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读书点亮人生的日记作文
让读书——永远点亮我们的人生。下面一起和小编学习一下读书点亮人生的作文吧!
读书点亮人生日记篇一:
今天下午,我们学校荣幸请来了一级作家、编审,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汤素兰阿姨。同学们都十分喜欢阅读汤素兰阿姨的书,她写的大多数都是一些童话故事,其中都含有十分深刻的道理,有些也是写关于一些校园生活的,与我们的生活十分贴近,我爱看的有:《笨狼的故事》系列、《张牙舞的日记》系列、《小巫婆真美丽》系列……
下午三点钟左右,我们举行交流会,与汤素兰阿姨交流我们的读书心得,并听汤素兰阿姨讲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在这些故事中,我有一个故事我最为喜欢。这则故事是讲:蜗牛同意一只蚂蚁进他的房子,一会儿一只小兔想进他的房子,竟然也挤进去了,最后一个小男孩也想进去,最后也挤进去了,蜗牛的房子却没有破。听完这个故事以后,大家会觉得这个故事太离谱了,但是他要告诉我们的是:包容心是无限大的。
最后,我还知道了“假如”这个词的力量,假如可以让你从一个东西想另外一个东西,这也成为想象力,想象力是无比重要的要会想象,才能创造、发明。
今天,我学到了许多东西,我高兴极了!
读书点亮人生日记篇二:
有了坚硬的翅膀,鸟儿就去追逐白云,就有了飞翔的梦想;有了温暖的阳光,花儿就涂满色彩,把生命的色彩绽放;有了纯洁的河水,鱼儿就会向往大海,就会勇敢的逐浪;有了翅膀,有了阳光,有了河水,世界才变得精彩,才绘成了一美丽乐章。
世界如此精彩,作为人,我们为何不活得精彩!作为教师,为何不让教育事业涂满色彩!
那么怎样成就精彩,怎样使我们教师具有充实的灵魂和生生不息的精神呢?可能大家会有不同答案,但我要说,我的答案是读书,读书能博学,能明理,能启智,能让我们活得精彩,教的精彩,实现人生价值,无限伸长我们的人生长度!
一本好书,不仅是我们的良师益友,更是人生道路上的指路明灯,能给人以启迪和感悟。闲暇之余,不论旭日东升、华灯初上抑或是夜阑人静之时,于案头或床头翻开一本书,缕缕墨香扑鼻而来,清新而又自然,跳跃于眼帘的文字如跳动的音符,叩响心门:那不是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走来了,他荷锄的身影被夕阳拉得好长啊!那不是鲁迅先生在月下踢鬼吗,他那“俯首甘为孺子牛”精神铸就了中华民族钢铁脊梁!读柔石的《二月》和叶圣陶的《倪焕之》让我们采撷到了乡村教育的灵性,读《史记》,体会“风潇潇兮易水寒”的悲壮,读《泰戈尔》,发现爱竟能让世界如此美好。我曾在《红与黑》中听到司汤达对腐朽社会的声讨,也曾在《平凡的世界》中惊叹像少平、少安这样的平凡者的伟大。每当这个时候,内心就有一种力量爆发,一种暖流涌动,一种从未有过的心灵震撼!
“身教重于言教”,作为教师,读书是为了给自己充电,罗曼·罗兰曾说过,“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让自己有“一桶水”,让自己的生命之树常青,但更重要的是要给学生“一瓢水”,无声地润泽学生,悄悄地葱茏自己,引导学生读书,养成读书的习惯,打造书香校园。和学生一起阅读,引领他们走进知识的海洋,吸取营养。让学生读《鲁滨逊漂流记》从而懂得坚强;读《雷锋日记》明白奉献的人生最有价值;读《十万个为什么》学会思考和探究;读《一千零一夜》体验良知和正义。“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学生学习的进步、健全人格和高尚情操的培养都必须勤读书、多读书、读好书。
“腹有诗书气自华”,多读书我们就有了广博的知识,善读书使我们变得睿智,精读书是我们善于思考勇于求索。读书,是教师可贵的生活品质,一种诗意美好的人生境界,是让我们的人生靓丽精彩的基础和前提。
“读书破案卷,下笔如有神”、“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些熟语告诉我们,要养成读书的习惯,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更要把读书与生活实际、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学以致用,解决人生和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深入教研活动。这样我们的教育事业就能真正塑造人的灵魂,教师也才真正成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要使我们的教学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需要忍受“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寂寞。给自己一些“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的勇气,给自己一些“有志者,事竟成,百二秦关终属楚”的梦想,给自己一些“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的坚韧。一步一步走下去,不断增加生命的厚度,也就是在延伸生命的长度。
一本本好书,一篇篇文章,一个个思想,如同颗颗璀璨的星星照亮我前行的路,映照着我生命中的每一天,激励着我奋勇前进的每一步。让读书成为习惯,让读书成为生命的必需,让读书像呼吸一样自然,更让自己今后的生命因找到读书这一支点而更加精彩!
读书点亮人生日记篇三:
随着月考结束,经过语文组的前期准备,我校读书月的各项活动正式启动。昨日下午,读书月活动之作家讲座如期开讲。本次活动我们有幸邀请到本土作家楼存华来我校作了主题为“让读书点亮人生”的讲座。
楼存华老师出生于我县绿华岛,普通渔民家庭出身,3岁时患小儿麻痹症致双腿残疾。但他并没有被厄运击倒,他以惊人的毅力克服种种困难。他小学毕业自学成才,至今发表小说、散文等作品百万余字。他是我县罹患小儿麻痹第一人,却又是我县写作出版长篇小说的第一人(《海魔》于1999年由文联出版社出版,描写本土海盗爱恨情仇)。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自己为何读书,如何读书,如何走上文学之路,读书改变了自己什么等问题。“残缺的身体也可以有丰韵的情感”,“残缺的身体和健全人有一样的人生价值”。面对多舛的命运,他还作联自嘲:“无脚走世界,背驼负天下”。楼存华老师,用幽默亲切的语言,感人至深的读书经历,乐观坚毅的人生信念,深深地打动了听讲的师生,会场响起十余次热烈的掌声。讲座尾声,楼老师与同学们互动,回答了同学们的提问,更是将现场的气氛推向高潮。最后楼老师还向我校师生赠送了他的新作《东海风云》。
读书点亮人生日记篇四:
“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昨天是第十七届世界读书日,我们特意采访与约请了五位嘉宾,畅谈读书之道。这五人中,有著作等身的学界耆宿,有德高望重的出版前辈,有慧眼识珠的编辑大家,也有作家与教授。他们谈到的内容,不少都是个人对读书的思考与感悟,是他们多年读书生涯的经验总结,亦是难得的智慧集萃。我们在此集中刊发,期望能对读者有所裨益,同时助推全社会读书之风的早日形成。
如果有一天,阅读再无需媒体的刻意倡导,而成为越来越多的人的自觉,成为人们赖以认识世界、提升自我的不可或缺的方式,成为一旦疏远便觉若有所失的生活之必需,那也许将是一个真正的书香社会与文化强国的到来之时。如今,我们正奋力行走在通往这个理想图景的路上——那么,先让我们一起来聆听读书人的言说,分享他们的阅读之乐吧。
谈起读书,我觉得无非是“勤奋”二字。勤奋是最为质朴又颠扑不破的读书之道。记得小时候读书,先生要求我们的,不仅是读文章,而且还要背下来。中国文学史上的诸多优秀篇章,小时候但凡花了功夫的,有很多至今都刻在脑子里。也许你要问:脑子里记住这么多文章有什么用?那么我告诉你:至少它能够给你的写作带来灵感。人脑仿佛是一个宝库,多少东西都能装进去,脑子里的东西越多,下笔就越快,写文章就越丰富、越灵动、越容易碰见灵光迸现、左右逢源的情况。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讲的正是这个道理。“破万卷”的“破”字,已经告诉了我们,读书不是点到即止,而是需要勤奋,需要下功夫。读书如果只是浮光掠影,浅尝辄止,收益是不大的。
仅仅读书还不行,最好能与调查、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求之于书,证之于实,在实践中检验知识、完善知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至理名言。我们不能因为进入了网络社会,很多知识可以方便地从网上获取,就忽略了行万里路的重要性。我的感受是,很多东西都需要进入到具体的实践调查中,才能去伪存真,才能真正领会与理解。以我自己为例,玄奘是中国历史上了不起的一个人,为了弄清楚他取经之后,到底由哪一条路回来,我10次赴新疆等地考察。当时心中有个疑问,为什么玄奘东归时要到公主堡去?公主堡既非寺庙,也非顺路,他没理由绕远路跑去拜谒。后来在当地牧民的带领下,我们来到公主堡,当地人说,公主堡下才是真正的瓦罕古道!我这才明白,原来玄奘从明铁盖下来时走的其实是这条道,所以必经公主堡,然后到塔什库尔干。而此前,我误将一条由部队开辟的道路认作“瓦罕古道”了——它与公主堡下的瓦罕古道还远隔着一条大河!类似的情况,我经历的不少,这也让我更坚信:实地调查,走万里路,能够让一个人的知识变得更加准确、更加可靠。
如果研究的领域分得太细,可能难以产生通才式的人才。为什么呢?就因为学问之间是彼此关联、互相激发的。好比一位武术家,如果他只会耍枪,其他兵器一概不了解,你会觉得他是一位高手吗?我们倒是常常看到,很多有成就的人,往往旁搜远绍,广泛从其他领域汲取营养,化为己用,提升自己。读书也是一样的道理。搞文学的不懂历史,搞历史的不懂文学,都会事倍功半。文学与历史,甚至还有哲学、民俗等学科,本来就是共生共长,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如果不能全面涉猎,怎么可能获得精深的见解?所以,我认为学科可以越分越细,读书却该越读越宽,唯其如此,才能融会贯通,才能更全面地看世界、想问题。
读书与写作密不可分,但读书宜早,著述宜晚。读书宜早现在大家都知道,著述宜晚却似乎没有多少人看重。古人说人生三大事:立德、立功、立言。立言需要有足够的人生锤炼与知识积累,不是随便为之的,怕的就是以己之昏昏,却欲使人昭昭,这怎么可能呢?那样只会贻误后人。
看了“关于读书点亮人生的日记作文”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