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编辑:莉莎 2017-05-18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法国当地时间17号、北京时间今天凌晨,举行了本届戛纳电影节的开幕式。今年都有哪些作品入围主竞赛单元?为何在戛纳评委中经常可见中国电影人的身影,但中国电影入围戛纳却并不常见?
今年,戛纳电影节迎来了它的70岁生日。眼下,来自世界各地的电影人早已带着作品,涌入这座法国海滨小城。
创立于1939年的戛纳电影节,是全球最有影响力、最顶尖的国际电影节之一,它与威尼斯和柏林电影节并称为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不少人会直接将它与“文艺片”划等号。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左衡介绍,导演李安先生曾做过一个有趣的比较,威尼斯电影节更讲究艺术均衡的水准;柏林电影节更强调导演的个人风格;戛纳被大众认知的,是比较鼓励创新、推崇创造性。在这几个电影节中,艺术形式、电影语言的革新,我们经常在戛纳电影节获奖影片中看到。
与往年一样,今年最受关注的还是主竞赛单元金棕榈奖的赛场。共有来自12个国家的19部影片从1930部报名作品中突围。其中法国、美国数量依然最多,各有4部。来自亚洲的影片有3部,分别是韩国导演洪尚秀的《之后》和奉俊昊的《玉子》,以及日本女导演河濑直美的《光》。
在主竞赛单元展映打头阵的是美国独立导演托德・海因斯的半默片《寂静中的惊奇》,影片1927年部分的画面,完全以无声电影的形式呈现,为了还原一个真实的时代。这部电影无疑完美的符合了电影节艺术总监弗雷莫对戛纳电影节的定位:既忠实于历史,也注意新生事物和独创性。他认为正是这样,才使得戛纳电影节成为时代缩影,金棕榈奖杯影响力70年经久不衰。
为庆祝电影节的70年华诞,组委会为今年的最高奖准备了一座独一无二的奖杯:镶嵌了167颗钻石的金棕榈奖杯。遗憾的是,对中国电影人来说,这座华丽的奖杯依然只能是看看而已。这两年华语片连主竞赛单元的门都没进过,最近一次入围是《山河故人》,2015年,贾樟柯。
其实,在戛纳电影节上,华语片也曾风光过。
1959年,台湾话剧界元老田琛的《荡妇与圣女》成为第一部正式参加戛纳金棕榈奖角逐的中国影片;
1962年,台湾导演李翰祥执导的《杨贵妃》因富丽堂皇的宫廷布景和服饰夺得最佳内景摄影色彩奖,成为第一部在戛纳获奖的华语电影;
1975年,台湾导演胡金铨执导的《侠女》夺得仅次于金棕榈奖和评审团大奖的最高综合技术奖,将中国武侠电影推向了世界;
1993年,第46届戛纳电影节上,陈凯歌执导的《霸王别姬》获“金棕榈”大奖。这是华语影坛第一部、也是迄今唯一一部获此奖的华语片;
1994年,张艺谋执导的《活着》获得评审团大奖,葛优获最佳男主角,成为首位华人戛纳影帝;
1997年,香港导演王家卫执导的《春光乍泄》夺得最佳导演奖,成为首位获得此奖项的华人导演;
2000年,第53届戛纳电影节,是中国电影在这里收获最多的一年,王家卫、梁朝伟、姜文、杨德昌分获戛纳最佳艺术成就奖、戛纳影帝、评委会大奖、最佳导演奖;
2004年,张曼玉凭借影片《清洁》摘得戛纳最佳女主角桂冠,成为首位华人戛纳影后、首位亚洲戛纳影后;
2006年,王家卫成为第一个担任戛纳评委会主席的华人;
2007年,王家卫的《蓝莓之夜》成为开幕影片,这是戛纳电影节60年来首次以华人导演的电影作为开幕影片。
可以肯定的说,戛纳带给了中国电影荣耀。不过同时,它也带给了中国电影人些许困扰:为什么最近几年,中国电影越来越难以入围戛纳了呢?
对于这些年中国电影难以入围戛纳,电影节艺术总监弗雷莫给出的解释是“中国电影太过商业化”,不过左衡对此另有看法,“中国电影现在发展阶段进行的是产业化改革,电影工业体系一定是建立在商业电影和主流电影的基础上,我们出品是以剧情片、商业类型片为主要的着眼点。另外一个原因,他们上一个世纪90年代对中国电影的热情和兴趣,是建立在对东方的想象上。都是偏远的,保留民风民俗非常好的地理环境,加上一个隐喻性的故事,这是西方人特别容易理解和接受的中国影像,所以突然之间看到中国的都市影像,他就都会认为这不是想要的。现在中国哪怕是文艺片,对于戛纳电影节评委来讲,他们都会觉得跟西方的艺术片高度同质化。”
即使华语电影无缘金棕榈,也并非“零存在”。中国导演李睿�B的《路过未来》,就入围了今年“一种关注”单元。此外,受关注也是争议最多的,还是范冰冰出任今年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评委的事。就连范冰冰本人,也曾用“不可思议”来形容荣升评委的心情,“可能这次还是以去看电影为主,心情上面还是觉得是一件很不可思议的事情。因为确实这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对我来说也是一个很特别的学习机会,可以跟这么多世界级的电影大师去交流学习,感觉下他们脑子里到底在想什么,对我来说还是件很好的事情。”
今年主竞赛单元评委会由九人组成,由“鬼才导演”之称的西班牙著名导演佩德罗・阿尔莫多瓦尔担任评委会主席。除了范冰冰之外,担任评委的还有美国演员威尔・史密斯、法国作曲家盖布瑞・雅得、韩国导演朴赞郁等。
有趣的是,戛纳电影节似乎遵循了十年轮回邀请中国女演员担任评委的“习惯”。50周年时有巩俐,60周年时有张曼玉,到了70周年则请来了范冰冰。然而,众所周知前两位有无可否认的国际实力,巩俐曾拿下威尼斯电影节的最佳女演员,张曼玉更是先后获得过柏林和戛纳两座奖杯。对比范冰冰少有国际大奖的事实,此番担任戛纳主竞赛单元评委,也就难怪周遭质疑声起了。
左衡分析,邀请方冰冰担任评委可以彰显出对多元文化的尊重。更直白一些,他们希望用这样的事情,来引发中国大众对戛纳电影节持续的关注。戛纳电影节今年70岁了,也面临着一些危机性:和其他电影节的同质性越来越高,如何维持自己的特质。另外一个方面又要考虑开拓文化传播上面的市场,中国肯定是不能被忽视的。但现在很明显的问题,就是一方面,要在中国电影提名和获奖上设置一个非常欧洲本位主义的门槛,同时又想得到中国公众的认可。
看了第70届戛纳国际电影节开幕金棕榈奖花落谁家的人还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