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新闻资讯>数码>

数码摄影的曝光控制技巧有哪些

睿柠分享

  许多摄影初学者对相片的曝光总是把握不好,相机曝光应该怎么控制呢?下面是小编分享的数码摄影的曝光控制技巧,一起来看看吧。

  数码摄影的曝光控制技巧

  光圈

  像一扇窗,大时进光量多,小时进光量少;

  光圈会用「f/xxx」来表示,例如 f/8;

  数字小 = 光圈大,例如 f/1.4 是大光圈,f/22是小光圈,不要弄错

  快门

  高速快门进入光线少,慢快门进入光线多;

  高速快门常会看到 1/xxx 秒,例如 1/250s、1/4000s;

  一般相机最快可以设定 1/4000s 或 1/8000s,最慢通常是 30s

  超过 30 秒的快门可以用 B / Bulb 快门代替

  ISO 感光度

  底片/感光器对光的敏感度

  ISO 越高,更能于暗的环境下吸收光线,或是光圈小,快门快的情况下吸受光

  ISO 越高,讯噪越明显,相片质素越差

  ISO 由 50 – 12800 或更高不等,视乎相机

  影响曝光的三个因素

  1.ISO(感光度):数码相机传感器对光的敏感程度;

  2.光圈:拍摄时镜头中叶片打开的尺寸;

  3.快门速度:快门保持开启的时间。

  照片的曝光量就由以上三个因素共同作用而决定。

  重点:改变其中的一个因素,会影响到其他因素。也就是说你不能仅仅单独考虑其中任何一个因素,当你做调整时必须时刻在头脑中关注所有参数。

  做到准确曝光的方法

  从坚持用M档开始

  我之所以提倡学习摄影使用M档,并不是认为M档就比A档优越,A档在反差光线较小时,确实可以更方便的抓拍。 而M档可以让人在学习摄影中更加准确理解在各种环境下光线的改变与相机参数的设置的改变的关系。 比如说一张照片,如果你使用A档拍摄,你可以设置光圈,那么剩下用多少快门,几乎完全是相机替你决定的。但由于相机的不同,导致每款相机测光的准确度也是 不同的。问题出来了,你用同一个参数换做不同的相机使用A档去拍摄同一个物体,即使测光点相同,那么拍摄出来的曝光度几乎都是不同的,相机差异越大,曝光 差异就越大。 我用三个数码机,分别是尼康D700,D800,D4,做了一个试验,在光比较小时,曝光差异还算较小,当反差光线较大时,曝光差异也就增大。也就是说, 使用A档学习摄影并不是不好,而是不利于对各种光线下曝光经验的积累,没有积累就培养不出感觉,对于长期摄影经验提升来说,这并不是好事。

  还有,使用A档的同时,拍摄者本身更多的只会关注光圈,比如,你拍摄风景时,会把光圈开的稍微小点,但拍摄人像时,更多人会本能的把光圈开的稍微大 点,很少有人在使用A档时会关注相机自动反馈的快门是多少,很多朋友可以回忆一下,当你使用A档看到一个比较好的场景或者风景抓拍时,大部分人只能记得当 时用了多少光圈,却很少有人能记得到底这是多少的快门速度。因为光圈是你自己设置的,所以印象深刻,而快门是相机自动的,所以大多数时候是不会记得的。但 坚持使用M档时,两者印象都会更加深刻。这时,每拍摄曝光不准确一张照片时,就会增加一次如何设置参数的印象,直到你通过自己手动设置好一个准确曝光的参 数,这时你对这张照片得光圈与快门参数会印象更加深刻,这种不断拍摄的与设置的积累就形成了一种对光线的曝光经验。时间久了,经过几万次或者几十万次快门 的与光圈的不断人工设置,大多数人基本可以不用经过相机测光就可以估算一个拍摄场景的需要的光圈与快门。这个时候,相机本身的测光反而只是一个参考,可以 轻松的人工根据自己的需要增加或者减少来满足自己的拍摄习惯与风格。 也就是说,是需要要高调的照片还是低调的照片是拍摄者自己说的算,而不是再依赖相机本身。

  准确曝光的修炼最重要的培养自己的感觉,就是对各种环境光线的敏感度,这里其实是培养的两种感觉,一个是相机的熟悉程度,你使用相机久了,快门按 得久了就会很熟悉相机对各种光线的反馈度与敏感度。还有就是你自己主观意识上,在各种光线下如何拍摄出自己喜欢的曝光值的照片经验。我们都说摄影是实践的 艺术,那么实践的累积就是经验。

  准确找到测光点也是准确曝光的基础

  准确曝光的前提是找到准确的测光点,我们都知道一个最基本的原理。相机的测光点是以18%灰为标准,超过18%灰时相机就会认为这是过曝了,需 要低调曝光,调小光圈或者快门。反之,就是曝光不足,需要增加光圈或者快门。那么究竟什么是18%的灰呢?这类很多新手常常把握不准的一个问题。 有得朋友随身携带一个18%灰的灰卡进行测光,这也算一种敬业,但更多情况下,蔚蓝的天空,树叶的表面,柏油路面,人的手背这些其实都是近似18%的物 体,可以做为测光参考。当然,还有很多,这个具体真的没有一个定论,都是每个人多拍累积经验的结果。

  如果你的对着一个白色的物体,或者一种接近白色或者粉色的花朵测光,那么相机就认为是超过了18%的灰,反馈给你的曝光值可能是不准确的,也就是 我们日常所说的:“白加黑减”的原理。 对超过18%的物体测光时,需要手动增加一点曝光。 反之,需要减少。这个具体的掌握需要靠每个人勤加练习才有经验累积。生活中还有很多需要不断摸索,积累的经验,不仅仅是我这里举例的花朵,深刻理解这样的 原理,才不断尝试中才有经验的累积。

  至于如何练习测光点,日常生活中到处都是,你坐在办公室的工作之余拍摄杯子,桌子,窗外与室内的反差风景都可以练习。练习摄影并非一定要去旅行的,练习是平时,真的去旅行是可以保证拍到自己满意且特别的片子的。

  摆脱参数的束缚,踏踏实实练习与积累

  我几乎每天都会收到关于拍摄某个东西,或者某个场景如何设置参数的问题。 我上次就已经谈过自己的看法,追求参数的本质是不理解如何曝光。比如,今天有个朋友问我拍摄夜景如何设置参数,这个问题太宽泛。 哪里的夜景?有灯光还是没有灯光,城市还是山区? 当时光线如何?有星星或者月亮? 阴天还是晴天,夏天还是冬天?这些因素改变一点,参数就大不相同,所以这个问题真的没打回答的。我个人觉得这个朋友应该学习的是在夜间拍摄的注意事项,比 如,上三脚架拍摄会比较稳定,小光圈会拍摄会把灯光拍摄出星芒,什么情况下需要开ISO等基本的理论,然后自己勤加练习去积累自己的感觉。

  如今微博,微信上每天疯传各种摄影的技巧,大都是教人如何拍摄一些特定环境下的场景。这里我并不是要说这样不好,而是想表达自己的看法,这些小 技巧可以让你在特定环境下拍摄出一张满意的照片不难。 但月有阴晴圆缺,换了的场景和光线又该如何?大多数人还是不会拍摄。还是绕不过去的是踏踏实实学习如何在各种环境光线下准确曝光的基本功。

  至于如何曝光,这类教程蜂鸟的前辈们已经写了很多了。各位搜索一下,如何拍摄水,如何使用慢门,如何拍摄星空,如何拍摄不同光线的日出日落,各 位把这样的教程一个一个研究透了,然后勤加练习,总会有所收获。我这里更多的谈得是如何修炼的经验,而不是具体传授具体的技术。

  把心沉下来,摆脱速成的心态

  我们大都知道一个道理,就是学习书法,绘画,或者弹琴之类的艺术大都是需要从小学习,几年甚至十几年方有所成。这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因为我们身边耳闻目染这类现象,于是我们就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不会觉得无法理解。

  而摄影而言,很多朋友觉得就是“咔嚓”一次按下快门那么简单,所以也会自然而然的那是应该简单的,应该可以速成且可以一下上手的。所以也有一些 朋友以为这是他们最容易入门的艺术,也是靠业余就是玩出点成绩的东西。西方有个哲学家说过:“我们最熟悉的事物,往往是我们最不了解的” ,我们真的那么理解摄影吗?他的前世今生,甚至你手中相机的所有功又真的了解多少。

  大家都认可一个道理,摄影与美术在某些层面是想通的,而且是修炼过程也是相似的。那么我们来看看学美术需要如何修炼呢?从小练习绘画素描,练习 几何图形的绘制,练习色彩搭配的训练,而这些基本功一练就是很多年。从几岁开始,然后十几岁,考到一个艺术类的大学然后继续修炼,再到二十几岁,大部分人 算是可以入门画出可以称得上作品的东西,只有少数人这个时候可以学有所成。

  那么和美术修炼过程类似的摄影,又如何说可以说快速上手的呢?当然,我们大部分人只是把摄影当作业余兴趣爱好去玩玩,自然没有必要去按照一种兢兢业业的态 度去面对。很多人的追求只是在旅行中拍出自己满意的片子,亦或者只是不再拿单反当卡片机使用就已经满足。但绕不开的还是曝光与构图的基本功,这与态度无 关,你想写好一个字,必然有扎实的基本功。除非只是为了记录,随便拍拍,那么这个就不用纠结这个。


猜你感兴趣:

1.初学者人像摄影的技巧

2.数码相机拍照技巧实用教程

3.数码摄影十大技巧大全

4.不可不学的摄影技巧-小窍门

    3820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