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兴趣爱好>学书法>书法作品欣赏>

江鸟精选书法作品欣赏

克浩分享

  在江鸟先生的书法作品中,我们能够看到一个什么样的书法世界?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江鸟精选书法作品,希望对你有用!

  江鸟精选书法作品欣赏

  江鸟精选书法作品图片1

  江鸟精选书法作品图片2

  江鸟精选书法作品图片3

  江鸟精选书法作品图片4

  江鸟人物简介

  江鸟,是 沈鸿根的别号与笔名,1943年12月26日出生,上海中华书法协会副会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硬笔书法天地》网站高级顾问。

  江鸟的硬笔书法从唐楷入手,上溯秦汉篆隶,继而攻"二王"行草,旁及"颠张醉素"和"宋四家",后又学习魏碑和汉简,书风高古雄放而又清丽流畅。在风格表现上其楷书多现骨力,有晋唐遗风;而行草书,尤其是 大草书,又能体现恢弘气势,大气磅礴,字势雄放而不野,在精神上取自古人,但在挥运时又自书我心了。

  江鸟先生硬笔行草书得王羲之之三昧:"动"、"道"、"润"。所谓"动",主要表现在单字如划上十字格,很少平直对称,大多呈现或大或小地左右摇曳之姿,上下窜动之态,妙处在于不稳。所谓"遒",主要表现在用笔常令笔锋在点画中行,行笔取涩势,只在转折顿笔处,才中锋辅以侧峰,虽笔画粗细变化不甚大,但起到运行自然,每每入木三分,力透纸背,少外露,多内含,有弹性,有力度,有韵味;加上字的结构,往往内紧外松,成团包状,组成一种团结不散的结构力,含筋抱骨,势圆力遒,耐人寻味。所谓"润",主要表现在笔滋墨润。

  书法中的执董狐之笔写什么

  写历史啊,秉笔直书的精神啊,董狐,春秋晋国太史,亦称史狐。周大史辛有的后裔,因董督典籍,故姓董氏。据说今翼城县东50里的良狐村,即其故里。董狐秉笔直书的事迹,实开我国史学直笔传统的先河。

  《左传》宣公二年记载,晋灵公夷皋聚敛民财,残害臣民,举国上下为之不安。作为正卿的执政大臣赵盾,多次苦心劝谏,灵公非但不改,反而肆意残害。他先派人刺杀,未遂,又于宴会上伏甲兵袭杀,未果。赵盾被逼无奈,只好出逃。当逃到晋国边境时,听说灵公已被其族弟赵穿带兵杀死,干是返回晋都,继续执政。

  董狐以“赵盾弑其君”记载此事,并宣示于朝臣,以示笔伐。赵盾辩解,说是赵穿所杀,不是他的罪。董狐申明理由说:“子为正卿,亡不越境,反不讨贼,非子而谁?”意思是他做为执政大臣,在逃亡未过国境时,原有的君臣之义就没有断绝,回到朝中,就应当组织人马讨伐乱臣,不讨伐就未尽到职责,因此“弑君”之名应由他承当,这是按写史之“书法”决定的。

  当时的史官与后世大有不同,他们既典史策,又充秘书,即协助君臣执行治国的法令条文。传宣王命,记功司过是他们的具体职责,兼有治史和治政的双重任务,实际就是具有褒贬臧否大权的文职大臣。当时记事的“书法”依礼制定,礼的核心在于维护君臣大义,赵盾不讨伐弑君乱臣,失了君臣大义,故董狐定之以弑君之罪。对此,孔子大加赞扬,称董狐为“书法不隐”的“古之良史”,后世据以称之为“良狐”,以表褒美之意。这是因为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时期,权臣掌握国命,有着生杀予夺的大权,以礼义为违合的书法原则,早已失去了它的威严,坚持这一原则,并非都能受到赞扬,而往往会招来杀身之祸。齐国太史就因写了权臣崔抒的“弑君”之罪,结果弟兄二人接连被杀。董狐之直笔,自然也是冒着风险的,因此,孔子赞扬他,后人褒美他,正是表彰其坚持原则的刚直精神。这种精神已为后世正直史官坚持不懈地继承下来,成为我国史德传统中最为高尚的道德情操。

  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直笔的含义逐渐摆脱了以礼义违合为内容的书法局限,从司马迁开始,赋予了它“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具备了唯物史观的实质。这一传统为后代进步史学家弘扬发展,编著出许多堪称信史的著作,是我国史著中的精华。其开启之功,实源于晋太史董狐不畏强权,坚持原则的直书精神。可惜唐代以后就渐渐丧失了。

    286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