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设计>设计资讯>设计大赛>

2017文化创意设计大赛

嫦娥分享

  文化创意产业是在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新型经济形态,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结构、经济活力、城市功能和消费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下面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017文化创意设计大赛,希望大家喜欢。

  文化创意设计赛事流程

  消息发布:主办单位联合下发通知;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进行宣传报道;通过青海民族文化网发布大赛消息。

  流程分为四个阶段:作品征集、评选评审、成果转化及展览、颁奖。

  (一)作品征集(20xx年xx月xx日—xx月xx日)

  1. 参赛对象

  文化产品研发单位、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设计企业、大专院校及工作室、工艺美术师、手工艺制作者、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业余爱好者均可以单位和个人名义参赛。

  2. 征集方向

  考虑设计元素的相对精准对接,大赛作品征集围绕以下四类:传统工艺美术创意设计产品、现代手工艺创意设计产品、文化文物创意设计产品、“未来之星”创意设计产品。

  (1)传统工艺美术创意设计(2017青海“源羚杯”工艺美术产品创新设计大赛)

  主 题:臻·美·神·韵

  参赛内容:围绕独具特色的青海民族民间文化,通过“意”的执著追求,“形”的继承创新,引导传统工艺美术行业转型升级。征集传统文化元素与创意设计、非遗与时尚创意设计完美结合,具有青海地域特色,新研发的原创作品,境界独到,风范高雅风范高雅,魅力永恒,倡导工匠精神,培育特色品牌,突出青海元素,传播青海故事。

  (2)现代手工艺创意设计

  主 题:文化引领风尚 创意改变生活

  参赛内容:以“文化”为核心,注重“饰”美品味,体现现代手工艺设计与时尚生活的紧密结合,引导手工艺向现代生活的实用功能转型。体裁不限、种类不限、风格不限,装饰、首饰、服饰、生活饰品、文化旅游产品均可,鼓励成套设计,突出青海特色和消费审美需求,倡导文化引领消费新风尚,充分体现创意设计的时代性、地域性、工艺性以及生活应用性,实现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

  (3)文化文物创意设计

  主 题:让文化文物活起来

  参赛内容:以我省各级各类博物馆、图书馆、纪念馆、文物收藏单位等馆藏资源为设计指向,以全新的思维深入挖掘文化文物资源的价值内涵和文化元素,根据设计需求,找到其中的实用点,将青海文化具象化,开发具有青海历史印记的原创文创产品,延伸文博衍生产品产业链条,进一步拓展文博创意产品的发展空间,打造文博创意品牌。

  (4)“未来之星”创意设计

  主 题:文化引领未来 创意放飞梦想

  参赛内容:主要以省内院校师生、业余爱好者、文化创客为参赛对象。以反映互联网时代新技术新产品新生活为设计方向,突出文化创意设计对生产生活的引领作用,体现探索性、实验性、趣味性,充分展示设计者对未来生活的认知和愿景。参赛作品包括公益广告设计、动漫(动画、卡通)及衍生品设计、包装设计、民族民间艺术设计、文化用品与玩具设计等。

  3. 作品要求

  参赛作品分实物类作品和图像设计类作品,须符合本次大赛的主题和征集方向,自主研发、设计和生产的原创作品,参赛者须保证对其参赛作品拥有完全充分的知识产权,不存在知识产权侵权或任何其他侵权行为。凡曾经参加过同类活动并获奖的作品不予评奖。

  (1)作品版面大小为A2(594mm×420mm)图幅,横构图,jpg格式,精度350dpi;单张图片大小不得超过5M。

  (2)每件参赛作品不超过三个版面,版面内容包含主题阐释、效果图、必要的结构图、基本外观尺寸图及设计说明等。

  (3)所有参赛作品需提供实物或模型。实物类参赛作品原则上须附相关设计图纸和说明。参赛作品稿件(图纸)一律不予退还,请参赛者自行备份。

  为保证本次大赛评选的公正性,参赛作品及版面上不得出现作者所在单位、姓名或与作者身份有关的任何图标、图形等个人信息资料。

  4. 报名方式及作品提交

  可由各市、州文化局组织报名,也可以个人及企业自发报名。参赛作品可由地区、单位统一报送,也可由个人及企业自行提交。

  (二)评审评选(20xx年xx月xx日—xx月xx日)

  1. 评审形式

  初审:对申报作品及相关资料,由组委会办公室组织专家进行审核评选,对所有参赛作品逐一筛选,每一组评出50件入围作品,在青海民族文化网进行公示。

  终审:每组50件入围作品中选出16件优秀作品参与终审,再从16件优秀作品中选出6件作品,确定金银铜等获奖作品,其余优秀等级的作品将获得优秀奖。终审采取专家、企业、媒体评审团共同参与的方式遴选出获奖作品名单,报组委会审定。

  2. 评审标准

  主题性:所有作品均需围绕青海文化设计,需与大赛传统工艺美术创意类、现代手工艺创意类、文化文物创意类、“未来之星”创意类四个征集方向相吻合;

  实用性:所有作品均能服务于生活、运用于生活,与文化消费需求和时尚生活相结合;

  应用性:所有作品均可产品化,可实现批量化生产,生产成本适宜,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

  创新性:有效利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概念独特新颖、能提供新的问题解决方案;能引领文化产品及服务设计发展趋势;

  经济性:符合当代技术发展趋势,综合高效利用文化资源,具有较高的商业价值和市场潜力,性价比高,商业模式创新;

  环保性:绿色、低碳、节能;考虑文化与生态兼容性,适应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三)成果转化及展览(20xx年xx月xx日—xx月xx日)

  1. 组织专家对入围作品进行辅导,做成实物,与相关生产、推广企业对接,进行市场转化。

  2. 在2017青海文化旅游节专设展区,举办参赛作品及成果转化展,对获奖作品、优秀作品、入围作品进行集中宣传推广。出版“2017首届青海文化创意设计大赛优秀作品集”。

  (四)颁奖(20xx年xx月xx日)

  为进一步突出大赛的影响力,在2017青海文化旅游节期间,采取集中展示与颁奖活动相结合,电视及网络直播或录播等形式,举办“2017首届青海文化创意设计大赛颁奖仪式”。

  文化创意设计奖项设置

  分别设立传统工艺美术创意类、现代手工艺创意类、文化文物创意类、“未来之星”创意类金银铜奖和优秀奖。

  1、金奖每组1名,共4名,奖金各2万元;

  2、银奖每组2名,共8名,奖金各1万元;

  3、铜奖每组3名,共12名,奖金各5000元;

  4、优秀奖每组10名,共40名,奖金各2000元。

  入围作品颁发入围证书。

  备注:以上奖金均为税前,获奖者需自行支付奖金税金。

  文化创意设计承诺、保证与权利约定

  参赛者提交作品做出如下相关承诺、保证,并与大赛主办方、参与方达成如下相关约定。

  (一)保证作品原创、不侵权

  所有(个人或团队参赛者)参赛作品,除内容必须符合本届大赛的主题外,必须是原创作品,作品未在报刊、杂志、网站及其他媒体公开发表,未参加过其它比赛。参赛者保证对其参赛作品拥有完全充分的知识产权,保证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不侵犯第三方知识产权及其他权利。

  (二)承诺承担侵权的责任和后果

  1. 参赛者就其作品涉及的名誉权、著作权、肖像权等所有法律问题承担法定、约定义务,并承担对相关权利方包括第三方的违约、侵权等法律责任。

  2. 参赛者不能做出原创和不侵权承诺与保证的,应在提交作品时做出声明并由大赛主办方当即记录在案,参赛者承担参赛作品被大赛主办方拒绝接受的后果。

  3. 参赛者提交的作品一经发现存在抄袭或其他侵权行为,大赛主办方有权退回作品、取消参赛与获奖资格、收回奖金、奖品、获奖证书,并有权在有关媒体公布其侵权行为。

  4. 大赛主办方因使用参赛作品遭到第三方的侵权主张而导致处罚、经济或名誉损失的,该作品的参赛提交者应对主办方进行充分、及时、有效的经济补偿并通过报刊和网络媒体声明道歉、为主办方消除不良影响。

  (三)其他约定

  1. 大赛主办方、相关媒体有权将参赛作品用于与本次大赛相关的宣传、展览、网站展示及宣传品制作等用途,且不需支付报酬。

  2. 参赛作品的商业化开发使用、成果转化或知识产权登记、专利申请等具体事宜可另行与相关方签订协议。

  3. 在进行评审之前,参赛者可向大赛主办方提交书面申请要求撤回其参赛作品。

  4. 大赛奖项评定数量视参赛作品质量而定,允许部分奖项空缺;若对奖项结果有任何争议,一切均以组委会审定结果为准。对于所有获奖作品,奖金个人所得税自理。

  5. 与大赛有直接关系的工作人员不得参加比赛,所有参赛者予以监督。

  6. 本活动由大赛组委会负责解释,其中涉及知识产权及相关法律问题由省文化新闻出版厅政策法规处(版权处)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