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必修3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案
政治教学过程中备课是很重要的环节,备好课才能上好课。为此,下面学习啦小编整理了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3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案以供大家阅读。
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3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框内容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三单元第六课第二框。从前后知识的联系上,第三单元是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的逻辑延伸,又是第四单元的逻辑起点。从本框内容来看,主要是为引导学生感受具有丰富而绚丽内涵的文学艺术、凝聚中华民族勤劳勇敢精神和丰富创造力的科学技术,感受不同区域的不同文化特色,特别是共同装扮中华文化百花园的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感受中华文化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博大精深的无穷魅力,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体会熔铸在民族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之中的中华文化的巨大力量。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了解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曾长期处于世界前列;理解不同区域的文化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理解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②理解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③感受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
(2)能力目标
①综合分析的能力。教学过程中注重提高学生整合不同学科知识的综合能力,引导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的历史、地理知识,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②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运用中华文化发展的典型事例,说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与创造力之中,中华文化是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增强对中华文化和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之情。
②增强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
③坚定维护民族团结的信念。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
难点: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四、学情分析
学生对本框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因为在历史课的教学中有所涉及,所以部分理论知识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容易。但基于所带班级是理科学生,因此在教学中又不宜将知识更深刻地挖掘,最佳的目标达成是既让学生能理解知识、有所收获,又不造成学生太大的学习负担。
五、教学方法
引导启发教学法、问题教学法、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六、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比较法、归纳法
七、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民族,在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这节课让我们先一起来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多媒体展示:绘画、瓷器、医学、文学、书法、石窟艺术、园林艺术等方面的具有代表性的文化成就)
教师:看过这些中华文化中的部分优秀成果,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来形容中华文化的特征,你会想到哪个词语?
学生:博大精深。
教师: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就是第六课第二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首先,我们来了解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
一、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
1.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情境设计】多媒体展示:四大发明(图片)及美国学者卡特对中国四大发明的评价。
【问题设置】请大家结合自己对四大发明的了解及卡特对四大发明的评价,概括中华文化相对于世界文化呈现出什么特征?
【学生活动】独立思考,并概括出中华文化相对于世界文化具有独特性,是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的。
【问题设置】请大家想一想,我国古代文化中还有哪些了不起的成就,可以说明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学生活动】独立思考,结合自己所学历史知识回答。(例如:圆周率、张衡的“浑天仪”“地动仪”、九章算术、四大名著等等)
【教师活动】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地位、特点,以及文学艺术的地位、特点。
【教师活动】学生回答结束,多媒体展示歌德、坦普尔对我国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的评价,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同时明确这也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第一个表现。
(过渡: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相比较,它具有独特性。而就中华文化自身而言,它又呈现出多样性。)
2.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情境设计】多媒体播放视频资料:秦腔《铡美案》的经典唱段“听罢言来怒气生”、越剧《红楼梦》的经典唱段“天上掉下个林妹妹”
【问题设置】请大家思考:秦腔和越剧听起来各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学生活动】简要回答问题。(秦腔的特点:粗犷、豪放、朴实、刚健有力等;越剧的特点:细腻、轻快、婉转等)
【问题设置】请大家思考:秦腔和越剧为什么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原因何在?
【学生活动】学生可独立思考,也可合作探究,找出秦腔和越剧之所以不同的原因。(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
【教师活动】教师在学生回答时,注意引导学生体会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区域的文化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从而归纳出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第二个表现“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同时,提醒学生注意,不同区域的文化在交流中既渐趋融合,但还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过渡:我们的国家,幅员辽阔,不同区域的文化有不同的特点;我们的国家,民族众多,不同的民族也有不同的文化,让我们一起来感受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
3.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情境设计】多媒体播放视频资料:少数民族歌舞
【问题设置】请大家注意观察视频中出现了哪些民族,展示了这些民族哪些方面的文化?(比如:服饰文化)
【学生活动】指出视频中出现的民族(朝鲜族、哈萨克族、蒙古族、维吾尔族);说出视频中展示的这些民族的文化(服饰文化、文字、语言、舞蹈、乐器)
【情境设计】请你当策划:学校下周将要举办一次民族文化风情展,如果你们是活动策划,你们将会在这次活动中展出哪些具有民族特色的东西,并考虑好展示的方式。
【学生活动】学生可独立思考,也可合作探究,设计出一个生动的民族文化风情展的活动策划。
【教师活动】在学生思考和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应认真听取学生的讨论,并给予策划有难度的学生一定的指导。
【学生活动】学生发言,尽情展示自己的活动策划。(展示民族服饰、民族乐器、民族饰品、民族语言、民族建筑等等,展示方式可包括实物展示、图片展示、视频展示、走秀、实地演示等)
【教师活动】在学生展示结束后,引导学生感受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引导学生深刻认识不管是哪个民族的文化,它们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都是民族的骄傲,这就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第三个表现“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过渡: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区域性、民族性共同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上节课我们也学习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接下来我们一起探讨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
二、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问题设置】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以来,中国固有的儒、道等文化,通过与外来佛教文化的会通交融,获得新的营养而走上了一个更高的层次。所以,在古代中国,儒、释、道三者的神可以并祀于一堂。请大家阅读这则材料,结合教材70页第二段内容,归纳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
【学生活动】独立思考,阅读教材内容并分析材料,得出结论。(原因: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教师设问】这种包容性具体指什么?意义何在?
【学生活动】学生回答,并结合所给材料理解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的含义及包容性的意义。
【教师活动】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得益于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而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又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不断努力进取,中华文化的力量已深深地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与创造力之中。最后,让我们一起朗读“中华文化之歌(节选)”,一起感受中华文化的力量。
看了高二政治必修3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案的人还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