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棋怎么升段位的基本方法
围棋的水平用段位来描述。中国的围棋段位分为业余段位和国家专业段位两种。小编整理了围棋段位的简介,欢迎阅读!
围棋段位的简介
第一条:围棋的技术等级
一、围棋棋手现在的技术等级有专业段位和业余段位,专业段位分为初段、二段、三段至九段等九个等级。初段最低,九段最高;业余段位分为1段、2段、3段至7段等七个等级。1段最低,7段最高。作为内部训练的参考依据,1段以下也可以制定级位,1级最高,逐级降低。
二、专业八段和九段棋手为国际级运动健将;专业五段(含五段)以上的棋手为运动健将;专业四段至初段、业余7段和6段为一级运动员;业余5段和4段为二级运动员;业余3段至1段为三级运动员。
三、专业棋手的等级分是反映棋手当前技术水平的数据化指标。不与围棋棋手的等级称号接轨。
四、在国际、国内的重大比赛中获得成绩者,亦可申报等级运动员称号。
第二条:专业段位的获得与升段
一、围棋段位赛和定段赛每年举行一届。
二、定段: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棋院、棋社的接近初段水平的少年棋手,可报名参加定段赛。成绩优秀者,可获得初段称号。每年定段人数由中国围棋协会根据报名人数在赛前确定并公布。
三、升段:在全国围棋段位赛中,弈满规定的局数(简称“责任局数”),获得一定的平均分,即可升段。 四、段位赛的编排由电脑完成,电脑程序的设计按下列原则:
(一)每年进行12轮比赛。 (二)棋手按成绩分成高线和低线,优先安排同段同线棋手进行对局,然后安排差一档次的棋手对局,但相同的对手原则上不重复相对。 (三)高线划分原则为:A:连胜两局升段者。B:最近六局平均分在70分以上者。C:最近三局连胜。 (四)尽量考虑先后手的平衡。 (五)责任局数和平均分不受届数的限制,计算升段可任取一组比赛成绩。 (六)升段后即按新的段位编排和记分。 等级表: 一级运动员:专业段位1-4段;业余段位6、7段。
比赛成绩:全国个人赛7-32名(女子7-16名),全国少年赛前3名 。
注:获等级表中的比赛成绩即可申报相应的等级运动员称号,但段位的取得与升段必须按有关规定执行。女子参加男子比赛成绩有效,全国女子个人赛的成绩亦可按本表申报,但其它女子比赛者暂不列入此序列。 升段标准: 初段 责任局数 8 局以上 平均分 75; 二段 责任局数 10局以上 平均分75; 12局以上 平均分 70; 14局以上 平均分70; 16局以上 平均分 67.5 18局以上 平均分67.5 三段 责任局数 12局以上 平均分 75; 四段 责任局数 14局以上 平均分75; 16局以上 平均分 70; 18局以上 平均分70; 20局以上 平均分 67.5 22局以上 平均分67.5 五段 责任局数 16局以上 平均分 75; 六段 责任局数 18局以上 平均分75; 20局以上 平均分 70; 22局以上 平均分 70; 24局以上 平均分 67.5 26局以上 平均分 67.5 七段 责任局数 20局以上 平均分 75; 八段 责任局数 22局以上 平均分75; 24局以上 平均分 70; 26局以上 平均分 70; 28局以上 平均分67.5 30局以上 平均分 67.5 段位赛记分标准: 同段 胜 90 和 60 负 30 差一段 胜 上手85 和 上手55 负 上手25 下手95 下手65 下手35 差二段 胜 上手80 和 上手50 负 上手20 下手100 下手70 下手40 差三段 胜 上手75 和 上手45 负 上手15 下手105 下手75 下手45
升定段时话段位
围棋起源于中国,是幽幽数千年中华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古代中国还诞生了另外一种流传千古的棋类游戏——中国象棋。由于棋子的不同和对弈方式的差异,许多人士认为,围棋是自由的象征,而象棋则是封建等级制度的一种体现。
我也有类似的看法,在我看来,象棋犹如险峻的山峰,攀登虽难终到顶,而围棋则象浩瀚无边的大海,任君遨游任君飞。当然,诞生于阶级社会的围棋难免也要被刻上等级的烙印。在此,我只想提一个基本的历史事实,那就是在中国魏晋时期,围棋曾诞生了棋士九品制,而在当时,象棋棋士是不分等级的。
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这个问题:一方面,九品制的出现说明魏晋时期中国的围棋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高度,棋士众多,水平参差不齐,需要有一定标准加以划分;另一方面,九品制的盛行是封建等级制度在围棋中的一种体现,是世俗社会的“九品宗正制”渗透至围棋领域的必然结果;更为关键的是,九品制这种将棋士划分为九个等级的品级制度与现代围棋的九段制在许多方面不谋而合,可视为现代围棋段位制度的雏形。
九品一说,始现于三国时魏人邯郸淳的《艺经》:“夫围棋之品有九:一曰入神,二曰坐照,三曰具体,四曰通幽,五曰用智,六曰小巧,七曰斗力,八曰若愚,九曰守拙。九品之外,今不复云。”邯郸淳的这段文字后来被诸多文献引用转载,中国古代著名的围棋理论著作、宋朝人张拟撰写的《棋经十三篇》也有同样的记载。
品者,级也。官分九品,一品大学士,九品芝麻官。这时候的品是一种等级的划分,是为官者水平的体现,但更主要则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棋士也分九品,一品可“入神”,九品则只能“守拙”。这里的品,同样是一种等级的区别,九品划分的标准一看棋士对弈的水平,二看棋士对围棋的理解及其所达到的境界。由于品在此时更多地体现的是棋士的境界,而境界这一概念往往又是模糊不清的,不能反映棋手的真实水平与棋手间的差距,于是有人又对此作了更为细致的区分,进一步完善了九品制。例如,宋人张靖在《论棋决要杂说》中认为,从“守拙”到“入神”,每品之间差半子,如此一来,一品与九品之间,可差四子。
现在的棋界,有一个普遍的看法,那就是现代围棋以九段制为基础的段位制度是日本创立的。在此制度下,围棋被划分为职业和业余两种,职业段位分九段,业余最高到七段,这些划分也是以前所没有的,具有积极的意义。这里我要强调的是,“段”的称法来源于日本武术,同样是一种等级的划分,与“品”并没有实质性的差别。与此同时,职业与业余的称法是否合理,也是一个问题。顾名思义,职业是靠下围棋吃饭的,水平自然要高些,业余则拥有其它的职业,下棋只是一种爱好。但是,所有的业余棋手同样深爱着围棋,为围棋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俗话说,围棋要从娃娃抓起,观当代中国,从事儿童围棋启蒙教育的,有很多正是所谓的“业余棋手”。在网上蒙面,业余棋手同样可以成为网络九段,但在现实中,七段则是一道不可逾越的坎。我们是否可以仿效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大奖赛的做法,将职业和业余改为专业和非专业呢?
话题似乎扯得有点远了,回过头来说段位。我曾拜读过围棋名记谢锐的文章《品和段的百年官司》,他在文中精辟地指出,品与段各有优劣,但从目前的情况看,段位制的存在更具合理性,品恢复的可能性几乎是不存在的。
我深有同感。当然,棋士九品制在围棋艺术的母国——中国历史上存在了那么长的时间,其合理性是毋庸置疑的,其历史地位也是不容抹杀的。时至今日,我国台湾的职业棋手仍象古代一样,被分九品,同样是一品最高,九品最低,新科世界冠军周俊勋九段即为一品。2002—2003年度,韩国棋界甚至还以“入神”和“守拙”为名,举办了10位九段与十位初段的对抗赛,最终“守拙队”6:4获胜。
以上两个事实说明了中国古代的棋士九品制对现代围棋的深远影响。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古代的九品制不仅与现代的段位制颇为神似,而且由于九品制的盛行,也使中国围棋历史上出现的定段赛的影子。众所周知,南北朝时期的梁武帝萧衍(有的围棋书籍把他叫肖衍,是错误的)非常喜好围棋,曾令棋士柳恽和陆云公两人主办了一次全国性的围棋大赛,赛后由柳陆两人主持给参赛棋手平定等级,等级分九,可定等级者多打278人。此说已入正史,读者有兴趣可参看《南史"柳恽传》。由皇帝下令举办围棋比赛给棋手评定等级,这是空前绝后的壮举,这不是定段赛,那是什么?况且,278人的规模与现代一些定段赛也不相上下了。由于是皇帝清自组织的棋赛,所以史学家自然要将其纳入史书,加以详细记载。此后的正史虽然少有这方面的记载,但我想肯定还是会有的,正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嘛!
新中国的段位制与定段赛,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迎来了新生。1981年,中国棋界决定恢复和实行段位制,并准备在来年举办段位赛,以确定我国棋手的段位。历经““””大劫的中国围棋翻开了新的一页。国家围棋队的10名正式在编棋手成为了确定段位的标尺,参照国内棋战及对日本棋手的战绩,陈祖德、聂卫平、吴淞笙三位前辈被定为九段,王汝南、华以刚两位老师被定为八段,罗建文、沈果孙、黄德勋三位老师被定为七段,女棋手孔祥明、何晓任两位老师分别定为六段和五段。
1982年,第一届定段赛和升段赛如期举行。1984年后,定段赛和升段赛改为一年一届,到如今,定段赛和升段赛已经有25届了吧。段位赛年复一年地举行,规则不断完善,水平日益提升,规模逐年扩大,已成为中国棋界最具影响力的比赛之一,许多高手在比赛中脱颖而出,九段队伍不断壮大。自中国棋院推出棋手在世界大赛中一获冠军或两获亚军即可晋升为九段的规则以来,古力、王檄、陈耀烨等棋手纷纷受益,有的一线高手也想仿效他们,进而退出了升段赛。“破格晋升”这把双刃剑在给段位赛注入新鲜血液的同时,似乎也带来了新的问题。
看过围棋段位的简介的人还看了:
1.围棋如何升段
2.围棋段位怎么划分
4.围棋如何升九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