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笔名家行书书法
钢笔书法不乏非常著名的名家书法,他们创作的钢笔行书书法都非常的有修,有非常高的艺术研究价值。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钢笔名家行书书法,希望对你有用!
钢笔名家行书书法欣赏
钢笔名家行书书法图片1
钢笔名家行书书法图片2
钢笔名家行书书法图片3
钢笔名家行书书法图片4
汪由敦行书艺术解析
汪由敦(1692-1758年),初名汪良金,字师苕,号谨堂,清代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原籍安徽休宁。十岁时应小试,没有考取,于是就改名为汪由敦。十九岁时开始游学浙江。浙江有为寓浙徽商专门设立的科举名额,即商籍。汪由敦就以商籍的身份参加浙江的考试成为秀才。从此,汪由敦就入了钱塘籍。
汪由敦在浙期间,深受当时的浙江巡抚徐元梦的器重,曾任其幕僚。徐元梦任工部尚书以后,推荐汪由敦到《明史》馆担任纂修官。由于史馆的纂修官一向是由翰林院的官员担任,而汪由敦以秀才的身份参加纂修,这使他荣耀一时。雍正二年(1724年),汪由敦应顺天乡试,中举人。同年八月,又考中进士,并进入翰林院。先后任编修、日讲起居注官、右中允、侍读、侍讲等官。雍正十三年,乾隆皇帝继位。汪由敦由于对各种大典安排得当、文章撰写得体,博得了乾隆皇帝的好感。不久,就入直南书文房,任内阁学士。乾隆二年,御史刘元燮上书弹劾大臣,其中也涉及到了汪由敦。汪由敦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即上书进行辩解。不料,这恰恰是弄巧成拙。乾隆皇帝认为汪由敦在诏书未下的情况下就能事先得知消息,在朝廷中肯定有人为他通风报信,汪由敦为人必不谨。于是,就将他降为侍读学士。但是,汪由敦的这次降职并没有影响到他的仕途。相反,此后他的官职还在步步高升。到了乾隆九年(1744年),先后担任了工部尚书与刑部尚书。两年后,又兼署了左都御史一职。
汪由敦参加会试那年的主考官是张廷玉,因而他事实上也就是张廷玉的门生。正因为有了这一层关系,在张廷玉的推荐下,汪由敦于乾隆十一年开始在军机处行走。从此,汪由敦就在军机处任军机大臣,一直到他逝世为止。
尽管汪由敦已是朝廷大臣,但他还是非常关心民间疾苦。由于永定河发生水患,当时有人提出开辟新的河道。汪由敦经过自己在沿河各州县的考察,认为新辟河道不仅花费巨大,而且还要损坏百姓的农田。在他的要求下,清政府最后决定采取了疏浚永定河的措施。这样,既解决了水患问题,又保护了百姓的利益。汪由敦还自己出资创建了休宁会馆,为其乡人提供在京的食住之地。
汪由敦终官于吏部尚书。综观其仕宦生涯,尽管有两次大的起落,但总的来说还是深受乾隆皇帝宠信的。在“朱荃案”中,汪由敦按律当革职处分,但乾隆皇帝只是将其降一级而已。在汪由敦病重时,还指派御医前去看望。乾隆二十三年,汪由敦逝世。乾隆皇帝除了赐以丧葬用品以外,还亲自前往吊唁,加赠其为太子太师,溢号为文端,入祀贤良祠。
汪由敦善书法,师法晋、唐人,兼工篆、隶,在乾隆词臣中其书可比张照。卒后,乾隆曾命集其书为《时晴斋帖》十卷勒石内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