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生活课堂>健康知识>其它健康常识>

输液的危害怎么减少

晓琼分享

  孩子感冒发烧的时候,有些家长还是会寄希望于输液快速退烧。那么,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你介绍的减少输液的危害,希望对你有帮助。

  减少输液的危害

  输液打吊瓶,因其见效快、疗程短而深受青睐,但是现在,很多人无论什么病,也不管病情如何,纷纷要求输液。特别是换季之时,感冒发烧的患者大幅增加,各大医院输液室人满为患,而实际上,大部分患者是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发烧,其实根本用不着输液,吃些药,多休息休息就会好。

  输液本是为了治病,但是不根据病情就频繁地挂上吊瓶,不但可能对病情不利,反而可能对身体造成更多损害。与口服药物相比,输液的过敏反应几率更高,更易产生耐药性。无论小感冒还是其他什么病,人们总以为输液打吊瓶最保险又省事,但却有可能成为一种“输液病”。

  “输液病”就是有些人得了一些感冒等小的疾病时,喜欢采用输液的方式治疗,导致以后再得同样的病如果不输液就不太容易治愈。因为输液的相对药量更大一些,而且不经过胃肠道吸收直接进入血液,效果可能更明显。但是一般人得了感冒等病去医院输液,一天一般只输一次,这样就会造成本来应一天分三次或四次输入的药量一次性输入了体内,输完后血药浓度要达到一个高峰,但过一段时间浓度就会降低,这样就造成血药浓度不稳定,以后就可能诱发细菌产生耐药性。

  减轻输液痛苦方法

  使用衬垫

  为使穿刺血管充容,很多护士将止血带紧紧地捆在病人肢体上,让病人感到无情的约束与压抑的痛苦。但如果在扎止血带的部位先围上一层衬垫再扎止血带,就可以完全消除病人的痛苦与不适。

  合理固定

  穿刺成功后如果将左拇指紧紧压在针柄上,被挤压的针头对局部皮肤组织的牵拉引起的疼痛是较为剧烈的。远加近固定法即进针前用左手无名指和小指夹住胶管中段,穿刺好后左拇指轻轻压在针柄上再小心贴胶布(注意:不能改变进针后针头与皮肤间所成的角度),既简单易操作又牢固无痛苦。

  密切巡视询问

  在药液滴注的过程中,病人常会出现疼痛、肿胀或其他不适,护士要密切巡视询问病人,随时处理病人的问题。在气温较低或滴注对局部有刺激的药物(如氯化钾、氨基酸、红霉素等)时,要帮助病人保暖,调节好滴速,做局部热敷,使药液顺利输完。

  轻柔缓慢拔针 目前不少护士仍习惯传统的快速拔针法,有时工作一忙就让病人自己按压针眼处,由于按压的部位和力度不当,所以拔针后针眼出血、局部肿胀、青紫等现象时有发生。轻柔缓慢拔针后,护士用无菌棉球轻压在血管穿刺点和皮肤穿刺点上不动约1~2分钟,既可避免上述不良后果的发生,还使病人在针头拔出时没有丝毫痛觉。

  输液过程中的危害

  危害1:

  医源性感染

  打点滴穿透皮肤屏障,直接把药液输入血液中,需要严格的无菌处理。如果药液在生产或储藏过程中被污染,或者没有使用一次性针头,或者针刺部位的皮肤没有消毒好,就有可能让病毒、病菌进入体内,轻则引起局部发炎,重则病原体随着血液扩散到全身,引起败血症,会有生命危险。如果医疗环境中不能做到完全无菌,则会导致交叉感染。

  危害2:

  发热反应

  输入致热物质、输液瓶清洁灭菌不完善或被污染等原因,都会导致病人发冷、打寒战和发热,严重者高热达40~41摄氏度。

  危害3:

  肺水肿

  因为输液速度过快,短时间内输入过多液体,使循环血容量急剧增加,心脏负担过重而引起水肿,严重者有生命危险。有心力衰竭或心脏病史的患者,快速、大量输液或加重心力衰竭,重者或诱发肺水肿。

  危害4:

  静脉炎

  因为长期输注浓度过高、刺激性较强的药液。或静脉内放置刺激性大的塑料管时间太长,可引起局部静脉壁的化学炎性反应,也可因在输液过程中无菌操作不严,引起局部静脉的感染。

猜你感兴趣:

1.过度输液的危害在哪里

2.减轻儿童输液的危害

3.输液的危害有什么

4.宝宝输液打头的危害

5.输液静脉炎的治疗方法

    3169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