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式营销经典案例精选(2)
病毒式营销经典案例篇4
乐事推出了一个向网友征集薯片口味的竞赛活动Do Us a Flavor(乐味一番),谐音取自“Do me a favor(帮我个忙)”,如果乐事最终决定选择某位网友推荐的薯片口味,这位获胜者将获得100万美元大奖,或得到这款口味薯片销量净利润1%的提成。
2012年,活动吸引了大批“垃圾食品爱好者”参与,通过Facebook应用和短信息两种渠道,搜集了400万个口味创意。随后,乐事组织厨师、著名美食家、食品口味专家成立评审团仔细挑选并最终选中了三个最佳口味:芝士蒜香面包味、炸鸡华夫味、甜辣酱味。2013年5月,经过100余万名消费者在Facebook、Twitter上和短信中的投票评选,乐事的母公司菲多利宣布,芝士蒜香面包味获得了最终大奖,获奖人Karen Webber-Mendham来自威斯康星州蓝多湖,是一名儿童图书管理员。
对消费者来说,“Do Us a Flavor”活动有两层意义:一是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观点引起了企业的重视,二是让消费者参与产品开发,并发出自己的声音。通过这场营销竞赛,乐事母公司菲多利在美国地区的Facebook粉丝数量增长了3倍,公司在全美范围的销量也增长了12%。2014年1月,乐事决定再次使用这种营销方式,这次他们加入了一项新规则,让消费者给入选决赛圈的四个薯片口味进行投票,但每种新口味都必须基于乐事的三款原创口味来延展。
怎样触发人们的分享欲望?
想在病毒式营销上有所突破,必须抓住人们本能上的反应。
“为什么人们会分享?其实是有科学依据的。它不是偶然,也不是随机的。”Berger说,“如果你理解人类行为基本科学,就能预测哪些人会去分享,你可以因此去设计能够病毒式传播的内容,包括信息、产品、创意等等,人们也更容易去传播这些内容。”
Berger花了数年时间研究病毒式营销背后的机制,他识别出了六大关键驱动力,如果用英文首字母缩写的话,可以把这六大关键驱动力总结为STEPPS,分别是社交——分享一些看上去不错的事情;触发——即时唤起谈论欲望;情感——因关心而分享;公众——模仿我们看到他人所做的事情;实际价值——可以为新闻工作者使用;故事——用来传递信息。
不过,就算理解并且利用了上述六大关键驱动力,也无法保证你能获得一个成功的病毒式营销。人们在追逐‘病毒式传播’这一概念的时候,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那就是所创造的营销内容可能和品牌没有任何关系。
企业不要把眼睛只盯在某些特殊技术上,必须搞明白一个问题:人们为什么愿意分享你的技术、你的产品或是你的服务?每一个购买你产品的人和来你网站的访客,如何让他们更愿意谈论你?如何让人们愿意分享与你有关的内容,为你带来新的商机?你当然希望自己的客户成为公司的市场营销部门,而这恰恰就是口碑病毒营销的关键所在。
病毒式营销经典案例篇5
冰桶挑战在极短的时间之内,使得四面八方英豪尽成落汤鸡,从国外玩到国内,从体育界玩到科技界,从科技界玩到艺能界,从艺能界到学术界……为了深刻剖析这个活动有多高端大气上档次,低调奢华有内涵,我们不得不抛出一份现有的落汤鸡名单:比尔·盖茨、扎克伯格、梅西、小贝、科比、C罗、内马尔、雷军、刘德华、李彦宏、王力宏、陈奕迅……
为了更好地剖析这个经典的病毒式营销传播案例,我们先给大家做一下基本的知识普及:
全称为“ALS冰桶挑战赛”(ALS Ice Bucket Challenge),要求参与者在网络上发布自己被冰水浇遍全身的视频内容,然后该参与者便可以要求其他三个朋友来参与这一活动。活动规定,被邀请者要么在24小时内接受挑战,要么就选择为对抗“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捐出100美元。该活动旨在是让更多人知道被称为渐冻人的罕见疾病,同时也达到募款帮助治疗的目的。
毫无疑问,作为一个完全零费用,在极短时间内引爆全球关注的“冰桶挑战”活动,本质上可谓一个经典的病毒式营销传播实战案例。
在所有的病毒式营销传播案例里面,它的规则设定是特别重要的,它的规则有效确保了事件能得到快速、有效的传播。从“冰桶挑战”的上述规则里面,我们可以深入分析一下它的巧妙之处:
要求参与者在网络上发布冰水浇身的视频
在这个规则里面,背后隐藏了三个极其特殊的要诀:简单快捷可操作;网络发布、冰水浇身。
我们知道,一个事件之所以能被快速吸引眼球,最快速有效的策略就是逼格要高。所谓的逼格要高就是参与者必须是高端大气上档次的人物。实际上,大人物们的时间是很宝贵的,如果一个游戏的规则设置过于复杂,耗费的时间过长,很可能大人物们压根没时间玩,所以“冰桶挑战”这事符合第一要诀:简单快捷可操作。
其次就是网络发布,网络发布有两个特别重要的要素,第一是容易构成从众效应。实在点说,人是群居动物,无论是大人物还是小屌丝,其人性里面的从众效应在本质上还是相差无几的。盖茨参与了,雷军好意思不参与吗?雷军参与了,李彦宏好意思不参与吗?第二就是构成营销传播,网络视频的威力单是看上一周镇宇哥哥在《爸爸去哪里》节目露了一条红色内裤有多少点击量和上了多少次娱乐版头条就晓得了。
最后,是冰水浇身,冰水浇身彻底满足了大众草根群体的围观心理:好玩有趣够搞笑。
顾名思义,冰水是有冰块的水,比常温水要冷很多,虽说现在是夏天,但是这么一桶冰水倒头而下,是个男人都要抖几下的。作为草根屌丝,平时看见有逼格的大人物们都是人模人样的,啥时候见过落汤鸡一样的比尔·盖茨?李彦宏?雷军?刘德华?
没有,没有这个机会啊!现在有机会了!同时看见一大群平时人模人样的大人物出糗,能不看吗?
参与者可向三个朋友发起挑战
首先,为什么是三人?这是因为人多了,传播的目的性过于明显,而且容易造成趣味性降低。少于三人呢?如果是一个人,对方宁愿捐钱,也不参与挑战,那这个游戏就玩不下去了。所以最少也得两个人才行。实际上,基于从众效应等可能性因素,两个人同时选择捐钱不参与的可能性依然是有的,但是三个人都捐钱不参与的可能性就低很多了,多出的一个人其实是最大程度有效保证了这个活动的可持续性。三个人里面,只要有一个人参与,那么他就可以向三个朋友发起挑战,等于把一个即将熄灭的火苗再次点燃,整个游戏重新启动持续。
其次,参与者向三个朋友发起挑战,这个是典型的病毒式营销传播规则。病毒式营销的核心要诀就是参与者必须自发传播,达到人传人的病毒式传播效果,这种策略最大的价值就是省钱、快速、传播面广。
参与者向朋友发起挑战,从心理学角度看,参与者必定会首选比较熟悉的朋友发起挑战,由于彼此的关系比较熟络,因此,他对朋友的品性应该是相对了解的,朋友是否接受挑战,这个可能性显然是偏高的。退一步来说,即使真的不愿意玩,但是朋友的面子还得给吧?君不见,某某比赛投票,某某点赞拿礼物,得刷多少面子?毫无疑问,游戏的传播性得到有效保障。
更重要的是,人以群分物以类聚,高逼格的朋友往往也是高逼格的。雷军不可能挑战蔡勇劲,蔡勇劲是谁他都不晓得,所以雷军挑战只能是刘德华、李彦宏和郭台铭,反过来看,只要逼格够高,群众就乐意围观,一旦围观,游戏的传播性以及关注度再次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要么在24小时内接受挑战,要么捐款100美元
请注意,24小时。这个时间性限制特别有意思,它有效保证了“冰桶挑战”的时效热点。从概率上来看,大部分的病毒式传播案例都带有强烈的时效性,一阵风似的,狂风暴雨席卷而来,轻描淡写转瞬即逝。
“冰桶挑战”与其实的病毒式营销传播案例不同之处,在于它每间隔24小时,都能掀起一个小热点(这点值得我们细细思量)。A被淋成落汤鸡,围观完毕,观众立马关注被挑战的B,B被围观完毕,观众立即转向围观下一位。比较特殊的是,在冰桶挑战的规则里面,每个参与者的年龄、职位、衣着等都是可变的,这种可变性能有效地构筑成为一个新的小热点,有效吸引关注(刘德华就被冰块擦伤了鼻子)。举例:被挑战的是一位女性(目前,女性被挑战的不多,至少中国区目前还没有出现),是否穿泳衣呢?如果是泳衣,是三点式的吗?更恶搞的是,她恰好来了大姨妈,面对一桶冰水,咋整?
对于绝大部分劳动人民来说,100美元都不是问题。问题的关键在于里面包藏的道德绑架。“冰桶挑战”的起源主要是为了对抗“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是一种慈善行为。倘若只捐钱而不参与挑战,显然降低了这种慈善行为的传播率与持续性。从某种程度来说,这是不太道德的行为。美国总统奥巴马就是顾及形象,只捐钱,不参与,被围观群众质疑。
反过来看,如果参与者为了追求更高的逼格,最佳的选择就是既捐钱又参与。倘若如此,那“冰桶挑战”依然顺利延续。
实际上,所有的慈善活动都倡导“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多多益善,少少无区”的原则。从100美元的标准设置来看,规则设定者显然是倾向既捐钱又参与的模式。
更为巧妙的是,“冰桶挑战”不但对道德进行的某层面的绑架,还对参与者的自我颜面进行了羁绊。由于是冰水,参与者大部分的男性(男性没有大姨妈的问题),如果不接受挑战,别人可能会产生“怕冷,不敢接受挑战,不是男人”的想法,面子对于大部分男人来说都是一个致命的穴道,深刻来说,没有男人会在大庭广众之下承认自己不是男人的。在这种被刺激之下的男性荷尔蒙分泌必定远比平常要高出许多,拼一拼,也得干。只要参与者这样想,“冰桶挑战”依然会获得有效延续。
反过来看,敢于接受挑战的就是男人,就是有爱心的做慈善的好男人,那必定是要拿到网上炫一下的,不然谁知道我的逼格有多高呢?
病毒式营销经典案例的相关搜索内容:
4.病毒营销成功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