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政策的主要目标
财政政策是政府通过税收和公共支出等手段调节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达到发展、稳定、实现公平与效率、抑制通货膨胀等目标的长期财政战略和短期财政策略。以下是学习啦小编整理分享的关于财政政策的主要目标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财政政策的主要目标
财政政策是政府通过税收和公共支出等手段调节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达到发展、稳定、实现公平与效率、抑制通货膨胀等目标的长期财政战略和短期财政策略。
财政政策目标就是财政政策所要实现的期望值,这个期望值的取值既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环境与条件的制约,并取决于民众的偏好与政府的行为,也受政策作用范围和作用强度的制约。财政政策目标在时间上具有连续性,在空间上具有一致性。我国现行财政政策的主要目标包括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公平分配四个方面。
一、经济增长
经济发展是指伴随着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和政治结构变革的经济增长,它是一个综合的概念,不仅包括量的扩大,也包括质的提高。从财政政策上说,促进经济发展的目标,主要是在防止经济周期波动、有效配置资源的基础上,促进经济适应增长。经济增长是生产能力的提高,是由投入的劳动量、资本量等基本因素以及技术水平和结构等特殊因素综合而成的。适度增长的含义就是量力而行,视财力物力的可能制定增长速度。
把经济增长作为我国当前首要的财政政策目标是解决就业、提高我国国际地位以及推进各项改革的需要。保持适
度的增长,是因为如果一味的追求GDP,会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和资源浪费,导致经济社会发展的失衡。GDP本身存在着缺陷,它不能反映某些重要的市场经济活动、不能真实的反映国民财富的变化,也不能反映经济增长对资源和环境的负面影响。
二、物价稳定
物价稳定是指价格总水平的稳定,通货膨胀表示经济体系的不稳定,会引起社会财富畸形的再分配,扭曲资源配置,对商品和劳务的生产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在实践中,导致通货膨胀的诱因通常有需求拉动、成本推进、结构摩擦和外部输入等四个方面。在实现物价相对稳定的目标时,必须分清通货膨胀属于哪一种类型,以采取相应的对策。财政干预的手段包括增加商品供给、增加支出、减税、最低收购价等。根据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形势,人们普遍存在通货膨胀的心理预期,因此,我国2010年CPI涨幅控制目标是3%左右。
三、充分就业
充分就业一般是指一切生产要素都有机会以自己愿意的报酬参加生产的状态。在充分就业的情况下,生产总量是社会当时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但是,要测量各种经济资源的就业程度非常困难,经济学研究中往往以测量难度较小的劳动力的就业程序作为量度是否充分就业的标准。劳动力失业包括自愿行业和非自愿失业,后者又分为摩擦性失业、结
构性失业、需求不足性失业和季节性失业,非自愿失业是政府和经济学界关注的焦点。较高的失业率不仅会造成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还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造成社会动荡。因此,控制失业率应是财政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
对此进行财政干预的措施主要有:财税优惠政策鼓励自主创业,对下岗失业人员进行再就业培训,通过政府投资提供公共岗位,支持劳动密集型小企业发展等。
根据我国当前“用工荒”和“就业难”并存的国情以及经济发展情况,2010年就业目标是新增就业900万,失业率控制在4.6%。
四、公平分配
收入的合理分配是实现经济稳定与发展的关键所在。一方面,收入分配不合理,贫富悬殊过大,不利于社会经济的稳定;另一平均主义会抵制甚至挫伤劳动者的积极性,也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财政政策的分配导向应当是使收入分配既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同时又不至于产生分配上的过分悬殊,把公平与效率有机结合起来。 就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现状而言,如果收入分配不合理,一方面抑制消费的扩张,不利于扩大内需;另一方面,居民幸福感下降而被剥夺感上升,贫富对立情绪加剧,不利于社会稳定。十七大报告中指出 “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通过财政干预,缩小居民收入差距,提高低收
入群体的收入,扩大中等收入人群的比重,限制高收入。具体措施包括:加强税收调节、垄断行业工资监管、规范公务员事业单位工资、加大农村财政投入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劳动者报酬等。
财政政策的主要目标的特征
财政政策目标是指财政政策所要实现的期望值。在确定财政政策目标时,政府决策部门应注意财政政策目标的几个特征:
(1)财政政策目标受财政政策功能的制约;
(2)财政政策目标在时间上具有一定的连续性;
(3)财政政策目标在空间上具有一致性。
财政政策的目标具有多重性特征,构成一个目标体系,其体系内一般包括经济稳定、经济发展、公平分配和平衡预算四大目标。财政政策的经济稳定大目标又分解为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三个子目标;经济发展目标包括经济增长目标、资源合理配置目标和社会生活质量的提高三个子目标。
我国财政政策目标实现的途径
实现财政政策目标关键是要最大限度的增加就业,尽管这方面工作难度很大,还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但结合我国人口多的特点和国外就业经验,重点还应从劳动供求两方面着手。
一方面,从劳动需求方面来看:在经济不稳定出现衰退时,政府可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增支减收来刺激厂商投资,从而引起总需求增加,进而带动劳动需求增加。在经济稳定时,政府则可通过稳健的财政政策努力做好以下三项工作:
一是加强对小型企业创办和经营的扶持。支持自我创业有利于减少失业。据调查:美国高中生中,想自主创业当老板的占学生人数的70%,而英国只占33%.这种差距可在一定程度解释为何美国的失业率比英国低。一个社会愿意当老板的入越多,自我就业的人越多,失业率自然就低。支持小企业经营也有利于增加就业。中外经验都表明:小企业占一国总产出的比重不大,但吸收的劳力却占一国总就业中的比重非常大。因此从实现经济稳定和社会和谐的角度出发,增加就业要求政府应“抓小放大”。在美国在小企业中就业的人员占整个就业的70%,美国的《财富》500强企业自1970年开始,提供的就业岗位就开始逐年下降,其减少的岗位大多被小企业所弥补,因此政府解决就业的重点就是“抓小放大”,就业问题并不突出的发达国家尚且如此,就业形势较为严峻的我国,政府更应转变观念做到“抓小放大”。
二是加强对服务业的支持。由服务业规模经济效应不明显,大多也属劳动密集型生产,资本难以替代劳动,可吸收大量劳力,而且服务业的产品需求较为稳定,受经济周期的影响较小,因而对稳定一国就业特别是减少周期性失业效果更好,因此无论是出于经济稳定还是社会和谐,政府都应该给予更多的支持。
三是加强制造业资本的就业。减少资本闲置短期就可吸收更多的劳力,而且从长远看,由于资本就业率高,提高了资本的收益率,如此又会导致未来更多的投资,从而吸收更多的劳力。这里不能依靠高科技企业解决就业问题,这一方面是高科技企业大多寿命较短,在美国一般为5年,另一方面是吸收劳力较少,其就业人数还不到全部就业人数的1/8.而且发展也不比制造业快,据美国芝加哥的《企业》杂志每年100家盈利最好企业的评选,一半以上是制造业,只有不到1/4的是高科技。
另一方面,从劳动供给方看:政府可通过财政收支,保证劳动的有效供给,具体表现为:一是提供免费的职业培训和教育,使劳动者掌握一门符合市场需求的就业技能;二是向劳动者提供就业信息,建立免费的劳动力市场。要加强供求双方的信息沟通,使技能与岗位相适应,从而最大程度的减少结构性和摩擦性失业。
政府只有在劳动供求两方面双管齐下,才可更好的实现充分就业,真正实现经济稳定,切实构建出一个和谐社会——一个大多数人能够分享社会进步和发展,自由、公正、安定、富裕的社会。
财政政策的主要目标相关文章:
1.财政政策首要目标
2.财政政策特点
5.财政政策传导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