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生活课堂>健康知识>其它健康常识>

创建健康城市相关工作计划(2)

立文分享

  创建健康城市计划篇3

  市三次党代会把美好安康建设作为安康市实现科学发展、富民强市的重要战略任务。卫生城市、园林城市创建及市、县区、集镇、村组社区四级联创是实现这个奋斗目标的重要举措之一。健康城市是卫生城市、园林城市、环保城市、生态城市创建的最高目标,健康城市建设是城市发展的最高形态,是富裕安康、生态安康、法治安康、人文安康、和谐安康建设在健康领域的具体体现。下面,我就健康城市建设提出几点思考。

  一、什么是健康城市?

  健康城市的概念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主要是作为世界卫生组织面对21世纪城市化给人类健康带来的挑战而倡导的新的行动战略。其定义经历了包括世界卫生组织在内1988年、1992年、1994年三次完善,在我国普遍把健康城市理解为从城市规划、建设到管理各个方面都能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保障广大市民健康生活和工作,使城市成为人类社会发展所必须的健康人群、健康环境和健康社会有机结合的发展整体。健康城市建设是一场用现代文明代替传统文明的深刻革命,致力于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促进人的身心健康,体现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新的健康理念。健康城市的核心内容是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以健康为中心,实现人与自然、自然与社会环境的和谐;建设的领域涉及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城市公共服务配套、环境保护及生态建设、园林绿化、食品安全、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保障、公共场所安全、公共交通安全、住房就业和接受教育程度、健康知识普及等方面;基本要求是建立健康人群、健康环境和健康社会,提升一个城市国际化水平、时代特征和宜居化程度;主要措施是制定实施健康的城市规划、建立可持续的城市发展理念、创新城市的治理方法、落实系列健康行动、提升群众的参与度、树立健康的市民意识,实现生态、宜居、人性、和谐的现代城市目标。

  世界卫生组织1986年启动健康促进计划,实施健康城市项目,加拿大多伦多市率先响应,随后在美国、欧洲、日本、新加坡、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掀起建设热潮。目前,全世界有数千个城市开展了健康城市建设活动。我国1994年与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开展健康城市合作,选择北京市东城区、上海市嘉定区、重庆市渝中区、海南省海口市、河北省保定市等开展健康城市建设,1997年增加大连市、苏州市为合作城市。2007年全国爱卫办在上海市、杭州市、大连市、苏州市、张家港市、克拉玛依市、北京市开展健康城镇建设试点工作。2008年以来,我国先后在杭州、大连举行了健康城市市长论坛、在唐山举行了健康唐山论坛、在北京举行了健康城市建设经验交流会,发表了健康城市杭州宣言、唐山共识、北京倡议等。我国将健康城镇建设纳入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健康北京、健康重庆、健康山东、健康湖北成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

  我市在健康城市建设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2008年6月市委、市政府强势启动了以创建省级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为主要内容的双创工作,2010年成功实现省级卫生城市、2011年成功实现省级园林城市目标,2011年6月市委、市政府做出继续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和园林城市决定,同时推进四级联创工作。目前,全市已经实现省级卫生县城全覆盖,两个县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完成暗访程序,通过最后三个县省级园林县城创建今年有望实现省级园林县城全覆盖,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已经通过省级初审,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有望在今年11月通过省级考核鉴定,全面做好向国家申报工作。为了进一步做好双创工作,市委、市政府已经将国家卫生城市、园林城市创建纳入安康市十二五发展规划,作为美好安康建设的主要内容,确定到2014年把安康市创建成为国家卫生城市和园林城市,实现城市整洁优美、社会文明进步、人民健康幸福、群众幸福指数提升,山水园林、生态宜居、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城市格局基本形成。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生态安康、人文安康、法治安康建设实施意见,加快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步伐,加大城乡统筹推进力度,对城市发展提出了新要求,美好安康建设为健康城市建设指明了方向。以双创为抓手推进卫生园林城市、县城、集镇、村组社区建设,已经成为全市人民的共识,为健康城市建设上奠定了良好地思想基础,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二、为什么要建设健康城市?

  健康城市作为城市全新的发展理念,与科学发展主题、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主线高度一致,反映城市发展的内在要求,代表城市发展的基本方向,是加快城镇化的必然趋势。我市正处在加快建设美好安康的重要机遇期,也是推进城镇化的关键时期。全市在继续强势推动双创工作的基础上,加快健康城市建设意义重大。

  首先,健康城市建设是实现美好安康目标的重要举措。美好安康是我市当前和今后的战略性奋斗目标,要求建设富裕、生态、法治、人文、和谐新安康。健康城市强调转变城市发展方式,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交通组织、信息联通、循环发展、产业升级等,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富民强市;强调生态文明建设,重点解决环境污染、饮水困难、人口拥挤、交通堵塞、住房紧张等城市问题,推进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实现山清水秀、天蓝地绿;强调创新城市管理模式,通过依法行政手段解决城市管理问题,特别是要求建立健全城市管理体制,从城市市容市貌、市场供给、食品安全、医疗安全、公共卫生安全、饮水安全、交通秩序等方面强化行政监管,实现城市管理法治化;强调城市文化建设,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中体现人文精神,注重城市文化发展、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文化产业建设,发动群众广泛参与环境打造,实现人文城市目标;强调以人为本,落实城市规划建设配套,注重民生发展,加快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解决老百姓关注的医疗、教育、就业、住房等问题,实现健康环境、健康人群和健康社会和谐统一。从这个意义上讲,健康城市建设是美好安康建设的应有之义,是推动美好安康建设的重要举措。

  第二,健康城市建设是实现人人享有卫生服务的需要。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就是要按照保基本、强基础、建机制的要求,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开展健康城市建设可以动员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共同解决健康问题,通过建立健全城乡医疗服务体系、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加快公立医院改革步伐,完善基本药物制度,普及健康知识,落实健康促进行动,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促进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改善城乡环境面貌,提高广大群众的幸福指数。因此,健康城市建设体现医改的基本要求,是促进人人享有基本医疗服务目标的一项措施,也是各级政府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抓手。同时,健康城市建设所提出的理念和方法,体现了转变发展方式、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要求,丰富和发展了爱国卫生运动的内涵,对于巩固卫生城市创建成果、加快改善城乡环境卫生状况、创新工作方法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安康市医疗卫生正处在加快发展阶段,面对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卫生人才培养、服务体系完善、医疗资源整合等任务,面对社区卫生服务、农村卫生服务、公立医院改革、基本医疗保障等重大问题,面对国民健康主要指标的提升,开展健康城市建设对加快落实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尤为重要。

  第三,健康城市建设是加快城镇化步伐的重要推动力。城镇化是安康市当前和今后面临的重大课题。特别是围绕“三个一百万”人口布局加快构建城镇体系,实现35万农民进城定居,城镇化水平从十一五的35%提高到46%,任务艰巨。应该说,安康市卫生城市、卫生县城和园林城市、园林县城的创建,极大地推动力城镇化水平提升,但是,目前我市城镇化水平仍然处在较低水平上,与全国50%的水平差距较大。面对城镇化现状,市委、市政府加快安康中心城区江南提升和江北开发,全面推进安康高新区、恒口城乡统筹示范区、县域工业园区、45个重点镇和100个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全面提高城镇化水平。健康城市建设要求转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方式方法,突出城市规划的健康因素,强调城市规划中的污染治理、绿地空间、路网布局、步行休闲街、公共交通网络、居住空间布局、公园停车、公共服务、卫生服务、紧急救援、社区建设等,要求从自身条件出发,实现人与环境、城市与环境的协调统一;在旧城改造和治理中,强调解决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工作压力、传染病发生流行、食品安全、意外伤害等问题,全面改善人居环境。因此,在强势推进双创的基础上,加快健康城市建设,能够有效解决城镇化中的科学规划、可持续发展、健康相关配套、综合治理等问题,成为推动城镇化及提高城镇承载力的重要抓手。

  目前,我市健康城市建设面临重大机遇,突出表现在,一方面,国家正在总结卫生城市创建经验,开展健康城市建设试点,健康城市建设已列入国家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不少城市在健康城市建设方面探索出了很好的经验;同时,国家实施的健康中国2020战略规划为健康城市建设指明了方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对健康城市建设提出了要求;陕西省把生态美作为重要战略任务,部署了城镇化、汉江综合治理、农村环境治理、公路铁路沿线千里绿色长廊建设等重大工作,成为健康城市建设的重要支撑。一方面,安康市正在实施美好安康建设,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加速,特别是中心城区东坝、西坝、新城片区开发和江北高新区、恒口示范区建设、大绿化实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涵养地保护等为健康城市建设奠定了良好地基础;双创及四级联创创造了双创精神,积累了创建工作经验,双创已经成为全市人民的自觉行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化,卫生事业的发展,卫生服务体系的完善,健康教育的广泛开展,社会保障的进步,教育事业的发展等,都为健康城市建设创造了一定的条件。同时,健康城市建设也面临不少挑战,主要是城市规划完善和实施任务较重,城市建设配套不到位,旧城改造难度较大,医疗卫生发展不平衡,城市环境污染、生活工作环境、食品安全、公共交通等问题仍然突出,影响群众的健康因素仍然较多,慢性病防治、意外伤害防治等有待加强,城镇化指标、人均期望寿命指标等与全省、全国相比仍然较低。我们一定要提高认识,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加大双创工作力度,积极开展健康城市建设工作,为提升安康城镇化水平和文明程度做出贡献。

1562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