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兴趣爱好>学书法>书法作品欣赏>

历代书法和书法作品欣赏

婉伶分享

  过学习书法,能促进学生养成细致、专注、沉着、持久的学习品质。正如郭沫若先生曾经说过的,“要把字写得合乎规格,比较端正、干净、容易认。养成这样的习惯有好处,能够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注意力,善于体贴人。草草了事,粗枝大叶、独断专行是容易误事的。练习写字可以逐渐免除这些毛病。下面小编带給大家的是历代书法和书法作品欣赏:

  历代书法内容:汉代文人书法家流派的形成和书法技法的承递

  后世在追述文人书家的先驱时,大抵是从汉代开始的。文人书法家的产生,首先是建立于汉代普遍尊重善书者的基础之上的。善书者的闻名与社会的尊重,使得其中的杰出者成为书法家而为世所公认。史载,西汉初,萧何善篆描,“为前殿成,覃思三月,以题其额,观者如流”。(按:此段文字,出自传为羊欣的《笔阵图》。)而东汉末年《熹平石经》立碑后,“其观视及,摹写者,车乘日千徐辆,填塞街陌。”这一前一后两个例子,大概可以证明汉代社会对于书法的普遍关注。东汉章帝时,班超的军司马徐干善草书,班固在与其弟班超的信札中云:“得伯张(徐干字伯张)书稿,势殊工,知识读之,莫不叹息。”赵壹《非草书》亦有类似的描述。

  书法作品欣赏:

  余郡士有梁孔达、姜孟颖者,皆当世之彦哲也、然慕张生之草书过于希孔、颜焉。孔达写书以示孟颖,皆口诵其文,手楷其篇,无怠倦焉。于是后学之徒竞慕二贤,守令作篇,人撰一卷,以为秘玩。“’上述种种,说明在汉代把书法作为艺术的欣赏,甚至发展到秘玩珍藏,在士大夫文人中已十分普遍。欣赏转为追慕,追慕转为模仿,这是最初的艺术流派形式。赵壹描述这些人

  书法作品欣赏:

  专用为务,钻坚仰高.忘其疲劳,夕惕不息,仄不暇食。十日一笔,月数丸墨。领袖如皂,唇齿常墨。虽处众座,不追谈戏,展指画地,以草判壁,臂穿皮刮,指爪摧折,见解出血,扰不休辍。。赵壹虽然是站在相反的立场上批判这些人东施效颦、不务正业,但却客观地记录了当时学习书法艺术的人如痴如醉的状态。在这种学习中,不仅充分展示了书法审美的移情特征,也使我们了解到汉代文人书法家所产生的强烈社会艺术效应。

  据史载,在东汉章帝时代尤其是桓、灵时代被公认的书法家非常多,如善篆的曹喜,善章草的杜操、崔缓、崔息、张芝、张昶.善八分的蔡ta和师宜官,善行书的刘德升等。此外如赵袭与罗晖并称,“以能草见重关西”;张超“善草书,妙绝时人,世共传之”;梁鸽“善八分,用笔尽其势矣”。而其中最为人称道的书法家是曹喜、杜操、崔缓、张芝、蔡邕、刘德升诸人。有价值的是,这些书家己经形成了各自风格的书法流派。(详见本卷第六章)东汉后期文人书法流派的形成,是当时社会公认的事实,这种流派传递,

    468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