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健康城市的实施方案
创建健康城市是WHO向世界各国倡导的全球战略行动,是推动一个国家发展的要素,下面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创建健康城市的实施方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创建健康城市的实施方案篇1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精神,围绕共建共享“支点武汉核心区”,以保障人的健康为出发点,营造健康文化、改善健康环境、优化健康服务、培育健康人群、发展健康产业、构建健康社会,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让江岸老百姓寿命更长、生活品质更高。
(二)基本原则。
(一)以人为本、以民为先。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利益作为建设健康城市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群众呼声为第一信号、以群众利益为第一追求、以群众满意为第一标准,做到建设为人民、建设靠人民、建设成果由人民共享、建设成效让人民检验。
(二)统筹兼顾、公平和谐。坚持点面结合、以点带面,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推动各项健康事业共同进步,逐步实现城乡平衡、区域平衡、群体平衡,促进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健康和道德健康的全面发展。
(三)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坚持统一领导、统一部署,把建设健康城市与卫生创建、文明创建等创建载体有机结合,做到齐头并进、整体联动,调动各方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大限度整合资源,实现政府主导力、群众主体力、社会推动力“三力合一”,形成建设健康城市的强大合力。
(四)弘扬特色、走在前列。立足江岸实际,充分发挥江岸资源优势、体制优势和环境优势,以理念创新和思路创新推动体制、机制、工作、服务的创新,以创新促建设、以特色创优势,力争使我区建设健康城市的各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五)全民参与、持之以恒。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和主体地位,构建党政、媒体、市民“三位一体”的以民主促民生工作机制,形成全民动员、全民行动、全民参与、全民监督的良好氛围,常抓不懈,积小胜为大胜,使我区建设健康城市工作不断实现新突破。
二、创建目标和主要指标
通过3年的努力,到2014年把江岸初步建设成为湖北省首批健康城市,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明显提高,环境卫生明显改善。主要指标为:
(一)健康环境指标
全年二级及二级以上天数(全年API指数≤100的天数)≥85%.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96%。建成区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95%;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粪便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5%以上;绿化覆盖率≥40.2%,绿地率≥35.4%,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1.2平方米。
(二)健康社会指标
建立较为完善的全民基本医疗保障和基本养老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立“分工负责与统一协调”相结合的食品安全长效机制,各环节食品抽查合格率85%以上,引导居民合理膳食;城乡社区有较完善的健身活动场所,建立比较完善的国民体质监测体系。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机构床位数大于千分之二十以上。
(三)健康人群指标。
创建城市人均期望寿命提高1岁;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意外伤害死亡率控制在较低水平;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有较大提升;国民体质监测合格率达85%以上。
三、工作任务和责任分工
(一)巩固卫生创建成果。
1、对照国家卫生城市标准,在巩固和提高城市环境卫生基础上,加强和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城市空气、水环境、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的综合治理和处置,加大公共绿地建设,促进环境健康因素持续改善。加强慢性病健康管理,创建国家慢性病防控示范区。
责任单位:各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有关部门
(二)健全全民医保体系。
2、巩固扩大基本医保覆盖面,稳步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完善基本医保管理体制。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积极发展商业健康保险,建立重特大疾病保障机制,初步建立医保参保人员健康管理激励机制。
责任单位:区发改委、财政局、江岸社保处、卫生局、人社局、民政局
3、加强居民健康信息管理。建立完善社区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定期组织体检。每年对辖区居民的健康现状进行抽样调查,科学分析和全面掌握健康现状。逐步建立完善卫生信息平台。
责任单位:区卫生局、人社局、财政局
4、加强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完成未达标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使规划设置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达到建设标准。完善基本药物制度,规范管理,鼓励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将非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基本药物制度。完善居民慢性病报销办法,引导居民首选到社区看病就医。鼓励城区二三级医院采取紧密型托管的方式托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现“小病到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双向转诊模式。建立完善医疗紧急救援体系,加强各级医院的紧急救援服务能力建设。
责任单位:区卫生局、发改委、财政局、人社局
(三)建立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5、建立医疗、疾控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共同参与、“三位一体”、分工明确、流程清晰、转诊顺畅的疾病预防控制服务体系,为城乡居民提供重大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责任单位:区发改委、财政局、人社局、卫生局
6、推进社区和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以居民健康档案为基础,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实现与区域卫生信息网络的互联互通,促进城乡卫生服务一体化发展。规划与协调各类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精神卫生、卫生监督执法等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加强与其他部门的信息资源共享和合作。实现公共卫生的全程信息管理,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责任单位:区卫生局、人社局、财政局
7、加强医疗服务信息系统建设。医疗机构以电子病历共享为基础,加快“数字医院”等业务信息系统建设,推进临床路径、区域影像等应用,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提升服务水平,实现跨机构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建立区、街道、社区的
三级远程医疗服务与转诊网络,不断扩大覆盖面,实现优质医疗资源共享。
责任单位:区卫生局、人社局、财政局
(四)全面实施“健康湖北”全民工程。
8、深入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促进行动,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健康家庭创建率达到60%以上。
责任单位:区发改委、财政局、人社局、卫生局
9、深入开展“健康知识五进”活动。建立健全以专业技术人员为主体的宣讲团和志愿者宣教团,强化区健康教育所的专业指导作用。区健康教育讲师团每年开展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家庭宣传教育活动,讲解、传授基本知识和技能,每年分别组织24场。教育部门要组织中小学校开展健康知识进学校活动,工会组织要组织企业开展健康知识进企业活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深入辖区开展健康知识进家庭、进社区活动,每年至少开展12次健康知识讲座。社区卫生服务站协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月在辖区举办1次针对家庭和居民的健康讲座。
责任单位:区卫生局、教育局、总工会
10、建设“五大健康阵地”。一是以社区为单位,在适宜地段至少建设1个“健康广场”,为居民提供“寓教于乐,寓教于练”的场所;二是以街办为单位,在人流量大的地段至少建设1个“健康知识长廊”,长期固定宣传“健康素养66条”;三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至少建立1个以上“健康俱乐部”,为慢性病患者创造学习、交流、锻炼的机会;四是在各媒体建立健康知识宣传专栏,宣传健康城市、健康湖北和“健康素养66条”;五是在车站、医疗卫生机构建立健康教育宣传栏,定期宣传健康知识。
创建健康城市的实施方案篇2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指导思想:以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及我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为指导,以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为目标,树立健康也是生产力的新理念,培养健康文化,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推动全民健身行为,创建全民健康环境,打造健康型社会,以人民群众身心的健康促进社会的和谐。
基本原则:一是坚持政府主导、全民参与;二是坚持以人为本、民生至上;三是坚持立足实际、注重特色;四是坚持城乡统筹、协调推进;五是坚持开放创新、全面提高。
二、活动目标和主要指标
通过5年的努力,至2015年,初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和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城乡健康环境明显改善,全县人民健康水平明显提高。
(一)健康环境指标
1、环保指标:①全年二级及二级以上天数(全年API指数<100的天数)>85%。②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100%。③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90%。④垃圾集中处理率≥95%。(县环保局、县水务局负责)
2、绿化指标: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省里要求的3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分别由10.03平方米、41.76%、35.01%提高到13.8平方米、45.2%、40.3%。(县农业局、县住建局负责)
3、环卫指标:城区生活垃圾清运作业机械化达到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主次干道机械化清扫率达到80%;环卫管理公共厕所水冲率达80%;粪便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初步建立一个设施完善、机械先进、运行高效、监督有力的环境卫生管理体系。(县住建局负责)
(二)健康服务指标
1、建立完善县、乡、村基本医疗服务体系。每个乡镇建立一所达标的乡镇卫生院,每个行政村建立一所标准的卫生室。(县卫生局、县发改局负责)
2、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检验服务能力达到B级,具备职业卫生检测、评价服务资质。(县卫生局负责)
3、县级建立专业性强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队伍、医疗紧急救援队伍和职业病防治队伍,完善工作预案,做好物资储备,形成完善的职业病防治网络。(县卫生局负责)
4、建立食品及药品安全长效机制。(县卫生局、县食药监局、县工商局、县质监局负责)
5、城乡社区有较完善的健身活动场所。(县体旅局、县住建局负责)
6、建立精神卫生服务网络和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网络,开展精神疾病社区康复工作。(县卫生局负责)
7、建立比较完善的国民体质监测体系。(县体旅局负责)
(三)健康人群指标
1、到“十二五”末全县人均预期寿命比“十一五”末增加1岁。(县计生局、县卫生局负责)
2、孕产妇死亡率24/10万以下,婴儿死亡率11‰以下。(县计生局、县卫生局负责)
3、慢性病防治知识人群知晓率达到70%以上,35岁以上人群自我血压水平知晓率达到80%、自我血糖水平知晓率达到50%,人群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规范化管理率分别不低于50%。人群心理健康知识和精神疾病预防知识知晓率达到70%。(县卫生局负责)
4、县、乡级医疗卫生机构无烟单位创建率100%,无烟学校创建率100%,其他无烟单位创建率50%以上。成年男性吸烟率控制在60%以下。(县卫生局、县爱卫办负责)
5、居民健康基本知识知晓率达到80%以上,健康行为形成率达到70%以上。(县卫生局负责)
6、居民每周锻炼三次以上,每次锻炼时间不少于半小时的成年人比例达到35%以上。(县体旅局负责)
三、主要任务
实施六大工程、25项重点项目。
(一)健康教育工程
1、健康教育进家庭项目。向每户居民免费发放《居民健康指南》,内容包括传染病防治、慢性病防治、营养膳食、居民健康素养等内容。(县卫生局负责)
2、健康教育进校园项目。中小学校要编写健康知识读本,开设健康教育课,每学期不少于10课时。学校设置固定的健康教育橱窗,开展健康知识竞赛、有奖征文等活动。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小手拉大手”活动,带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追求体育锻炼、文化娱乐的健康氛围。在各类学校中开展健康促进学校创建动,至2015年中、小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城市、农村分别达到100%、90%;中、小学生健康行为形成率城市、农村分别达到100%、90%。(县教育局负责)
3、健康教育进医院项目。各级医疗单位医务人员在为患者进行医疗救治的基础上,要根据各自的不同专业对病人及病人家属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要有针对性地为患者开具健康处方,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的健康知识、健康行为引导活动。医学专家面向社会举办健康知识、卫生救护讲座,提高目标人群对疾病的预防、控制能力。在各级医院中开展健康促进活动,至2012年县级推出至少一家“健康促进医院”示范医院,至2013年全部县级医院和30%的乡镇卫生院院达到“健康促进医院”,至2015年健康促进县、乡级医院达到100%。(县卫生局负责)
4、健康教育进社区项目。社区基层组织定期开展健康教育活动,组织医学专家深入社区举行讲座。开展“四个一活动”,即每个社区一个健康教育宣传栏,每个社区建立一个健康教育小课堂,每个月开展一次健康促进活动,每年进行一次社区健康问题调查;在日常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医护人员通过日常门诊、义诊、电话、入户和咨询等形式,开展咨询宣传,发放健康教育处方,解答居民提出的健康和疾病疑难问题,指导求询者改变不良生活习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工作日通过DVD和电视等多媒体设备播放卫生科普片,以图文并茂和社区居民喜闻乐见的卫生墙报、宣传橱窗、宣传展板、实物模型展示等形式开展传播活动。组织动员社区群众组织、居民志愿者参与“相约健康社区行”、“健康大课堂”、“健康俱乐部”、卫生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的健康促进活动。培育„社区-家庭-个人”健康管理模式,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专业力量,动员并培育家庭中的妇女、中老年人成为家庭保健员,开展家庭健康管理,定期参加健康体检并实施自我健康监测,及时了解自身健康状况。(县文广新局、县卫生局、县爱卫办负责)
5、媒体健康宣传项目。在媒体开设创建“健康城市”活动专栏,宣传普及卫生知识;在电视台播放健康知识公益广告片,开办健康知识讲座;在网上开设“就医指南”、“健康讲坛”等专栏,开展丰富多彩的健身娱乐宣传活动,扩大健康教育引导覆盖面。(县委宣传部、县卫生局、县文广新局负责)
6、禁烟、控烟项目。从在校生和青少年抓起,广泛开展禁烟、控烟干预活动,通过加强社会宣传,提高广大烟民禁烟、控烟自律意识;大力实施“无烟学校”、“无烟机关”、“无烟餐馆”、“无烟家庭”等创建活动,在禁烟场所设置专门吸烟区。人群吸烟率在现有基础上逐年递减。至2013年100%的中小学校、100%的医院成为无烟场所。(县委宣传部、县文广新局、县卫生局、县爱卫办负责)
(二)健康服务工程
7、居民健康信息管理项目。为每人制定一个健康计划、建立一个电子档案、每人每年体检一次。积极推广居民电子健康管理信息系统,对居民健康情况进行管理,将已建立的居民健康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纳入电子健康管理信息系统。逐步实现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健康信息即时采集和调取利用,方便居民通过互联网、短信等形式查询自己的健康信息,同时利用信息管理平台定期发布手机健康信息、电子健康邮件等。到2015年为全部城乡居民建立健康档案。每年对城乡居民的健康现状进行抽样调查,科学分析和全面掌握健康现状。调查数据录入微机数据库,撰写和发布辖区居民健康状况报告。进一步强化政府卫生监管、建立健全卫生监督体系。(县卫生局负责)
8、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项目。(1)全面完成县级医院和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任务。完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构筑30分钟的医疗服务圈。着力加强县级医院建设,发挥好县级医院的龙头带动作用。启动县级中医院标准化建设项目。完成规划确定的未达标乡镇卫生院建设,实现全县每个行政村都建有一个标准的卫生室,一个能看病的医生,建立起基本药物的保障机制,配备基本的诊疗设备。基本实现一般疾病不出村,常见病、多发病不出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门诊量占医疗机构门诊总量的比例明显提高。建立完善医疗紧急救援体系,加强县级医院的紧急救援服务能力建设。(2)加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实现计算机网络化管理,规范化运行,实现科学化管理。将符合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纳入医保,制订居民慢性病报销办法,引导居民到社区看病就医。实现“小病到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双向转诊模式。(3)建立健全县、乡镇(街道)、村(居委会)、企事业单位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服务网络。要开发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人力资源,建立健全以专业技术人员为主体的宣讲团和志愿者宣教团;成立专业健康教育机构,配置具备社会动员、倡导、传播与教育、计划设计、实施、监督与评价等基本技能的健康教育专业技术人员,加强对社会各行业和单位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技术指导和业务培训。乡镇(街道)、村(居委会)、医院、学校、单位等配备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专、兼职人员,负责辖区内或本单位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县卫生局、县发改局负责)
9、基层医疗卫生人才保障项目。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实施大学生村医工程。通过对口支援、定向培养、转岗培训、在职教育、社会招聘等多种途径力争每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都有合格的全科医生。(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卫生局负责)
10、慢性病干预项目。开展高血压、高血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常见慢性病干预措施进社区、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事业单位等活动。积极创建“健康促进及慢性病防治”示范区,以社区(乡镇、街道办事处)为平台,以家庭为单位,开展健康促进及慢性病防治示范区创建活动,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示范区工作经验和工作模式,并形成示范和带动效应,推进健康促进及慢性病防治工作的深入开展。2013前以乡为单位至少抓好一个健康促进及慢性病防治示范点,并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全面推广。(县卫生局负责)
11、职业相关疾病防治项目。对工业企业管理者和各种作业人群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知识培训,做好有毒有害岗位工人的体检和健康培训工作。职工健康体检率、建档率逐步提高。(县卫生局负责)
12、精神卫生项目。深入学校、企业、社区,传播心理卫生知识,引导及时进行心理咨询,实施早期干预策略,消除焦虑、抑郁、悲伤、恐惧、恼怒和成瘾等异常心理行为,引导确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人群心理健康知识和精神疾病预防知识知晓率逐步提高。加快精神卫生服务人才队伍培养,加快建设功能比较完善的精神卫生防治体系。(县卫生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
(三)健康饮食工程
13、食品安全专项整治项目。对所有食品和食品加工企业、相对集中食品加工小作坊、销售企业、餐饮(集体食堂)单位、仓储场所进行全面集中彻底清查,严厉查处和打击食品生产经营违法违规行为,严格实行“五个一批”,即关闭取缔一批、停产整顿一批、改造提升一批、整合重组一批、派监督员入驻企业监控一批,确保食品质量安全。(县卫生局、县食药监局、县工商局、县质监局、县商务局、县工信局负责)
14、建立食品安全长效机制。建立食品安全联合执法机制、食品安全监测预警机制、食品安全质量保证机制、食品安全应急处理机制、食品安全社会监督机制、食品安全责任追究机制。建立药品安全长效机制。建立药品安全质量保证机制、药品安全监测预警机制、药品安全社会监督机制、药品安全应急处置机制、药品安全责任追究机制等五个机制,确保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县卫生局、县食药监局、县质监局、县工商局负责)
15、放心饮水项目。加强城乡居民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监测,建立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监督检测机制。集中式供水单位建档率达100%。(县水务局负责)
16、安全饮食项目。以治理抗生素、雌激素、农兽药残留超标为重点,加强蔬菜、水果、肉蛋奶、饮品、食品添加剂的检验检测,倡导使用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加强对食品生产加工单位和食品经营单位的管理。全面推行餐饮单位量化分级管理办法,A、B等级餐饮单位逐年递增5%。(县农业局、县畜牧局、县质监局、县工商局、县食药监局、县商务局负责)
17、平衡膳食促进项目。倡导居民平衡膳食,合理营养,实现“吃动两平衡”。倡导少盐少油饮食,倡导食用低钠盐、植物油。倡导集体食堂、餐饮单位对盐油实行总量控制、总量递减。倡导适量饮酒不过量,文明饮酒不劝酒,提高广大群众的自觉控制能力。为全县每户家庭免费发放一把定量盐勺和定量油杯,发放控盐、控油、控体重和酗酒有害健康的宣传材料。(县商务局、县爱卫办负责)
>>>下一页更多精彩“创建健康城市的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