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进展情况报告
2016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进展情况报告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 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全国教育战线同志齐心协力、开拓创新、积极作为,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宏观战略完成新设计,重点任务取得新突破,深化应用迈上新台阶,融合创新呈现新气象,总体上实现了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稳中增效。主要工作进展着重体现在九个方面:
工作统筹部署与宏观指导
一是贯彻落实重要讲话重点项目任务和中央网信领导小组、中央国安委关于网信工作的重大战略部署,推动落实“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智慧城市、信息惠民、宽带中国、网络扶贫等工作任务。二是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成立了教育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任组长,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杜占元任副组长,相关司局和直属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任成员。三是印发了《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2016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研制了《教育现代化(教育信息化领域)专题研究报告》。
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推进“宽带网络校校通”,积极协调发改委、工信部等部门,督促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落实战略合作协议,推进学校宽带网络接入工作。督促各地通过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作,加快学校网络教学环境建设,现已累计采购计算机、教学仪器设备2165万台件套(价值488亿元),购置数字教育资源66万GB(价值1亿元)。推动落实《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推进首批129所、第二批151所实验校建设。目前,全国中小学(除教学点外)中,87.6%的学校实现网络接入,配备多媒体教室280万间,占普通教室的79.4%,82%的学校已拥有多媒体教室,其中53%的学校实现多媒体教室全覆盖,学校统一配备的教师终端、学生终端数量分别为768万台和1026万台,学校的信息化应用基础条件进一步夯实。
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
一是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已开通教师空间960万个、学生空间470万个、家长空间389万个,已实现与22个省级平台和23个市/县级平台的互联互通,服务体系注册用户达到5800万人。二是制定了《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元数据标准》,发布了《国家平台教育资源用户线上评价办法(暂行)》、《专题教育社区评价指标体系》和《基础教育数字资源整合指南》。国家数字教育资源中心已有实体资源近1407万条,提供智能导航、资源超市等服务,汇聚社会优质资源,初步探索了教师选择使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数字教育资源采购机制。三是举办了“中国梦—行动有我”中小学生微视频征集展播、“学科德育精品课程”征集展示、专题教育社区征集等活动。
数字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
一是通过互联网、卫星两种途径,全年向教学点播发了32期教学资源,总量超过423G。完成第二轮的“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共有503万名教师参与、晒课432万堂,评出公布部级优课2.7万堂,全部班级使用数字教育资源的城镇和农村中小学比例分别达到80%和50%。完成了义务教育阶段148册人教数字教材的更新和开发,部编语文、道德与法治、历史三科数字教材全新上线,并在20多个省市开展数字教材教学应用实验。二是推进新疆地区小学阶段《数学》双语数字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启动蒙古语、藏语少数民族学科双语教学资源建设。向南疆四地州748所学校配送了1859套(共9207张光盘)双语教学资源。三是实施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和国家示范性职业学校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计划。形成由数字校园学习的平台和88个专业教学资源库构成的资源库建设体系,实现了对19个专业大类的全覆盖。四是高等教育领域已建成爱课程网“中国大学MOOC”、清华大学“学堂在线”、上海交通大学“好大学在线”、北京大学“华文慕课”等若干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在线课程服务平台,上线的慕课超过1400门、为高校定制课程(SPOC)5600多门次,选课超过3000万人次,在校生获得在线课程学分超过200万人次。2016年我国高水平大学又有40余门课程登陆国际著名平台,目前已有170余门中国优质在线开放课程走向世界。992门精品视频公开课和2886门精品资源共享课在网上免费开放。五是建立了普通高校继续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开放联盟,建设和开发了2万门课程和5万个微课程。国家开放大学累计完成了2.8万个五分钟课程的建设,免费供学生和社会公众阅览、学习。网络孔子学院注册人数986.3万人、注册学员60.1万人,累计开设在线汉语课程30.5万节。六是完成“中国经典资源库”二期和三期项目制作,一期内容100集全部在教育电视台“空中课堂”和中国教育在线“好课网”免费上线。
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
督促和指导各地和各级各类学校加大力度,推进网络学习空间的建设与应用。举办了2期“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专题研讨班,培训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管理干部207人。启动教育部-中国电信中小学校长“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专项培训、教育部-中国联通职业院校校长和骨干教师“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专项培训,共培训中小学校长2000人,职业院校校长700人、骨干教师1700人。全国已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学校开通了网络学习空间,师生空间开通数量超过6300万个,应用范围已从职业教育扩展到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490多万名教师应用空间开展网络教研,410万多名教师应用空间开展教学,带动了教育理念变革和教学模式创新。
教育管理信息化
一是成立教育管理信息化专家组,对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进行研究、咨询、指导。二是通过三期建设,教育部数据中心构建了较为完整的网络、存储、计算、安全和运维架构。32个省级教育数据中心陆续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实现部省两级数据中心网络连接。三是推进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应用,学校(机构)代码管理信息系统、教育统计管理信息系统、教育部直属高校基本建设管理信息系统、国家教育科学决策服务系统完成项目验收。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共有2.1亿学生信息入库(其中在校生1.66亿),基本实现电子学籍管理,全年实现网上办理省内转学502万人次、跨省转学113万人次、小学招生入学1680万例。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部署应用,完成全国1500万左右教师数据的采集工作,初步实现教师“一人一号”。学信网高等教育在校生电子注册总规模达到4535万,新注册应届毕业生学历1251万,历年电子注册学历总量达到1.5亿。积极推进网上录取系统升级工作,初步完成普通高考来源计划管理系统的开发,为一省一市2017年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提供技术服务保障。四是电子政务内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部机关电子政务内网基本建成,即将正式投入使用。
教育信息化培训工作
一是深入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完成32个省份1472万余人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诊断测评,全年培训管理者和培训者800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400万人次。二是继续开展“全国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万里行”公益性培训,全年共举办培训22期,参训教师7626人次。举办2016年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共收到来自3181名教师报名参赛的作品。三是将教育信息化作为干训重要内容纳入年度干训计划,全年共举办了8期教育厅局长教育信息化专题培训班,培训890人;举办了2期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管理培训班、1期“互联网+”与高等教育教学创新研修班和1期高等学校教育信息化专题研讨班,培训高校干部780人。
教育信息化典型示范与条件保障
一是开展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验收工作,启动基础教育信息化示范推广计划。在四川甘孜召开了边远、民族地区教育信息化推进工作现场会,在湖北武汉召开了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现场会,在云南勐海召开了“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资源应用经验交流现场会。二是完成第二次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专项督导,公开发布了《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专项督导报告》。三是印发了《教育信息化项目管理暂行办法》《教育信息化项目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专家组的作用,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工作,发布年度全国教育信息化进展报告。落实企业合作机制,完成与中国电信、中国移动新一轮战略合作协议签订。四是全年编发了12期教育信息化工作月报。各媒体刊发教育信息化有关报道300余篇,网络转载4000余篇次。教育报开设信息化专刊及“以教育信息化全面推动教育现代化专家谈”专栏,刊发多篇专家文章。教育电视台播发教育信息化相关报道232篇。
教育行业网络安全工作
一是全面推进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共审核部直属机关定级备案材料76份,部直属机关信息系统定级比例达到78.5%,并完成了11个系统的信息系统安全等级测评。二是首次启动了信息系统安全监测,加强与中央网信办、公安部、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等部门和机构的合作与信息共享,聘请专业的安全服务商,共发现和通报网络安全威胁1万多个,修复率近80%。三是加强应急响应和处置工作,发现并处置网络安全事件9起,对整改不彻底和处置不力的单位进行了通报。“六四”、G20等重要时期,发文提出明确要求,开展7×24小时值守和“零报告制度”,圆满完成了信息技术安全保障工作。四是组织开展教育行业年度网络安全检查、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安全检查,通过自查、技术检测和现场检查,全面排查安全隐患,系统评估安全状况,形成了检查报告。五是加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易班”网已和全国16个省市、282所高校实现共建共享,注册学生近450万人。中国大学生在线已覆盖全国30个省份538所高校,注册会员480万人,运营频道20余个,年度主题教育活动20余项。继续参与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指导举办“大学生网络文化节”“高校网络宣传思想教育优秀作品推选展示”“网络文明进校园”“大学生网络安全知识竞赛”等活动。
教育信息化工作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