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兴趣爱好>学摄影>高级摄影技巧>

不同光线条件下的摄影

永平分享

  摄影,是一种光和影完美结合的艺术。如果把摄影比作绘画,那么光就是摄影者用来作画的笔,它可以用来为物体塑形、营造气氛、增添情调和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下面就由小编给大家介绍不同光线条件下的摄影,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不同光线条件下的摄影:晴天的光线变化与拍摄方法是怎样的?

  (一)顺光的特点与表现方法。

  顺光时,光线来自景物正前方,景物的受光面积最大,受光均匀。利用顺光拍摄图片,由于被摄对象的投影几乎看不到,只能看到很少一部分,因此缺乏明暗对比,立体感比较差;又由于主体和背景受光情况相同,远近景物在亮度上和影调上也没有十分显著的变化,空间深度感的表现也比较差。

  顺光的优点:

  01.被摄景物受光均匀,曝光比较容易把握,采用平均测光的方法即能使被摄景物获得正确感光。

  02.利用顺光拍摄的景物最接近其原理,比较有利于质感的表现。

  03.利用拍摄的彩色片,色彩能得到正确还原、饱和度高、色彩鲜艳。

  由于上述特点,初学摄影者最易掌握曝光,也都愿意采用这种光线。从专业摄影的角度来讲,顺光缺乏表现力,拍出来的片子多属两维平面,缺乏三维空间感,因此专业人员不常采用顺光来拍摄,而多采用侧光或逆光。

  此外,顺光在拍摄人物时,由于光源从被摄者正面照明,被摄对象容易觉得光线刺眼,很不舒服。但是,如果拍摄对象就是需要平均用光的大场面或无须追求立体感或空间深度感时,采用顺光也符合表现的需要,也应当而且必须采用顺光照明,因为是否符合被摄对象的特点及表现被摄景物的需要是决定该采用什么样的光线的惟一重要依据。

  (二)侧光的特点与表现方法

  侧光时,光线来自被摄景物的侧面,因此,景物一侧受光,另一侧则处在阴影之中。根据受光面积和阴影部位的比例不同,又可细分为斜侧光和侧光。

  斜侧光时,被摄景物受光面积大于阴影部位的面积,此时光线来自被摄景物的前左侧或前右侧,也就是前侧光。强烈的明暗对比,使景物呈现出立体感。

  侧光时,光线来自被摄对象的正左侧或正右侧、景物的受光的面积和阴影面积大体相当,整个景物明暗分明,呈现出强烈的立体感和三维空间感。

  侧光是摄影最常采用的光线。由于摄影的方法是将三维的现实空间形态呈现在两维的平面之上,追求对于三维空间感,也就立体感的表现,是每人个拍摄者的追求目标。三维的画面毫无疑问要比两维画画更富于表现力,也更接近人类追求接近现实的理想。

  当然,侧光也有其局限性,由于明暗反差大,影调对比强烈,不利于表现景物细部的质感;在反差太大时,还应采用补光的办法,来使得被摄景物明暗两面都能出现影纹,从而增强对于层次感的表现。

  如需追求质感和景物细部影纹的表现,则不宜采用侧光。侧光表现色彩也不如顺光的效果好。

  (三)逆光的特点与表现方法

  另外,在光线照射角度较低时,还能以景物背景高密度或画画中的明亮部位的亮度来感光,拍出剪影效果。拍人物剪影时,一般人物以侧面形式出现,以有助于轮廓的表现。拍日出日落时,即可以天空为曝光依据,从而将人物拍成剪影。

  总之,采光没有固定模式,应根据被摄对象的特点、表现的内容、现场光线的情况以及各种被摄对象的不同造型特点来选择光线的运用。比如:逆光就无法表现细腻的质感。如须追求质感的表现,则应选择顺光和散射光,逆光不利于色彩有还原和表现。

  (四)顶光的特点与表现方法

  顶光来自被摄景物顶部的光线。比如正午时的阳光,就照在景物的顶端位置,景物中突出的部分会在凹处产生投影、光线强烈、明暗抬头极大、影调对比生硬。

  只有在需要用来表现被摄景物轮廓时,才用这种光线,一般拍摄,都应避免照射。因此,正午不是摄影最理想的时段。

  用顶光拍摄人物,人物眼窝、鼻子下端、下巴底下都会出现浓重的阴影,会造成人们俗称的“熊猫眼”一样的黑眼圈。如非用顶光不可时,则应用辅助光来消除或削弱阴影。

  (五)晴天阴影下的特点与表现方法

  晴天阴影下的光线不是直接来原于太阳,而是来自苍穹和环境的反光。所以,晴天阴影下,景物所有部位的受光基本上是均匀的,无论从哪个角度拍摄,曝光都不会有太大变化。此外,晴天阴影下柔和,因为都是散射光,景物没有明显的明暗面区分。

  由于晴天阴影下光线的上述特点,它有利于对景物细部和细腻质感的表现。用这种光线拍摄人物,能使皮肤质感得到细腻的表现,尤其是拍摄妇女和儿童时,能使其肌肤表现得光滑柔嫩。

  在晴天阴影下拍彩色片,由于光的成分不同于日光、蓝紫光成分偏多,容易出现偏色情况,由于光的成分不同于日光,蓝紫光成分偏多,容易出现偏色情况,予以注意。晴天阴影下拍摄也是难以表现立体空间感和空间深度感的。

2675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