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升小,你准备好了吗?
暑假就要结束了,下个月马上又有一波小朋友升入小学。小学不同于幼儿园,我们的小可爱们步入了人生的另一个重要阶段——正式开始了学校学习的生涯。家长们肯定都知道这一阶段对孩子的要求一定和小幼儿阶段不一样了,需要孩子具备一些能力和良好的习惯才能更好地胜任学校学习。多数家长也会很认真的思考这一问题,一定也会有自己的总结。下面,我们请罗老师带领大家回顾和归纳一下上小学前,家长要抓紧培养孩子哪些能力和习惯为小学阶段做准备。
幼升小的孩子该培养哪些能力和习惯
时间管理能力
如何培养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比如我们可以告诉孩子:“下午有两件事要办,一件是必须做的,一件是玩,我们先把必须做的那件事做完,然后就可以痛快地玩了。”这样,孩子就会有“要事先做”的习惯了。
目标意识,规划的习惯
平时和孩子玩时,可以逐渐给他渗透目标意识,培养他规划的习惯。比如在游戏之前,问问孩子要玩到什么程度;玩的过程中,要关心游戏的进度;游戏结束后,用一两句话和孩子总结一下。
自觉学习的习惯
怎样让孩子有自觉学习的好习惯?我想,这种自主意识、对自己的事情负责的态度,需要从学前就开始培养。比如,只有当一个小孩能够自觉地去完成分内的家务活时,他才能真的去自觉写作业;否则,他的自觉性很可能是迫于老师和家长的压力表现出来的,并非很自然很情愿。
所以,在学前时期,家长要逐步让孩子从一些小事做起让他自己负责:收拾自己制造的垃圾、倒尿盆、倒洗脚水、收拾餐桌、盛饭、晾衣服、铺床叠被、准备第二天的衣物、倒垃圾、浇花喂鱼、整理个人物品、打扫自己房间、招待客人……
如果上小学前孩子习惯承担这些责任了,接下来他就会比较容易接受新的责任:学习、写作业。
幼升小的孩子在学习上的方法
“让孩子适应学习”变成“让学习适应你的孩子”
孩子上学了,家长会想:怎样让孩子适应每天要学习、复习、写作业的生活呢?我建议家长可以颠覆一下这个想法,把“让孩子适应学习”变成“让学习适应你的孩子”。
我前面曾经介绍过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生来就有八个方面的智能:词汇智能、逻辑智能、图形智能、音乐智能、肢体智能、自然智能、人际智能、自我智能。
每个孩子在不同方面的智能有强有弱,而每种智能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是否得到唤醒,也决定了这种智能的发展情况。一般来说,学校的老师难以做到用多种方式让学生接触所学内容,个性化教学、因材施教也常是一种奢望,所以,这一切就需要我们家长去做。
需要我们细心观察,尊重孩子的特点,把学习过程变得个性化。比如:
★有的孩子对图形敏感,那么妈妈可以给他准备各种彩笔、小贴纸,可以和孩子一起制作卡片、画画,可以把相关卡片、图画在家里到处贴,可以多给孩子买相关的画册,给他找相关的视频,还可以把单调的数学用图来表示,并且详细画出解题环节的图示。
★有的孩子肢体智能好,好动,那就多找机会让他在“动”中学习。比如摆弄积木块来帮他学数学;或者让他站着写字;或者把课本和练习本放在两张桌子上,让他写一个字,再回去翻翻书,检查一下写得对不对;或者,让孩子做完一项作业,就起来打一下玩具保龄球……
★如果孩子喜欢说话、喜欢沟通,那么,比较好的学习风格或许是交流互动。妈妈可以让孩子把课业内容讲给自己听,讲给家里的玩偶或宠物听;或者家长和孩子互相讲、互相考。我们也可以让孩子待在我们身边写作业,这样,让他感到安全温馨,会给他力量;而他有问题也可以随时问家长。
★还有的孩子对声音敏感,更喜欢听,那么家长可以多给他讲一讲学习内容,或者给他找相关的音频资料,甚至允许他边听音乐边写作业……
事实上,每个孩子都不是只有单一的某种智能,所有的孩子都是多种智能在同时发展。所以,我们家长要多动脑筋,尝试各种方法,调动孩子的各种感官,把学习的方式变得更丰富、更多样化。这样,孩子不仅会喜欢学习,效率也会更高。
美国有位一线教师叫罗恩·克拉克,他创造了很多教育奇迹。这位老师在教学上做过很多疯狂的事,比如,把孩子们最喜欢的歌曲重新填词,把歌词内容变成数学运算法则;用彩色粉笔在人行道上算代数题;让学生用马克笔在气球上解题,答对的学生可以坐在气球上把它坐爆……恐怕在学校里的老师很难这样去做,但我们家长在家的时候可以有各种尝试。
总之,帮孩子丰富学习的方式,帮孩子创造学习过程中的乐趣。
不要用命令和责怪的语气让孩子学习
与其用严厉的语调一遍遍地催问孩子:“作业写完了吗?!怎么还不去写作业?!”不如用商量的口吻和孩子沟通:“你觉得哪科作业比较容易?”“你喜欢先写容易的后写难的,还是先做难的作业?”与其说:“写作业别磨磨蹭蹭的!”不如和孩子一起想办法,怎样用好玩的方式防止磨蹭、拖延。
孩子上学以后,很多家长对待孩子的态度,不知不觉中就变得严肃无趣了。什么原因呢?
第一个原因: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学习、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变化很大,可是他自身的各种能力并没有同步发生某种大的飞跃。所以,家长就会没有耐心。孩子的很多能力提高要有个积累的过程,积累到一定程度,自然有突破、有爆发。如果心急,用各种高压逼迫的方式强迫孩子,那么这个积累再爆发的过程就会受到破坏。
第二个原因:在小学,对孩子表现的测评,不再像幼儿园时那样模糊,它被成绩量化了,这种量化给家长带来很大的压力。这就好比,我们往往在家里管教孩子时,觉得可以做好,但是一旦我们跟其他家庭一起出去游玩,妈妈们就容易沉不住气,因为有了横向比较。而小学里,这种横向比较被现在的教育体制变得理直气壮、合理合法。
猜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