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其它排名>

盗墓小说排行榜前十名排名(2)

王燕分享

  盗墓小说也有“后时代”吗

  以《鬼吹灯》为代表的盗墓小说从去年红火到了今年,按照目前的态势,仍然有继续红火的架势。来自媒体和其他类型小说作家的批评,暂时还未影响到读者对盗墓小说的热情,但由于在一段时间内盗墓小说密集出版,也有不少读者提出异议,认为随后出版的盗墓小说“不好看了”。

  好看与不好看是读者衡量盗墓小说的唯一标准,与一些严肃的评论对于盗墓小说的口诛笔伐相比,读者并未在盗墓小说的文学含量和传播意义上太过较真。盗墓小说就是一种通俗文学消费品,是类似早期《故事会》中一些猎奇小说的延伸。但一个不争的事实,盗墓小说的后继乏力,使得在去年还响当当的“盗墓”品牌,今年已呈弱势,出版社和出版商开始有意无意地逃避“盗墓书”概念。

  比如作家出版社等刚刚出版的一批盗墓图书,就已经开始不再张扬地以盗墓小说来推广,而是冠以“集考古、探险、悬疑为一体,比电影更刺激的神奇小说”来吸引读者,但翻完此书,仍然可以清晰地发现,这些小说都还是不折不扣的盗墓小说:故事发生地点选择在了湘西凤凰,书的内容仍然充满了干尸、吸血鬼、千年狐妖和神秘雪女。如果非要找出一些不同的话,那就是这些书的作者不再是新人。同时,虽然书还是换汤不换药,但仍然能看出作者在竭力摆脱“盗墓前辈”们的影响。

  大多数的盗墓小说,都来源于以起点中文网为代表的原创文学网站,出版之前在网上有一大批网民追捧阅读,在由网络连载转化为纸质出版物之后,再为这部小说更改属性恐怕是很难的问题了。好在盗墓小说的作者还算诚实,始终如一地承认自己的作品纯属凭借想象力写出来的,一些专业术语也是自己编造出来的。新出版的盗墓小说也不例外,里面的惊悚、悬念和传奇性还是它最大的卖点。出版方重新将盗墓小说归类于探险,是对传奇小说概念的回归,所以,盗墓小说进入“后时代”一说并不成立。

  严格说来,盗墓小说是奇幻网站众多类型小说里开出的一朵奇葩,它的火爆,可以和之前风靡一时的奇幻文学相抗衡。盗墓小说的持续走红,代表着当下文学消费的一个走向,它和目前刚被炒热的一个概念“后宫小说”一样,是现代读者追求刺激、消耗时间的一种选择,作用基本等同于大片、网游和卡拉OK。但任何类型文学都可以寻找到它的根,所谓后时代的盗墓小说,它的根过于错综复杂,从它的内容里,奇幻、推理、探险、志异等元素,都清晰可见,而这些元素,在不同阶段,都曾大受过读者的欢迎,由此可见,盗墓小说的市场如此之大并非偶然。

  盗墓小说会不会消亡?从理论上讲任何一种小说都早晚有消亡的一天,消亡的主要原因是读者口味的转变。即便作者和出版商不那么急功近利,如果盗墓小说只沿着先行者创下的写作模式前进,生命力也不会持久。向经历过时间考验的探险、悬疑小说风格靠拢,也许是盗墓小说继续存活下去的一条道路,毕竟读者在阅读趣味得到满足之后,还想从中找到一些智慧的启发,单纯的装神弄鬼,只有死路一条。(韩浩月)

  “盗墓小说”流行引争议

  以《鬼吹灯》为代表的“盗墓小说”近来在书市流行。

  这些小说中,一方面妖魔鬼怪、盗墓摸金之流横行,有封建迷信泛起之嫌;另一方面阴阳八卦、五行术数娓娓道来,给人一种民间文化普及幻象。

  “盗墓小说”流行

  从2006年一开始的网络流行,到后来出版上市,小说《鬼吹灯》的“阅读热”出人意料。小说中几名“摸金校尉”(盗墓贼的别称),利用祖传的风水学知识,游走天南海北,到处探宝历险……书中情节既惊悚又充满悬念,还夹杂着阴阳术数和考古知识。

  该书从2006年3月开始在起点中文网上发布后,很快便有出版社将其印刷成册。

  随着《鬼吹灯》的流行,书市出现了《盗墓笔记》《传古奇术》《墓诀》《西双版纳铜甲尸》《茅山后裔》等一批作品。有人将这些书归宗为“盗墓小说”。

  据了解,《鬼吹灯》出版后,很短时间内销量就突破了50万册。

  互联网上,“盗墓小说”的拥护者自称“灯丝”,互相交流古代墓葬和风水学的知识,一些精明的人趁机写起了相关博客,并赢得了高人气和点击率。

  随着“盗墓小说”流行,一些媒体曝出,有不法之徒照葫芦画瓢,依据小说提供的“知识”盗起墓来。

  有人欢喜有人愁

  年轻白领徐少辉这样概括盗墓小说:“比武侠多几分想像力,比纯文学多几分故事情节,比言情多几分惊悚和悬念,比一般网络小说多几分知识含量。”

  不过,盗墓小说最大的读者群似乎来自学校。周末的新华书店里,不少中学生模样的人或蹲或站,捧着《鬼吹灯》《盗墓笔记》等阅读。

  不过,和武侠、言情等小说流行时的遭遇一样,“盗墓小说”受人追捧的同时引起了一些人的担忧,尤其是一些中小学生成为“灯丝”后,有教育工作者和家长表现出了忧虑。

  在不久前举办的一期浙江人文大讲堂上,一位家长因为孩子喜欢“盗墓小说”,而当面向先锋作家叶兆言讨教:孩子是否心理有问题?怎么办?

  叶兆言表示,喜欢读“盗墓小说”和心理有没有问题无关。阅读应当是一件自由的事,没必要强求应该看什么,不应该看什么……将阅读“功利化”是不对的,对于阅读的选择,究竟会产生什么影响,很难说清楚,所以,他的态度是无所谓。

  沉渣泛起?民间文化回归?

  除了对阅读风气的担忧,“盗墓小说”让一些人士对当前的文化风气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反思

  部分人士指出,“盗墓小说”的流行,让书市显得“墓气重”。这些书中反复渲染僵尸鬼怪和风水学,有宣扬封建迷信之嫌。而且,出于对死者的尊重,“盗墓”在中国民间是遭唾弃的。

  虽然《鬼吹灯》的作者“天下霸唱(blog)”和《盗墓笔记》的作者“南派三叔”对外宣称,所写小说中的盗墓手法和故事情节完全是虚构的,还是有人信以为真。

  据了解,有盗墓贼妄图从小说中“取经”。目前,就已经有六七个盗墓贼给身在杭州的“南派三叔”发去电子邮件问询,是否真有书中所描写的古墓?是否可以按照书中描述的手法“寻宝”?

  有人士认为,这些“盗墓小说”,有纵容、教唆他人非法盗墓的嫌疑。

  浙江大学出版社编辑宋旭华认为,“盗墓小说”这么“热”,值得反思。至于这些小说是否在宣扬封建迷信,有待商榷,因为读书的吸收具有很大的主观性,也可以将它理解为是民间文化的再发现,通过“盗墓小说”的流行,使世俗民间最底层的一些文化得以展现和流传。

  民俗专家吴露生认为,“盗墓小说”流行前,“盗墓电影”红火过。对这些东西,我们应当从两方面加以分析:一方面,底层的民间文化不等同于迷信,实际上是经过前人积累,慢慢发展成为一种“神秘文化”,因而具有一定价值。另一方面,眼下有不少传统文化在传播中出现了“异化”,由于写作者对这些东西不够精通,不能很好驾驭,容易误入迷信之道,如此一来,对传统文化的传播反而起了有害的作用。(张道生 余靖静)


猜你喜欢:

1.经典玄幻小说:《盗墓笔记》

2.好看励志小说《盗墓笔记》经典语录台词

3.老九门原著盗墓笔记小说结局

4.电视剧《盗墓笔记》中与小说的不同点

5.九州天空城小说结局是什么

2912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