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常用十大景石类型
景观石是指只用来起装饰作用,观赏性强的石头。山石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园林重要的造园要素下面由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景观常用十大景石类型,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景观常用十大景石类型
1.太湖石(象皮青)
产地:北京、济南、苏州、桂林
运用:水景驳岸、假山
2.房山石
产地:北京
运用:水景驳岸、假山跌水
3.英石
产地:广东英德
运用:水景驳岸及假山、宜做别墅跌水假山。
4.灵璧石
产地:安徽
运用:点景石
5.泰山石
产地:山东
运用:点景石,稳重大气
6.黄石
产地:常熟、苏州、常州、镇江
运用:水景驳岸、植物置石,不宜做假山流水。
7.河卵石
产地:各地
运用:水景驳岸、池底
8.黄蜡石
产地:广东
运用:水景驳岸、植物置石
9.千层石
产地:安徽
运用:水景驳岸、假山流水
10.龟纹石
产地:安徽
运用:水景驳岸、植物置石
园林景石艺术的意义
随着科技的高度发达,经济的蓬勃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辉煌灿烂。然而,人类在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同时,也在破坏着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日趋严重的“温室效应”,反复无常的“厄尔尼诺”现象,都使人类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报复,这就是人与自然发展的矛盾。现在人们已经认识到了这个矛盾,也意识到了只有从中找到平衡,才能使矛盾的双方共同生存和谐发展。
城市居民已经厌倦了城市的喧哗、拥挤,越来越多的人想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重新沐浴在大自然的阳光、空气、鲜花中。但在现代城市中,自然景观越来越少,到处充斥着人工环境,人们体味不到大自然的阳光、空气、鸟语花香和宜人之景,希望在城市中重现大自然的美景。虽然城市空间不允许更多的自然风光,但人们采用了象征、融会、引入等手段,利用点、线、面的空间布局形式,在有限的空间内引入自然景观,领略大自然给人们带来的清新愉悦的美感,感受大自然的芬芳。保护自然再创造自然已成为现代园林发展的趋势。在这种趋势的影响下,山石作为造园的素材被重视并大力推广。利用山石来创造优美的景观,从而改善人类的居住环境,满足人类对生活美自然美艺术美的追求,使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这也就是在当今社会山石造景的重要意义。
景石在景观中的主要手法
现代园林主要指首先在工业化国家发展起来的,与现代城市结构、功能相结合的新型城市园林。它是对人类生活方式极端人工化所产生后果的一种平衡或补偿,是城市土地的一种利用方式,实现了创造者与使用者的同一。且以自然、生态为主导的园林势必将代替以视觉景观为主的园林,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城市迅速扩大,大量人工环境的建成以及由此带来的环境污染等负面影响,己给人类带来了生存危机,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对城市本身的生存与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人们不得不回过头来审视工业化带来的后果,反思如何控制环境污染,净化城市空气,减少人工环境,改善人居环境,以利于人类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进行园林建设可以缓解上述环境压力,因为园林建设可以优化环境质量,建立生态健全的环境,促进人类身心健康,陶冶人们的情操,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历史发展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现代园林正大力提倡以生态为主的园林。园林空间造景讲究生态效益,注意结合立地生态条件,提倡以植物造景为主,尽量少用硬质景观。山石是没有生命的建材,在现代园林中它并不是必不可少的物质要素,但由于山石造景具有独特的观赏价值,给人以无穷的想象空间和精神享受。因此,它在现代园林中也具有重要的构景作用。所以,山石造景艺术也应适应现代园林发展的趋势,以创造有生态效益的环境为目的,进行“生态”山石造景。
景石在景观中的应用
1.孤赏石景
园林中常选古朴秀丽、形神兼备的湖石、斧劈石、石笋石等置于庭园主要位置中,供入观赏。带有相当的旨趣。往往成为园林中的一景。石作为主景,在环境中被赋予一定的目的和感情色彩,使石具有独特的艺术感染力,吸引人们观赏。
2.散点石景
以石,三三两两、三五成群,散置于路旁、水边、林下、山麓台阶边缘、建筑物角隅,配合地形,植以花木有时成为自然的几凳,有时成为盆栽的底座,有时又成为局部高差、材质变化的过渡,是一种非常自然的点缀和提示,这是山石在园林中最为广泛的应用。
3.踏步石景、汀步石景
用石做踏步、汀步,具有划分空间、丰富地面、水面景观和引导游览路线的双重功能。
4.驳岸石景
用石,或沿水面,或沿高差变化山麓堆叠,高低错落,前前后后变化,起驳岸作用,也作挡土墙,同时使之自然、美观。
5.瀑布石景
以园林地形为依据,堆石,引水由上而下,形成瀑布跌水。这种做法俗称“土包石”,是目前最常见的假山景做法。自然式瀑布尽量遮掩人工的痕迹,着重体现一种天然的韵味。
6.喷泉石景
喷泉石景即石景与水景的组合,彰显艺术气氛。
7.雕塑石景
雕塑石景指有花岗岩、砂石、大理石等天然石料或人造石料制成的雕塑。在合肥市的绿化建设中此手法被经常使用,在琥珀山庄和环城公元中运用的尤为典型。
上一篇:景观玻璃雕塑生产厂家
下一篇:景观道路绿化设计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