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笔优秀行楷书法赏析
写行楷的过程中,个别时候由于连带的需要,加上个别笔画的合并、替代和减省,很多笔画自然地连在一起书写,笔数会比楷书有所减少。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毛笔优秀行楷书法,希望对你有用!
毛笔优秀行楷书法欣赏
毛笔优秀行楷书法图片1
毛笔优秀行楷书法图片2
毛笔优秀行楷书法图片3
毛笔优秀行楷书法图片4
楷书之唐楷
唐代是书法史上一个极其辉煌的时代,其标志性的成就之一便是“唐楷”的形成。自唐楷形成以后,书法学习者一直视之为书法技能训练的最佳范本。在当代书坛,大约每一个书法学习者都或多或少地经过一个学习唐楷的阶段,其间也产生了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
唐楷学习的逻辑出口有两个:一是进行楷书创作,二是向行、草书转化。不可否认,目前以唐楷为基础的楷书创作,能够“自翻一局”者极少,“千人一面”“万字雷同”的情况又太多,让人觉得多数作品缺乏艺术性,毫无个性可言。问题究竟出在哪里。是学习者方法不当。还是唐楷本身存在问题。
弄清这些问题的关键,是把握唐楷的成因、特点、功能及其在现有中国书法体系中的地位。有学者认为,由于“书体”本身的演进规律及儒学、帝王、科举制度对书法的影响,造成了唐代楷书不断走向“法度化”和“整饬化”。特别是,科举制度以培养“秘籍缮写”的文员为目的,要求楷书“毋须精熟”“皆得正样”,由此决定了唐楷的目标在于“实用”而非“艺术”。
宋人姜夔曾尖锐地指出:“真书以平正为善,此世俗之论,唐人之失也。古今真书之神妙,无出钟元常,次则王逸少。今观二家之书,皆潇洒纵横,何拘平正。”他批评唐楷模式僵化,形式上拘于安排,不能“尽字之真态”,开启了后人批评唐楷的先河。明代馆阁体盛行,意法之争更加凸显。晚明书家开始了对于“唐法”的反动,到清代末期便发展为康有为《广艺舟双楫》的“尊魏卑唐”理论。时至今日,唐楷的艺术性仍然是书法研究的焦点问题,或褒或贬,莫衷一是。
不容否认,一方面,唐楷本身不允许书家作率性自由的发挥,与艺术的“游戏”性质存在一定程度的矛盾;另一方面,以唐楷为基础的行、草创作,天然地导向魏、晋以来的行、草书法范式,难于在形式上取得新的突破。
尽管学习唐楷的书家中成功者不少,但也有一批又一批的唐楷爱好者,不断地被基于“实用”目的的“形式化追求”塑造成“俗人”,成年累月地写着毫无艺术趣味的“功夫字”。在这一点上,学习者本人的悟性和理解能力是一方面的问题,唐楷本身的特点或曰局限性也难辞其咎。这是因为:艺术生产不但生产产品,也生产自己的消费者,改造着消费者的艺术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