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设计>设计资讯>设计大赛>

中国首届展示设计大赛

嫦娥分享

  展示设计在当今社会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具有繁荣经济、宣传政治、弘扬文化、普及科技等强大的功能,下面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中国首届展示设计大赛,希望大家喜欢。

  展示设计参赛对象

  全国范围内(含港、澳、台地区)从事展览展示以及相关领域的企业设计人员、各相关院校单位在职教师和学生。同时,大赛组委会也接受海外华人设计机构、高校投寄的参评作品。本次大赛按专业组、本科组、高职组三个方向设置;本科组、高职组另设置最佳指导教师奖。专业组(参赛对象:设计院及公司设计师、企业单位、教师、研究生),本科组(参赛对象:本科院校在校学生),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展览展示专业委会华东赛区

  高职组(参赛对象:高职、高专院校在校学生)。

  展示设计评审方式

  竞赛以提交作品采取分组别评审的办法:专家评审组对参赛的作品分类综合评审计分,各片区初赛由片区组委会按照大赛文件要求自行组织,并由片区评委会评审,结果报批大赛组委会,经核实确认获得全国总决赛资格后,参加全国总决赛。

  展示设计参赛范围及类别

  参赛范围:

  1、文化展示空间设计:博物馆、展览馆、城市规划馆、美术馆

  2、商业展示空间设计:会展设计、商业展览、专卖店展示设计

  3、虚拟展示艺术:数字化博物馆、展览馆、网络展示设计

  4、展览建筑空间设计:展览馆建筑设计、景观展示设计、

  5、景观展示空间

  6、展览展示标识系统设计

  7、舞台展示空间艺术:移动舞台展示设计,舞台空间展示设计

  参赛类别:

   概念设计类别(创意类)

  全国各相关院校单位在职教师和本科院校在校学生、高职高专在校学生、研究生。

   工程实例类别(成品类)全国范围内从事展览展示以及相关领域的设计人员和企业、院校教师、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展览展示专业委会华东赛区研究生。

  展示设计设计要求

   概念设计作品提交要求:有完整的设计思路、过程分析图、概念形成(设计过程)图、空间效果图及对应平面图、天花图、立面图;能完整表达设计概念及效果的三维动画文件(仅限大型、复杂、创新的设计);

   工程实例作品提交要求:具有能完整表现整体设计方案的现场照(包括完整的空间设计、展示界面设计和灯光设计)、完整的平面图、主要

  天花图、主要立面图;能完整表现空间效果的多媒体影音文件(仅限大型、复杂、创新的设计)。

   具体要求:

  1.作品需要提交主要平面、立面、效果图,竣工工程设计类作品需提

  交实景照片及平面、立面图。

  2.参赛作者在竖向版式(A0 尺寸规格)区域中自行设计页面(版面不允许出现过多的装饰),每个参赛方案建立一个文件夹,建议排版版数不宜过多(最多不能超过五版),版面中不得出现作者姓名及院校和设计机构名称。

  3.参评作品提交形式:本次活动作品采用作品刻录光盘或 U 盘以邮寄方式或发至组委会邮箱提交组委会。组委会建议参赛者作品由设计机构、设计院校集中后统一寄至组委会,同时组委会也接受个人报名参赛的作品。

  4.为搭建行业产学研合作平台,作品经评审后可能将以收录在“首届中国展示空间设计大赛获奖作品集”的形式正式出版。请提供作品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展览展示专业委会华东赛中主要单张效果图(不超过 20 张),JPG格式电子文件(精度为 300dpi以上,以便满足出版需要)。展板使用部分:提供 JPG 文件,并按 A0竖向幅面排版制作,精度至少为 72dpi,以便满足展览需要,数量不超过 5 版。

  5.其余相关注意事项体现在报名表上。

  展示设计参赛作品提交方式

   提交材料:

  报名表、参赛作品及设计说明\报名费提交凭据;

   提交形式:

  报名表可向活动组委会官方网站下载参赛申请表,报名表各项需填写准确,不能漏项。作品光盘、U 盘中须刻录参赛作品及参赛报名表,同时附纸质打印报名表一份。邮寄到各片区组委会指定地址;将报“报名费提交凭据”邮寄到全国大赛组委会收件地址。

   作品投递规范:

  1. 作品上不能留公司名称、作者姓名、标识等标示性记号;

  2. 参赛者每人最多可投稿 2 个参赛作品;

  3. 参赛作品单个可组队报名(每组最多 5 人,组员不可参与其他组队);

  展示设计 注意事项

  1. 报名表信息将作为投稿者在本次大赛中包括联系方式、身份认证、作品审核的标准依据,请务必完整、准确填写报名表;

  2. 大赛组委会发现参赛作品涉及到知识产权争议的,将取消其参赛资格。相关法律责任由参赛者自行承担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展览展示专业委会华东赛区

  3.参赛作品的知识产权归参赛者所有。大赛组委会将积极推介参赛作品与相关企业、机构等进行商业运作,具体内容,另行商议。

  4.未尽事宜,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保护法》

  5.主办单位对参赛作品有研究、摄影、录像、出版及宣传的权利。

  6.本实施细则未尽事项,由本次大赛组委会秘书处负责解释和协商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