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兴趣爱好>学书法>古今书法家>

评价柳公权的书法

礼镪分享

  柳公权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家之一,他的字体在我国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并受到后世人的临摹。那么,人们是如何评价柳公权的书法的呢?以下是由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评价柳公权的书法,希望能帮到你。

  柳公权的书法特点

  1、书法结体遒劲,而且字字严谨,一丝不苟。在字的特色上,以瘦劲著称,所写楷书,体势劲媚,骨力道健,以行书和楷书最为精妙。也由于他作品独到的特色。字取匀衡瘦硬,追魏碑斩钉截铁势,点画爽利挺秀,骨力遒劲,结构严谨,有着“颜筋柳骨”的说法。“书贵瘦硬方通神”的楷书,较之颜体,则稍均匀瘦硬。

  2、他书法在唐朝当时即负盛名,民间更有「柳字一字值千金」的说法。书法结体遒劲,而且字字严谨,一丝不茍。

  3、柳楷书的笔法劲练,稳而不俗,险而不怪,老而不枯,润而不肥,仪态冲和,遒媚绝伦。笔画均匀硬瘦,棱角外露,富于变化,避免单吊重复。

  4、横画大都方起圆收,骨力劲健,起止清楚,短横粗壮,长横格外瘦长,神采清秀,竖画顿挫有力,挺劲瘦长,凝练结实,撇画锐利,捺画粗重稍短而踢起,用笔干净利落。总体上内敛外拓,中宫收紧,四肢开展,于严谨中见疏朗开阔的风姿。

  柳公权的书法评价

  坦白地说,仅就书法水平而言,在唐朝的大书法家中,柳公权的水平至少应该在欧阳询、褚遂良、颜真卿之下。一生常伴君王侧的柳公权,与颜真卿相比较,不但生活、阅历上略显平淡,即使在书法风格上,也远没有颜书几乎每碑一种风格的变化。然而,以上三人,谁的名气也没有在当朝受到过如此高的尊崇。宋代以后,颜真卿成为书法的“广大教化主”而备受推重,而柳公权的书法则被米芾视为“丑怪恶札之祖”,自此,其书法地位距颜真卿等愈发渐行渐远。

  那么,为何他能在当时有如此大的名气呢?我认为,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其一,柳公权是唐代最长寿、历仕帝王最多的书法家。柳公权(778-865)享年88岁,自唐宪宗元和三年(808)入仕以来,历仕宪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宣宗、懿宗七朝,而且在穆宗、敬宗、文宗三朝一直侍书禁中,并得到唐文宗“钟、王复生,无以加焉”的极高评价。仅就此一点而言,也是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颜真卿等人无法比拟的。我们且不比较上述诸人的官阶如何,单就七朝老臣的地位而言,柳公权也已经成了“国宝”级的人物。我没有做过专门考察,但相信即使放在整个中国书法史的长河中,也应该没有第二个大书法家具备这样的资历。何况他官至太子少师,在唐朝可是二品大员啊。

  任何事情都存在特殊性,但一般说来,艺术生命是与一个人的寿命成正比的。柳公权的长寿,无疑为他的书法生命提供了时间上的保障。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曾考察过柳公权四十余岁时写的《平西王碑》,并发出了如下感慨:“柳诚悬《平西王碑》学《伊阙石龛》而无其厚气,且体格未成,时柳公年已四十余,书乃如此,可知古之名家,亦不易就,后人或称此碑,则未解书道者也。”

  其二,柳书适合刻碑。我们且不论米芾如何看不上柳公权的字,那是宋朝的事情。但在柳公权时代,他却是中晚唐无与伦比的楷书大家。柳公权以楷书著称,与颜真卿齐名,合称“颜柳”;又因其书法以骨力劲健见长,后人将颜、柳之书风并称“颜筋柳骨”。当然,唐人的楷书都适合书碑,但晚唐人书法中之最适合书碑的,却非柳体莫属。

  其三,柳公权是晚唐书法界之擎天一柱。柳公权之所以在当时名气最大,一个原因当然是当时前辈大家均已去世,柳公权成为当之无愧的中晚唐楷书领军人物。另一个原因是,柳公权在世时的情况也与前辈书家不同。如“初唐四大家”是一个书法高手群体,各领风骚,分庭抗礼;中唐时的颜真卿,也至少有张旭、怀素等巨擘;而晚唐的柳公权书法则成为当时的擎天一柱,再无堪与其比肩者。

  其四,柳公权是历史记载中碑帖最多的书法家。尽管就大众而言,我们熟悉的柳公权作品只有《玄秘塔碑》、《神策军碑》、《蒙诏帖》等几件,但历史记载的柳公权碑帖却多达107种(其中包括被后人考察为伪作者十余件),这在唐代书法家中也是罕见的。(来源:齐鲁晚报,作者:杨加深,节选)

  柳公权的书法

  柳公权(778-865),字诚悬,唐代著名书法家,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官至太子少师,世称“柳少师”。柳公权书法以楷书著称,与颜真卿齐名,人称颜柳。他的书法初学王羲之,后来遍观唐代名家书法,认为颜真卿,欧阳询的字最好,便吸取了颜,欧之长,在晋人劲媚和颜书雍容雄浑之间,形成了自己的柳体,以骨力劲健见长,后世有 “颜筋柳骨”的美誉。他一生作品很多,主要有《大唐回元观钟楼铭》、《金刚经刻石》、《玄秘塔碑》、《冯宿碑》、《神策军碑》。另有墨迹《蒙诏帖》、《王献之送梨帖跋》。其书结体紧密,笔画锋棱明显,如斩钉截铁,偏重骨力,书风遒媚劲健,可与颜真卿的雄浑雍容书风相媲美,被后人誉为颜筋柳骨。在书法史上具有很大影响。

  颜真卿(709-784,一说709-785),字清臣,汉族,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籍唐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中国唐代书法家。 唐代中期杰出书法家。他创立的“颜体”楷书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楷书四大家”。和柳公权并称:“颜筋柳骨”。

  他的楷书一反初唐书风,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帝国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

猜你感兴趣:

1.书法知识问答题及答案(2)

2.柳体楷书书法精选赏析

3.柳体著名书法欣赏

4.柳公权的楷书作品图片欣赏

5.柳公权毛笔书法赏析

6.柳公权精选楷书书法

7.柳体楷书书法作品欣赏

    3668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