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兴趣爱好>学书法>书法字体>其它书法字体>

中国书法的字体分类

淑贤分享

  书法是一门综合艺术 ,书法创作是书法艺术的最高阶段 ,它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作出来的自成面目。下面小编带给大家的是中国书法的字体,希望你们喜欢。

  中国书法的字体欣赏:

  中国书法的字体1隶书

  中国书法的字体2草书

  中国书法的字体3楷书

  中国书法的字体4行书

  中国书法的字体5篆书

  中国书法的字体分类:

  1、隶书

  是由篆书简化演变而成的一种字体,把篆书圆转的笔画变成方折,在结构上,改象形为笔画化,以便书写。开始于秦代,普遍使用于汉魏。晋卫恒《四体书势》说:“秦既用篆,奏事繁多,篆字难成,即令隶人(指胥吏)作书,曰隶书。”程邈将当时这种书写体加以搜集整理,后世遂有程邈创隶书的传说 ;。在字形构造上,早期保留篆书字迹较多,后发展成为笔势、结构与小篆完全不同的两种字体,它打破六书的传统,奠定了楷书基础,标志着汉字演进史上的一个转折点。

  2、草书

  为书写便捷而产生的一种字体。始于汉初,当时通行的是草隶,即草率的隶书。后来发展成为“章草”。草书产生具体时间尚无定论,后汉蔡邕说:“昔秦之时,诸侯争长,简檄相传,望峰走驿,以篆隶之难,不能救速,遂作赴急之书,盖今草书是也。”唐代张怀瓘在《十体书断》中说:“汉元帝时,史游作急就章……此乃存字之梗概,损隶之规矩,纵任奔逸,赴速急救,因草创之意,为之草书。”草书先有章草,而后才有今草。

  章草:张怀瓘说:“章草即隶书之捷,草亦章草之捷也。”章草的特点是字画有波(捺的折波,捺笔),字与字之间无牵连。

  今草:相传张芝脱去了“章草”中保留的隶书笔画形迹上下字之间的笔势,往往牵连相通,偏旁相互假借,成为“今草”,即一般所称的草书。

  狂草:到唐朝,张旭、怀素将“今草”写得更加放纵,笔势连绵回绕,字形变化繁多,成为狂草。

  3、楷书

  也叫“正书”、“正楷”、“真书”。为了纠正草书漫无标准,和减省汉隶的波折而成的。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做楷模,故名。始于汉末,盛行于魏、晋、南北朝,一直通行到现在。相传三国钟繇是对楷书的加工整理有巨大功绩的人。

  4、行书

  篆书隶化以后,在隶书成熟定形过程中出现了草化和楷化,在草化和楷化的同时出现了一种中间书体,即行书体。行书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它的结构、点画近于楷书,它的笔法又有草书自然、流畅、简便的特点。它写起来比楷书方便快捷、灵活多变,认起来又比草书清晰易辩,因而受到人们广泛的欢迎,直到今天还是最通行的一种字体。相传行书为汉末书法家刘德升所创,其实在此之前,它久已萌芽。

  5、篆书

  大篆

  或叫籀文。距今2800年前,周宣王太史籀著大篆十五篇,“籀”是人名,太史是官名,故称“籀文”或“史籀;”。字体多重叠。春秋战国时通行于秦国。石鼓文即这种字体的代表。石鼓文是刻在鼓形石上的籀文,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刻石文字。石鼓共十件,分刻着十首为一组的四言诗,内容是记述国君游猎的情况。唐初在天兴(今陕西宝鸡市)三畤原出土,后经五代之乱,一石字已磨灭,其余九鼓也文多残损。

  小篆

  也叫秦篆,秦代通行的文字,距今2200年前,在籀文的基础上发展形成,字体是籀文简化。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采取李斯的意见,推行统一文字政策,以小篆为正字,淘汰其他异体字。小篆形体匀圆齐整,存世有《琅琊台刻石》和《泰山刻石》。秦代以篆书为主,以用途划分为秦书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隶书。以汉字以形体论,不外大篆、小篆、古隶三种而已。

  
看过“中国书法的字体分类”的人还看了:

1.中国五大书法字体

2.中国书法草书大全

3.德字的各种书法字体

4.中国书法字体图片素材

5.中国书法字体演变

    1126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