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为题的叙事作文800字范文
和谐存在于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只要你用心去发现和谐,和就会出现在我们身边。接下来小编整理了和为题的叙事作文,一起来看看吧!
和为题的叙事作文
纵观中国几千年的历史,虽然有春秋时期“百家争鸣”,以及后来的众多学派,但从这些学派产生的基本原因来看,其实并无太大的差异,那就是——和。它们所宣传的思想道义,无非是从现实出发,从不同的角度来达到“和”的目的。
可以说,“和”是中国经典文化的精义体现,而最明显地突出“和”之要义的,应是儒,道两家。像儒家代表人物孔子所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以及“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都宣扬一种“和”的状态。再如道家主张的“天人和一”,老子所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以及庄子的《齐物论》等,它们作为中国辩证思想的起源,在通过对事物客观审视之后,也提倡达到“和”的境界。从这一点来说,儒道两家是统一的。
而真正系统地提出“和”的概念的,那应是《中庸》。“中庸”是说通过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的原则与方法达到最合适,最恰当的状态。从很多方面看,“中庸”与“和”是同义的。正如《中庸》中提到的“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就是对二者最好的诠释。
然而,说到“和”,那就必然存在“不和”,也正是因为有“不和”,才促使人们追求“和”的思想的产生。这种“不和”的风气,在当今社会又尤为突出。大概从新文化运动批判“孔孟”之道开始,人们的思想产生了偏激,再加上后来改革开放,封闭了几千年的文化和社会全都摊开给所有人看,于是不免受到冲击。以至于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内,经典文化在人们眼中由崇高变得庸俗,由曼妙变得愚拙。特别是现在,经济文化大融合的世界里,现代人摒弃优秀民族传统,肆意销铄时代精神和爱国主义,而对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化顶礼膜拜,这就导致了从思想上的“不和”转变为社会现实中的“不和”。然后恶性循环。
所以,要想解决这种种“不和”的问题,那就应该从最基本的开始,就得重新审视我们的经典文化,从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再联系实际,使人们具有“和”的意识。这里的“和”即“和谐”,是指事情达到最完善的地步。比如要解决诚信问题,那就得使人们知晓“诚”,这比过多的硬性规定有用的多;若要妥善管理一个小区,一个市乃至一个国家,那么领导者就得有“和”意念,使决策不偏激;若要学习最基本的为人处事,那也要有“和”的心态,坦然地对待人和事物。所以说,解决“不和”,就要从“和”开始。
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变化繁复,但经过岁月的凝练,汇聚成这一个字——和。它蕴藏了如此丰富的内涵,流传和感染着人们的思想,并为我们现代社会的发展指明前行的方向。
和为题的叙事精彩例文
几千年前,孔子说过:礼之用,和为贵。在几千年后的今天,“和”仍然寄托着中华民族的美好愿望,更发扬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甚至在很久很久以后,人们依然是“和”的追随者。
——题记
古人云:和为贵
“父皇,让我去和亲吧!千万别发动战事了!”这一幕正是文成公主远嫁西藏的情景。
唐太宗时期,吐蕃一带不时发生战乱,唐太宗很是头疼。这时,吐蕃首领松赞干布提出了和亲的要求。作为父亲,唐太宗不舍得将女儿嫁到遥远且又贫穷的地方;作为一国之君,他不想让自己的国家战火连天、妻离子散。正当他左右为难的时候,文成公主走了出来,于是,出现了上面那一幕。
文成公主入藏后,西藏再没有任何战事,同时文成公主又为西藏带去了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的种子,纺棉、织布也是文成公主带入西藏。使西藏逐渐从贫穷走向富有。
一桩美满的婚事,促进了两个民族之间的友好,一个和和美美的家庭,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这难道不是“和为贵”的最好诠释吗?
和气生财
生意场上,不免有些勾心斗角,但是最为重要的还是和气生财。
“X总,您先请……”“X董事长,为此我感到很抱歉……”,有时,就因为和和气气的一句话,会使你签到一个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合同,更会使你的前途一片光明。
“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此,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特地以“和”为主题设计了一地列的活动,为的就是让所有人了解中国,领悟中华的“和美”,体会中国的“和谐”,感受炎黄子孙的“和气”。
共创和谐社会
“May I help you,please?(请问需要帮助吗?)这正是30年后的一天一个商店内的情景。没有了售货员特有的专横,有的是更多的文明。
30年前,胡锦涛同志和温家宝总理提出了“共创和谐社会”的口号,得到了大家的积极响应。从此,马路上没有了垃圾,人们的口中没有了污言秽语,取而代之的是与城市相和谐的文明……一切都变了,丢掉了30年钱的粗俗,摘取了30后的和谐。
“以和为贵”。任何时候别丢了这最基本的道理。为你、为我、为他,更为这个社会的繁荣与昌盛!
——后记
和为题的叙事优秀范文
中国,华夏民族的家园。上承炎黄子孙的山脉,薪火相传;走到今天,中国人依然坚守着以和为贵的理念,立足国内,由向世界,追求万物共荣之境。
和谐,首先是城市与乡村的和谐。英国诗人库伯曾说:“上帝创造了乡村,人类创造了城市。”而在现代化建设高速发展的今天,乡村的文化与生态机制日渐脆弱。于是,“美丽乡村”概念应运而生,中国人发起了一场寻根之旅。上至国家领导人提出的“绿水青山,胜过金山银山”的口号,下至青年返乡潮的出现,“美丽乡村”是中国实现和谐社会、走向现代化建设的关键一步。
而现代化建设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有人评价,青年返乡建设“美丽乡村”,是青年再造的推动力。改革开放以来,“北上广”是无数寒窗苦读的学子的梦想之地。城市,意味这机遇,也意味着成功;乡村,则意味着贫穷与落后。一位湖南扶贫青年曾惭愧地回应起自己回到农村老家后放出的狂言:“这里简直比上海落后一百年。”的确,现在的乡村景象是今非昔比,再也不见“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之景,再也不见“黄发垂鬓,并怡然自乐”之景。但正因如此,乡村所蕴藏的无穷潜力吸引着现代青年返乡造梦,大展鸿图。“美丽乡村”建设,实现的不仅仅是城乡和谐,更是青年价值观念的进步,在乡村发展自己,在乡村创造价
值,实现乡村人与城市人的和谐共生。
和谐,不仅是本邦内部的和谐,更是万邦的和谐。老子有言:“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己为(几于)道。”中国兴起的一带一路建设,正是秉着“亲诚惠容,和谐万邦”的理念打造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共同富裕之路。有人扬言这是“中国威胁”,其实达何尝不是在现今保守主义抬头、经济全球化受阻的国际形势下中国从深厚的历史文化中挖掘出来的、具有当代意义的治世理念呢?往西,接通哈萨克斯坦,直到巴基斯坦的瓜达尔港;上北,接蒙古、俄罗斯;向南,开老挝,经越南,至泰国。中国努力延伸橄榄枝,通“一带一路”,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以和为贵,万物共荣。中国,通过打造美丽乡村,实现城市与乡村内在机(肌)理的对接;通过建设一带一路,实现国与国之间经济、政治与文化命脉的衔接。21世纪,请看中国和谐建设之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