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语文学习>民俗文化>绕口令>

绕口令由易到难怎么练习

书荣分享

  绕口令是中国民间语言游戏,将声母、韵母或声调极易混同的字,组成反复、重叠、绕口、拗口的句子,要求一口气急速念出。那么绕口令对于初学者肯定要由易到难慢慢练习咯,下面就让小编告诉你怎么做吧。

  绕口令由易到难怎么练习

  初入江湖史上

  粉红墙上画凤凰,凤凰画在粉红墙。红凤凰、粉凤凰,红粉凤凰、花凤凰。红凤凰,黄凤凰,红粉凤凰,粉红凤凰,花粉花凤凰。

  七巷一个漆匠,西巷一个锡匠。七巷漆匠用了西巷锡匠的锡,西巷锡匠拿了七巷漆匠的漆,七巷漆匠气西巷锡匠用了漆,西巷锡匠讥七巷漆匠拿了锡。

  蓝教练是女教练,吕教练是男教练,蓝教练不是男教练,吕教练不是女教练。蓝南是男篮主力,吕楠是女篮主力,吕教练在男篮训练蓝南,蓝教练在女篮训练吕楠。

  陈庄程庄都有城,陈庄城通程庄城。陈庄城和程庄城,两庄城墙都有门。陈庄城进程庄人,陈庄人进程庄城。请问陈程两庄城,两庄城门都进人,哪个城进陈庄人,程庄人进哪个城?

  良娘刘娘上街买粮,良娘拉良郎,刘娘拉牛郎,刘娘买凉馕,凉馕刘娘牛郎吃,良娘买榴莲,榴莲良郎良娘吃,牛郎给良郎凉囊吃,良郎给牛郎榴莲吃,凉馕良娘良郎吃,榴莲刘娘牛郎留凉着吃。

  小有名气

  石室诗士施氏,嗜狮,誓食十狮。施氏时时适市视狮。十时,适十狮适市。是时,适施氏适市。氏视是十狮,恃矢势,使是十狮逝世。氏拾是十狮尸,适石室。石室湿,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氏始试食是十狮尸。食时,始识是十狮尸,实十石狮尸。试释是事。

  门了外了吊刀 ,刀倒门了外了吊。 吊了刀刀倒掉,刀了吊掉了刀。刀掉吊刀 。刀刀吊掉,倒掉吊刀,吊倒刀掉。刀刀吊 ,吊掉刀。刀了吊了门了外了掉了吊了刀,掉了刀了吊了门了外了刀了吊了倒。刀吊掉刀,刀倒着吊。吊刀,刀掉。刀倒,掉刀!

  南边来了他大大伯子家的大搭拉尾巴耳朵狗, 北边来了他二大伯子家的二搭拉尾巴耳朵狗。他大大伯家的大搭拉尾巴耳朵狗,咬了他二大伯家的二搭拉尾巴耳朵狗一口;他二大伯家的二搭拉尾巴耳朵狗也咬了他大大伯家的大搭拉尾巴耳朵狗一口。不知是他大大伯家的大搭拉尾巴耳朵狗,先咬了他二大伯家的二搭拉尾巴耳朵狗;还是他二大伯家的二搭拉尾巴耳朵狗,先咬了他大大伯家的大搭拉尾巴耳朵狗。

  名动一方

  刘奶奶找牛奶奶买榴莲牛奶,牛奶奶给刘奶奶拿榴莲牛奶,刘奶奶说牛奶奶的榴莲牛奶不如柳奶奶的榴莲牛奶,牛奶奶说柳奶奶的榴莲牛奶会流奶,柳奶奶听见了大骂牛奶奶你的榴莲牛奶才会流奶。柳奶奶和牛奶奶泼榴莲牛奶吓坏了刘奶奶。

  牛郎恋刘娘,刘娘念牛郎。 牛郎连连恋刘娘,刘娘连连恋牛郎。 牛郎年年念刘娘,刘娘年年念牛郎。 郎恋娘来娘恋郎,念娘恋娘念郎恋郎。 牛恋刘来刘恋牛,牛念刘来刘念牛。 郎恋娘来娘恋郎,郎念娘来娘念郎。

  天下闻名

  六十六岁的陆老头,盖了六十六间楼,买了六十六篓油,养了六十六头牛,栽了六十六棵垂杨柳。六十六篓油,堆在六十六间楼;六十六头牛,扣在六十六棵垂杨柳。忽然一阵狂风起,吹倒了六十六间楼,翻倒了六十六篓油,折断了六十六棵垂杨柳,砸死了六十六头牛,急煞了六十六岁的陆老头。

  司小四和史小世四月十四日十四时四十上集市司小四买了四十四斤四两西红柿史小世买了十四斤四两细蚕丝。司小四要拿四十四斤四两西红柿换史小世十四斤四两细蚕丝。史小世十四斤四两细蚕丝不换司小四四十四斤四两西红柿。司小四说我四十四斤四两西红柿可以增加营养防近视,史小世说我十四斤四两细蚕丝可以织绸织缎又抽丝。

  粉红女买了个粉红凤凰 女粉红买了个凤凰粉红 粉红女要那女粉红的凤凰粉红 女粉红不让粉红女要拿女粉红的凤凰粉红 粉红女偏要拿女粉红的凤凰粉红 正所谓粉红红粉凤凰好 红粉粉红凤凰妙 商量片刻 粉红女想拿粉红女的粉红凤凰换女粉红买的凤凰粉红 女粉红也想拿女粉红买的凤凰粉红换粉红女买的粉红凤凰 然后 粉红女把粉红女买的粉红凤凰送给了女粉红 女粉红也把女粉红买的凤凰粉红送给了粉红女 最后粉红女回家反缝缝缝凤凰粉红 女粉红回家缝反缝缝粉红凤凰!

  灰花飞买了个黑化肥, 黑华飞也买了个灰化肥。 灰花飞种地需要黑华飞的灰化肥 ,黑华飞种地也需要灰花飞的黑化肥 。灰花飞与灰化肥 ,黑华飞与黑化肥 。灰花飞的黑化肥, 黑华飞的灰化肥 。灰花飞要拿灰花飞的黑化肥换黑华飞买的的灰化肥,黑华飞也要拿黑华飞的灰化肥换灰花飞的黑化肥。究竟是灰花飞换了黑华飞的灰化肥,还是黑华飞换了灰花飞的黑化肥!灰花飞不是黑华飞,灰化肥不是黑化肥。灰花飞买的是黑化肥不是灰化肥 ,黑华飞买的是灰化肥不是黑化肥。黑华飞发灰变不成灰花飞,灰花飞发黑也变不成黑华飞。黑化肥可以发灰变成灰化肥, 灰化肥发黑也可以变成黑化肥。黑灰化肥与 黑华飞 与灰花飞之间的关系要认清 !

  打南边来了个吃葡萄不吐葡萄皮的喇嘛,打北边来了留恋榴莲甜的哑巴,南边吃葡萄不吐葡萄皮的喇嘛出南门往正南,看到个面铺面冲南,面铺上挂着蓝布棉门帘,摘了蓝布面门帘看见一堵粉红墙,粉红墙上画凤凰,红凤凰粉凤凰粉红凤凰红粉凤凰花凤凰。北边留恋榴莲甜的哑巴走东门过大桥,大桥底下一树枣,拿着竿子去打枣,青的多红的少,一个枣两个枣三个枣四个枣五个枣六个枣七个枣八个枣九个枣十个枣十个枣九个枣八个枣七个枣六个枣五个枣四个枣三个枣两个枣一个枣,打完枣往后山,山前有四十四棵死涩柿子树,山后有四十四只石狮子,山前四十四棵死涩柿子树涩死了山后的四十四只石狮子,山后的四十四石狮子咬死了山前的四十四棵死涩柿子树,喇嘛哑巴往集市,吃葡萄不吐葡萄皮的喇嘛买了个长扁担,留恋榴莲甜的哑巴买了个宽板凳,吃葡萄不吐葡萄皮的喇嘛要拿扁担换留恋榴莲甜的哑巴的板凳,留恋榴莲甜的哑巴说:”你不会自己买一个么?”吃葡萄不吐葡萄皮的喇嘛心想这留恋榴莲甜的哑巴还挺横,吃葡萄不吐葡萄皮的喇嘛就急了,抄起扁担打了留恋榴莲甜的哑巴一扁担,留恋榴莲甜的哑巴也急了拿起板凳打了吃葡萄不吐葡萄皮的喇嘛一板凳,不知是吃葡萄不吐葡萄皮的喇嘛拿扁担打了留恋榴莲甜的哑巴一扁担还是留恋榴莲甜的哑巴拿板凳打了吃葡萄不吐葡萄皮的喇嘛一板凳,吃葡萄不吐葡萄皮的喇嘛吐了留恋榴莲甜的哑巴一身葡萄皮,留恋榴莲甜的哑巴一看打不过吃葡萄不吐葡萄皮的喇嘛恼羞成怒抓起一块炖冻豆腐朝吃葡萄不吐葡萄皮的喇嘛扔过去,吃葡萄不吐葡萄皮的喇嘛一闪身躲了过去,讥讽留恋榴莲甜的哑巴说:”你扔你的炖冻豆腐,我躲我的炖冻豆腐,你扔不准炖冻豆腐,就别胡扔乱扔扔坏了人家的炖冻豆腐。”留恋榴莲甜的哑巴说:”你这是欺负我不会说话,你等着。”留恋榴莲甜的哑巴扔下板凳就走了,吃葡萄不吐葡萄皮的喇嘛拿起留恋榴莲甜的哑巴的板凳继续逛集市,喇嘛肚子饿,正好看到有个摊位卖鳎目,喇嘛买了五斤鳎目往北走,正好撞上留恋榴莲甜的哑巴腰里还别着个喇叭,提拉着鳎目的喇嘛要拿鳎目换别喇叭哑巴的喇叭,别喇叭的哑巴不乐意拿喇叭换提拉着鳎目的喇嘛的鳎目,提拉着鳎目的喇嘛偏要拿鳎目换别喇叭哑巴的喇叭,别喇叭的哑巴偏偏不让提拉着鳎目的喇嘛拿鳎目换别喇叭哑巴的喇叭,提拉着鳎目的喇嘛又急了,抡起鳎目打了别喇叭哑巴一鳎目,别喇叭哑巴也急了摘下喇叭打了提拉着鳎目的喇嘛一喇叭,也不知是提拉着鳎目的喇嘛拿鳎目打了别喇叭哑巴!

  绕口令的产生和发展

  关于绕口令[3] 的产生,可以追寻到5000多年前的黄帝时代。古籍中侥幸保存下来的《弹歌》"晰竹,续竹,飞土",相传为黄帝时所作。据考证,这是比较接近于原始形态的歌谣,其中,已经有了绕口令的基本成分--双声叠韵词。由此推想,很可能在文字出现以前,绕口令就已经萌动于中国劳动人民的口头语言之中了。

  随着语言文字的形成和发展,我们的祖先越来越注意汉字字音前后各部分的异同现象,发现了越来越多的双声叠韵词。这些双声叠韵的关系,处理不好,很容易缠绕混淆;处理好了,又可以产生不同凡响的音韵美。这使得一些人想到寻找规律,练习发音,训练口头表达。于是,他们开始有意识地把一些声韵相同的字组合在一起,故意兜圈子,绕弯子,连续成句子,教儿童念、诵。其中一些音韵响亮而又拗口、诙谐风趣的句子,不仅儿童喜欢,不少青年人也很喜欢。这样,一个人唱出或几个人唱和,就在人民群众中耳口相传,流传开来。在流传过程中,人们又不断修改、加工、充实、完善,使它更近似于一首首幽默诙谐的歌谣,更加妙趣横生。至于谁是绕口令的具体作者和修改者,人们根本没有留意。因此,也就无所谓哪首绕口令是哪个人的作品了。

  由于绕口令[3] 的逐步完善,在人民群众中日渐流传,一些接近下层人民的文人也开始注意这一通俗的文艺形式。稍后于屈原的楚国作家宋玉,就曾经把双声叠韵的词汇引进了诗歌创作的殿堂。长篇政治抒情诗《九辩》是他的代表作,其中大量采用了声韵相通的词,使得语句音节错综变化,读来音韵谐美,情味悠长。这无疑大大扩展了它的地位和影响。不少文人还在喝茶饮酒的时候,即兴编上几句,当作酒令,或者教给儿童念诵。保留至今的古代绕口令,差不多都是文人模拟中国民间绕口令作的。而且,我们还可以看到唐代诗人温庭筠在1000多年前的《李先生别墅望僧舍宝刹作双声诗》:"牺息消心象;檐楹溢艳阳,帘栊兰露落,邻里柳林凉,高阁过空谷,孤竿隔古岗,潭庭月淡荡,仿佛复芬芳。"宋代大文学家苏轼作过《吃语诗》("散居剑阁隔锦官"),明代文学家高启作过《吴宫词》("筵前怜婵娟")。从内容上看,这些绕口令大都是酒足饭饱之余的乘兴消遣之作,没有多少价值,从、形式上看,几乎都是咬文-嚼字的文字游戏,书卷气浓重,晦涩难懂,最广大的下层民众和少年儿童只有敬而远之。这大大影响了绕口令的语言价值和文学价值,影响了绕口令的普及和提高。关于古代的绕口令,明代文学家谢肇涮所撰的《文海披沙》卷五,曾作过一些记载。

  另一方面,中国民间流传的绕口[3] 令保持和发扬了它的通俗浅显的特点,越来越完善,并且被搜集整理出来。清朝末年,意大利驻中国的官员韦大利搜集的《北京儿歌》(1896年出版,英汉对照本)中,就有绕口令《玲珑塔》。何德兰搜集的《孺子歌图》中,也有绕口《秃丫头》。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我国现代文学越来越接近下层人民,随之而起的儿童文学也逐渐成为文艺大军的一个支队,这为绕口令的发展又开辟了一条道路。但是;由于社会意识和创作者思想的局限,不少绕口令的基调还是很低的。例如《螺蛳和骡子》:"胡子担了一担螺蛳,驼子骑了一匹骡子。胡子的螺蛳撞了驼子的骡子,驼子的骡子踩了胡子的骡蛳。胡子要驼子赔胡子的螺蛳,驼子要胡子赔驼子的骡子。胡子骂驼子,驼子打胡子,螺蛳也爬到骡子头上去啃鼻子。"这反映了旧社会"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社会意识,反映了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利害关系。新中国建立后,绕口令的思想内容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例如20世纪60年代流传的绕口令《赔钵钵》:"你婆婆借给我婆婆一个钵钵,我婆婆打烂了你婆婆的钵钵。我婆婆买来一个钵钵,还给你婆婆。你婆婆说什么也不要我婆婆赔钵钵,我婆婆硬要把买来的钵钵还给你婆婆。"这就反映了60年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充满了新的时代气息。

    3974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