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支付备付金交央行存管有什么影响
央行官网昨日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实施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存管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了第三方支付机构在交易过程中,产生的客户备付金,今后将统一交存至指定账户,由央行监管,支付机构不得挪用、占用客户备付金。那么第三方支付备付金交央行存管有什么影响呢?本文是第三方支付备付金交央行存管有什么影响,第三方支付备付金管理办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第三方支付5000亿备付金交央行存管
自今年4月17日起,第三方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实施集中存管,目前设置了缓冲期,首次交存的平均比例为20%左右,但最终,支付机构应将全部客户备付金交存至集中存管账户。
央行为什么要这么做?会产生什么影响?网购会不会受影响?中新社财经新媒体中新经纬客户端当日对此作出解读: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名誉所长、研究院、前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夏斌第一时间就此对中新经纬客户端(微信公众号:jwview)表示,此举有利于加强监管,有利于保护客户的利益,弥补过去信息披露的不足所造成的问题。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教授董登新也向记者表示,央行规范第三方支付,有利于净化支付市场,提高第三方支付效率及透明度,降低第三方支付平台风险。
什么是客户备付金?
首先我们需要厘清一下客户备付金的概念。
简单说,我们在网购时,支付的货款,在收到货并且做出确认之前,一直会存放在支付机构的账户上,这笔钱就是我们所说的“客户备付金”。比如,我们下单后,会把钱先存在支付宝上,收到货确认后,这笔钱才会进入商家的账户里。
据央视财经报道,因为第三方支付的特殊性,在整个交易过程中会产生时间差,而这小小的时间差,会形成巨大的资金沉淀,这部分资金在银行账户里产生的利息收入,就占到支付机构总收入的11%。这部分利息收入都归了支付机构,消费者并没有拿到。
央行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第三季度,267家支付机构吸收客户备付金合计超过4600亿元。这么庞大的资金意味着什么?用吃瓜群众的话来说就是可以”闷声发大财”、“躺着也能赚钱”。业内人士认为备付金无异于变相揽储,已经成为了悬在金融安全上的达摩克里斯之箭。因此从监管层到市场,均有人士对央行此举拍手称快:早就应该这么干了!
央行为何对备付金耿耿于怀?
风险,风险,还是风险。央行为此给出了四点理由:一是客户备付金存在被支付机构挪用的风险。二是一些支付机构违规占用客户备付金用于购买理财产品或其他高风险投资。三是支付机构通过在各商业银行开立的备付金账户办理跨行资金清算,超范围经营,变相行使央行或清算组织的跨行清算职能。甚至有支付机构借此便利为洗钱等犯罪活动提供通道,也增加了金融风险跨系统传导的隐患。四是客户备付金的分散存放,不利于支付机构统筹资金管理,存在流动性风险。
央行称,许多支付机构通过扩大客户备付金规模赚取利息收入,偏离了提供支付服务的主业,一定程度上造成支付服务市场的无序和混乱,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也违背了人民银行许可其开展业务的初衷。
金融监管研究院创办人、上海法询金融董事长孙海波对此分析称,首先支付机构备付金和保险公司保费收入以及银行存款不一样,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所有权应该属于客户财产,不是支付机构自有资金;但现实中的确由支付机构支配使用,如果支付机构为追求收益,容易因为资金挪用引发风险。
孙海波进一步分析称,支付机构的备付金存款和信托和基金财产也不一样,法律上也没有破产隔离的地位,支付机构自身经营风险也会传递到备付金存款客户。所以央行从谨慎角度出发对2013年的备付金存管制度做了进一步补充要求,支付机构必须上缴一部分资金至专门机构,且不支付利息,从比例限制和制定规则出发点看都类似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制度,起到一定流动性管理和风险控制效果。
会影响我们网购吗?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董希淼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项规范是针对支付机构,普通消费者在网购、支付过程中,不会体会到任何影响。
新规实施后,第三方支付机构会不会收取支付服务费?董希淼表示,整个支付行业竞争比较激烈,中国银联跟商业银行也不断切入,如果谁敢收费,消费者可以走。现在其实有一些大的支付已经慢慢回归到银行了,比如支付宝也收费了,微信提现也收费了,因为消费者选择还是比较多的,这个不用太担心。
支付宝带头表态:拥护新规定
那么,支付机构又是怎么看这一新规的呢?据中国网报道,支付宝方面表示,以第三方支付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是在央行及各级监管部门的关注和支持中蓬勃发展起来的,在这个前提下,第三方支付经过了十几年的发展,风险可控,日趋成熟,对服务小微企业和大众消费者,对服务实体经济促进普惠金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支付宝方面表示,支付宝坚决拥护本次央行的新规定,这一政策的出台,有利于行业长期、健康、可持续的发展。一个健康发展的行业需要各方的关注和支持,更需要监管。
看过第三方支付备付金管理办法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