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在线阅读>散文欣赏>散文>

关于屈原的散文_写屈原的散文

俊杰分享

  不管历史如何嬗变,不管时代如何变迁。自从屈原投入汩罗江的那一刻起,他在楚国百姓心中就牢牢凝固和沉淀了,就注定他的灵魂将得到洗练和超度,割之不断挥之不去,进而升华成为一个伟大的民族精神。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关于屈原的散文,供大家欣赏。

  关于屈原的散文:有位诗人,在水一方

  端午将至,自然想起怀沙抱石的屈原。千百年来,特性独立的屈原,以诗人的身份,呈现个体生命的魅力,独占了一个民族传统节日的荣耀和精神空间,受到人民如此隆重的纪念,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这种博大而深刻的人文景观,使屈原在历代炎黄子孙心目中,激荡成一首英雄史诗,飘扬成一面鲜红的旗帜。汨罗江,这条无名的小河,也因屈原而变得像长江黄河一样著名了。

  大约公元前340年,屈原出生于楚国的一个贵族世家。年青时他“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受到楚怀王的信任,被封为“左徒”,“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照理说在这样重要的领导岗位上,屈原只要俯首帖耳、人云亦云,就自然功成名就,享受荣华富贵了。然而,屈原却不是趋炎附势的等闲之辈,那颗炽热的爱国心烧得他浑身发热,他屡屡犯颜直谏,“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希望楚王在战国七雄并峙的情况下,联齐拒秦,保家卫国。这在当时既是一种爱国行动,也是反对强权的表现。不曾想,屈原的一系列爱国主张却因触动了贵族集团的利益,遭到楚国许多贵族大臣的嫉恨。有人劝他不要“博謇好修”,应随俗以保身,他坦言道:“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从早到晚不停地上书,不停地唠叨,一有机会,还真抓实干,出使齐国,订立盟约。这个书生,这个工作狂真是太过分了,终于惹来了倾盆的诽谤,疯狂的围攻,于是“王怒而疏屈平”。
他先后被放逐到鄂渚和溆浦,于贫病交加中渡长江,过洞庭,徘徊于湘水,流浪于沅水。当时的鄂渚溆浦是什么样的地方啊,深谷莽林,怪兽出没,荒无人烟。屈原走在崎岖曲折的小路上,肝肠寸断,痛不欲生。学富五车的他怎么也想不明白自己何以总因爱国而生怨,因尽职而招灾?事已至此,本还是有药可医的,战国时风行“出国”,到别国从政为官,屈原遭黜逐放颠沛流离当然也可“择君而事”,但他心系百性,彷徨瞻顾,始终不曾离开国土。国势危急,他心急如焚,“皇天之不纯命兮,何百姓之震愆?民离散而相失兮,方仲春而东迁。”他太爱国君,爱朝廷,爱百姓了,对国家民族,他有一颗放不下,锁不住,比天大,比火热的心,离开祖国他就不能活。但楚王怕他,烦他,忌用他,竟然将他闲置了二十年,二十年的时间,政治家脱离政治,只须旁观,不得插手,也不得插嘴,心情的苦闷压抑可想而知。屈原人生的最后一幕,司马迁的《史记》演义得极为精彩,“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与渔夫的一席对话,更如黄钟大吕,震撼千古,“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乎!”其孤芳自赏的心态,孤苦无援的处境,高洁的形象,耿介的情操,日月可表,山河为证。

  前278年,秦国军队攻下郢都,楚军四散溃逃,百姓流离失所。五月初五,屈原来到长沙的汩罗江,滔滔的江水宛如楚国的苦难东流不尽。他遥望北方,回首往事,感慨万千,写下《怀沙》作绝笔,庄严宣告:“知死不可让,愿勿爱兮;明告君子,吾将以为类兮。”纵身跳进滚滚江水,成就了自绝汨罗的千古悲剧。当所有的吟咏和酬唱起不到任何作用时,就宁愿以死表达自己的执着和清白。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是位诗人,是位为祖国而生,为祖国而活的诗人。他的一生大都是在被抛弃的感叹与无奈中度过的。其诗不是用墨来写成,而是饱蘸着血和泪涂抹而成。流放,对屈原来说是不幸,但对三湘四水的古老民族却是大幸。就在湘沅之间,这位伟大诗人留下了《离骚》《九歌》《渔父》等杰出诗篇。我们今天读其诗,总是清清楚楚听见一位爱国臣子,一遍遍哭诉,一遍遍表白,总忘不了他那夕阳荒原中,临水远眺,望眼欲穿的形象。我有时想,假使他一生仕途顺畅,假使楚王能察纳雅言,假使“联齐拒秦”的设想成为现实,假使屈原被贬时有人出来为之抗争,历史会怎样改写?人,终有一死,但死后两千多年,还能让人民以一传统节日而永久怀念的人该有怎样的魅力?

  “逆境出人才”,怀王不使为官,却为他准备了锤炼思想艺术的极好环境,国家的兴亡,民族的仇恨,思想的沉淀,艺术的升华,火热的激情,浪漫的理想,在他胸中冲撞激荡,既然这股能量不能化为治国方略,就让它熔铸成光辉灿烂的诗歌吧。这也充分说明真正的诗人只有被政治大事所扭曲,挤压,烧炼,锤打时,才能得出合乎历史潮流的感悟,才能成为理想的化身,诗歌也只有插上政治的翅膀,才能鲜活,才能飞翔。如果去掉《离骚》忧国忧民的政治实质,那么无论其辞藻怎样生动华美,也会相去甚远。“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诗歌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写的吗?有思想光芒又有艺术魅力的诗人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当的吗?但愿,当我们划旱船赛龙舟,品尝甜甜的棕子时不要忘记柔波深处那颗孤独寂寞的灵魂,那双执著求索的眼睛。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有位诗人,在水一方……

  关于屈原的散文:走近一代诗魂屈原

  “万古汩罗深,骚人道不沉,明明唐日升,应见楚君心”。借唐诗人窦常凭吊屈原诗一首,让我们走进这位两千多年前的伟大爱国诗人,政治家。

  屈原,生于贵族家庭,是个典型的官二代,且与皇室沾亲。幼年时酷爱读书,杂而广。这为他日后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三观打下了坚实基础。

  屈原从基层官吏做起,直至左徒,相当于副国级干部,由于他独持的外交与军事才能,在春秋战国风雨飘摇的战争年代,使楚国联齐抗秦,在经济和军事力量上独楚国能与秦国抗衡,屹立于战国七雄之一。

  然物极必反,因其卓越才能,终召太子党嫉恨,两次被贬,降至三闾大夫后至平民流放千里。看到秦国一举歼灭楚国,国破家亡,宁可玉碎,不为瓦全的诗人饮恨汩罗江,抱石投江自尽,流下千古遗恨。

  屈原的一生充满着传奇色彩,他的生辰八字与字号,天开于子,地辟于丑,人生于寅,正应了天地人三统。其二,其代表作品《离骚》《九歌》《九章》《天问》人神共语,开创了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被后世称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其香草美人之手法,为唐诗宋辞的创作打开了一扇通往鼎盛之门。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诗人浓厚的爱国情怀,是他千古不朽之魂,后人争先赞美,好评如潮。就连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的作者司马迁亲自为其立传,唐宋诗人更是争相赞誉,鲁迅,郭沫若,甚至一代伟人毛泽东都对其品格评价颇高。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在人生的低谷,方显英雄本色。梅的傲雪,兰的幽香,竹的不屈,菊的高雅,集这些品质而一身者,屈原应列其一。这也应是后人赞赏有嘉的一重要原因吧。

  在国破家亡时节,诗人凄壮诀世,不知可比“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意境反差多大呀!

  最后以幅对联结尾,“清节表三闾 想当年芷泽行吟 香草空馀骚客赋。忠魂昭一代 怅今日菊潭奉祀 落英犹是楚臣餐。”

  点击下页查看更多>>>关于屈原的散文

  

1149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