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国大学排行榜100强详细名单
中国哪一所多大学综合实力最强?中国大学排行榜又是如何?以下是学习啦小编整理了2017中国大学排行榜100强,供你参考。
在最新2017中国大学排行榜100强中,北京大学综合实力最强,连续9年蝉联第1;清华大学居第2,复旦大学列第3,武汉大学列第4,浙江大学居第5,中国人民大学列第6,上海交通大学居第7,南京大学列第8,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居第9,中山大学列第10。
2017中国大学排行榜100强
名次 | 学校名称 | 地区 | 总分 | 2017年办学类型、层次 | |
办学类型 | 办学等级 | ||||
1 | 北京大学 | 北京 | 100.00 | 中国研究型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 |
2 | 清华大学 | 北京 | 98.50 | 中国研究型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 |
3 | 复旦大学 | 上海 | 82.79 | 中国研究型 | 中国顶尖大学 |
4 | 武汉大学 | 湖北 | 82.43 | 中国研究型 | 中国顶尖大学 |
5 | 浙江大学 | 浙江 | 82.38 | 中国研究型 | 中国顶尖大学 |
6 | 中国人民大学 | 北京 | 81.98 | 中国研究型 | 中国顶尖大学 |
7 | 上海交通大学 | 上海 | 81.76 | 中国研究型 | 中国顶尖大学 |
8 | 南京大学 | 江苏 | 80.43 | 中国研究型 | 中国顶尖大学 |
9 |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 湖南 | 80.31 | 中国研究型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 |
10 | 中山大学 | 广东 | 76.46 | 中国研究型 | 中国一流大学 |
11 | 吉林大学 | 吉林 | 76.01 | 中国研究型 | 中国一流大学 |
12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安徽 | 75.14 | 中国研究型 | 中国顶尖大学 |
13 | 华中科技大学 | 湖北 | 75.12 | 中国研究型 | 中国一流大学 |
14 | 四川大学 | 四川 | 74.99 | 中国研究型 | 中国一流大学 |
15 | 北京师范大学 | 北京 | 74.75 | 中国研究型 | 中国一流大学 |
16 | 南开大学 | 天津 | 74.46 | 中国研究型 | 中国一流大学 |
17 | 西安交通大学 | 陕西 | 73.56 | 中国研究型 | 中国一流大学 |
18 | 中南大学 | 湖南 | 73.13 | 中国研究型 | 中国一流大学 |
19 | 同济大学 | 上海 | 72.85 | 中国研究型 | 中国一流大学 |
20 | 天津大学 | 天津 | 72.81 | 中国研究型 | 中国一流大学 |
21 | 山东大学 | 山东 | 72.72 | 中国研究型 | 中国一流大学 |
21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黑龙江 | 72.72 | 中国研究型 | 中国一流大学 |
23 | 厦门大学 | 福建 | 72.23 | 中国研究型 | 中国一流大学 |
24 | 东南大学 | 江苏 | 71.35 | 中国研究型 | 中国一流大学 |
25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北京 | 70.58 | 中国研究型 | 中国一流大学 |
26 | 东北大学 | 辽宁 | 69.55 | 中国研究型 | 中国一流大学 |
27 | 重庆大学 | 重庆 | 69.54 | 中国研究型 | 中国一流大学 |
28 | 华东师范大学 | 上海 | 69.52 | 中国研究型 | 中国一流大学 |
29 | 大连理工大学 | 辽宁 | 68.84 | 中国研究型 | 中国一流大学 |
30 | 北京理工大学 | 北京 | 68.72 | 中国研究型 | 中国一流大学 |
31 | 华南理工大学 | 广东 | 68.47 | 中国研究型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32 | 中国农业大学 | 北京 | 68.05 | 行业特色研究型 | 中国一流大学 |
33 | 湖南大学 | 湖南 | 68.03 | 中国研究型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34 | 华中师范大学 | 湖北 | 67.92 | 中国研究型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35 | 西北工业大学 | 陕西 | 67.77 | 中国研究型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36 | 兰州大学 | 甘肃 | 67.21 | 中国研究型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37 | 电子科技大学 | 四川 | 66.88 | 行业特色研究型 | 中国一流大学 |
38 | 武汉理工大学 | 湖北 | 66.60 | 行业特色研究型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39 | 中国地质大学 | 湖北 | 66.56 | 行业特色研究型 | 中国一流大学 |
40 | 东北师范大学 | 吉林 | 66.50 | 行业特色研究型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41 | 北京科技大学 | 北京 | 66.42 | 行业特色研究型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42 | 长安大学 | 陕西 | 66.08 | 行业特色研究型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42 | 北京交通大学 | 北京 | 66.08 | 行业特色研究型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42 | 中国矿业大学 | 江苏 | 66.08 | 行业特色研究型 | 中国一流大学 |
45 | 北京协和医学院 | 北京 | 66.03 | 行业特色研究型 | 中国一流大学 |
46 | 南京农业大学 | 江苏 | 65.90 | 行业特色研究型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47 | 西北大学 | 陕西 | 65.88 | 区域研究型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48 | 华东理工大学 | 上海 | 65.79 | 行业特色研究型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49 | 华中农业大学 | 湖北 | 65.77 | 行业特色研究型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50 | 南京师范大学 | 江苏 | 65.71 | 区域特色研究型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51 | 西南交通大学 | 四川 | 65.67 | 行业特色研究型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52 | 西南大学 | 重庆 | 65.64 | 区域研究型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53 | 中国海洋大学 | 山东 | 65.56 | 行业特色研究型 | 中国一流大学 |
54 | 河海大学 | 江苏 | 65.50 | 行业特色研究型 | 中国一流大学 |
55 |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 河南 | 65.49 | 行业特色研究型 | 中国一流大学 |
56 | 南京理工大学 | 江苏 | 65.48 | 行业特色研究型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57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黑龙江 | 65.41 | 行业特色研究型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58 | 暨南大学 | 广东 | 65.17 | 区域研究型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59 | 云南大学 | 云南 | 65.11 | 区域研究型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60 | 中国石油大学 | 山东 | 65.10 | 行业特色研究型 | 中国一流大学 |
61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江苏 | 65.05 | 行业特色研究型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62 | 郑州大学 | 河南 | 65.01 | 区域研究型 | 中国知名大学 |
63 | 苏州大学 | 江苏 | 64.99 | 区域研究型 | 中国知名大学 |
64 | 上海财经大学 | 上海 | 64.96 | 行业特色研究型 | 中国一流大学 |
65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陕西 | 64.92 | 行业特色研究型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66 | 中国政法大学 | 北京 | 64.90 | 行业特色研究型 | 中国一流大学 |
67 | 合肥工业大学 | 安徽 | 64.88 | 行业特色研究型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68 | 北京邮电大学 | 北京 | 64.86 | 行业特色研究型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69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陕西 | 64.82 | 行业特色研究型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70 | 第三军医大学 | 重庆 | 64.81 | 行业特色研究型 | 中国一流大学 |
71 | 第二军医大学 | 上海 | 64.74 | 行业特色研究型 | 中国一流大学 |
72 | 湖南师范大学 | 湖南 | 64.65 | 区域研究型 | 中国知名大学 |
73 | 第四军医大学 | 陕西 | 64.51 | 行业特色研究型 | 中国一流大学 |
74 | 华南师范大学 | 广东 | 64.42 | 区域特色研究型 | 中国知名大学 |
75 | 上海大学 | 上海 | 64.41 | 区域研究型 | 中国知名大学 |
76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湖北 | 64.32 | 行业特色研究型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77 | 西南财经大学 | 四川 | 64.27 | 区域特色研究型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78 | 北京化工大学 | 北京 | 64.26 | 行业特色研究型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79 | 东华大学 | 上海 | 64.24 | 行业特色研究型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80 | 南昌大学 | 江西 | 64.18 | 区域研究型 | 中国知名大学 |
81 | 解放军理工大学 | 江苏 | 64.09 | 行业特色研究型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82 | 中央财经大学 | 北京 | 63.99 | 区域特色研究型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83 | 广西大学 | 广西 | 63.89 | 区域研究型 | 中国知名大学 |
83 | 北京工业大学 | 北京 | 63.89 | 区域研究型 | 中国知名大学 |
83 | 福州大学 | 福建 | 63.89 | 区域研究型 | 中国知名大学 |
86 | 陕西师范大学 | 陕西 | 63.88 | 区域特色研究型 | 中国知名大学 |
87 | 深圳大学 | 广东 | 63.86 | 区域研究型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88 | 北京林业大学 | 北京 | 63.79 | 行业特色研究型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89 | 中央民族大学 | 北京 | 63.78 | 行业特色研究型 | 中国一流大学 |
90 | 燕山大学 | 河北 | 63.77 | 区域研究型 | 中国知名大学 |
90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北京 | 63.77 | 区域特色研究型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92 | 首都师范大学 | 北京 | 63.73 | 区域特色研究型 | 中国知名大学 |
93 | 华北电力大学 | 北京 | 63.66 | 区域特色研究型 | 中国知名大学 |
93 | 浙江工业大学 | 浙江 | 63.66 | 区域特色研究型 | 中国知名大学 |
95 | 华南农业大学 | 广东 | 63.64 | 区域特色研究型 | 中国知名大学 |
96 | 浙江师范大学 | 浙江 | 63.37 | 区域特色研究型 | 中国知名大学 |
97 | 安徽大学 | 安徽 | 63.34 | 区域研究型 | 中国知名大学 |
98 | 首都医科大学 | 北京 | 63.32 | 区域特色研究型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99 | 江南大学 | 江苏 | 63.31 | 区域特色研究型 | 中国知名大学 |
100 | 山西大学 | 山西 | 63.29 | 区域研究型 | 中国知名大学 |
北京大学简介:
北京大学(Peking University),简称北大,诞生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1] ,也是最早以“大学”身份及名称而建立的学校,其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北大是中国近代以来唯一以国家最高学府身份创立的学校,最初也是国家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行使教育部职能,统管全国教育。北大催生了中国最早的现代学制,并开创了中国最早的文科、理科、社科、农科、医科等大学学科,是近代以来中国高等教育的奠基者。
北京大学由教育部直属,系国家“211工程”、“985工程”、“2011计划” 建设的全国重点大学,是九校联盟及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国际研究型大学联盟、环太平洋大学联盟、21世纪学术联盟、东亚四大学论坛的重要成员。
清华大学简介:
清华大学(Tsinghua University),简称清华,诞生于1911年,依托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建立,因坐落于北京西北郊的清华园而得名。初称“清华学堂”,是清政府设立的留美预备学校;翌年更名为“清华学校”。为尝试人才的本地培养,1925年设立大学部;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学校南迁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联合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迁至昆明,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迁回北京清华园原址。
清华大学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位列“211工程”、“985工程”,入选”珠峰计划“、”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是九校联盟、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环太平洋大学联盟、清华—剑桥—麻省理工学院低碳能源大学联盟成员,中管副部级建制。
清华大学是中国乃至亚洲最著名的高等学府之一,2位共和国主席、7位中央政治局、14名两弹一星获得者、600余名院士从这里走出,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等一大批学术巨匠曾在此执教,在长达百年的办学历史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清华深切影响着中国近现代发展进程,为社会繁荣、国家富强作出了广阔辽远、历久弥新的重要贡献,一如清华园工字厅内对联所书——“槛外山光,历春夏秋冬、万千变幻,都非凡境;窗中云影,任东西南北、去来澹荡,洵是仙居”。
复旦大学简介:
复旦大学(Fudan University),简称“复旦”,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位列“211工程”、“985工程”,入选“珠峰计划”、“111计划”、“2011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为“九校联盟”成员、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成员、环太平洋大学协会成员、21世纪大学协会成员,是一所综合性研究型的全国重点大学。
复旦大学由原复旦大学、原上海医科大学合并而成。原复旦大学创建于1905年,原名复旦公学,是中国人自主创办的第一所高等院校,创始人为中国近代知名教育家马相伯,首任校董为国父孙中山先生。校名“复旦”二字选自《尚书大传·虞夏传》中“日月光华,旦复旦兮”的名句,意在自强不息,寄托当时中国知识分子自主办学、教育强国的希望。1917年复旦公学改名为私立复旦大学;1937年抗战爆发后,学校内迁重庆北碚,并于1941年改为“国立”;1946年迁回上海江湾原址;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后,复旦大学成为文理科综合大学;1959年成为全国重点大学。2000年,复旦大学与上海医科大学合并,成立新的复旦大学。
复旦师生谨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的校训,严守“文明、健康、团结、奋发”的校风,力行“刻苦、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发场“爱国奉献、学术独立、海纳百川、追求卓越”的复旦精神,以服务国家为己任,以培养人才为根本,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为实现中国梦作出新贡献。
看了盘点:2017中国大学排行榜100强的人还看了: