科结业证书。1991年创办“小雨亭”刻字社,从100元的启动资金滚动发展,现已成为年营业额60余万元的中型服务企业;解决了15名残疾人和下岗工人就业,曾被评为上海市肢残人百强明星和自强模范。

  在繁华的大上海长乐路,有一家刻字工艺品商社名叫小雨亭。创办这家小雨亭的主人叫黄宇,先天性成骨不全,连打喷嚏或在床上翻身都可能骨折,严重的话,甚至可能导致死亡。他的生命就像玻璃一样脆弱,成了“玻璃娃娃”。黄宇十三四岁时,30多年来他至少骨折过40多次,导致全身畸形,其痛苦令人难以忍受!

  黄宇母亲是着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王梦云,六十年代曾在《智取威虎山》中扮演李勇奇母亲。儿子将永远是个残疾人,她内心的酸痛只有自己体味。为了给儿子治病,她带着小宇跑遍了北京、上海所有的大小医院,但专家都说目前还没有治愈的希望。由于肌肉萎缩,也无法整形,儿子两条腿和肢体的其他部分渐渐地都弯曲变形了。残疾已经是不可改变的事实,小宇不能和其他正常孩子一样生活、学习,非常痛苦,但他也认识到痛苦伤心不能解决问题,只有坦然地去面对残疾,勇敢地去抗争,生活才能美好。

  知识丰富了他的精神生活,随着年龄的增长,黄宇开始要学一门技术以谋生,终于在一家刻图章的小店当起了学徒。虽然工资只有36元钱,却拥有了第一份工作,日复一日他风雨无阻地上班,因为这是他融入社会自食其力的开始。一干就是5年,功夫不负有心人,黄宇在这里学到了很多东西,为他的创业奠定了基础。他说:“机会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任何摆在你面前的机会都不要错过。”1991年,他萌发了自己创业的念头,得到父母和朋友的支持,创办了“小雨亭”刻字工艺品商社。开业至今,经过17年的发展,现在拥有两家门市部、一间工作室,面积加起来也有200多平方米,拥有固定资产30余万元,一年的营额将近70万,公司共有12名员工,一半是残疾人。对于这点,黄宇有他自己的想法:“生意场上各种各样的企业家很多,如果单单跟别人比每月能赚多少钱,我远远比不过别人,但是能够帮助身边的残疾朋友,真正做一件对社会有益的事,对我这样的残疾人来说,比赚钱有着更大的意义。”黄宇得到了社会的肯定,先后担任上海市肢残人协会副主席、市残联青年委员会主任,2002年被评为上海市自强模范,2003年被评为徐汇“十佳青年”。2004年春,黄宇与一位温柔贤惠、楚楚可人的上海市坐式排球运动员共结连理,迎来了美好的生活。

    484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