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邱惠 2017-02-16 17:43:40
中俄联合军演地点为何选在地中海
为什么是地中海,一个距离中国如此遥远的地方?美国彭博社分析说,首先是“全球性答案”,这是对新的“凉战(用于区别冷战——编者注)”以及美国在太平洋动作的回应,日本首相安倍近日访美就是一个例子。其次还有“地区性答案”,即中国在西亚北非的利益在增加。近年来中国两次派船救援和疏散大量因地区动荡而面临危险的中国工人,第一次是利比亚,2011年卡扎菲遭轰炸后中国撤侨3.58万人,第二次是今年3月底4月初,中国帮助数百中国工人撤离也门。
对“来自地中海的信号”,德国之声专栏作家泽林认为“西方必须学会适应”。他称,西方媒体上“俄罗斯和中国军队首次在欧盟大门前的地中海进行‘远海联合行动’,而且使用实弹”等报道可以说是“耸人听闻”。首先,中俄可以这样做吗?答案是:在国际海域,任何一方都可以和其他方一起进行实弹演习。其次,谁先开始的?美国人早就在黄海举行军演。他们的航空母舰早就在中国海岸前游弋。俄罗斯和中国现在宣布进行联合军事演习,是西方试图孤立俄罗斯的直接后果。
“超级大国不能去度假”,美国《华尔街日报》10日刊文,指导奥巴马应该从俄罗斯胜利日学到“教训”,认为奥巴马对俄罗斯“亮出的牙齿”还不够。文章回顾历史道,1919年威尔逊总统回撤,从而点燃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引信。罗斯福总统以为他可以回家了,幸运的是,杜鲁门总统逆转了道路。连1979年宣称美国“现在免于共产主义极度恐惧”而推动与俄罗斯关系重启的卡特总统,也重新武装,当时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文章批评奥巴马说,二战后美国实行的是遏制,现在奥巴马实行的则是“自我遏制”。11日的美国“国民评论”网站更为赤裸裸,其刊登的文章渲染中俄走近对美国的挑战,甚至鼓动奥巴马“取消2016年环太平洋联合军演对中国的邀请”。
“美国确实需要反思,但反思的应该是它推行的遏制+压迫式的外交”,德国柏林欧洲政治学者格斯勒尔11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在乌克兰危机上欧盟态度本来比较缓和,但美国“任性地”对俄强硬;在亚洲,美国的任性更是遇到日本的任性,双方高调修改防卫合作指针,一些人甚至不避讳针对中国。
这是中俄两国海军五年来进行的第六次海上联合军事演习。相比以往,此番演习凸显“实战化、信息化、规范化”的特点,创造了中俄“海上联合”系列演习的多个首次。
——首次组织红蓝方“背靠背”对抗
首次组织红蓝双方“背靠背”展开作战筹划与实兵对抗,可谓是此次演习的一大亮点。中俄参演舰艇混编为红方2个舰艇编队,与由中国海军舰、潜、机等兵力组成的蓝方开展了联合防空、联合反潜、实际使用武器等十余个科目的演练。
演习过程中,红蓝双方“互不可见”,在接到联合导演部统一下达的作战背景后,各自部署相应行动,并随时根据对方动作做出应对措施,凸显了海战场的复杂性、敌情不可预知性和双方高度的对抗性。
红方指挥员、中国海军南海舰队副司令员俞满江认为,中俄“海上联合-2016”演习强调实战化,符合中俄两国海军战斗力建设的实际需要,有助于提高筹划指挥、兵力协同、战术运用、综合保障、实战化训练的组织水平,为日后独立或联合应对海上安全威胁打下坚实基础。
——首次启用“海上联合”系列军演专用指挥信息系统
双方参演兵力的混合编成也是本年度中俄海上联合演习的看点之一。无论是指挥机构、舰艇编队,还是陆战分队,演习中的诸多环节都是参演双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中俄双方之间存在语言、战术等差异。在此次演习参演双方高度融合的情况下,首次启用的中俄海上联演专用指挥信息系统,初步打通参演双方的“信息瓶颈”,有助于做到令行禁止、步调一致。
中方执行导演、中国海军副参谋长董军指出,中俄海上联演专用指挥信息系统的启用,有效提高了指挥效益和指挥手段的现代化,更好地落实了演习实战化的各项要求。演习过程中,各参演舰艇编队良好运用这一指挥信息系统,展现出较高的专业素养和运用新装备的能力
——首次演练联合立体夺控岛礁科目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演习中,中俄参演海军陆战队首次进行了联合立体夺控岛礁科目的演练。中俄参演陆战队员共同搭乘冲锋舟,在双方两栖装甲突击车的“火力掩护”下,合力向海岛上的蓝方阵地发起进攻。红蓝双方对抗性与中俄参演兵力的混编,在此次演练中得以体现。
中方海军陆战队指挥员石志刚表示,沟通上的障碍与战术思想、作战原则上存在的差异,给参演双方混编兵力的指挥协同、兵力组织运用增添了难度。但联合登岛作战是海军陆战队研究的重点之一,双方陆战队员有着一定默契。
随着几年来中俄海上联演的展开,两国海军陆战队之间有过多次交流与合作。在14日的联合对海岛进攻战斗战术综合演练中,中俄海军陆战队就已实现战术层面上的首次混编。正如中国海军某陆战旅副旅长孙浩所言,当日演练的成功进行建立在中俄双方互信基础上,也为参演双方打下良好的感情与战术基础。
2016中俄南海军演视频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