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村镇银行监管政策
2017年国家利用财政政策对村镇银行的发展进行引导,在现有金融法规与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形成有效的财政激励机制,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2017村镇银行监管政策,供大家阅览!
村镇银行监管指引政策
银监会3月2日召开的第96场例行新闻发布会上,银监会农村金融部副主任马晓光透露,下一步将着力完善村镇银行监管政策,适时出台《村镇银行监管指引》等政策文件,在风险可控和商业可持续的前提下,有序推进村镇银行的培育和发展。
马晓光表示,完善村镇银行监管政策方面,主要有三项工作:一是着力强化定位监管。督促村镇银行坚守“立足县域、支农支小”市场定位,打造成为专业化、精细化服务支农支小的特色银行。支持和鼓励村镇银行采取多种方式向下延伸服务网络、丰富服务内容,深耕县域金融市场,使农民能够切实享受足不出村的金融服务便利。继续优化支农支小特色监管指标的监测考核,使村镇银行持续保持“小额”“分散”以及支持“三农”、服务小微的经营本色。
二是继续坚守风险底线。在梳理前期政策的基础上,完善规制、加强监管,适时出台《村镇银行监管指引》等政策文件。继续实施法人监管和并表监管并重的“双线监管”模式,强化落实村镇银行属地监管责任;提高日常风险监测频度,健全多维度、前瞻性的风险监测预警体系;突出加强合规监管,严厉打击违法违规经营行为,促进村镇银行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
三是积极创新培育模式。立足县域金融承载能力和实际需求。进一步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在确保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前提下,提升县市覆盖面。完善区域挂钩政策,推出全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中西部老少边穷地区县准入优惠政策。积极支持主发起行根据发展战略、组织构架和管理需求,探索实施投资管理型村镇银行等村镇银行管理模式,提升对村镇银行规模化组建、集约化管理和专业化服务水平,激发培育村镇银行内在动力。
目前,村镇银行已成为促进农村金融服务质效提升的“助推器”。截至2016年末,全国已组建村镇银行家数达到1519家,其中64.5%的村镇银行设在中西部地区。村镇银行的资产规模已达1.24万亿元;各项贷款余额7021亿元,其中农户及小微企业的贷款合计6526亿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93%,500万元以下贷款占比达到了80%,户均贷款41万元。同时,民间资本投资十分踊跃,目前民间资本占村镇银行资本总额的比例已高达72%。
村镇银行政策介绍和监管要求
王了老师从监管的角度,对村镇银行设立的政策初衷、培育发展的三大阶段、现行监管政策等内容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回顾与解读,并针对村镇银行发展的“快”与“慢”、资产质量的“好”与“坏”、主发起行如何正确履职等问题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强调村镇银行稳健发展必须牢固坚持"支农支小"的市场定位,强化合规经营,做好资本管理和流动性管理,同时加快IT系统建设,提高信息科技风险防范水平。
农村地区银行网点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是村镇银行诞生的主要原因。“2006年末,农村地区每万人拥有机构网点为1.3个,比城市地区低0.7个;农村地区每万人拥有银行从业人员11.9人,比城市地区少26.4人;农村地区的信贷资源只占全国的21%。全国有44.9%的农户和55.6%的农村企业表示贷款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而村镇银行在经历了2007-2009年的试点阶段、2010-2011年的积极推进阶段、以及2011年-至今的稳步推进阶段,机构组建速度趋向总体平稳,中西部占比61%,县市覆盖率59.2%,国定贫困县达到578个,其中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海南、青岛、宁波、湖北、安徽、山东、浙江等地已基本实现村镇银行辖内县域全覆盖。已组建的村镇银行还具有如下特征:
1、中小银行是主要发起银行;
2、发起模式逐步转向规模化、集约化。组建10家(含)以上村镇银行的主发起行有34家;
3、各项业务平稳较快发展。截至2015年末,资产规模已突破万亿;
4、不同发起机构各具特色。大中型银行组建村镇银行发展平稳、风险管控较强、但缺乏经营特色,贷款额度较大;中小银行发起村镇银行经营活力较强;外资银行发起的村镇银行,管控严格、风险偏好保守、贷款发放审慎、整体发展速度偏慢;
5、支农支小经营特色显著。截至2015年末,各项贷款中,农户与小微企业贷款占比83%,户均48.2万元,存贷比达78.6%,500万元以下贷款占比80%;
6、主要监管指标保持较好水平。截至2015年末,全国村镇银行加权平均资本充足率21.7%,拨备覆盖率254.9%,拨贷比3.7%,流动性比例77.1%,不良贷款率1.4%,总体运行相对平稳,主要风险可控。
王了在解读村镇银行监管政策时,明确指出:村镇银行的市场定位就应该立足县域、立足本地、立足社区,并强调主发起人要避免履职的错位与缺位,要注重“收放结合、张弛有道”的履职原则。
猜你喜欢:
3.村镇银行最新政策
6.村镇银行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