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新闻资讯>理财>

财政政策的功能有哪些

坤杰分享

  财政政策是指国家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而规定的财政工作的指导原则,通过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来调节总需求。以下是学习啦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财政政策的功能有哪些的相关文章,希望对你有帮助!!!

  财政政策的功能

  财政政策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主要具有四种功能:

  1.导向功能

  财政政策的导向功能就是通过调整物质利益进而对个人和企业经济行为的调节来引导国民经济的运行。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配合国民经济总体政策和各部门、各行业政策,提出明确的调节目标。第二,财政政策不仅规定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同时通过利益机制,引导人们的经济行为。

  2.协调功能

  财政政策的协调功能是指对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某些失衡状态的制约和调节能力,它可以协调地区之间、行业之间、部门之间、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

  3.控制功能

  财政政策的控制功能是指政府通过调节企业和居民的经济行为,实现对宏观经济的有效控制。如对个人所得征收超额累进税,可以防止两极分化。

  4.稳定功能

  财政政策的稳定功能是指国家通过财政政策调节总支出水平,使货币支出水平恒等于产出水平,实现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其稳定功能主要体现为实施反周期操作。

  财政政策效应评价

  中国实施扩张性的积极财政政策以来,不断有研究者提出,这一宏观政策会对民间投资产生挤出效应。国外也有人士表示担心,中国近年大规模发行国债,增加政府投资、扩大支出,是否会产生挤出效应。

  所谓“挤出效应”,是指由于政府通过向企业、居民和商业银行借款来实行扩张性政策,而引起利率上升,或引起对有限信贷资金的竞争,导致民间部门投资减少。它将使政府扩张性财政支出的效应部分地甚至全部地被抵消。

  挤出效应并不是在政府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调节时必然要发生的。具体到中国近四年来实行积极财政政策的实践来看,依据对经济运行各项指标的分析,在中国出现挤出效应的观点尚得不到有力的证据支持。这可以从增发国债对以下三个方面的影响来考察:

  第一,增发国债对利率的影响。自1996年5月以来,名义利率多次下调,但实际利率是上升的,这并不是财政扩张带来的结果。由于中国尚未实行名义利率的市场化,积极财政政策不会影响名义利率的升降。实际利率的上升主要是因为物价水平下降,而中央银行出于种种考虑没有及时随物价变动调整名义利率所致,进一步看,价格水平下降也不是财政扩张的结果,相反,积极财政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物价水平的下降。

  第二,增发国债对借贷资金量的影响。增发国债没有与民间竞争有限的资金。几年来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率超过70%,存在较大的存贷差额。商业银行近年的资金过剩主要是风险意识增强、企业投资收益较低、预期不好及产业政策调整的缘故,而且这种过剩是在满足了政府借款需求之后的过剩。

  从实际经济运行看,民间投资主要受到民间资本的边际产出?或利润率和公共投资影响,民间资本边际产出上升会引起民间投资规模的增加。如果公共资本投向竞争领域,即与民间资本的生产可以相互替代,增加公共投资就很可能挤出民间投资。积极财政政策的投资领域主要是生态环境保护、高速公路、铁路、供水和机场、粮库、农村电网等基础设施,属于社会公共支出领域,对民间投资不会形成挤出效应。相反,基础设施建设还可以改善民间投资的外部环境,提高民间资本的边际生产力,推动民间投资。

  第三,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政府支出与居民消费具有替代关系,即财政增加政府购买支出可能挤出居民消费。但这要通过对财政支出结构进行具体分析才能确定。某项财政支出如招待费,的确是私人消费的替代品;公共设施支出则是私人消费的互补品;还有一些公共支出既是私人消费的替代品又是互补品,比如国家用于食品和药品检验的支出,既减少了私人的检疫支出,又可增加私人对食品和医药的支出。有关部门通过财政购买支出和居民消费关系的计量模型分析发现,财政购买支出与居民消费总体是互补关系,扩大政府支出对需求总体上具有扩张效应。

  财政政策的导向功能就是通过调整物质利益进而对个人和企业经济行为的调节来引导国民经济的运行。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配合国民经济总体政策和各部门、各行业政策,提出明确的调节目标。第二,财政政策不仅规定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同时通过利益机制,引导人们的经济行为。

财政政策的功能有哪些相关文章:

1.财政政策的功能包括什么

2.财政政策的功能

3.财政政策功能

4.财政政策包括哪些工具

5.财政政策的有哪些特点

6.财政政策的类型是什么

    23697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