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新闻资讯>健康>

产后抑郁症引多起悲剧反思

弘达分享

  有媒体曝出有“新晋妈妈”服毒自杀,所幸抢救及时。两起事件均直指同一问题——产后抑郁症。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整理的产后抑郁症引多起悲剧反思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产后抑郁症引多起悲剧反思

  事实上,自2015年起,由于产后抑郁症发生的悲剧,就时常出现在公众视野中,但仍未得到公众的足够关注。为数不少患上产后抑郁症的新晋妈妈,只靠“硬撑”度过病程。

  产后抑郁症案例

  “心情无比低落,家人却认为我矫情”

  “回想那一切,又真实又虚幻,至今都会觉得,那是我吗?”两年前,孙敏(化名)的孩子呱呱落地。然而孩子给孙敏一家人带来的不仅是欢乐,还有突如其来的苦涩,“说是阴云笼罩比较合适,黑压压的气氛,在家里持续了一年多。”

  也许是孩子带来的喜悦太过浓烈,也许是疲惫的身体尚未复苏,刚生完孩子的那几天,孙敏还未察觉自己的情绪有了什么样的变化。直到抱着自己的孩子回到家中,她突然觉得,“许多事情都变了。”

  首当其冲的是焦虑不安,虽然母亲就在身边,家中还请了月嫂。孙敏还是止不住地担心,睡觉怕压到孩子,醒着又担心月嫂不尽职:“感觉没有一分钟能合眼,就算睡着,也会突然惊醒。”

  “活了28岁,我从来没体验过,这么多负面情绪一股脑都出来了。”24小时连轴转的育儿生活,让孙敏的精力迅速耗竭,也让她的情绪在失落与激动之间来回反复,常常前一秒还在为一点小事生气,后一秒就开始觉得“怎么样都无所谓了”。

  坐在家中,孙敏头脑中出现的画面,却不是孩子带来的甜蜜生活,而是带娃的辛苦,给工作带来的影响,乃至于未来的生活:“刚带孩子一个月都那么难,今后还有几十年,觉得日子很难过下去。”

  更让孙敏意志消沉的,是家人的不理解。“刚说几句,他们就说我想太多。”尤其是孙敏出了“月子”后,还每天挣扎于负面情绪中:“我心情无比低落,觉得干一点活都累,家人却认为我是矫情。”

  孙敏心情最糟的时候,发生在产假即将结束时,想到要拖着疲惫的身体上班,回家后又要面对喂奶、抱娃、哄睡的循环,孙敏第一次想到了“死”,她不止一次抱着孩子站在家中的阳台上,“就想着能不能这么解脱了,好在理智还是把我拽了回来。”

  “比较幸运的是,家里人看我这么长时间还缓不过来,终于开始关注起来。我自己也有改变的想法,所以去看了医生。”生娃后第六个月,孙敏生平第一次走进心理咨询室,听到的则是一个并不陌生的词汇——产后抑郁症。“早就听说过,但从来没有往自己身上想。”

  实际上,产后抑郁症的发生并不鲜见。据中国精神科医师协会统计,出现诸如情绪低落、悲观绝望、烦躁不安等产后抑郁症状的产妇,比例高达50%至70%,其中发展到产后抑郁症的产妇约有10%至15%,这一比例远高于正常人群的抑郁症患病比,且仍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产后抑郁症探究

  “产妇自我觉察较低,家人需注意细节”

  经过数次心理咨询后,孙敏的状态明显好了很多。虽然时不时仍会陷入低迷,但了解问题根源的她,“觉得心态轻松了”。情绪激动发生争吵时,家人也会选择忍让和安慰,这让孙敏颇为感动:“咨询师也说过,问题不会一天就解决,但至少我们走对了路。这样又过了半年多,我觉得真的走出来了。”

  然而在现实中,如孙敏般选择正规途径求助的产后抑郁症患者少之又少。更多产后抑郁症患者选择在家“硬扛”,乃至于没有意识到问题所在。

  “我们往往忽视妈妈的需求,来咨询的也常是产妇不正常的状态已经影响到孩子,家里才重视。”好安心妈妈心理学院创始人、资深心理咨询师沈荟馨介绍,产后抑郁症的产生原因多种多样,产妇内分泌环境迅速变化,社会角色转变,均会对产妇的心理产生影响。

  医学统计显示,产后抑郁常出现在产后6周内,随着产妇体内激素水平的逐渐恢复,抑郁症状有可能自行消失,但仍有部分产妇深陷其中:“如果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就有可能发生恶性事故,也会影响孩子的成长。”

  “产妇自我觉察较低,家人需要注意细节。例如产妇出现一些平时没有的情绪状态,情绪烦躁或是低落,觉得自己很糟糕等,都应及时干预。”资深心理咨询师沈荟馨介绍,产后抑郁症的治疗多采用心理咨询的方式。而家人的理解与支持尤为重要。产妇向身边人倾诉自己的情绪状态、适当的运动,也能缓解产后抑郁症状。如症状严重,产妇也可以考虑服用抗抑郁药物。

  沈荟馨坦言,中国特殊的社会文化环境,也让产后抑郁症有了肥沃的“土壤”,例如孩子的性别偏好、照顾孩子的责任分配与婆媳关系等,都会对产妇造成更大的压力:“我们总说做妈妈要坚强,‘为母则刚’,但产妇并不是超人。产妇已经出现了情绪问题,我们还在说‘你得为了孩子’,忽略了产妇是人不是机器,会生病,也会脆弱。”

  与此同时,随着生育政策的改变,近两年来高龄产妇明显增多,也成为产妇心理问题的“推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围产医学部副主任刘晓巍介绍,据该院统计,2016年院内分娩产妇约为14300人,其中35岁以上便超过3300人:“随着年龄的增大,产妇的身体,家庭的期待,都会带来更大的压力。因此产妇心理问题的产生也明显地增多,其中最明显的就是焦虑和抑郁。”

  在刘晓巍眼中,产妇的心理问题并非没有预兆,只是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有的孕妇每次门诊都举着个小本,把要问的一条条写上,生怕漏掉一条,这就是过度焦虑。”

  产后抑郁症破解

  建议从孕后20周就开始心理建设

  “产妇和家人需要正视孕产期间的心理问题,选择正确的应对方式。”刘晓巍坦言,由于社会文化和家庭传统等因素,产妇出现心理问题后,夫妇间常缺少直接交流,反而各自找父母、朋友倾诉,形成对立的局面,无助于问题的解决。

  刘晓巍介绍,针对孕产妇心理问题,目前北京妇产医院已开展相关的公益讲座及无偿心理咨询,但限于条件和资质问题,仍不能满足逐渐增长的心理咨询需求。2017年,北京妇产医院将联合专科医院,开设孕产妇心理门诊,为有困扰的来访者提供帮助:“我们的社会也应该转变观念,不要有看心理科丢人的想法,心理疾病与其他疾病一样,应及时就诊。”

  “我们建议从孕后20周,就开始心理建设。”沈荟馨介绍,国内外研究证明,提前进行心理建设,能有效预防孕期、孕后心理问题的产生,例如进行“正念”训练,提高自我觉察情绪的能力,能帮助产妇更加自如地应对负面情绪:“完全消除负面情绪是不可能的,但我们可以学会应对,提升我们的心理灵活性。如果没有提前的重视和准备,发现问题再临时抱佛脚,效果肯定会差很多。”

  “有一个问题我们常常忽视。虽然产后抑郁症有生理因素,但产妇的心理问题,并非都是产后才出现的。只不过我们生活中一些细小的矛盾,女性平时得不到满足的心理需求,在产后产妇最脆弱的时候都爆发出来。”沈荟馨表示,从某种意义上,产后抑郁症等心理问题的大量产生,也是目前社会和家庭对已婚女性不够重视的缩影。“母亲”这一角色被赋予过多伟大的含义和责任,脆弱、辛苦的一面被淡化,这也导致诸多女性“求关注而不可得”:“她们内心里本来以为这是自己该得到关爱的时刻,却又扛上了妈妈的重担,这种矛盾的现状很尴尬,也需要反思。”

猜你喜欢:

1.产后抑郁症患者的心理护理论文

2.有关产后抑郁症患者的心理护理论文

3.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论文

4.治疗产后抑郁症的食谱

5.产后护理论文范文

    271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