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新闻资讯>理财>

什么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坤杰分享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运用也就是膨胀性、紧缩性和中性三种类型政策的不同组合。以下是学习啦小编整理的关于什么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涵义

  财政政策概述

  财政政策是指国家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而规定的财政工作的指导原则,通过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来调节总需求。增加政府支出,可以刺激总需求,从而增加国民收入,反之则压抑总需求,减少国民收入。税收对国民收入是一种收缩性力量,因此,增加政府税收,可以抑制总需求从而减少国民收入,反之,则刺激总需求增加国民收入。它由国家制定,代表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并受一定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相应的经济关系制约。

  财政政策是国家整个经济政策的组成部分,同其他经济政策有着密切的联系。财政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要有金融政策、产业政策、收入分配政策等其他经济政策的协调配合。

  目前中国实行的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概述

  狭义货币政策: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实现充分就业和平衡国际收支)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合。

  广义货币政策:指政府、中央银行和其他有关部门所有有关货币方面的规定和采取的影响金融变量的一切措施。(包括金融体制改革,也就是规则的改变等)

  通过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应量,影响利息率及经济中的信贷供应程度来间接影响总需求,以达到总需求与总供给趋于理想的均衡的一系列措施。货币政策分为扩张性的和紧缩性的两种。

  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是通过提高货币供应增长速度来刺激总需求,在这种政策下,取得信贷更为容易,利息率会降低。因此,当总需求与经济的生产能力相比很低时,使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最合适。

  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是通过削减货币供应的增长率来降低总需求水平,在这种政策下,取得信贷较为困难,利息率也随之提高。因此,在通货膨胀较严重时,采用紧缩性的货币政策较合适。

  货币政策调节的对象是货币供应量,即全社会总的购买力,具体表现形式为:流通中的现金和个人、企事业单位在银行的存款。流通中的现金与消费物价水平变动密切相关,是最活跃的货币,一直是中央银行关注和调节的重要目标。

  货币政策工具是指中央银行为调控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而采取的政策手段。

  货币政策是涉及经济全局的宏观政策,与财政政策、投资政策、 分配政策和外资政策等关系十分密切,必须实施综合配套措施才能保持币值稳定。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相互配合的必要性

  这是一个重点需要把握的问题。

  在我国财政与信贷是国家从宏观上集中分配资金的两条不同的渠道,两者虽然都能对社会的总需求与总供给进行调节,但在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形成中的作用又是不同的,而且这种作用是不可相互替代的。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看两者的不同作用。

  (一)两者的作用机制不同

  财政是国家集中一部分GDP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因而在国民收入的分配中,财政居于主导地位。财政直接参与国民收入的分配,并对集中起来的国民收入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再分配。因此,财政可以从收入和支出两个方向上影响社会需求的形成。当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大体确定,因而财政收支的规模大体确定的情况下,企业、单位和个人的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也就大体确定了。比如,国家对个人征税,也就相应减少了个人的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对企业征税或国家对企业的拨款,也就减少或增加了企业的投资需求。银行是国家再分配货币资金的主要渠道,这种对货币资金的再分配,除了收取利息外,并不直接参加GDP的分配,而只是在国民收入分配和财政再分配基础上的一种再分配。信贷资金是以有偿方式集中和使用的,主要是在资金盈余部门和资金短缺部门之间进行余缺的调剂。这就决定了信贷主要是通过信贷规模的伸缩影响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的形成。至于信贷收入(资金来源)虽然对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的形成不能说没有影响,但这种影响一定要通过信贷支出才能产生。比如,当社会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过旺时,银行采取各种措施多吸收企业、单位和个人的存款,这看起来是有利于紧缩需求的,但如果贷款的规模不作相应的压缩,就不可能起到紧缩需求的效果。

  (二)两者的作用方向不同

  从消费需求的形成看,包括个人消费和社会消费两个方面。社会消费需求,基本上是通过财政支出形成的,因而财政在社会消费需求形成中起决定作用。只要在财政支出中对社会消费性支出作适当的压缩,减少社会集团的购买力,社会消费需求的紧缩就可以立即见效。而银行信贷在这方面则显得无能为力。个人消费需求的形成则受到财政、信贷两方面的影响。在个人所得税制度日趋完善的情况下,财政对个人消费需求的形成是有直接影响的。而银行主要是通过工资基金的管理和监督以及现金投放的控制,间接地影响个人的消费需求。至于说银行对个人消费需求的形成有直接影响,也主要是体现在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上。但居民储蓄存款毕竟可以随时提取,因而这种影响的力度就不像财政那样大。再从投资需求的形成看,虽然财政和银行都向再生产过程供应资金,但两者的侧重点不同。在我国现行体制下,根据财政、银行在运用资金上无偿与有偿的不同特点,固定资产投资理应由财政供应资金,而流动资金投资一般由银行供应资金。虽然随着银行信贷资金来源的不断扩大,银行也发放一部分固定资产投资贷款,但银行的资金运用的重点仍是保证流动资金的供应。从这里也可看出,财政在形成投资需求方面的作用,主要是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国民经济结构的合理化,而银行的作用则主要在于调整总量和产品结构。

  (三)两者在膨胀和紧缩需求方面的作用不同

  在经济生活中,有时会出现需求不足、供给过剩,有时又会出现需求过旺、供给短缺。这种需求与供给失衡的原因很复杂,但从宏观经济看,主要是由财政与信贷分配引起的,而财政与信贷在膨胀和紧缩需求方面的作用又是有别的。财政赤字可以扩张需求,财政盈余可以紧缩需求,但财政本身并不具有直接创造需求即“创造”货币的能力,惟一能创造需求、创造货币的是银行信贷。因此,财政的扩张和紧缩效应一定要通过信贷机制的传导才能发生。比如财政发生赤字或盈余时,如果银行相应压缩或扩大信贷规模,完全可以抵消财政的扩张或紧缩效应;只有财政发生赤字或盈余,银行也同时扩大或收缩信贷规模,财政的扩张或紧缩效应才能真正发生。问题不仅在此,银行自身还可以直接通过信贷规模的扩张和收缩来起到扩张和紧缩需求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银行信贷是扩张或紧缩需求的总闸门。

  正是由于财政与银行在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形成中有不同的作用,这就要求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必须配合运用。如果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各行其是,就必然会产生碰撞与摩擦,彼此抵消力量,从而减弱宏观调控的效应和力度,也难以实现预期的调控目标。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时滞

  经济学家认为,良好的经济政策不仅是单纯的政策配合问题,还要把握住运用政策的时机。因此,政府在利用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来解决经济问题时,应当考虑到时滞(time lag)问题。

  从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来说,财政政策的实施一般会产生下列五种时滞,依次为:认识时滞、行政时滞、决策时滞、执行时滞以及效果时滞。认识时滞是指从经济现象发生变化到决策者对这种需要调整的变化有所认识所经过的时间,这段延迟时间的长短,主要取决于行政部门掌握经济信息和准确预测的能力。行政时滞也称为行动时滞,是指财政当局在制定采取何种政策之前对经济问题调查研究所耗费的时间。这两种时滞只涉及行政单位而与立法机构无关,也就是说,这两种时滞只属于研究过程,与决策单位没有直接关系,经济学称之为内在时滞。内在时滞的长短,一方面取决于财政当局收集资料、研究情况所占用的时间以及采取行动的效率;另一方面取决于当时的政治与经济目的,尤其是在希望实现的目标较多的情况下,必须对政策目标的优先顺序进行选择。

  与内在时滞相对应的是外在时滞。外在时滞是指从财政当局采取措施到这些措施对经济体系产生影响的这一段时间。主要包括三种时滞:(1)决策时滞是指财政当局将分析的结果提交给立法机构审议通过所占用的时间;(2)执行时滞是指政策议案在立法机构通过后交付有关单位付诸实施所经历的时间;(3)效果时滞是指政策正式实施到已对经济产生影响所需要的时间。这三种时滞与决策单位发生直接关系,而且直接影响社会的经济活动,故称为外在时滞。由于经济结构和经济主体的行为具有不确定性,很难预测,因此,外在时滞可能会更长。图14—4表明了财政政策时滞的先后次序及其内容。

  实际上,货币政策的操作或多或少地也存在着上述五种时滞。就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时滞长短比较而言,内在时滞只涉及经济问题的发现与对策研究,这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说,大体一致。因此,就内在时滞而言,无法确定这两种政策孰优孰劣。

  但是,就外在时滞来说,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优势比较就较为容易。一般而言,财政政策的决策时滞较长,因为财政政策措施要通过立法机构,经过立法程序,比较费时;相比之下,货币政策可由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业务直接影响货币数量,时滞比较短。就执行时滞来看,财政政策措施在通过立法之后,还要交付给有关执行单位具体实施,而货币政策在中央银行决策之后,可以立即付诸实施。所以,财政政策的执行时滞一般比货币政策要长。但是,从效果时滞来看,财政政策就可能优于货币政策。由于财政政策的工具直接影响社会的有效需求,从而使经济活动发生有力的反应;而货币政策主要是影响利率水乎的变化,通过利率水平变化引导经济活动的改变,不会直接影响社会有效需求。因此,财政政策的效果时滞比货币政策要短。

  总之,就时滞方面来看,很难比较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在研究这两种政策的时滞问题时,一定要根据不同的客观经济环境和不同政策的各种时滞加以比较,才能作出正确判断,选择有效的政策措施。

  
看了“什么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人还看了:

1.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区别

2.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包括什么

3.2016中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4.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工具有哪些

5.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区别有哪些

    2638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