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健康饮食报告
中国人的健康是和谐状态,传统心理健康的本质是自我关系世界的和谐。下面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中国健康饮食报告,希望对你有帮助!
中国健康饮食报告篇1
美国康奈尔大学终身教授、被誉为“世界营养学界爱因斯坦”的柯林·坎贝尔教授,在一项历时27年的系列动物实验中,得出了一个石破天惊的结论。坎贝尔教授的主要观点,日前在《中国健康调查报告》中被披露。
阅读提示:美国康奈尔大学终身教授柯林·坎贝尔主持的一项长达27年的动物实验表明,占牛奶蛋白87%的酪蛋白可以促发癌症。此外,牛奶还会引发心脏病、糖尿病、骨质疏松症等慢性病。安全的蛋白质则来自植物,包括小麦和豆类——这类蛋白质即使摄入量很高,也不会诱发癌症。因此他发出呼吁,中国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传统饮食结构才是健康的,应该控制牛奶和肉制品的摄入。
“大鼠实验”得出惊人结论
坎贝尔教授围绕这一研究成果进行的一系列动物实验,前后开展了27年,其中最重要的是“大鼠实验”。黄曲霉素是一种高致癌物,
坎贝尔教授让实验老鼠全部接触同等剂量的黄曲霉素,在体内产生肿瘤病灶细胞。然后,他用含不同蛋白质的饲料喂养大鼠。一组大鼠的饲料中含20%的谷蛋白(植物蛋白),一组大鼠的饲料中含20%的酪蛋白(动物蛋白,牛奶中87%的蛋白质都是酪蛋白)。
经过一段时间后,吃饲料中含20%谷蛋白的大鼠,体内肿瘤病灶细胞没有什么增加;吃饲料中含20%酪蛋白的大鼠,体内肿瘤病灶细胞则呈斜线显著上升。这一实验最重要的发现是:当摄入的酪蛋白水平达到或者超过大鼠生长所需要的正常水平时,就会促进癌的发生。 实验证明:低蛋白膳食(植物蛋白)能抑制黄曲霉毒素诱发癌症,而且,即使癌症已经发生,低蛋白膳食也能显著地遏制癌症病情的恶化。而高蛋白膳食(动物蛋白)则能对黄曲霉毒素诱发癌症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事实上,膳食蛋白质对癌症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只需要调整蛋白质的摄入量,就可以激活或者抑制癌症的发生和发展。
坎贝尔进一步指出,占牛奶蛋白组成的87%的酪蛋白可以促进各阶段的癌症。安全的蛋白质则来自植物,包括小麦和豆类——这类蛋白质即使摄入量很高,也不会诱发癌症。坎贝尔由此得出了植物蛋白和动物蛋白(牛奶蛋白)优劣判断的惊人结论:“有大量的研究表明,所谓低品质的植物蛋白,尽管用于合成新蛋白质的速度比较慢,但是很稳定,这种蛋白才是最健康的蛋白,也是身体最需要的蛋白。和动物来源的蛋白质相比,植物蛋白缓慢,但是能稳定地赢得‘健康比赛’的胜利。”
我们常常以“外国人喝的是牛奶,吃饭以肉食为主”来作为西方人普遍强壮的原因。然而,坎贝尔却对中国的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传统饮食结构非常推崇,认为这才是科学的、健康的。
1990年6月6日,美国著名报纸《今日美国》在头版醒目位置刊登了一篇题为《健康生活,东方优于西方》的文章。文章认为,中国人的饮食结构是合理正确的,美国人应效仿东方饮食习惯,控制牛奶和肉制品的摄入。
文章之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就是根据坎贝尔教授在中国的研究。1983至1989年,在坎贝尔教授的组织下,美国康奈尔大学、英国牛津大学、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现为中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以及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等多家权威机构合作,在中国24个省区市的69个县开展了3次关于膳食、生活方式和疾病死亡率的流行病学研究。研究发现,中国的肥胖者比美国少得多,患心脏病、直肠癌和乳腺癌的比率也比美国少得多,就是因为中国人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传统饮食结构。《中国健康调查报告》一书中,很大一部分就 是在这一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写成的。
“这部分关于中国健康调查的内容还获得了中国卫生部的科技进步一等奖。”流行病学和健康管理专家、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校长助理黄建始教授介绍,他认为《中国健康调查报告》一书“可靠、可信、可读、可用”。
慢性病背后的“牛奶因素”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牛奶在许多家庭迅速地普及,乃至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同时,中国的慢性病发病率也开始上升。但极少有人考虑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关联。
坎贝尔教授在题为《东方营养学的未来及西方营养模式的启迪》的报告中指出,中国人不要重复西方国家在饮食结构不合理方面所付出的代价,特别是美国快餐所引起营养不平衡所导致的肥胖症。坎贝尔认为,中国人普遍地、大量地饮用牛奶,使动物蛋白质摄入大为增 加,也给不断发展的经济带来负面影响,具体表现为营养过剩引起肥胖,继而使心脏病、中风、高血压等疾病的发病率增加,由此导致公共和个人医疗开支逐年递增。
坎贝尔指出,摄入少量的动物蛋白是安全的,但如果过量,癌细胞就会被高蛋白“催发”,导致迅速扩散。有些科学家不相信这一结果,做了类似的实验后发现,确实如此。“那么,我的良好健康处方就是:吃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会给健康带来多种益处;吃以动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会给你的身体带来意料不到的危险,此类食品包括奶制品、肉类和鸡蛋。”坎贝尔教授说
挑战健康迷信,抵抗商业洗脑
(一)
关于中国人健康问题的调查报告
工商管理0703班 何 晔 平 2010年09月12
调查主题:中国营养保健机构项目实施的调查报告暨市场分析 调查时间:2010年09月 调查对象:餐饮机构,学校医院等公共机构,以及食品制造工厂和市场中的消费者 个体
调 查 人:何晔平
调查内容总结:
中国饮食文化一直是中国人引以为豪的亮点。然而,当人们的生存环境由于人们自身的行为受到威胁的时候。我们又不得不对这种常见的饮食习惯和饮食文化进行深刻的反思。据权威调查,中国人的死亡原因中,因生活方式而导致死亡的将近50%,其中“不良的饮食消费”就占九成。我们不得不大声呼吁:中国人的饮食有问题。在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物质财富日益增加、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的今天,虽然我国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口处于贫困状态,但大部分人已由过去的“饥饿型”向“温饱型”、“小康型”转化,开始渐渐注重饮食营养。但是人们对“营养”二字的认识多数只停留在“吃多”、“吃好”和“美食”上,造成很多人膳食中热量和脂肪含量过高,而某些维生素、矿物质缺乏,导致中国人膳食结构不合理。营养摄入不均衡或严重过剩,从而产生营养过剩和营养缺乏并存的严重饮食问题。这也可能说明为什么现在外面的人都是挺着大肚子走路的原因吧。中国人的饮食问题还表现在营养知识缺乏、饮食不卫生、饮食习惯不良、烹调加工不科学等等。
不知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当你出差或者旅行到一个地方去需要在餐厅饭店就餐的时候总会为点菜犯愁。因为不知道你所点得每道饭菜口味能否适合自己的胃口?饭菜卫不卫生?不管你是否在意这些是当今虽然大小饭店比比皆是, 但饭菜的质量问题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如果你没有为此担心过什么那么我就用我观察到的和查阅到的事实告诉你。
我国刚刚解决了温饱正在向健康方面转向,在几十年前我国很大面积的人们连温饱都解决不了所以养成了一个习惯见面时的问候语--“吃了吗?”所以那时人们把能否吃饭当作了当务之急。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眼下吃饭已经不成问题,可是从那时延续下来的习惯还没
有彻底改变,那就是大吃大喝的喜食鸡鸭鱼肉。然而随着鸡鸭鱼肉的需求量不断的增大,聪明的中国人开始了在怎样提高产
现如今流行一句话是:四十年前拼命挣钱,四十年后用挣来的钱治病。也可以说是前半生用命换钱,后半辈子用钱换命.那么在这饮食危机的边缘,中国人在吃的问题上真的就到绝境了吗?回答是否定的。随着健康意识的加强,在绝大多数人们心目中回归自然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了。有机无公害蔬菜水果肉类的出现正是解决此类问题亡羊补牢的办法,可是面对13亿的消费群体也只能起到杯水车薪的效果。根据调查的结果,消费者对公共饮食相当的不放心,急需一个全社会专业健康的营养健康机构的出现.这也为营养饮食项目提供了广大的市场.
据调查显示:我国的营养专业人才专业的机构都十分紧缺,可以针对健康和亚健康人群做营养咨询、指导工作的项目几乎是没有。公共营养机构不仅可以在社区发挥重要作用,还可为企业员工、白领、高级管理人员、运动员、家庭提供教育、辅导、指导等服务。也可以从事营养食品教学、科研,食品或保健食品生产经营,食品卫生监督和检测,医疗卫生等机构的相关岗位;去学校、幼儿园、机关、企事业机构、宾馆、酒店的专(兼)职营养人员;健身房、美容院、社区的专(兼)职营养指导;体检中心的专(兼)职营养人员等。相关行业的专业人才极度缺乏,就业机会多. 许多大、中专院校在校学生;以及学校、幼儿园、社区中负责膳食工作或从事营养与
健康教育工作的人员;或者医药、营养保健品、食品、餐饮企业及美容、直销、健身、保险等行业人员、家庭保姆;有兴趣全职或兼职从事营养健康工作或对营养、保健、健康知识有浓厚兴趣,都能够成为我们营养保健项目的相关从事人员.这样我们就是既有了消费市场和项目前景,也有了相关的工作人员,对社会不仅是建立了健康的营养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也解决了相当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
调查结果分析:
对于营养保健项目的调查可看出,中国对于传统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已经存在急需改变,现在的消费者已经追求的是一种高品质,健康营养的生活方式,这为这个项目提供了消费群体市场.同时在中国这个项目还是一个新兴项目,竞争者相对较少.为项目的良好发展奠定了基础.降低了项目的实施风险 .最后,由于当前就业压力巨大,许多从事食品研发,教学,餐饮服务以及对营养保健感兴趣的个人都能成为该项目的执行者或实施者.这为项目实施提供了支持者和从业人员.总体上来看,该项目具有广阔的市场,竞争少,风险性小,利润相对较高,投资回报率高也快.充分地可以肯定项目具备基本可行性.
中国健康饮食报告篇2
中国饮食文化一直是中国人引以为豪的亮点。然而,当人们的生存环境由于人们自身的行为受到威胁的时候。我们又不得不对这种常见的饮食习惯和饮食文化进行深刻的反思。据权威调查,中国人的死亡原因中,因生活方式而导致死亡的将近50%,其中“不良的饮食消费”就占九成。我们不得不大声呼吁:中国人的饮食有问题。在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物质财富日益增加、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的今天,虽然我国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口处于贫困状态,但大部分人已由过去的“饥饿型”向“温饱型”、“小康型”转化,开始渐渐注重饮食营养。但是人们对“营养”二字的认识多数只停留在“吃多”、“吃好”和“美食”上,造成很多人膳食中热量和脂肪含量过高,而某些维生素、矿物质缺乏,导致中国人膳食结构不合理。营养摄入不均衡或严重过剩,从而产生营养过剩和营养缺乏并存的严重饮食问题。这也可能说明为什么现在外面的人都是挺着大肚子走路的原因吧。中国人的饮食问题还表现在营养知识缺乏、饮食不卫生、饮食习惯不良、烹调加工不科学等等。
不知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当你出差或者旅行到一个地方去需要在餐厅饭店就餐的时候总会为点菜犯愁。因为不知道你所点得每道饭菜口味能否适合自己的胃口?饭菜卫不卫生?不管你是否在意这些是当今虽然大小饭店比比皆是, 但饭菜的质量问题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如果你没有为此担心过什么那么我就用我观察到的和查阅到的事实告诉你。
我国刚刚解决了温饱正在向健康方面转向,在几十年前我国很大面积的人们连温饱都解决不了所以养成了一个习惯见面时的问候语--“吃了吗?”所以那时人们把能否吃饭当作了当务之急。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眼下吃饭已经不成问题,可是从那时延续下来的习惯还没有彻底改变,那就是大吃大喝的喜食鸡鸭鱼肉。然而随着鸡鸭鱼肉的需求量不断的增大,聪明的中国人开始了在怎样提高产量上动起了脑筋,于是各种添加剂应运而生了所谓的增肥剂 、增长剂、 瘦肉精 、苏丹红、香精、三聚氰胺等等,凡是能增加产量和改善外观颜色的各类化学的有毒的不管后果如何怎样能用上的全都用上了。从而导致了从当时的吃不饱发展成了现如今的肥胖病发病率的指数级的增加。蔬菜主食方面也不容乐观,各种蔬菜严重的脱离自然规律的发展美其名曰反季节蔬菜,但是现在那种蔬菜不是用化肥农药喂出来的呢?有时为了赶时节不该成熟上市的蔬菜就用早熟剂喷洒涂抹,化学农药的残留量做为普通的消费者谁能测的出来呢?还有饭店餐厅的老板把剩余的饭菜回收后再加工重复使用是普遍的潜规则。甚至现在还有相当一部分学校、组织机构等出现了地沟油。甚是恶心。
主食方面中国主要是食用大米面粉。那么我们有几个知道雪白的面粉是怎么回事吗?是用掺加增白剂生产出来的,蓬松雪白的馒头你是否想到洗衣粉除了能洗衣服外还能用到馒头里,用来足浴的那种专业粉末竟然也可以成为夏天大街上叫卖凉粉的原材料。大米也能脱胎换骨,陈旧的过时大米用工业石蜡在专门的机器中稍经加工就变成晶莹剔透的新鲜大米了,如果不够香听说还可以添加点香精呢。袋装食品 、饮料中不添加的防腐剂根本就存放不了那么长时间。更有甚者把敌敌畏等剧毒农药直接加入食品饮料(听说槟榔就是这样制的) 酒类中从而提高口感。医用药品中国产新药每天要上市500多种,看看药品的用途效果和价格就会知道换汤不换药这句成语的来历了。
总之当今的中国,吃的花样越来越多各种病种越来多,形成了一条恶性循环链条即:食用掺加各类有毒有害添加剂的蔬菜水果---->造成人体伤害发生各种病情-----再用伪劣的药品进行医治----最终导致健康状况的严重下降---->再花钱进行补救。结果什么都晚了。我这不是在危言耸听,不相信你到饭店的后堂里进行微服私访,不信你到食品 饮料加工厂工作几天,不信你到蔬菜水果种植园了解一下,你就会有和我一样的触目惊心了。当你真正的了解到食品饮料餐饮等各种与吃有关行业的内幕后你就会有感而发的惊讶,原来我们的病都是吃出来的,那么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吃?吃些什么呢??这可能也就是湖南卫视几年前出现林博士利用红薯防癌症,今年的张悟本恶意的绿豆炒以及李一道长利用道家食疗行骗提供市场机会吧.虽然他们都是违法行骗,可是消费者的需求和市场依然是存在的,是巨大的.
现如今流行一句话是:四十年前拼命挣钱,四十年后用挣来的钱治病。也可以说是前半生用命换钱,后半辈子用钱换命.那么在这饮食危机的边缘,中国人在吃的问题上真的就到绝境了吗?回答是否定的。随着健康意识的加强,在绝大多数人们心目中回归自然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了。有机无公害蔬菜水果肉类的出现正是解决此类问题亡羊补牢的办法,可是面对13亿的消费群体也只能起到杯水车薪的效果。根据调查的结果,消费者对公共饮食相当的不放心,急需一个全社会专业健康的营养健康机构的出现.这也为营养饮食项目提供了广大的市场.
据调查显示:我国的营养专业人才专业的机构都十分紧缺,可以针对健康和亚健康人群做营养咨询、指导工作的项目几乎是没有。公共营养机构不仅可以在社区发挥重要作用,还可为企业员工、白领、高级管理人员、运动员、家庭提供教育、辅导、指导等服务。也可以从事营养食品教学、科研,食品或保健食品生产经营,食品卫生监督和检测,医疗卫生等机构的相关岗位;去学校、幼儿园、机关、企事业机构、宾馆、酒店的专(兼)职营养人员;健身房、美容院、社区的专(兼)职营养指导;体检中心的专(兼)职营养人员等。相关行业的专业人才极度缺乏,就业机会多. 许多大、中专院校在校学生;以及学校、幼儿园、社区中负责膳食工作或从事营养与健康教育工作的人员;或者医药、营养保健品、食品、餐饮企业及美容、直销、健身、保险等行业人员、家庭保姆;有兴趣全职或兼职从事营养健康工作或对营养、保健、健康知识有浓厚兴趣,都能够成为我们营养保健项目的相关从事人员.这样我们就是既有了消费市场和项目前景,也有了相关的工作人员,对社会不仅是建立了健康的营养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也解决了相当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
调查结果分析:
对于营养保健项目的调查可看出,中国对于传统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已经存在急需改变,现在的消费者已经追求的是一种高品质,健康营养的生活方式,这为这个项目提供了消费群体市场.同时在中国这个项目还是一个新兴项目,竞争者相对较少.为项目的良好发展奠定了基础.降低了项目的实施风险 .最后,由于当前就业压力巨大,许多从事食品研发,教学,餐饮服务以及对营养保健感兴趣的个人都能成为该项目的执行者或实施者.这为项目实施提供了支持者和从业人员.总体上来看,该项目具有广阔的市场,竞争少,风险性小,利润相对较高,投资回报率高也快.充分地可以肯定项目具备基本可行性.
中国健康饮食报告篇3
第一部分 背景
一、调查目的与意义
国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卫生保健水平和人口素质的重要指标。良好的营养和健康状况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世界上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均定期开展国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及时颁布调查结果,并据此制定和评价相应的社会发展政策,以改善国民营养和健康状况,促进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我国曾于1959年、1982年和1992年分别进行过三次全国营养调查;1959年、1979年和1991年分别开展过三次全国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1984年和1996年分别开展过两次糖尿病抽样调查。上述调查对于了解我国城乡居民膳食结构和营养水平及其相关慢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变化规律;评价城乡居民营养与健康水平;制定相关政策和疾病防治措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由于近十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一方面为消除营养缺乏和改善居民健康提供了经济、物质基础,另一方面也导致了膳食结构、生活方式和疾病谱的变化。为及时了解居民膳食结构、营养和健康状况及其变化规律,揭示社会经济发展对居民营养和健康状况的影响,为国家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农业及食品产业发展、指导居民采纳健康生活方式提供科学依据,2002年8-12月,在卫生部、科技部和国家统计局的共同领导下,由卫生部具体组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相关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
这是我国首次进行的营养与健康综合性调查。它将以往由不同专业分别进行的营养、高血压、糖尿病等专项调查进行有机整合,并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增加了新的相关指标和内容,在充分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统一组织、设计和实施。调查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及台湾),对全国和不同类型地区具有良好的代表性。本次调查设计科学,内容丰富,充分体现了多部门、多学科合作的优势,不仅大量节约了人力、物力资源,而且避免了调查内容和指标的重复,并为深入分析相互之间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本次调查正值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通过调查不但可以建立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数据库,为科学研究和制定相关政策提供重要资源,也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二、调查方法与内容
按经济发展水平及类型将全国各县(市、区)划分为大城市、中小城市、一类农村、二类农村、三类农村、四类农村,共6类地区。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32个县(区、市)(见图1)共抽取71971户(城市24034户、农村47937户), 243479人(城市68656人、农村174 823人)。为保证孕妇、乳母、婴幼儿和12岁及以下儿童的调查人数,以满足各组样本量的要求,在样本地区适当补充调查人数,本次调查总计272023人。
本次调查包括询问调查、医学体检、实验室检测和膳食调查四个部分,其中膳食调查23463户(城市7 683户、农村15780户)、69205人,体检221044人,血压测量153259人,血脂测定94996人,血红蛋白测定211726人,血糖测定98509人,血浆维生素A测定13870人。
2002年8-10月在北方地区, 2002年9-12月在南方地区进行现场调查;2003年1-8月完成各类实验室检验和数据录入;2003年5-12月完成数据清理和数据库建立;2004年1-7月完成数据分析报告。
为确保调查数据的准确性,对整个调查进行了严格的全程质量控制。所有质控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各个环节均达到方案设计的质控要求。
三、数据质量评价与结果表述
将样本人口资料与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和国家统计局2002年人口学指标(性别比例、负担系数、家庭规模、少数民族人口比例)比较,表明样本人群对总体有较好的代表性。
由于抽样人口中有10.1%的人外出未能参加体检,致使调查样本中15-25岁各年龄组人口比例偏低。因此,采用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作为标准人口,首先对6类地区样本患病率进行年龄别校正,各类地区校正后的患病率再用该地区的人口比例作为权重进行加权,推算全国的患病率。
第二部分 主要结果
最近十年我国城乡居民的膳食、营养状况有了明显改善,营养不良和营养缺乏患病率继续下降,同时我国仍面临着营养缺乏与营养过度的双重挑战。
一、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明显改善
(一) 居民膳食质量明显提高。我国城乡居民能量及蛋白质摄入得到基本满足,肉、禽、蛋等动物性食物消费量明显增加,优质蛋白比例上升。城乡居民动物性食物分别由1992年的人均每日消费210克和69克上升到248克和126克。与1992年相比,农村居民膳食结构趋向合理,优质蛋白质占蛋白质总量的比例从17%增加到31%、脂肪供能比由19%增加到28%,碳水化合物供能比由70%下降到 61%。(详见表1,2)。
(二)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水平稳步提高。婴儿平均出生体重达到3309克,低出生体重率为3.6%,已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全国城乡3-18岁儿童青少年各年龄组身高比1992年平均增加3.3厘米。但与城市相比,农村男性平均低4.9厘米,女性平均低4.2厘米。
(三)儿童营养不良患病率显著下降。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为14.3%,比1992年下降55%,其中城市下降74%,农村下降51%;儿童低体重率为7.8%,比1992年下降57%,其中城市下降70%,农村下降53%。
(四)居民贫血患病率有所下降。城市男性由1992年的13.4%下降到10.6%;城市女性由23.3%下降到17.0%;农村男性由15.4%下降至12.9%;农村女性由20.8%下降至18.8%。
二、居民营养与健康问题不容忽视
(一)城市居民膳食结构不尽合理。畜肉类及油脂消费过多,谷类食物消费偏低。2002年城市居民每人每日油脂消费量由1992年的37克增加到44克,脂肪供能比达到35%,超过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30%的上限。城市居民谷类食物供能比仅为47%,明显低于55-65%的合理范围。此外,奶类、豆类制品摄入过低仍是全国普遍存在的问题。
(二)一些营养缺乏病依然存在。儿童营养不良在农村地区仍然比较严重,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和低体重率分别为17.3%和9.3%,贫困农村分别高达29.3%和14.4%。生长迟缓率以1岁组最高,农村平均为20.9%,贫困农村则高达34.6%,说明农村地区婴儿辅食添加不合理的问题十分突出。
铁、维生素A等微量营养素缺乏是我国城乡居民普遍存在的问题。我国居民贫血患病率平均为15.2%;2岁以内婴幼儿、60岁以上老人、育龄妇女贫血患病率分别为24.2%、21.5%和20.6%。3-12岁儿童维生素A缺乏率为9.3%,其中城市为3.0%,农村为11.2%;维生素A边缘缺乏率为45.1%,其中城市为29.0%,农村为49.6%。全国城乡钙摄入量仅为391毫克,相当于推荐摄入量的41%。
(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率上升迅速
1、高血压患病率有较大幅度升高
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18.8%,估计全国患病人数1.6亿多。与1991年相比,患病率上升31%,患病人数增加约7 000多万人。农村患病率上升迅速,城乡差距已不明显。大城市、中小城市、一至四类农村高血压患病率依次为20.4%、18.8%、21.0%、19.0%、20.2%和12.6%。
我国人群高血压知晓率为30.2%,治疗率为24.7%,控制率为6.1%;与1991年的26.6%、12.2%和2.9%相比有所提高,但仍处于较差水平。
2、糖尿病患病增加
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糖尿病患病率为2.6%,空腹血糖受损率为1.9%。估计全国糖尿病现患病人数2 000多万,另有近2 000万人空腹血糖受损。城市患病率明显高于农村,一类农村明显高于四类农村。与1996年糖尿病抽样调查资料相比,大城市20岁以上糖尿病患病率由4.6%上升到6.4%、中小城市由3.4%上升到3.9%。
3、超重和肥胖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
我国成人超重率为22.8%,肥胖率为7.1%,估计人数分别为2.0亿和6 000多万。大城市成人超重率与肥胖现患率分别高达30.0%和12.3%,儿童肥胖率已达8.1%,应引起高度重视。与1992年全国营养调查资料相比,成人超重率上升39%,肥胖率上升97%,预计今后肥胖患病率将会有较大幅度增长。
4、血脂异常值得关注
我国成人血脂异常患病率为 18.6%,估计全国血脂异常现患人数1.6亿。不同类型的血脂异常现患率分别为:高胆固醇血症2.9%,高甘油三酯血症11.9 %,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7.4%。另有3.9%的人血胆固醇边缘升高。值得注意的是,血脂异常患病率中、老年人相近,城乡差别不大。
5、膳食营养和体力活动与相关慢性病关系密切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膳食高能量、高脂肪和少体力活动与超重、肥胖、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的发生密切相关;高盐饮食与高血压的患病风险密切相关;饮酒与高血压和血脂异常的患病危险密切相关。特别应该指出的是脂肪摄入最多体力活动最少的人,患上述各种慢性病的机会最多.
第三部分 拟采取的措施
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根据本次调查结果,从国情出发,从急需入手,以不失时机和分类指导为原则,将从政策支持、市场指导和群众教育三方面加强居民营养改善和慢性病预防工作:第一,加强政府的宏观指导,尽快制定相关法规,将国民营养与健康改善工作纳入国家与地方政府的"十一.五"发展规划;第二,加强对农业、食品加工、销售流通等领域的科学指导,发挥其在改善营养与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中的重要作用;第三,加强公众教育,倡导平衡膳食与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居民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为充分利用本次调查信息,将组织有关部委和机构完成中国国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白皮书、论文集和系列科普丛书,并尽快向社会公开调查数据库,实现信息共享。
本次调查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等部门的支持。
看过“中国健康饮食报告”的人还看了:
4.健康饮食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