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生活课堂>理财知识>投资篇>债券知识>

国债真的无风险吗

万红分享

  国债相信很多人都是很了解的,是指国家为筹集资金以其信用担保向投资者出具的债权凭证,由中央政府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偿还本金。在中国,购买国债是投资者较为传统的一种投资方式,许多投资者将购买国债视为“无风险”投资,即使在投资产品日趋多样的今日,排队买国债,短时间内国债售罄的新闻还会常常见诸报端。然而,国债投资真的就没有风险吗?在本期专栏中,嘉实回报中心将同投资者一同进行探讨和分析。

  对于可交易国债(如记账式国债)而言,利率波动引起的价格变化是投资的主要风险,即市场风险。受经济形势,货币政策,投资者资产类偏好,债券本身供求关系等的影响,国债价格在市场上是随时变动的。由于变现价格要随行就市,持有国债也就不再是“无风险”资产,这也是资本市场可交易品的根本属性。对于国债来说,收益率和价格之间呈反向关系,收益率上升,则国债价格下跌;反之若收益率下降,则国债价格上涨。以10年期国债为例,收益率每上升0.10%,债券的市价就会下跌0.7%左右。回顾2013年8月的中国国债市场,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投资国债的风险所在。7月底,央行宣布放开贷款利率下限,市场预期利率市朝进程的下一步将是开放银行长期存款利率的上限,利率上行压力明显;与此同时,央行继续执行偏紧的货币政策。在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国债在8月“风险”特征明显,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一度达到4%以上的历史高位。随着收益率的大幅度上升,国债价格在8月下跌显著,中债国债总指数单月损失达1.4%。

  记帐式国债可以到国有银行柜台,如中行、工行以及农行等,带身份证去开户购买;还可以到证券公司去开户购买。最好开通网上交易功能,回家上网,到证券公司的网站下载一个交易软件,这样你就可以在家时时关注国债价格进行买卖。

  凭证式国债是我行代理国家财政部发行的一种债务凭证,起点金额为100元人民币,大于100人民币必须是百元的整数倍数,上限金额为50万元人民币。由于以国家信用做担保,信用等级高,可以看作是零风险投资。凭证式国债按年度、分期次发行,存期一般为二年、三年、五年,您购买国债时由我行营业网点向您签发国债收款凭证,该凭证为记名凭证,可挂失,可在同一城市内通兑,到期或提前兑付凭该凭证支取本息。同时,对于凭证式国债国家免征利息税。凭证式国债不得部分提前兑付,提前兑付的国债按兑付本金数的1‰或2‰收取手续费。

  中国国债由财政部负责发行,其分类、流通和期限有以下特点。就债券的形式而言,中国国债可以分为凭证式国债、无记名(实物)国债和记账式国债。从债券的交易流通性看,除了从1990年代中期起已经不再发售的实物国债之外,凭证式国债属于不可流通交易型,而记账式国债可以在证券交易所和银行间市场进行交易。从债券的存续期限看,国债可分为短期国债(1年以内)、中期国债(1年至10年)和长期国债(10年以上)三种。

  债券的特性是定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偿还本金,故而投资债券的风险不但包括违约风险(发行人的偿付能力),而且也包括市场风险。通常意义上,国债作为债券的一种,其“无风险”印象指的是国债没有违约风险或者违约风险极低。但就市场风险而言,国债并不能置身事外,这也意味着投资于国债未必一定会赢利。

  国家是国债的发行主体。国家可以通过财政税收或者发行新债等筹资方式偿债,所以国债具有极高的信用度。一般来说,购买国债并持有到期的投资人可以“无风险”地收获定期的票息和到期的本金,具有不可转让特性的凭证式国债投资就是一例。但是,时间是持有到期投资方式要付出的主要成本,购买了不可流通交易的国债之后,虽然锁定了投资的收益,但是却失去了流动性,若提前兑付则需以损失收益为代价。举例来说,2013年6月10日财政部发行的3年期凭证式国债,票面利率为5%,因此,购买10000元这只国债的投资者如果持有3年到期,就会获得本息共计11500元;但是,如果投资者在3年之内希望提前兑付,则只能根据实际持有时间获取较低的票息并支付手续费。对这只债券,持有时间若为200天则对应的票息仅为0.35%,扣除10元手续费后,10000元投资200天的回报为9.4元,计算下来,年化收益只有0.17%,远低于5%的票面利息。

  综上所述,国债投资的“无风险”指的是违约风险极低,换言之,在信用风险层面,除非像欧债危机那样的情况发生,国债的确可以近似称为信用“无风险”产品。但若从市场风险层面考量,国债投资与“无风险”相去甚远。当货币政策趋紧或遇到加息周期,或者在非国债资产类更具吸引力的环境中,上行的国债收益率将导致国债价格下跌,这时的国债投资亏损也在所难免。希望我们的分析能够帮助投资者更好地了解国债投资的特点,管理好国债投资的风险。

  分析认为,投资者的构成与银行间市场不同,银行间市场的参与者属于专家级投资者,对各类风险有足够的认识和专业的防范能力;而交易所市场中的投资者以非金融机构和普通居民为多,往往注重国债的安全性却忽视了国债托管交易中的风险,从而被违规券商钻了托管制度的漏洞。

    406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