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新闻资讯>理财>

宏观经济政策对股票的影响

坤杰分享

  证券市场历来被看作“国民经济的晴雨表”,是宏观经济的先行指标;宏观经济的走向决定了证券市场的长期趋势。今天小编为大家分享的是宏观经济政策对股票的影响的相关文章,欢迎阅读!

  宏观经济政策对股票的影响

  从长期来看,一家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归根结底是由其基本面所决定的。影响投资价值的因素既包括公司净资产、盈利水平等内部因素,也包括宏观经济、行业发展、市场情况等各种外部因素。在分析一家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时,应该从宏观经济、行业状况和公司情况三个方面着手,才能对上市公司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一、宏观经济分析

  宏观经济运行分析

  证券市场历来被看作“国民经济的晴雨表”,是宏观经济的先行指标;宏观经济的走向决定了证券市场的长期趋势。只有把握好宏观经济发展的大方向,才能较为准确的把握证券市场的总体变动趋势、判断整个证券市场的投资价值。宏观经济状况良好,大部分的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表现会比较优良,股价也相应有上涨的动力。

  为了把握国内宏观经济的发展趋势,投资者有必要对一些重要的宏观经济运行变量给予关注。

  A.国内生产总值GDP

  国内生产总值是一国(或地区)经济总体状况的综合反映,是衡量宏观经济发展状况的主要指标。通常而言,持续、稳定、快速的GDP增长表明经济总体发展良好,上市公司也有更多的机会获得优良的经营业绩;如果GDP增长缓慢甚至负增长,宏观经济处于低迷状态,大多数上市公司的盈利状况也难以有好的表现。我国经济稳定快速增长,2006年GDP同比增长10.7%;07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长率达到了11.1%。近一两年来,上市公司业绩的快速增长正是处于宏观经济持续向好、工业企业效益整体提升大背景下的增长,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为上市公司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B.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是指商品和劳务的货币价格持续普遍上涨。通常,CPI(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被用作衡量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温和的、稳定的通货膨胀对上市公司的股价影响较小;如果通货膨胀在一定的可容忍范围内持续,且经济处于景气阶段,产量和就业都持续增长,那么股价也将持续上升;严重的通货膨胀则很危险,经济将被严重扭曲,货币加速贬值,企业经营将受到严重打击。除了经济影响,通货膨胀还可能影响投资者的心理和预期,对证券市场产生影响。CPI也往往作为政府动用货币政策工具的重要观测指标,今年以来我国CPI高位运行,因此在每月CPI数据公布前后,市场也普遍预期政府将会采取加息等措施来抑制通货膨胀,引发了股市波动。

  C.利率

  利率对于上市公司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利率是资金借贷成本的反映,利率变动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投资水平和消费水平,间接地也影响到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利率上升,公司的借贷成本增加,对经营业绩通常会有负面影响。第二,在评估上市公司价值时,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是采用利率作为折现因子对其未来现金流进行折现,利率发生变动,未来现金流的现值会受到比较大的影响。利率上升,未来现金流现值下降,股票价格也会发生下跌。

  D.汇率

  通常,汇率变动会影响一国进出口产品的价格。当本币贬值时,出口商品和服务在国际市场上以外币表示的价格就会降低,有利于促进本国商品和服务的出口,因此本币贬值时出口导向型的公司经营趋势向好;进口商品以本币表示的价格将会上升,本国进口趋于减少,成本对汇率敏感的企业将会受到负面影响。当本币升值,出口商品和服务以外币表示的价格上升,国际竞争力相应降低,一国的出口会受到负面影响;进口商品相对便宜,较多采用进口原材料进行生产的企业成本降低,盈利水平提升。

  目前,人民币正处于渐进的升值进程中,出口导向型公司特别是议价能力弱的公司盈利前景趋于黯淡,亟待产业升级,提高利润率和产品的国际竞争力;需要进口原材料或者部分生产部件的企业,因其生产成本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而受益;国内的投资品行业能够享受升值收益也会受到资金的追捧。人民币小幅升值,房地产、金融、航空等行业将直接受益,而对纺织服装、家电、化工等传统出口导向型行业而言则带来负面影响。

  2017年宏观经济趋势与政策取向

  2016年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平稳,出现了“双重向好”的新格局:新结构、新经济、新动能在加速形成,传统产业调整在深化。我国经济出现的“双重向好”,并不意味着经济将会出现V型反转,明显回升。我们认为,这次宏观经济企稳向好带有明显的内在性,而止跌回稳是初步的,基础仍不牢固,仍存在反复的可能性。

  要充分认识到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是:房地产调整明显延后,对未来一段经济增长形成压力;工业经济调整进入由量向质转变的新阶段,仍面临多重结构性难题;服务业发展和创新发展等新发展仍面临较大的体制机制障碍;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国际金融风险仍未有效释放。

  2017年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下,我国宏观经济平稳增长可期。在政策取向上,须坚持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思路,在宏观调控政策和改革政策之间形成叠加效应,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取得重大突破,为长期发展注入新动力。

  我国宏观经济出现新的积极变化

  今年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呈现如下特点:

  1.工业与投资联动效应明显

  今年年初,我国宏观经济继续有所下行。一季度GDP增长6.7%,比上年四季度回落0.1个百分点。主要是工业增长继续放慢,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比上年同期回落0.4个百分点,为多年来的季度低点。而工业增速的持续放慢与传统产业调整加深,特别是市场和政府双重作用下的“去产能”加快有关。

  进入下半年,工业增长企稳、民间投资有所反弹,总投资也企稳回升。工业增长企稳与物价形势的积极变化(PPI跌幅年初大幅收窄,9月份摆脱长达4年多的负增长转向正增长,使相关企业盈利改善,投资意愿增强)。同时政府采取措施激发民间投资活力,使民间投资自9月份开始止跌回升,前11个月累计民间投资同比增长3.1%,比1-7月份的最低点回升1个百分点。民间投资的回升带动了整体投资增长的反弹。

  2.政府积极支撑避免了总投资的大幅下降

  与民间投资明显下滑相对应的是,2016年年初以来,政府投资和房地产投资在明显回升,较大程度上抵消了来自民间投资增长下滑的影响。

  首先,政府主导的投资有所加快。主要表现为:基础设施投资加快。1-11月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18.9%,比同期全部投资增速快10.6个百分点。从资金来源看,国家预算内资金增长较快,前10个月同比增长16.5%,上半年增长更快,高达21.8%。反映政府主导的投资加快的还有就是国有控股投资再现高增长。1-11月累计,完成国有控股投资19.1万亿,同比增长20.2%,比上年同期加快8.5个百分点。

  其次,房地产投资增长迅速反弹。在各种利好政策的刺激下,房地产销售明显回暖,导致房地产投资稳定回升。1-11月累计,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6.5%,比上年同期加快4.2个百分点。据测算,房地产投资回升对总投资的贡献超过了1个百分点,对GDP的贡献在0.4个百分点以上。

  3.消费增长与物价增长“双稳定”

  我国经济正在由投资主导向消费主导转换,这是我国经济向中高端迈进的必然趋势。2016年以来,消费需求继续稳定增长。1-11月累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4%,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9.7%。1-10月份,全国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26.2%。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25.7%,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2.7%。

  与消费平稳增长相对应的,我国物价总水平继续保持稳定,既没有出现明显通胀,也没有明显的通货紧缩压力。1-11月累计,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增长2.0%,比上半年微降0.1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提高0.6个百分点,通缩的隐忧逐步消失。物价总水平稳定的基础是食品和粮食价格的稳定。1-11月份,食品烟酒类价格同比增长3.9%,属于合理范围。其中粮食价格同比仅增长0.5%,这是因为连续多年粮食丰收,库存充足,国际粮食价格也相当稳定所致。食品烟酒类价格回升主要是由于蔬菜、猪肉价格上涨较快,而其他多数食品价格趋于稳定。

  4.就业在总体平稳中呈现分化走势

  就业稳定向好是本轮经济调整的最大亮点。今年年初,在经济增长继续有所放慢以及钢铁、煤炭等传统工业加快去产能的形势下,就业压力一度有所加大,特别是国有企业的隐性失业问题显现,但在二季度后明显趋稳。据人社部数据,前三季度,城镇新增就业1067万,提前一个季度超额完成了全年预期目标任务。而国家统计局的31个大城市的城镇调查失业率也一直保持稳定,多数月份处于5%-5.1%。在经济下行压力的情况下,就业继续稳定向好,既有经济规模效应、产业升级效应的重要贡献,也体现了宏观政策的积极支持效应。

  但像产业分化一样,今年以来就业结构分化特征也十分明显。一方面,随着传统制造业的持续调整和去产能力度的加大,投资和就业面临较大压力。民间投资的大幅回落及国企去产能中的职工分流对就业形成了较大压力。另一方面,产业升级和“双创发展”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除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快速增长对就业形成较强支撑外,网上购物这一新业态的快速发展也创造了许多新就业机会。目前我国快递员数量超过200万,而两年前仅90万人。1-9月份,全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和收入同比分别增长54.0%和43.9%,比去年同期分别加快8.0个和10.7个百分点。

  5.PPI由负转正是经济运行一大亮点

  2016年在CPI增幅温和回升的同时,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增长则出现了反转性变化,PPI在三季度未终于结束了持续四年多的负增长,进入快速回升轨道。一季度PPI同比下降4.8%,比上年全年和上年四季度分别收窄0.4个和1.1个百分点,二季度PPI同比下降2.9%,比一季度大幅收窄1.9个百分点。其中钢铁、煤炭和有色金属的价格都出现了较大程度的环比上涨,这有效地改善了一些生产资料生产企业的效益。从一季度PPI降幅有所收窄,到二季度PPI降幅的大幅收窄,再到三季度末的转负为正,并持续回升,这意味着传统产业调整已取得积极成效,特别是减产量、去产能的积极效果初现,这是经济出现内在性向好的重要表现。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对2016年中国经济运行作出以下判断:我国经济稳中向好的基础在不断巩固,出现了“双重向好”的新格局:新结构、新经济、新动能在加速形成,传统产业调整基本到位。

  新结构、新经济、新动能既包括服务业占比不断上升、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提高,也包括新产业、新业态快速发展,还包括消费升级及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不断增强。

  传统产业调整基本到位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工业增长调整基本到位。既表现为工业生产的止跌回升,也表现为工业投资降至低点并有所回升。二是PPI增长由负转正。在市场和政府力量的同时推进下,我国去产能取得了积极成效,其重要标志就是PPI结束了持续4年多的负增长,开始出现全面回升。

  当前宏观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经济出现的积极变化并不意味着经济将出现V型反转、出现明显回升。从结构分析可知,这次我国宏观经济的企稳向好带有明显的内在性,但止跌回稳仍是初步的,基础仍然不牢,仍存在反复的可能性。而当前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仍存在这样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2017年宏观经济趋势与政策取向

  解决经济新常态下各种难题和挑战,必须长短结合,综合实施。关键是坚持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政策思路。2017年既要继续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更要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取得重大突破,为长期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1.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关键抓手,深入推动“三去一降一补”,着力解决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结构性难题

  在生产资料价格回升、企业效益改善的情况下,千万不能放松结构调整的重任。特别是在“三去一降一补”上要尽快取得重大进展。我国经济结构问题主要集中反映在产能过剩、库存过大、杠杆偏高、成本高企、补板约束等方面,这是结构性调整的着力点所在。目前我国经济发展中最有利的一个因素就是就业稳定,就业容量不断扩大,因而使得结构调整,特别是淘汰落后产能对经济发展的冲击较小。应借此有利条件,加大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的力度,同时继续降低制度性成本和修补各种发展短板。

  为此建议,国企职工分流安置上步子可迈得更大一些,即更多地鼓励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方式。根据对我国新常态下就业的现状和趋势分析,去产能力度加大不会导致社会整体失业率的大幅上升,但要高度重视善后工作,特别是对职工的利益补偿要更加注重公平、更多体现人文关怀。

  2.加快推进国企、财税、金融、社保等基础性关键性改革,更好地发挥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

  我国改革正处于深水区,涉及重大的利益结构调整。这些重大利益结构调整的领域既是基础性的也是关键性的,如国企、财税、金融、社保等,这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难的地方。2017年是“十三五”规划实施的第二年,培育新的发展动能时不我待,传统经济转型也时不我待,必须下决心,在基础性关键性领域取得突破。

  要着力深化国企改革,打破行政垄断,这是实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关键条件。要加快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资源品价格改革和公共产品定价机制改革等,最大化地减少市场的价格扭曲,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营改增的全面实施,意味着我国税收制度改革迈出了重要一步,但营改增改革不是财税体制改革的终点。相反,它是一个新的起点,随着营改增的全面推进,正在倒逼财税领域的深化改革,如深化分税制改革,完善分税体制;培育新的地方主导税种;研究设计征收遗产税。同时,要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和商事制度改革,还权于民,还权于社会,还权于市场。

  3.破除各种体制机制障碍,促进服务业和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服务业是我国管制较多的行业,而提高服务业的比重、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也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服务业的发展对改善人民生活、提高生产质量及稳定就业、扩大消费等均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当前形势下,稳就业、提高就业容量,可明显拓展结构性改革的空间,为未来的发展增添更强的动力。

  首先,稳就业要多在增量上做文章,各地方要把促进服务业增长、提升服务业质量放在经济工作的重要位置。其次,着力消除抑制服务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要加快改进服务业统计,可借全面实施营改增改革之机,规范服务业统计标准体系,细分行业,将服务业按增值链分工统计,这对促进服务业分工发展、完善国民经济核算制度都具有重要意义。要着力推进服务业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进一步减少行政审批和大幅放松公共服务业的市场准入,同时,消除现存的各种歧视性政策,为服务业创造更加宽松的宏观环境。

  4.坚决抑制房地产泡沫化,建立房地产健康发展长效机制

  关键是切实落实“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基本定位,使房地产发展回归理性。主要的政策选项有:一是各级政府要积极引导房价增长预期。在房地产调控上,一些地方政府存在“顺周期”倾向,特别是对一些利益集团借机炒作、“火上浇油”视而不见,对此,要加强信息引导和对违规违法行为的惩治力度,合理引导预期。二是要持续坚定的抑制住房投机性需求。对二套以上住房的购买政策不能时而过紧,时而又过松,对此有必要进行清理、规范。同时,加强对房地产信贷总闸门的控制。三是加快房地产税改革,建立房地产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

  
看了“宏观经济政策对股票的影响”的人还看了:

1.宏观经济政策对股市的影响

2.2016年财政政策对股市的影响

3.国家政策对股票的影响

4.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股市的影响

5.货币政策对股票的影响因素

    2699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