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日记600字:吴老师的清明团子
中午,吴老师照例来到教室,但与以往不同的是她的手里拿着一个白色大碗,这里面是什么神秘之物呢?我不禁好奇起来。
吴老师看着我们一个个好奇的样子,就故意吊我们胃口,让我们来猜里面是什么东西。有同学说,那里面有可能放着一个巨大的定时炸弹;有的同学说,里面什么都没有;有的同学说,是棒棒糖……我们七嘴八舌地猜了起来。老师看我们这么不着边际地猜,很是无奈,她摇了摇头说:“你们一个都没猜对,我提示一下,是可以吃的,是一种粉做成的。”老师说完,同学们都把手举得高高的,回答更是五花八门了,有的说包子,有的说汤圆,有的说馒头……各种各样,应有尽有。老师再提醒,是圆的,跟一个节日有关。同学们想了想便“哦!”地举起手来,现在答案只有两种,一是元宵节汤圆,二是清明节团子。老师不再请同学猜了,直接揭开了碗,一个个圆鼓鼓的绿宝石挤在了碗里,让人馋涎欲滴。“啊,清明团子!”有人忍不住叫了起来。老师先摘出一颗绿宝石切成三份分给最近的三个人吃。只见男生抓起团子放进嘴里,一口吞下。吴老师问:“怎么样?”男生说:“没吃出什么味道,我把团子放进嘴里直接咽下去了。”惹得眼馋的我们又好气又好笑。再看两个女生,一小口一小口细细品尝,说里面的芝麻蛮甜的,吃完了还不忘舔舔手指,看得我们直咽口水。吴老师看我们一个个小馋虫都要爬出来了,给了我们每人一小块。我把这一小块团子放进嘴里,感觉甜甜的,糯糯的,香香的……啊,清明团子真是好吃!
今天我们度过了一个愉快的中午,我们吃到了天底下最好吃的清明团子——因为这是吴老师的清明团子。
后记
后来,我知道了清明团子的美丽传说。据传清明团子是为了纪念大禹治水:相传苏州有位年青的后生,见清明节人们祭大禹都做精美的供品,认为这样不配大禹生前节约的品格,认为大禹在九泉之下一定不安心。清明节时正是冬小麦返青的时候,他与大家商量用麦叶汁水和糯米粉做成了青团子,将青团子供在大禹治水墓碑前,以示不忘大禹治水之恩。久而久之,相沿成习俗。
吴老师还给我们讲了很多关于清明节的习俗。比如: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清明期间的习俗还有很多:植树,荡秋千,蹴鞠,插柳,戴柳,射柳,斗鸡等。此外,我们还知道了感人至深的《介子推的传说》。原来一个清明团子背后有这么多的文化知识!
家长感言
非常感谢老师,给孩子们带来这么好吃的清明团子,孩子回家就兴奋地讲述我们今天品尝的清明团子,还告诉我们很多清明节的习俗,这是以前孩子从不会关注的,因为亲身经历,文章也是发自内心,作为家长觉得孩子这篇文章写得很生动。感谢老师润物细无声地渗透!
教师赏析
读着《吴老师的清明团子》一文,你的眼前会情不自禁地浮现出当时的生动画面:吴老师的故作神秘,同学们的七嘴八舌和迫不及待,以及同学们品尝清明团子时的各种吃相……小作者的动作描写十分细腻,比如:听到同学们不着边际地乱猜,吴老师“无奈,她摇了摇头说”,把老师被这群淘气的孩子弄得哭笑不得的样子刻画了出来;还有两位女生品尝清明团子后还意犹未尽地“舔舔手指”这一细节描写把清明团子的好吃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同时这一举动也吊足了那些眼馋的同学们的胃口。文章的语言描写也是可圈可点:朴实,尽显校园生活趣味。孩子们乱猜碗中物时的语言,可见孩子们的淘气,也同时让我们感受到了轻松和谐的氛围。当吴老师问男孩子什么味道时,男孩子的“没吃出什么味道,我把团子放进嘴里直接咽下去了。”让读者情不自禁笑喷,男孩子的猴急,大大咧咧尽显无疑。文章虽不长,但语言生动有趣,很有校园生活气息,不失为一篇美文!(吴利娟)
【本文作者:浙江省海盐县向阳小学五年级,翁旻宣(微信公众号:原创生活作文)】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