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5与小米6对比
今天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带来一加5与小米6的对比,这两款都是骁龙835机型,它们会有什么区别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一加5与小米6对比
1、两者都采用满血版的骁龙835,最高主频为2.45GHz,GPU为Adreno 540
2、两者的运行内存与存储规格都比较好,均为LPDDR4X+UFS2.1
小米6存储读写速度测试
第一项测试大于700MB/s的基本都是ufs2.1,点击此处查看判断存储类型的方法。
3、小米6屏幕大小为5.15英寸,一加5是5.5英寸,两者都没有使用2K显示屏,均为1080P屏幕。
4、小米6的屏幕支持阳光屏(强烈阳光下清晰可见屏幕内容)、夜光屏、护眼模式、色温调节,在降低蓝光辐射上有一定的优势。
一加5的屏幕支持阅读模式、夜间模式,在阅读模式下,可以带来纸质书的阅读体验,应该与kindle的阅读体验类似,值得注意的是,官方标注一加5采用“Optic AMOLED”显示屏,这块屏幕材质与一加3一样,大家可能会觉得比较高大上,其实只是一种营销噱头,与1080P的AMOLED屏幕没多大区别。
5、两者的电池容量相差不大,小米6为3350mAh、一加5是3300mAh。
小米6是QC3.0 18w快充,一加5采用5V/4A 20w的DASH极速闪充,一加5的快充体验更好。
6、两者均不支持Hi-Fi,小米6无3.5mm耳机孔,一加5有3.5mm耳机孔。
7、两者的双摄方案均为广角镜头+长焦镜头,小米6是1200w(广角)+1200w(长焦),一加5是1600w(广角)+2000w(长焦),广角镜头能够捕捉到更为全面的画面,长焦镜头可以将景物拉得更近,双镜头的协同下,可以为手机拍照带来两倍的无损变焦。
8、一加5没有光学防抖,采用了电子防抖作为替代方案,小米6拥有四轴光学防抖。
9、两者均支持全功能NFC,即读卡写卡、卡模拟、点对点三种方式,小米6不支持NFC-SIM卡,一加之前的手机也不支持NFC-SIM,所以这次的一加5极大可能也不会支持运营商的NFC。
相比之下,小米手机NFC支持的城市公交更多,一加手机目前只支持北京公交。
小米手机NFC支持的公交地区:深圳、上海、北京、武汉、广东省、苏州、杭州、长沙、吉林、南通
10、小米6有曲面玻璃背部+不锈钢金属中框、曲面陶瓷背部+不锈钢金属中框两种材质。
一加5是铝合金属一体机身。
11、小米6机身尺寸145.17*70.49*7.45mm,普通版重量168g、陶瓷版182g。
一加5机身尺寸154.2*74.1*7.25mm,重量为153g,所以一加5要比小米6轻薄些。
12、小米6与一加手机5均具备生活级防水能力,能够抵御生活中的泼溅场景。
13、跑分对比
小米6安兔兔跑分:176032分
一加5安兔兔跑分:178029分
14、价格信息
小米6价格
6GB+64GB:2499元
6GB+128GB:2899元
6GB+128GB(陶瓷):2999元
一加5价格
6GB+64GB:2999元
8GB+128GB:3499元
15、购买建议
如果你想体验8GB超大内存的手机,毫无疑问,8GB版本的一加5是最佳选择,因为另一款同样是8GB内存的努比亚Z17售价则达到3999元。小编觉得6GB+64GB的小米6是性价比最好的手机,当然你要能买得到。
高通骁龙835介绍
骁龙835是高通骁龙处理器,高通骁龙835芯片在2017年初发布,该处理器支持Quick Charge 4.0快速充电技术,是基于三星10nm制造工艺打造的。
发布
2016年11月17日,高通正式公布了骁龙835处理器。
骁龙835已经开始进行生产,2017年上半年正式出货。
性能
制程工艺
高通骁龙835芯片基于三星10nm制造工艺打造。10nm工艺相比14nm将使得芯片速度快27%,效率提升40%,高通骁龙835芯片面积将变得更小。
2016年10月,三星宣布率先在业界实现了10纳米 FinFET工艺的量产。与其上一代14纳米FinFET工艺相比,三星10纳米工艺可以在减少高达30%的芯片尺寸的基础上,同时实现性能提升27%或高达40%的功耗降低。通过采用10纳米FinFET工艺,骁龙835处理器将具有更小的芯片尺寸,让OEM厂商能够在即将发布的产品中获得更多可用空间,以支持更大的电池或更轻薄的设计。制程工艺的提升与更先进的芯片设计相结合,预计将会提升电池续航。
核心
骁龙835的主频为1.9GHz+2.45GHz,并采用八核设计。骁龙835将采用10nm八核心设计,大小核均为
Kryo280架构,大核心频率2.45GHz,大核心簇带有2MB的L2 Cache,小核心频率1.9GHz,小核心簇带有1MB的L2 Cache,GPU为Adreno 540@670MHz,相比上代性能提升25%,支持4K屏、UFS 2.1、双摄以及LPDDR4x四通道内存,整合了Cat.16基带。
快速充电
新的骁龙835处理器,支持Quick Charge 4快速充电,比起Quick Charge 3.0,其充电速度提升20%,充电效率提升30%。另外其具备更小的芯片尺寸,能为手机厂商提供更灵活的内部空间设计。
Quick Charge 4.0快充技术充电5分钟可以延长手机使用时长5小时,此外QC 4.0还集成了对USB-C和USB-PD(Power Delivery)的支持,适配范围更广泛。
效率提升
高通并未公布骁龙835的更多信息,但表示10nm工艺将会带来更好的性能,提升功率效率,作为对比高通骁龙820基于14nm制造工艺打造。三星表示10nm工艺相比14nm将使得芯片速度快27%,效率提升40%。
更高的内存带宽
骁龙835会率先支持传输速率相比LPDDR4更快的LPDDR4x运存,带宽提升明显。
应用
索尼Xperia XZ Premium成为首款搭载高通骁龙835处理器的智能手机设备,小米,一加,努比亚,三星,LG和HTC也已经推出搭载骁龙835的智能手机。
2017年1月4日,美国高通公司在CES 2017(国际消费电子展)上与ODG(Osterhout Design Group)共同宣布,其R-8和R-9将成为首批发布的搭载骁龙835处理器的终端。骁龙835采用10纳米FinFET制程技术,支持外形小巧的下一代顶级消费类终端。
2017年2月 15日,Qualcomm(高通)与华为、沃达丰共同宣布,在土耳其成功开通全球首个LAA商用网络(LTE Assisted Access,免授权频谱LTE辅助接入),这是基于3GPP R13标准的首个LAA商用就绪的网络,该网络基于沃达丰土耳其子网在伊斯坦布尔沃达丰 Arena部署的LampSite,利用5GHz的40MHz免授权频谱和2.6GHz的15MHz授权频谱进行三载波聚合(3CC CA),配合内置X16 LTE Modem的Qualcomm Snapdragon 835芯片手机终端,现场峰值下载速率高达370Mbps。
点评
几乎占据安卓手机主导地位的高通公司,每一次发布的旗舰处理器都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骁龙835的诞生,在满足日常使用下,对拍照/网络进行了有质的提升,机器学习的加入可了解用户的需求,达到更快捷方便的服务。为什么高通要在CES还未正式开幕时发布这款旗舰处理器,看来这次的展会将会少不了他的表现。
2017年2月,由TD-LTE全球发展倡议(GTI,Global TD-LTE Initiative)举办的GTI年度创新大奖正式揭晓。集成骁龙X16 LTE调制解调器、支持卓越连接性能的Qualcomm最新旗舰移动平台——骁龙835,荣获了2016年度GTI创新技术产品奖(GTI Awards 2016 on Innovative Technical Product)。
针对 VR、AR 做了哪些改善?
高通在骁龙 835 上继续大力推动对 VR 和 AR 应用的支持,除了针对自家的 VR 一体机方案,也对 Google 的 Daydream 进行了优化。
由于 VR 对 3D 画面、3D 音频、空间定位以及手势辨识等方面的需求,对 SoC 的性能及各个处理元件之间的协作有很高要求。
影响 VR 体验的一个重要参数是延迟(从运动到画面显示的时间),在这方面,高通表示,835 的延迟为 15ms,相比之下 820 为 18ms。
此外,高通还推出一个名为 Visual Inertial Odometry(VIO,视觉惯性测量)的系统,用以追踪头部 6-DOF(6 自由度)运动。这个系统使用 Hexagon 682 DSP 来处理镜头约 30fps 的视频流,同时使用始终唤醒(All-Ways Aware)的 DSP 以 800Hz 或 1000Hz 的速率捕捉加速度计和陀螺仪的数据。将这些数据相结合,就能得到 6 自由度的位置资讯。
高通表示,使用 DSP 来达到这项功能,效率几乎是使用 CPU 进行处理的 4 倍。
高通认为电脑视觉是 VR 和 AR 的重要部分。在这方面,高通在中国投资了专注眼球追踪技术的七鑫易维,透过眼球追踪技术为 VR 加入注视点渲染(foveated rendering)功能,让用户视野聚焦的中心画面渲染得更清晰,同时还能在互动上加入新的方式。
此外,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瞳距(IPD),而且头显戴在头上时也会挪动,透过电脑视觉可以动态且精确地针对 IPD 进行调整。
另外,透过电脑视觉实现的手势追踪,可以让用户无需用到实体控制器就能与虚拟物体互动。来自 DSP 的电脑视觉数据还可以被用做渲染用户在虚拟空间中的手,进而改善沉浸体验。
移动 VR 被认为是 VR 行业的未来,但其体验在很多层面都逊于 PC VR,改善体验成为当务之急。目前 Android 旗舰手机和高端 VR 一体机大都采用高通芯片,在雷锋网看来,835 的推出将改善移动 VR 的体验,推动 VR 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