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体书法字帖图片
颜真卿是大器晚成的大书法家,其“颜体”的初步形成是在“安史之乱”期间,此时他大约50岁,而楷书真正的成熟,几乎已近60岁,下面小编带给大家的是颜体书法字帖图片,希望你们喜欢。
颜体书法字帖图片欣赏
颜体书法字帖图片1
颜体书法字帖图片2
颜体书法字帖图片3
颜体书法字帖图片4
颜体书法字帖图片5
颜体是如何成为北宋“流行书风”的
大书法家米芾在《书论》中说:
宋宣献公绶作参政,倾朝学之,号曰“朝体”;韩忠献公琦好颜书,士俗皆学颜书;及蔡襄贵,士庶又皆学之。
言简意赅,形象生动。但是,如果你将之视为世俗社会的趋炎附势现象,那还是肤浅的。事实上,米芾这段话所透露的,是一段书法史上的大玄机。
这就是颜体在宋代之所以能成为“流行书风”的主要原因——“趣时贵书”。
这与王羲之的书法在唐代成为风尚有相似之处,但又有着本质的区别。“钟王”书贵是因为帝王的积极倡导和书法实践,这叫“上有所好”,于是“下必甚之”。闹出很多书坛佳话,并且“兰亭”一书背来去临摹之后,流传世间的版本已真假莫辩。但即使是这些历代书家笔下的复制品,按学者祝勇的说法,都成为了“治文人心病的药”。
而颜真卿自己万万没有想到,身后的宋朝,由于一批权贵的的推崇,他所开创的字体骤然间焕发出异彩,光耀宋元明清,成为中国社会绵延不绝的“流行书风”。
【宋绶:推颜为“朝体”】
按前述米芾的记述,宋绶的书体一时被追捧着,人皆习之,成为了“朝体”。所谓“朝体”,大概就是官方文书使用的通用书体的意思。比如,离当代最近的“朝体”应该就是“馆阁体”了。
据《宣和书谱》记载,“文臣宋绶官至参知政事,作字尤为时所推右,然亦自喜其书,凡制稿必集成篇,至于点画亦不妄作,意其文必附书以垂后世耳。”你看,官大了被众人追捧,宋绶也就认为自己的书法可以名垂千古了。黄庭坚也有记述,“天下靡然承风...士大夫书尺间,班班皆有笔势。”
在这样的时尚下,他的儿子宋敏求以善书颜体楷书而天下闻名。据史料记载,大书法家蔡襄当年也曾跟宋绶学习过书法,而蔡襄的书法面目,大家都知道是以颜书为主。
【蔡襄:以颜获“本朝第一”】
蔡襄的书法成就,可从欧阳修的大肆赞美中得到感知,《集古录跋尾》中,欧氏评其书为“本朝第一”,俨然当时书坛的盟主。
蔡襄做过翰林学士等重要官职,史载他诸体皆能,尤以真行为妙,但是蔡襄最出名的还是颜体楷书大字。“仁宗深爱其迹,尝书曰‘御笔赐字君谟’以宠之。”在他的推崇之下,颜体成为宋仁宗晚期世人争相学习的“楷模”。
嘉佑五年(1060)秋书刻的《万安桥记》,是蔡襄大字楷书的代表作。曹宝麟在《中国书法史》中评论认为,此碑是“蔡襄竭力摹拟颜氏《大唐中兴颂》”。
【韩琦:“全法颜平原”】
韩琦是北宋历史的重要人物,历仁宗、英宗、神宗三朝,于嘉佑三年任宰相。他与范仲淹当时被朝廷所倚重,天下称为“韩范”。
韩琦传世作品稀少,比较重要的是,皇佑二年由他撰文并书丹的《大宋重修北岳庙碑》。王世贞评价称,“魏公所书全法颜平原,而时时露柳骨,锋距四出,令人不敢正视。”此碑比颜书更加肥厚和沉重,十分出彩。
【小结】
限于篇幅,我们从米芾所透露的线索,检索资料并简要分析了上述三位权贵在北宋仁宗后期所引领的书法风尚。有更多地史料可以证实,在他们的影响下,北宋存在过一个全民学习颜体的热潮。
但值得注意的是,首先的倡导者、学习者多为士大夫官僚阶层,颜风之所以流行,也是巴结权贵、投机求仕的书法行为的结果。虽然在当时,还没有将颜楷上升到科举考试中的正体书写规范标准,但仁宗后期,书学教育已经把颜体作为学习的主要书体了。
有史学者指出,颜书在大唐并非时代巨擘,而且五代时期的地位也不高。但在北宋的兴起,一如上述所言是因“趣时贵书”而勃兴,但同时也是当时儒家道德价值体系架构的需要——关于这一点,如今也还在被人所津津乐道,儒家以颜真卿为楷模的道德标准也影响了书坛千百年。
但这不是本文的主旨,且留待后话。
看过“颜体书法字帖图片”的人还看了:
1.颜体书法
2.颜体书法欣赏
3.颜真卿书法
5.名家颜体书法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