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教育育儿知识
当宝宝长到2.5--3.5周岁,家长们开始送孩子去幼儿园小班学习,当然,对于孩子第一次离开家人的身边,家长们总有许多的不舍和担心,那么孩子去幼儿园小班学习要注意什么呢?以下是学习啦小编精心整理的小班幼儿教育育儿知识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培养你的宝宝成长有所帮助。
小班幼儿教育育儿知识:幼儿教育
幼儿园小班,不像大班是小学教育的过渡期,因此在这个时期的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让他玩!可是并不是随便乱玩,而是家长和幼儿园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孩子去玩,那么要怎么做呢?
一、语言能力的培养
对于3岁左右的孩子,可能连话都说不清楚,因此家长和老师们可以在平常教导孩子讲话时,更可以把语言的训练添加到游戏中去!比如:绕口令、过关密语、街头暗号等,让孩子在游戏中拓宽自己的词汇量,做到更好的表达自己!
二、益智类玩具
家长和老师们可以给孩子玩一些益智类的玩具,例如:积木、拼图等,让孩子的玩具中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更是发挥了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
三、培养宝宝的独立性
上幼儿园小班,是宝宝第一次离开家长的身边,正是培养孩子独立性的好时候,孩子第一次离开父母形成的生活习惯,基本上奠定了孩子以后的独立性和自理能力,所以家长们要好好培养,不可让孩子过分依赖家长,形成好吃懒做,胆小懦弱的性格。
小班幼儿教育育儿知识:健康护理
让宝贝离开家长的身边,父母们总是有许多担心和牵挂,孩子更是弱小群体,很容易就感染疾病,那么家长们有什么护理和预防的措施,能防范于未然呢?
一、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幼儿园,都要保证孩子得到足够的休息睡眠时间,晚上早点睡觉,中午一定要午休!
二、在孩子休息和玩耍的室内,一定要保持空气流通,保持适当的温度、湿度。
三、给孩子喂养的饮食要清淡,多吃一些容易消化,并且营养均衡充分的食物。应该荤素搭配,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幼儿园,都不能让孩子有挑食的坏习惯。
四、幼儿园算是人群比较密集的场所,如果发现有小朋友感染了流感或者一些易传染的皮肤病、呼吸性疾病等,应该让这个孩子回家休养,以免传染给其他小朋友哦!
五、家长们应该从小就培养孩子爱卫生的好习惯,不用手揉眼睛,更不把手和其他东西随便往嘴里塞,吃饭之前、上厕所之后必须洗手!
六、在平时空闲的时候,家长们应该多陪伴孩子锻炼身体,去公园散步,去爬山等。
七、给孩子穿戴的衣物尽量是透气舒适的纯棉材质,天气转凉了应该在幼儿园内准备一件保暖的外套。孩子的床上用品也应该经常清洗,晒太阳杀菌。
八、让孩子远离过敏原,例如:花粉、宠物、油漆等,如果孩子对某些食物过敏,家长应该事先告诉老师,也让孩子记住自己不能吃的东西!
九、孩子的日常用品应该和大人以及幼儿园里的其他小朋友区分,切勿和大人混用!
十、在合适的时间带孩子进行接种疫苗,以防止儿童常见传染病!
小班幼儿教育育儿知识:孩子不满意老师
每一个孩子都会在踏进一个新班级时,把老师当成自己信赖的人,热爱自己的老师,喜欢听老师的话,这种信赖有时甚至会超越对爸爸妈妈的信赖。因此,在孩子面前我们总是千方百计的树立老师的威信,不要有意识或者无意识的将老师看成一个反面的形象来教育孩子,这样会大大降低老师在孩子心中的威信,严重的会间接的影响到孩子的发展。那么,当孩子面对这样的情况时,家长又该如何做呢?
但是,站在父母的立场,听孩子说出学校里的事,常会以此做判断。如果孩子说:“我一做什么事,老师就责骂我。”或者说:“我一直举手,老师就是不叫我,真是无聊!”听了这些话,做父母的表示什么态度,是很重要的。如果这时候父母立即相信孩子的话,对孩子说:“老师为什么只骂你一个人?”!或者说“老是叫同一个人,这种老师真讨厌!”孩子一听父母这么说老师,心里更觉得老师不公平,对老师失去了信心,越看不起老师。这样一来对孩子心身发展很不利,而且,孩子会养成对任何事都只有单方面看法的习惯。
因此,在这个时候家长不应该只是片面的看待问题。要给孩子讲可能是老师有其他事情比较忙,或者老师这样严格的对待你是希望你能更进一步。家长这样做,既消除了孩子心中对老师的误会,也在潜移默化中教会了孩子要学会换个角度看待同一个问题。或者“老师不叫你起来回答问题,可能是因为老师认为你很用功,你也可以不计较,然后更加用功学习,争取下次让老师叫你。如果有一天大家都不会了,只有你会老师一定会很高兴的。”这样教育孩子,不但消除了孩子心里的抵触情绪,而且还让孩子学会了换位思考,懂得了理解别人。
总结:有些孩子在与老师的接触中会对老师产生一些抵触心理,甚至不满意自己的老师,这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但是家长要学会正确的引导孩子,不要当着孩子的面批评老师,以免让老师在孩子的心中形成一个反面的形象,从而增强了孩子对老师的抵触心理。要学会教孩子从另一个角度看待问题,不但可以让孩子了解更多,还能更好的消除孩子对老师的误会;同时也教会了孩子在看问题时要站在不同的角度去看,也让孩子学会了理解别人,对孩子今后的发展是很有利的。
小班幼儿教育育儿知识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