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励志>成功学>成功案例>

不安于现状成功的例子_不满足于现状的例子(2)

小兰分享

  不安于现状成功的例子篇:四

  这是一段多年前的回忆录,按说早已不算新闻。但这个与亿万富翁潘石屹有关的故事,却揭示了“富人之所以为富人,穷人之所以为穷人”的秘密。对广大创业者来说,其中的启示永不过时。

  讲述这段回忆录的是一个叫李勇的打工汉。26年前,他和潘石屹在深圳的南头边关相识,走深圳、闯海南,一起挑过砖,成了一对共患难的“苦友”。然而,如今的李勇仍然辗转各地打工,而潘石屹早已成为SOHO中国董事长,身家高达36亿美元!

  1、钻过铁丝网搬砖

  1987年2月,21岁的李勇到广州打工,可一直没有找到正式的工作。7月底的一天,他到深圳南头边关检查站碰运气,却没有边防证过关。

  他在南头关口徘徊时,一个与他年龄相仿的人拉着他找了个“蛇头”,各交了50元后,从铁丝网下面的一个洞爬了过去。李勇当时还心痛花了50元钱,同伴却兴奋叫道:“ 深圳,我潘石屹来了!”

  李勇细问之下才知道,这个大他三岁的潘石屹是甘肃天水人,居然是从河北廊坊石油部管道局经济改革研究室辞职来闯深圳的!

  两人越聊越投缘,很快就以兄弟相称。

  一个多星期后,两人只剩下5元钱,仍没找到工作,只得到布吉镇一家工地挑砖,每天10元,晚上加班每小时1元。

  一个月后,两人领到了350元工资,潘石屹决定离开。李勇恋恋不舍:“一年可以存好几千元呢!”潘石屹劝他:“老弟,只要我们找到更好的机会,不要说几千元,就是几万元,也不值一提!”李勇这才决定跟潘石屹走。

  2,、推销电话机的纸条

  1987年11月,两人应聘为深圳市福田区正泰贸易公司的业务员。公司主要销售电话机,底薪200元,按业绩提成。

  可两人不懂粤语,普通话中口音又重,业绩始终上不去。一次,他俩到一家公司推销,对方怎么都听不懂,干脆恼了:“你们普通话都不会说,捣什么乱?出去!”李勇涨红着脸扭头就走,潘石屹却掏出笔和纸,飞快地写道:“我们是推销电话机,而不是推销普通话,我们的普通话说得不好,但电话机的质量很好。”

  对方接过一看,不由点了点头。5部电话机就这样卖出去了。

  渐渐地,两人打开了局面,月收入涨到500多元,潘石屹还因为点子多,被提拔为业务经理。

  李勇至今记得,海南建省的消息传来时,潘石屹拿着报纸,满脸激动:“我们一起闯海南吧!”

  李勇大吃一惊:“潘哥,去海南人生地不熟的,每月能挣五六百元钱吗?”潘石屹却说:“你放心吧,海南刚刚建省,机会多的是。我们去,一定不会错!”

  1988年5月底,两人各自带着1000多元的积蓄到了海口。

  3、毛遂自荐当厂长

  然而,相比深圳,在经济极其落后、人满为患的海口,想找到一份工作绝非易事。

  三个月过去,两人已经身无分文,只好找到海口市东英镇的一家砖厂。

  岂料砖厂的王老板认为他们穿得清清爽爽,“一看就不是做砖的样子,走吧!”

  潘石屹却挽起裤管,往黄泥中一站:“我这样像做砖的样子了吧?你放心,只要来了砖厂,我们就不会比其他人差!”

  老板来了兴趣,收留了他们。

  砖厂建在山上,不通电,只能点煤油灯照明,挖土、和泥……所有工序全靠人力,一天下来累得要命。

  20多天后,潘石屹扛不住了。他径直找到王老板,提出如果自己当厂长,工地混乱和效率低下的问题全都可以解决。

  李勇觉得潘石屹胆子太大,潘石屹说:“他如果答应,我觉得我能管好;不答应,我也不会亏什么。但不试试,怎么知道呢?”

  第二天,王老板答应了。

  潘石屹立刻开始改革:花几百元钱买来水管,引水到砖厂和泥;又买来了小型发电机,方便夜间照明和加班……

  一年后,厂长潘石屹的薪水从500元涨到1000多元,而李勇也被他提拔为组长,每月也有300多元收入。

  4、砖厂倒闭 分道扬镳

  1989年10月,王老板把经营重点转到房地产,准备转让砖厂。

  潘石屹马上找李勇商量:“老弟,我们把砖厂承包下来,干不干?”

  李勇担心欠债,又不好意思拒绝,便不肯投钱,只说“赚得多你就多给我点工资;亏了,算我白干。”

  潘石屹以每月8000元承包砖厂。在他的经营下,第一个月交了承包款后,还净赚1万多元。很快,砖厂员工从最初的100多人增加到400多人,每月都赢利两三万元,李勇的收入也涨到了两三千元。

  但好景不长,由于经济基础薄弱,当地户籍人口很少,海南房地产的疯狂开发大大超出了市场的正常消化能力,1990年初,房地产热急剧降温。潘石屹承包的砖厂难以为继,苦撑数月后关门大吉。当潘石屹遣散工人时,赚到的钱基本赔光了。

  这次打击之后,李勇痛下决心:明明知道潘石屹过不了安稳日子,自己为什么要跟着他这样瞎折腾啊?

  1990年8月25日,潘石屹与相处三年的李勇在倒闭的砖厂分手,消失在人海茫茫的海口街头。

  5、在“潘哥”的工地上打工

  与潘石屹分别后,李勇又去海口的一家建筑工地上打工,每月200多元。1993年5月,李勇在街上碰到了潘石屹。

  这时,全国皆知“要挣钱,到海南;要发财,炒楼花”,潘石屹已和王功权、易小迪、刘军、王启富等人贷款500万元,以2000元1平方米的价格买了8栋别墅,准备高价转手卖掉赚钱。

  李勇十分担心:“潘哥,500万哪!万一亏了,一辈子就完了……”潘石屹却笑道:“老弟,你不必为我担心。我即使失败,也是轰轰烈烈地失败……”

  1993年8月,山西老板韩九吉愿以4000元/㎡买入别墅。尚未签单又遇上一位内蒙古商人,潘石屹的商业本能马上闪现,将价格提到4100元。韩很生气,但经过马拉松式的谈判后,潘以4200元/㎡的价格卖给韩3栋,余下5栋以6100元/㎡的高价售给内蒙商人,第一桶金300万到手。

  年底,潘石屹嗅到海南房地产泡沫即将破灭的信号,万通公司由此转战北京,1995年他和海归妻子张欣创立SOHO,事业越做越大……

  而李勇在海南打了两年工后,回到老家结婚生子,此后四处打工,养家糊口……

  6、“我图安稳,他能折腾”

  26年时间,潘石屹成为众人瞩目的亿万富翁,李勇困在工地上一直打工。

  接受采访时,李勇感慨地说:“以前,我以为潘石屹的成功很偶然,可现在不这样认为了。因为每次在生活的岔道口,我只图安稳,满足于第二天明白自己干什么工作,害怕失去现有的一切。当初,我还觉得潘石屹每次都是瞎折腾,其实他每次再折腾时,都有了更高的起点,终于折腾成了拥有几百亿的富翁!这就是我跟他的区别呀!”

  李勇的反思的确有道理,他之所以没有成功,是因为贪图安逸,只要能吃着馒头,就不会再奢求蛋糕。而潘石屹的成功,与他“能折腾”息息相关。只有敢于折腾,永远不满足现状,才能赢得机会,才能不断占据更高的人生新起点,获得新的成功。这样的人生虽然充满了动荡与坎坷,但正应了“无限风光在险峰”这句话,经过磨砺的人生才能大放异彩。李勇和潘石屹的人生之所以产生这么大的落差,其原因正在于此。

  结语:

  虽说人各有志,不过我还是更加倾向于人生要去折腾。年轻的时候,正精力充沛,应该多闯荡一番,前面几年或许很痛苦,但是却可以换来以后的幸福生活并且不会给自己留下遗憾。

  不安于现状成功的例子篇:五

  他似乎天生就是一个喜欢重新开始的人。

  他的学历虽说只是读了两年成人会计专业,可他不顾家人的劝阻,也不要父母给自己安排的秦皇岛税务局的一份工作,只身闯荡北京。那一年,他21岁,并不知道何谓“写字楼”的他却想进入北京的写字楼。这又谈何容易!

  不进写字楼就不进吧!中关村有人要他去给电脑拧螺丝,他想,这个自己能行。可他只做到第六天就被老板炒了。事后他却挺天真地说:“我以为老板会理解一个初来乍到的人在北京的难处。”原来他因囊中羞涩,住在偏僻郊区,连续5天都是12点才赶到公司。

  那就重新开始吧!

  他很快就又在国贸附近找了份负责给一些外贸企业的电脑清理灰尘与病毒的工作。虽说这个工作不怎么样,可他却能找到许多面试的机会。那时是IT行业在中国起步加快跑的时代,新加坡在北京的一家分公司让他去做网管。工资虽说一般,但工作的性质却让他能拿到数倍于工资的回扣,如此顶级的外企更是让他领略到了什么是真正的“写字楼”。

  他手中有钱了,可以买很时髦的电子产品,可以到自己喜欢的场所去消费。可有一件事却让他心中很不是滋味,这就是,与同是月收入一万多元的公司副总们相比,自己的眼界、交际圈终究不过是一个网管。

  他要进IBM。半年后,也就是24岁时,他与北大、清华最优秀的毕业生们一同竞争,居然胜出,成了IBM公司一名最年轻的员工。也就是说,他花了三年的时间,可与苦读了四年大学的清华、北大最好的学子们一争高下了。人们说他在社会这所大学已毕了业。

  IBM本来是做业务,可在这个强手如林的地方,要想成功,就必须得在某项业务上出类拔萃。可他却另辟蹊径,要去翻译资料。在高考时英语只考了10多分的他开始重新学英语,当然也得借助工具书,就这样,他竟然将IBM的AIX操作系统手册翻译了出来,这也成了当时国内有关AIX操作系统最早的中文资料。此举就让他获得了全球优秀员工奖。试用期一过,他即飞往夏威夷度假,这在内地,他是第一人。

  由此,他的重新开始也似乎上了瘾。

  第二年,他在公司内部转型,去做了一名销售员。一段时间后,他的销售业绩也算不错,然而他并不满足,他把眼光瞄向了IBM全球最年轻的副总叶成辉。因为叶成辉不仅每年能超额完成任务,而且家庭和睦幸福,在销售行业属于少有的精英翘楚。

  为了学叶成辉,他硬是让自己在公司睡地板,一连五天不曾回家。他终于发现,与叶成辉相比,自己在销售工作中有三个方面的差距巨大:一是不能在最短时间内表明自己的目的;二是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发现对方的需求;三是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把事情按重要性排序处理。

  于是,他对症下药,严格要求自己。无论多么复杂的问题,必须在三秒钟、二十个字内说清楚;与人沟通之前,通过观察对方身边的细节,必须在三句话内切入对方最关心的话题;他还让自己只做那些缺了他不可的事情。

  很快,他的销售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天地,经手的全是千万甚至过亿的销售项目。短短几年时间,他和他所带领的团队就创造了此后连续多年不败的销售神话。

  而正在人们羡慕不已时,他却认为自己已经走到了外企职场生涯的尽头。他辞职了。他说:“我从来都不怕重新开始,我可以自己创业嘛!”

  他的人生又一次重新开始了。

  这次他是做策划,他与朋友的公司共用了一个办公场所,策划公司就挂牌了。2007年,横空出世的股票明星胡立阳,就是他一手运作策划的。在连续举办了几十场上千人的演讲后,接着他以策划人的身份推出了《胡立阳股票投资一百招》,该书创下了当年股票书籍的最高销售纪录。

  在对胡立阳的策划一举获得成功后,他又把目标瞄准了自己。当时职场小说风起云涌,如《输赢》《圈子圈套》《杜拉拉升职记》等。而写职场小说,他认为结合现实市场需求,自己最有潜力可挖的就是销售方面。因为他觉得,只有掌握了高超销售技能的人在职场中才是赢家。他要将这些年在销售上的摸爬滚打、酸甜苦辣、成败得失写成书,告诉职场中人如何在公司内部推销自己的技术,推销自己的想法,推销自己对业务的理解,从而来帮助别人获得成功。

  8个月后,他的小说出笼了。这本以IBM为背景、内容几近真实、对职场中人有着巨大借鉴意义的书,一经放在天涯论坛“职场天地”频道,就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强烈反响,一时被誉为外企工作人员的“葵花宝典”。很快,国内几大出版机构就看到了此书的价值,纷纷要与他签订出书合同。

  这一下又让他得到了展示自己的机会,尤其是他的沟通技巧让出版老总们惊叹不已,他也趁此良机成了最大的赢家。那天,通过一个下午的沟通谈判,六位老总纷纷表示愿意抬高价码出他这本书。于是从最初的起印几千册,到最终的二十万册,版税也由先前的5%提高到10%以上。这对于一个刚刚涉足文坛的人来说,也算是创造了不凡的版税记录。

  他的这一本名为《做单》的小说上市后,一周内就占据了网络销售排行榜首位;一个月内,占据各大书城销售排行榜首位;三个月后,该书就被一家影视公司看中,以百万签约卖出影视版权。

  他就是胡震生。

  人生不惮一次又一次开始,是一种不安于现状,一种敢于向自我挑战的拼搏与进取精神。这就像登山,每登上一个山头后,就果断下来,而看准一座更高的山后再次向上攀越。这样,你的人生也就能一次比一次站到更高的高度,也就让自己看到一次比一次更加壮观更为美丽的风景……

  不安于现状成功的例子篇:六

  世界着名的管理咨询公司盖洛普曾对1000多位多才多艺的社会名流的成功经历进行调查,得出了一个令人吃惊却又极其简单的结论:他们的辉煌不过源于每天比别人多用一个小时来做有意义的事。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的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的精力十分旺盛,许多人都认为他是休息得好,还有人认为他是食用了营养品。但盖洛普的调查结果却是:罗斯福每天都花一个小时的时间,把自己关在屋子里玩邮票。

  世界织布业的巨头威尔福莱.康日理万机,他在中年以后却成为了一名出色的油画家,原因是他每天早起一个小时来画画,一直画到吃早饭为止。画画让他养成了早起的习惯,因此他的身体也特别地健康。十多年过后,他所创作的油画有几百幅被人以高价买走。好心的他把那些钱全都用做奖学金,奖给那些攻读绘画艺术的学生。

  罗斯福和威尔福莱.康都是工作繁忙的人,但是由于他们舍得每天花一小时来调节自己,由此造就了令人瞩目的奇迹。

  20世纪70年代末,一个日本的年轻人开了间小杂货店。按照当时人们的经营习惯,杂货店一般在晚上10点钟就都关门了。一天晚上,年轻人忙着清理货架准备关门的时候,店里忽然走进几个买东西的人,年轻人接待了他们。送走他们之后,年轻人又在店里多呆了一会儿,结果又有几位顾客上门。后来,这个年轻人改变了店铺的经营时间,每天营业到11点才关门。由于比其他杂货店营业延长一个小时,他的店铺因而成了附近人们深夜购物的首选地点。一年过后,他的小杂货店规模扩大,营业总额达到了2亿日元。他趁机发展,生意越做越大。到2002年的时候,他的公司总营业收入达到了48亿日元。这个成就大业的年轻人名叫安田隆夫,日本赫赫有名的商人。

  安田隆夫的成功只因为他每天多营业了一小时。奇迹的产生并不困难,就看你每天有没有多花时间来努力工作。那多花的一小时,就是造就辉煌的关键。

  一个人只要每天肯花一点时间来做有意义的事,不管那是否与工作有关,日积月累,他都能取得回报。时间不必太多,每天一小时,足够了。

  有个朋友曾对我说,他所从事的工作是个机械重复的过程,像钟摆一样简单。他说,平凡的生活让他在太阳升起和落下中数着度过每一天。他感叹无数的日子从自己身边一天天溜走,而他依然重复着又一个白天和黑夜。在这样的重复中,他认定自己将一直平庸地生活下去。

  对此,我给他讲了这个故事。他听后恍然大悟,原来可以这样生活!不需要你过分去追求,每天腾出一小时,做你想做的事,你就会有一个别样的人生!

  而有些人安于现状,每天在浑浑噩噩中虚度美好的人生岁月。要知道,不是每一名成功人士都会有一把通向成功之路的钥匙。坐在人生金字塔顶的人,也不一定是天才。人们眼中所谓的天才,他们也是在平凡中生活。平凡的生活描绘出了他们不平凡的人生。罗斯福和威尔福莱之所以成为名人,我想,就在于他们每天挤出了一小时。


看过"不安于现状成功的例子"的人还关注了:

1.给不安于现状的大学生励志名言大全

2.关于不安于现状成功的例子

3.不安于现状的大学生人生格言

38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